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11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人磨墨为墨磨人 一一读何永康散文随笔《野墨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1-17 2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远牵 于 2019-11-17 20:49 编辑

  与何永康老师相熟,缘于网络平台的以文会友,作为亦师亦友的文章前辈,他笔下春风化雨般的行文韵致,自带一种潜默的教化功德,我便是有缘受教者之一。


  想想,在品咂何永康老师这本书的文章味道之前,我还要先从一个名为"骆塞夫的字纸篓"的公众号说起,一一要说这个"纸篓″里的文章还真不少,随意打开一篇,便宛如进入到一处开阔清窕的雅境之中,使人在流连忘返的频频回顾中茅塞顿开……在关注了这位"骆塞夫"一段时间后,回头再读这些文章便愈觉亲切喜欢。


  后来才得知这位"骆塞夫″,是四川省著名的散文家何永康。当何老师把他公众号里的这些"篓纸″辑结成一部载有70余篇散文的《野墨集》出版后,我在期读之余也十分庆幸,因为一路以点阅形式跟读过来,我深深地知道这些"篓纸″其实都是一页页经过深度打磨的文章精品,何老师戏谑式的自谦里更让人确定无疑的是,他在这里敝帚自珍地藏了一篓子的宝贝。


  说这些文章是宝贝,是因为读之受益,其益有三: 可增智,可怡情,可明性。至于文章做法,风格取向,以及意趣涵养领会启悟等等,一样能够从这些文字从容不迫的排列组合里,得到一场文字沐浴后的洗练适意,这些富有哲思的散文随笔可让每个追求深层阅读的读者更好地将外物收拾明白,将身心安顿妥当,一一这种沉厚的文字功夫,对于现世人心中的某些不易排遣的种种疑惑困厄或是非曲直,不仅具有很好的梳理缓释作用,还具有显著的去芜拔萃的净化、提纯功效; 这种精神上的按摩又往往可遇而不可求,甚至求之不得,从这个意义上说,"废纸篓"里藏有宝贝的说法毫不为过。


  况且作者是如此谦虚,文集取名极有深意。何老师是南充政协书画院的执行院长,他这部文集的名字"野墨"本是中国画一个术语,指画家构想之外的滴落在纸上的墨痕,这些"野墨″经妙手顺势点染皴擦之后,因偶然的无心插柳反而成为出其不意的妙笔,这是一种功力,一种境界,是一种巧合,更是一种修为,而这样的"漫草行书笔通神″的神来之笔,都是在年复一年的挥文弄墨中"磨"出来的。


  好文章需要时间心性的并力打磨,勤于笔耕使何老师的文章在全国各大副刊遍地开花。在"朵朵花开淡墨痕″中,"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何老师对文章气味的自觉追求。正像《东坡味道》一文中不觉溢出来的书墨诗酒花的文雅气味,到东坡素食"三白饭″的清欢气味,再到落脚人间的脱尘逸俗气味,这些既能登高望远,又能深情低回的文字中升腾着一股浩浩真气,使人如品香茗,荡气回肠,熨贴肺腑,浸润心灵。


  书中的《包浆》一文尤其养人不悭,诲人不倦。笔者读之己不下十遍,每每翻阅再读,都会有一种被这篇沉厚文章层层"包浆″的感觉。原来人亦有"包浆″,作者娓娓道来,"皱纹是人的包浆,白发是人的包浆,肤色也是人的包浆,包浆是如影随形的沧桑感……如智者的灵气,勇者的硬气,隐者的仙气以及读书人的书卷气……″,包浆这种时间作用给人的气质和气象,凸显的是"幽光沉静,温存内敛。此乃人之上境。"这种安之若素的包浆之美,是作者珍贵的悟道,它是生命在打磨中积形的独蕴质泽,亦是笔墨打磨出来的一种文章造化。


  这些随笔还真实还原了何老师曲折的人生历程,看了《石头记》才知道何老师经受过这么多生活的磨难:小时候在涪江边的片石滩上捡过一种叫"广子"你的石灰石,青年时在嘉陵江边用榔头碎过石头,知青下乡时在石料厂抡大锤开启过石条,后来在嘉峪关城墙内悠然倾听过燕石,直到现在痴迷于石头收集四方奇石……读罢此篇,深悟到了人也像石头一样,只有经受住了人生巨浪的打磨才能变得圆熟,文字也像人一样,必要在人生阅历的不断打磨中臻于至善,所谓人情练达即文章,好的笔墨文字也都是这样"磨"出来的,自古好事多磨,平生桑榆未晚,何老师的这些随笔文字不但很好的印证了这个直白又深刻道理,更为文章后进者做出了立文须先立人的先行垂范。


  书画与文章从艺术感觉上本就灵犀相通,何永康在文章的审美意趣上与他的书画造诣异曲同工,从"春池洗砚″卷中的回看历史,到"玩转春天"卷中的亲近山林,再到"文章气味″卷的参话机锋,文字的涉猎之广,积蕴之厚,与识见之卓,在散文《广汉"三远″》中由写广汉的文字可知微见著,这里既有对远古仰视的"高远″,也有对时下影响的"深远″,还有能由近向前行走的"平远″,从广汉的具象到文章的意象,有这种"三远"的窕远境地成竹在胸,何永康的散文笔触就很自然地既能介入到历史纵深,也能迈进开阔现实,还能指向预知的未来,文字无形中就具有了很大的自由度……看何老师在《文学自由谈》上的一些随笔话题,针砭时弊的辛辣中透出他特有的智性与雅正,这应该就是他抵达到的另一种风格的自由了吧。


  这样的一滴野墨,经时间的研磨次第晕染开来,以作者的丹青妙手,自成一派清妙气象。夫子言属文当"绘事后素",何老师的这部《野墨集》,借用前面提到的诗句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一


  "五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朵朵墨花散漫出来的清香溢远,正是何永康老师笔端磨砺出的文章真意啊!    (2080字)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9-11-18 09:32 | 只看该作者
印象中,几个叫永康的,文字都有特色
增智,怡情,明性,远牵所言极是。感受清远,感受真意。
3#
发表于 2019-11-18 11:10 | 只看该作者
刚读完一水格格推荐的《在别人的句子里》,作者陈以侃。说到文章,说到写文章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常记日记,会对写作大有裨益。看远版写的何老师《野墨集》,亦更知日记之重要。零碎的火花,有时候比足本更有吸引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7 01:08 , Processed in 0.26878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