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00|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丰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0-14 13: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河西村夫 于 2019-10-15 16:04 编辑

                              丰碑

                                                 梁正虎

         
       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被中宣部评为“时代楷模”,在全国各地作报告,全国掀起了学习八步沙精神的热潮。一时间,甘肃古浪这个贫瘠的小县,走红了大江南北。尤其在今年8月21日,习总书记亲临八步沙,踏上这片热土,手握工具,一同和三代治沙人开沟压沙。并勉励人们“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总书记的关怀,就像洒进旱原的甘霖,滋润了人们的心田。

         我常想,是什么让他们在这儿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什么让他们获得了如此高规格的荣誉?

        我踏入八步沙宽厚的胸怀,去追寻三代治沙人的一个个故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八步沙一一腾格里沙漠南缘甘肃省古浪县最大的风沙口,沙漠从这里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吞噬农田村庄,“秋风吹秕田,春风吹死牛”。在大自然严苛的条件下,这里的人甩出十倍百倍的汗水,为一家老小糊口谋生。为了继续生存下去,当地六位庄稼汉——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在承包沙漠的合同书上按下鲜红的手指印,以联户承包的形式组建了八步沙集体林场。当时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40岁。

        在一个天刚蒙蒙亮的早晨,六老汉卷起铺盖住进沙漠。他们在沙地上挖个坑,上面用木棍支起来,盖点茅草,弄成一种叫地窝堡的居住形式,六老汉灰头土脸,过上了类似野人的生活。

         当初,六老汉没有多余的钱,他们只好节衣缩食,凑钱买上树苗,靠一头毛驴,一辆架子车,几把铁锨,开始了治沙造林。

        当时没有治沙经验,只能按“一步一叩首,一苗一瓢水”的土办法栽种树苗。然而,在干旱缺水的沙漠中,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都难。几经周折,六老汉吃一堑长一智,总结出“一棵树,一把草,压沙子防风掏”的治沙经验。慢慢地,树苗的成活率上去了,漫天黄沙中显现出星星点点的绿。然而,当地的村民世代在沙漠里放羊,刚刚成活的村苗很容易被羊啃食,为了维护这点来之不易的绿,六老汉调整作息,跟着羊转,硬是守护住了已有的这点成果。

        渐渐地,一个乔、灌、草结合的荒漠绿洲在八步沙延伸。

         一个人做一件事并不难,难就难在把一件看起来平凡的事坚持了几十年,甚至几代人。六老汉就有这样一个可贵的约定:六家人每家必须有一个接锨人,不能断。父死子继,子承父志,世代相传,成了六家人的誓约。就连端着公家铁饭碗的沙二代郭万刚,一头扎进沙漠,无怨无悔。如今八步沙已有第三代治沙人。他们矢志不渝,以身相许。“活人不能让沙子给欺负死!”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接续奋斗,治沙不止,创造了新时代“愚公精神”的传奇。同时也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38年来,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矢志不渝,拼搏奉献,科学治沙,绿色发展,将一棵棵小树苗栽进沙窝窝里,也将一个绿色的梦种进八步沙。这个梦从八步沙长出来,染绿浩瀚的大沙漠。如今三代治沙人带领八步沙周边农民共同参与治沙造林,同时培植梭梭嫁接肉苁蓉、枸杞、红枣,发展经济林,造福黄花滩移民区,也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六老汉的头发白了,八步沙的梭梭绿了。至今,八步沙林场管护区内林草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不足3%,提高到现在的70%以上,形成了一条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8公里的防风固沙绿色长廊。真所谓满眼山川绿,荒漠变花海。

         “八步沙不绿,土门子不富”。得益于八步沙的一片绿色,曾经的丝路重镇土门仍然是重要的商贸集镇;得益于八步沙的一片绿色,周边的10多个村庄没有被沙漠吞噬;得益于八步沙的一片绿色,干武铁路得到了有效保护,营双高速和省道308线,如两条长龙从八步贯穿而过……

        望着八步沙这块绿色生态屏障,我知道了他们获得这份殊荣的缘由,也从心底感觉到荣誉来之不易。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六老汉敢于做他们的梦,时代也能为他们圆梦。

      于是,我记住了这几句话:

         有这样一群人,死去的和活着的被一起树碑立传;

        有这样六位老汉,不但把自己“埋”进沙漠,还立下了父死子继誓约;

        有这样的三代人,子承父志,世代相传,守得沙漠变绿洲。

        八步沙,六老汉,在我们心中树起来了一座牢牢的丰碑!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9-10-14 13:57 | 只看该作者
通过介绍六老汉——这一治沙人的故事,颂扬了他们为了改善沙地,变成绿洲奉献自我的人文精神。时代的模范人物,为历史留下丰碑,令人敬仰。欣赏,问好。
3#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4 14:11 | 只看该作者
房子 发表于 2019-10-14 13:57
通过介绍六老汉——这一治沙人的故事,颂扬了他们为了改善沙地,变成绿洲奉献自我的人文精神。时代的模范人 ...

谢谢房版的点评,问候!
4#
发表于 2019-10-14 14:35 | 只看该作者
以前看见电视上演过这种被推广的治沙经验,人进沙退,真是一座丰碑,为这些沙漠的守护者致敬。
这应该还有一部大书出来,好像书画板谁写过“八步沙”赏识,忘了作者名。
八十年代初期,坐火车经过武威,眼见黄沙成堆,现在终于让沙止步,这功劳,值得世代铭记。
问候村夫好;秋安!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5#
发表于 2019-10-14 14:54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事,功德无量
他们才是英雄
6#
发表于 2019-10-14 15:16 | 只看该作者
“八步沙,刘老汉”38年来坚持治沙,立志把沙漠变成绿洲的故事,已成为教育全国党员干部的鲜活教材。这篇《丰碑》,就是把他们的故事和精神再现于字里行间,传递出了满满的正能量。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感谢梁老师给我们传递来他们的感人故事。问好。
7#
发表于 2019-10-14 16:16 | 只看该作者
沙漠变绿洲,父死子继,三代人,子承父志。社会需要这样的人。
不错,问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4 17:10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9-10-14 14:35
以前看见电视上演过这种被推广的治沙经验,人进沙退,真是一座丰碑,为这些沙漠的守护者致敬。
这应该还有 ...

问好小草,古浪八步沙,已成为全国学习观摩的焦点,习总书记亲批他们为时代楮模,甘肃作家从上到下都以不同体裁讴歌他们。
9#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4 18:02 | 只看该作者
河蚌赌徒 发表于 2019-10-14 14:54
这个事,功德无量
他们才是英雄

谢谢老师来读,辛苦了,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4 22:59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19-10-14 15:16
“八步沙,刘老汉”38年来坚持治沙,立志把沙漠变成绿洲的故事,已成为教育全国党员干部的鲜活教材。这篇《 ...

谢谢彦林版主的精心点评,六老汉作为我县的楷模,是全省学习的焦点,尤其总书记来八步沙,和六老汉一边压沙,一边亲切交谈,这是值得我们讴歌的。
11#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4 23:01 | 只看该作者
云南张礼 发表于 2019-10-14 16:16
沙漠变绿洲,父死子继,三代人,子承父志。社会需要这样的人。
不错,问好

好久不见,问好张老师,读文辛苦,谢谢!
12#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5 12:48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9-10-14 14:35
以前看见电视上演过这种被推广的治沙经验,人进沙退,真是一座丰碑,为这些沙漠的守护者致敬。
这应该还有 ...

谢谢小草加分支持。一路走来,总有您点评支持,文学之路常暖。
13#
发表于 2019-10-15 12:52 | 只看该作者
看着你的文章,觉得有点愚公移山的味道,真的很感人,但总觉得在治沙这个大问题上,是不是应当政府投入资金更好一点呢!
14#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5 13:41 | 只看该作者
xam720 发表于 2019-10-15 12:52
看着你的文章,觉得有点愚公移山的味道,真的很感人,但总觉得在治沙这个大问题上,是不是应当政府投入资金 ...

六个治沙老汉,确有当代愚公精神,时代楷模是习总书记批的。
15#
发表于 2019-10-15 16:57 | 只看该作者
向作者笔下的道德模范致敬。欣赏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3 21:31 , Processed in 0.21495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