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898|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佳文有约】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0-19 07: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孙凌凌 于 2019-10-20 08:56 编辑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我们最不该忘记的就是我们的英烈——那些为新中国的诞生而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英烈。在这个节点,再次捧起林觉民的《与妻书》,读起来字字动人心魂。
  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与妻书》是林觉民在参加广州起义前夕,在香港写给妻子陈意映的绝笔信。这封信的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爱妻的恋恋不舍、肝肠寸断和对自己从事革命事业的无悔和坚毅。仅开头一句“意映卿卿如晤”,就让人不禁潸然泪下。这样的一对恩爱夫妻,以林家在当地、当时的社会地位和家境,是能够过着衣食无虞的平静生活的,可当这种生活忽然被时代的战火吞噬,对妻子陈意映来讲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
  林觉民生前的所作所为,他的妻子陈意映知道一些,但不全面,自己丈夫的思想行为发展到哪一步,她了解得并不太多。为了让自己的爱妻不为自己有太多的担心,林觉民隐瞒了很多,这也是革命队伍的组织纪律所需,所以在这封家书中,林觉民除了表达对妻子的眷恋,更多的是向妻子解释他做出赴死决定的原因:“吾做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从信的内容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触到林觉民在民族危亡时刻的大义凛然,铮铮铁骨和深深的家国情怀,还有面对即将永诀于妻、子的内心的纠结与痛楚。
  林觉民是一个清醒的革命思想者。因从小就接触了革命民主思想,所以,他立志要“为天下人谋福利”。在当时的清廷统治之下,广大的劳动人民被“三座大山”压迫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此,林觉民发出“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这样充满激愤的感慨。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他要“为天下人谋永福”。有这样的信念支撑,林觉民面对自己的选择,义无反顾;面对敌人的屠刀,视死如归。真正体现了那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革命者大无畏精神。
  林觉民不仅有正直文人那种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更有一般文人的浪漫与不羁。据资料记载,林觉民天性聪慧,读书过目不忘,深得嗣父的喜爱,自幼就由嗣父亲自教导读书。后参加科举考试,但却无意获取功名,遂在考卷上题了“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离开考场,如此壮举大有李白那种“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豪迈。他们新婚的时光是那样得宁静、安详、恩爱、甜蜜和富有诗意。“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此情此景,让人不禁联想到了那些有着浪漫和诗情画意的夫妻:李清照和赵明诚、陆游和唐婉、纳兰性德和卢氏,一样的花前月下,一样的夫唱妇随,无话不谈,情到深处更是卿卿我我,你侬我侬。浪漫的月光时常映照着他们这些“一生一代一双人”。然而,因为林觉民是一个骨子里有着家国情怀的革命者,最终没有耽耽沉湎于这些浪漫的小情小调,不愿意在温柔乡里虚度年华,毅然决然地抛妻别子,将自己整个身心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力在推翻封建帝制的大革命洪流之中。
  在忠与孝、生离与死别中也曾艰难抉择。“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林觉民也和常人一样,面对生死,面对柔弱的妻子乃至尚在母腹中的孩子,想想年迈的双亲,他彷徨过,痛苦过:“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这样的两难境地,实在是太痛苦了。他只能借酒消愁,何况当时妻子还有身孕,父母年迈,都需要他的呵护与照顾啊!
  为国抛家,“为天下人谋福”——一个纯粹革命者的最高遵循。“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生离愈久,与之时间而言,是在伤口上撒盐;死别,与时间而言,是在为痛苦疗伤。所以,林觉民宁愿自己去赴死,以致长痛不如短痛,也不愿意让爱妻受煎熬,而全中国之内,像这样的苦况何止林觉民一家。与其让众多人受苦,不如让一家受苦。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才使林觉民抱定抛妻别子,慷慨赴死,死而无憾。这是怎样的境界和人生的信仰。人生若有了信仰,还有什么能够阻挡?当然,林觉民是高度清醒的,他深知,即便是牺牲了他个人的生命或不足以唤醒更多的民众,也不足以换回一个崭新的中国,但他相信和他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友,革命自有后来人:“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走笔至此,“睠言顾之,潸焉出涕”,五味杂陈填满胸襟。假如林觉民当初没有参加民主革命,或许人世间就多了一对平凡夫妻,而少了一位真正的壮怀激烈的革命英雄;假如林觉民没有为推翻封建统治而敢于赴汤蹈火,敢于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换取民族复兴,而去走一条官道,踏上仕途,或许满清官场上能多一个庸碌的官员,而巍巍华夏就少了一个支撑她的脊梁;假如林觉民当初没有给陈意映写下《与妻书》,那么现在的我们就不能真正地走进一个民族英雄丰富的内心世界。历史没有更多的假如,林觉民和《与妻书》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早已成为令人们无比敬仰的英雄和文字。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一封《与妻书》让我们感悟到什么是真正的情,红豆的红也是丹心的红,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大我,什么是小我。没有国哪有家,只有国宁才有家安,后辈如我们者,是在英雄们的庇荫下生活着,我们只能让无数先烈打下的江山在我们的手中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富强,惟有如此,才能对得起他们的在天之灵,才能对得起他们“为天下人谋福”而不惜付出生命的壮举。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9-10-19 09: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枕石问天 于 2019-10-19 09:05 编辑

高铁上坐坐凌凌家的沙发,解乏。正愁无人陪咱聊天。先点赞再读帖。

点评

只要老师愿意,凌儿每天都愿意和老师说话。  发表于 2019-10-19 14:13
3#
发表于 2019-10-19 09:04 | 只看该作者
好久不见,去哪儿创收了?要记得常回家看看。
4#
发表于 2019-10-19 09:09 | 只看该作者
向革命先死鞠躬,向不忘历史的凌凌致敬。
5#
发表于 2019-10-19 09:41 | 只看该作者
一封《与妻书》让我们感悟到什么是真正的情,真正的爱……
我们永远也不要忘记先烈,为国家舍小家的革命精神。

拜读学习老师好文,点赞!
6#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9 09:52 | 只看该作者
枕石问天 发表于 2019-10-19 09:01
高铁上坐坐凌凌家的沙发,解乏。正愁无人陪咱聊天。先点赞再读帖。

一直在医院没有心情写字,这是和儿子的同题作文,只是最后娘两都把题目换了一个。感谢老师惦记,有点受宠若惊。
7#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9 09:52 | 只看该作者
千幻烟 发表于 2019-10-19 09:41
一封《与妻书》让我们感悟到什么是真正的情,真正的爱……
我们永远也不要忘记先烈,为国家舍小家的革命精 ...

烟烟,秋天快乐,你是仙女。
8#
发表于 2019-10-19 11:28 | 只看该作者
又见孙凌凌,再读《与妻书》。                                                   
9#
发表于 2019-10-19 16:24 | 只看该作者
深情与远志,正气与豪迈。赏读,问候。:victory:
10#
发表于 2019-10-19 16:26 | 只看该作者
孙凌凌 发表于 2019-10-19 09:52
一直在医院没有心情写字,这是和儿子的同题作文,只是最后娘两都把题目换了一个。感谢老师惦记,有点受宠 ...

先把身体养的棒棒哒再来听那只鸟儿学舌。
11#
发表于 2019-10-19 20:58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孙老师凌凌朋友美文佳作!

点评

不开心了,老师你别在叫我老师了,我在你面前怎么会是老师,还有,我一直在等你给凌儿指点一二。  发表于 2019-10-20 09:33
12#
发表于 2019-10-20 10:21 | 只看该作者
有一本书,书名《百年情书》里面收录了林觉民的《与妻书》,当时读到,写下过短语:情书中,令我最感动的,是林觉民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与妻书》,文言文。却字字是不舍,句句是难离。记得几年前曾有一首歌《觉》遥记林觉民,齐豫所唱,几度被感动。倘若不是身处乱世,他们,会是一对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恩爱夫妻。我最不喜欢的,是郁达夫写给王映霞的情书。信誓旦旦,情书中赫赫写明:为了王,可以抛妻弃子,可以连生命都舍去,可是,情到最后呢?一地狼藉。文字的堆叠与塑造,在一地狼藉之后,忽然觉得非常可笑,亦可悲。

齐豫的《觉》也很感人。凌凌可以找来听听。
  

点评

许多年前看《革命烈士故事》看到了《与妻书》后来在天一阁有书信讲座又一次读到了与妻书,《百年情书》是最近几年才读的。  发表于 2019-10-22 20:40
13#
发表于 2019-10-20 10:40 | 只看该作者
一封《与妻书》感人致深,向革命先烈致敬!
14#
发表于 2019-10-20 17:36 | 只看该作者
前辈们的这种觉悟与大无畏是值得我们一再投以崇敬的目光的
而作为凡人的情意恩爱,特别是别前的这份表达,切之切,深之深,令人动容,所以流传至今而不散~~
15#
发表于 2019-10-20 21:13 | 只看该作者
孙凌凌 :
不开心了,老师你别在叫我老师了,我在你面前怎么会是老师,还有,我一直在等你给凌儿指点一二。  发表于 2019-10-20 09:33

      谁个胆儿那么肥,敢欺负凌儿不开心?
      我瞧瞧!哦原来是一个叫“老师”的叫“老师”了,老师在哪里?待我指点一二:呵呵,第一个享受沙发,第二个坐了太师椅。

     呵呵,开心了吧?

点评

讨厌,都快成小说里的笑话了。不过我还是开心地笑了。以后不要再叫凌儿老师了,我在您面前怎么会是老师。  发表于 2019-10-22 20: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9 22:58 , Processed in 0.05593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