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5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漫谈“三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0-13 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9-10-17 20:41 编辑

                                                                漫谈“三冬”           高迎春

        农历的十月、十一月、十二月,被古人称作“三冬”,即:孟冬、仲冬、季冬。三冬时节,有六个节气,分别是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古代哲学家荀子,最早提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概括了一年四季的主要特征。西汉的刘安,著述《淮南子》,最早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记载入书中。二十四节气,最早应用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而后逐渐扩散至全国。所以有许多农谚,与黄河中下游的农事活动有着密切的关联,对于中国的农业生产发展贡献很大。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为了便于记住二十四节气,有人创作了二十四节气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作者虽然没有留下姓名,但还是值得后人感念。也有人为三冬六节气写了歌谣:“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大雪寒梅迎风立,冬至瑞雪兆丰年;小寒游子思故乡,大寒岁终庆团圆。”立冬三瑞,指的是荷花,桃树,翠竹,取吉祥,驱邪与高洁之意。小雪鹅毛,自然形容的是雪花了。三冬季节,看似农闲人却不能闲着。于是,又有人总结了一段歌谣:“培田整地修渠道,利用冬闲积肥料;及时耙耘保地墒,猪羊牲畜须防寒。丰收致富庆元旦,欢欢喜喜过大年。”自古以来,真正的农民,一年四季都在忙碌。只有这样,才能过的上丰衣足食的日子。三冬里六个节气,都有简短的解释。立冬:冬,一年之终也,万物收藏也。寒冷,由此开端。小雪:黄河流域,普降瑞雪。大雪:大者,盛也。至此,雪盛而有积存。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夜最长昼最短。小寒:正值三九时节,天寒地冻。大寒:酷寒到达极端,寒梅开放,可望春归。

        农历十月时分,在立冬和小雪这段时间,在南方天气温暖如春,有些果树枝条错以为春天来了,会二次开花。因此,民间将这一段时间叫做“小阳春”。古代时候,到了立冬这一天,皇帝会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到郊北行“迎冬”之礼,因此民间开始习惯立冬为冬季的开始。孟冬之月的六候为: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虹藏不见,天气上升,地气下降,闭塞成冬。立冬三候说的是:一候水面结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二候地面开始上冻,土气凝寒,未至于拆。三候古人以为野鸡掉入水中,会变成大蛤蜊。立冬时节,蜃类大量繁殖,古人不清楚原因,误以为是雉鸡所化。小雪三候说的是:由于天空不再有雨,彩虹自然不会出现了。天空中的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故此闭塞成冬。唐代诗人李白,曾写过一首《立冬》:“恍疑雪满前村,醉看墨花月白。寒炉美酒时温,冻笔新诗懒写。”此诗除了写出了立冬新寒气象,还写了砚台里墨凝霜花,毛笔冻结,因此即便有了新诗也懒得书写的心情。

        春夏秋冬,是特色鲜明的四个节气。因此,人们对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也比较重视,将其合称“四立”。民谚云:“立冬补冬,补嘴空。”意思是立冬空闲,这一天应该做好吃的,好好犒赏家人。在鲁北立冬这一天,要吃冬瓜饺子。也有的地方,吃倭瓜饺子。俗语说,好吃不过饺子。立冬这一天吃饺子,在鲁北还有个说法,饺子像人们的耳朵,这一天吃了饺子,在冬天就不会冻耳朵了。宋代的陆游,写过一首《初冬》:“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意思是:平生写诗总是跟着光阴转换,初冬季节,房屋瓦上凝结的霜花,也令人喜爱。枫树叶片,霜打之后艳丽如花,愈加好看。而此时的梅花,虽然尚未萌动,诗人却似乎已经闻到了梅花的寒香。可以看出,面临寒冬的来临,陆游心中的依然保持着份镇定与坦然。元代的赵孟頫也有“孟冬农事毕,谷粟既已藏。弥望四野空,稿秸亦在场”的诗句,说明立冬之后,秋收结束,农民终于可以歇一口气了。十月是冬天的开始,故而人们将孟冬也称作初冬,开冬,上冬。

        仲冬之月,亦有六候:鹖鴠不鸣,虎始交,荔挺出,蚯蚓结,糜角解,水泉动。鹖鴠,即寒号鸟。大雪之后,阴气最盛,就连寒号鸟也不鸣叫了。但是,盛极而衰,阳气已经有所萌动,山里的老虎开始了求偶活动。荔挺是一种兰草,形似蒲草但比较矮小。此时它们也感觉到了阳气的萌动,悄悄抽出了新芽。冬至时节,古代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虽然冬至阳生,但阴气依然深重。故而蚯蚓们仍然在地下交缠一起,结成块状缩成一团。糜与鹿,是同科动物,却阴阳不同。古人以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鹿的角朝前长,故而为阳。此时阴气渐衰,糜的角开始解脱。由于阳气上升,山中的泉水开始流动,并且有了温热。古人在总结七十二候的时候,科学技术尚不发达。有些总结的准确,有些就不那么准确。况且,中国地域广大,从南到北气候差异很大,不准确也是情有可原。或许,七十二候的观察与总结,还是以黄河中下游为主,而总结出来的。无论如何,中国古代气候学家们的功劳,不可泯灭。

        冬至之后,紧接着有一个外国节日,叫做圣诞节。这个节日,是西方的宗教节日。人们把这一天,来当做耶稣诞辰来庆祝。天主教堂,都会在阳历12月24日凌晨(平安夜)举办子夜弥撒。到12月25日庆祝圣诞节。十九世纪鹅,圣诞卡风靡一时,以及圣诞老人的出现,使得圣诞节渐渐流行起来。圣诞习俗在北欧流行之后,结合北半球冬季的圣诞装饰开始流行起来。比如圣诞树的出现,据说圣诞树最早出现在古罗马的农神节上,这个节日在12月中旬。所以德国人将圣诞树延缓到圣诞节摆放,从而更增加了圣诞节的节日气氛。所谓的圣诞树,就是选用松柏等常绿植物,装饰在屋里或者屋外,挂满彩色饰物并将天使和星星,挂在树顶上。圣诞节传播到亚洲,大约在十九世纪中叶。日本、韩国、中国都受到了圣诞文化的影响。圣诞节在中国流行,也说明汉族文化有着很强的包容度。改革开放之后。圣诞节在中国的传播更加明显。比如在圣诞夜这一天,送给亲朋好友苹果,祝福一生平平安安。比如商场里有人戴上圣诞帽,挂上白胡子,穿上圣诞袜,圣诞靴,装扮成圣诞老人,给进入商场的顾客送上小礼物。而许多人也选择在圣诞节购物。圣诞节,俨然成了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季冬之月里的六候是:雁北乡,鹊始巢,雉始雊,鸡乳,征鸟厉疾,水泽腹坚。在小寒节气里,此时阳气已经运转,所以大雁开始酝酿向北迁徙。而平原上的喜鹊们,因为刚收到了阳气而开始衔枝筑巢。而地里的野鸡,也开始鸣叫寻找配偶了。在大寒节气里,养在家里的老母鸡,可以孵化小鸡了。天上的鹰类猛禽,开始寻找猎物,补充能量,以抵御寒冷。而此时水中央,坚冰依然没有融化的迹象。季冬时节,春节拉开大幕。第一个节日就是腊八节。从先秦开始,腊八节就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日子。腊八节除了祭祖敬神,人们还要搞驱逐瘟疫活动。远古时期,就有驱鬼治疗疾病的巫术活动,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至今,腊八击鼓驱疫的习俗,还在湖南湖北地区流行。腊八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熬腊八粥。粥中除了大米,江米,黄米,小米,还要放红枣、花生、芝麻、小麦、红豆、绿豆、菱角,栗子、等佐料,是以八方食物聚合一起,取和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有庆祝丰收意思在其中。

       在鲁北,冬季农闲时刻,也是儿娶女嫁 的好日子。村村寨寨,几乎每天都能看到结婚队伍,吹吹打打,给冰封雪地的农村,带来喜庆氛围。过了腊八,人们开始筹备过春节了。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在这一天主要活动是祭祀灶王爷,送灶王爷升天。上供的时候,必须供糖瓜,让他见到玉皇大帝时多说甜言蜜语,少说人间坏话。腊月二十四,是民俗除尘的日子。为的是清除屋内的尘土屋外垃圾,以便干干净净过大年。这期间,家家户户杀猪,炖肉,蒸馒头,忙个不亦乐乎。到了除夕那一天,上午要贴春联,贴窗花。到了晚上要守岁。在古代,守岁的时候,需要喝屠苏酒,烧商陆火。而现在人们,都是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一直等到大年初一的钟声来临。宋代的杨万里,这样描述春节:“夜半梅花添一岁,梦中爆竹报残更。方知人喜天亦喜,作么钟鸣鸡未鸣。”除夕守岁,岁未守住。等到天明。何止是梅花添了一岁,从大人到小孩,从动物到植物,都悄悄的长了一岁。



                                         2019年10月13日写于迎春堂






2#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3 05:02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3 05:06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9-10-17 19:24 | 只看该作者
原来三冬还有这么多故事,拜读,学习,敬仰,问候。
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7 20:44 | 只看该作者
张小刚 发表于 2019-10-17 19:24
原来三冬还有这么多故事,拜读,学习,敬仰,问候。

这样三春、三夏、三秋、三冬,我就写完了。
6#
发表于 2019-10-18 18:21 | 只看该作者
高老师通古博今,读完后涨知识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3 03:03 , Processed in 0.16570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