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46|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难忘那个馍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1-27 09: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奉洁 于 2019-11-27 11:48 编辑



    七十年代出生的我,馍馍一直是我的一个心结。尤其是九零年冬天的那个馍馍,至今记忆犹新。
   
    儿时的记忆里,馍馍那是走亲戚的礼品,过年过节的贡品。年节走亲戚,庄户人家都是用大篮子,大篮子里面盛上五斤馍馍,空隙里塞上“配头儿”, 配头儿可以是“挂面”、“点心”、“粉条”……“肉”,那算是比较厚重的礼物,上边用新毛巾或者洗的有些掉色的花布一罩,满满的一篮子,看上去谁也不知道篮子里除了馍馍以外其它是什么礼物;过年过节,日子再艰苦贡品也不得马虎,没鸡鱼也可,没鱼肉也可,水果不讲时令有点儿即可,可是一盘装的五个白面馍馍必不可少,下面四个铺底,另一个居中耸在四个馍馍的上面,嫩绿的菠菜叶点缀顶上,白绿相衬,煞是好看,那是对生活富足的祈愿。

    八几年读初中,学校有食堂,一到开饭,新出笼的热馍馍香气扑鼻,根本不用闻到菜香就已经馋涎欲滴。可是,那时候学校的馍馍用小麦换,一袋小麦换不了吃一星期的馍馍,感觉不合适。自己家里带的馍馍,是母亲用自家地里的小麦磨的面,自己和面自己蒸的,尽管参了玉米面、地瓜粉,尽管吃起来有时酸软有时冰硬,尽管夏天需防“长毛”、冬天冻的一咬一个白茬子,但是想着父母的辛苦,还是感觉自带饭吃起来心里踏实。

    那时就想,如果每顿能吃上学校里的热馍馍,上学该是多么幸福啊!

    八九年考上了县重点高中,学校不允许用小麦换馍馍,一律用钱买馍馍票,馍馍两毛钱一个。每个星期天下午返校,我还是尽可能地多带自家的干粮,并不是自家的干粮有多好吃,而是为了省钱。在学校买的有限的馍馍,我都是趁热当美味的早点。

    记得那是九零年冬天的一个早晨,我小心翼翼地取出衣袋里的两张馍馍票,那是我不能再节省的两个馍馍的早餐。赶去售饭口买馍馍,好容易排到我了,突然一位抱孩子的妇女插队到我前头,怀中一岁左右的孩子兴高采烈地手举着两角钱要买一个馍馍。可是,售饭的师傅只认票不认钱,没馍馍票不给馍馍,年轻妈妈好话说尽,售饭师傅一脸蓦然,公事公办,孩子吃不到馍馍急得大哭,孩子妈妈面红耳赤,还想力争……我拍拍年轻妈妈的肩膀让她躲开,孩子妈妈看看挤在后边的我,满面绯红更添羞涩。我递给售饭师傅两张票,只取了一个馍馍,示意他把另一个给那哇哇哭的孩子。

    可想而知,早餐只吃一半的我中午是个什么状况。上午的最后一节课,老师板书的粉笔字,看在我眼里都是白花花的馍馍。下课铃声一响,我第一个冲出教室,第一个奔向售饭口,第一个买到了馍馍,第一口馍馍还没咽下,突然被人拦住了——早上那个抱孩子的年轻妈妈,手里举着两角钱拦住了我,怀里的孩子举着一根咬了一口的香蕉,嘴里甜甜地喊着叔叔……

    原来她娘俩来校园是到教师家属区走亲戚的,早上带孩子出来玩,孩子看到学生们拿到热馍馍后迫不及待地边走边吃,一下子勾起了馋虫,才引出早上那不堪的一幕。她娘俩本来打算上午回家,为了等我下课买饭时还我钱,推迟了归期。

    万般无奈下,我接下了年轻妈妈塞给我的两角钱,转身又到售饭窗口用票买了一个馍馍,再递给小孩时,小孩却愣是不要了,并连同他手里的香蕉一起往我手里推。

    无需再问,那个中午我多吃了一个馍馍,还有半根香蕉。那是我吃的最香的香蕉、最管饱的馍馍,至今难忘。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7 10:04 | 只看该作者
欢迎文朋雅友与我一起回味那个年代……
3#
发表于 2019-11-27 11:32 | 只看该作者
十年代出生的我,馍馍一直是我的一个心结。尤其是九零年冬天的那个馍馍,至今记忆犹新。
————————————————————————————————
文章不错,学习了。但不知“十年代”是哪个年代,呵呵
4#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7 11:49 | 只看该作者
云南张礼 发表于 2019-11-27 11:32
十年代出生的我,馍馍一直是我的一个心结。尤其是九零年冬天的那个馍馍,至今记忆犹新。
———————— ...

谢谢老师指正!编辑时误删了
5#
发表于 2019-11-27 15:58 | 只看该作者
拜读,有些感动。馍馍,多么亲切的字眼儿,我们这儿也叫馍馍,不叫馒头。
6#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7 16:22 | 只看该作者
美红云 发表于 2019-11-27 15:58
拜读,有些感动。馍馍,多么亲切的字眼儿,我们这儿也叫馍馍,不叫馒头。

欢迎美红云老师莅临!馍馍是我们这里的主食,孩子们大多不叫馍馍了,嫌土气
7#
发表于 2019-11-27 18:10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是八十年代读初中,不过,从来没有挨饿的经历。文章有波澜,很生动。欣赏。
8#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8 09:17 | 只看该作者
川媚 发表于 2019-11-27 18:10
我也是八十年代读初中,不过,从来没有挨饿的经历。文章有波澜,很生动。欣赏。

很高兴与川媚老师是同时代的人,八十年代吃的不算好,仅能温饱。
9#
发表于 2019-11-28 09:42 | 只看该作者
《 难忘那个馍馍》,文本书写的是由“一个馍馍”牵引出的一段往事;追忆九十年代上学是遭遇的“买馍”事件,呈现的却是富有爱心的美好情感,尤其是那位年轻的妈妈为了还钱而推迟归期的美好人格品质,突然让这篇短文富有了温暖人心的光色和亮点。传递正能量,感动更多人,点赞!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8 11:16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19-11-28 09:42
《 难忘那个馍馍》,文本书写的是由“一个馍馍”牵引出的一段往事;追忆九十年代上学是遭遇的“买馍”事件 ...

感谢版主细读精评!
11#
发表于 2019-11-28 16:06 | 只看该作者
一个馍馍的记忆,反映出那个艰苦年代,人对食物的需求和感受。关于吃的记忆总是令人印象深刻。欣赏,问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8 16:30 | 只看该作者
房子 发表于 2019-11-28 16:06
一个馍馍的记忆,反映出那个艰苦年代,人对食物的需求和感受。关于吃的记忆总是令人印象深刻。欣赏,问好。

欢迎房版!冬安!
13#
发表于 2019-11-29 10:42 | 只看该作者
呵呵,也怪不得售饭师傅,馍馍在我们这里是馒头,是含“粮票”的,光用钱可不行。

欣赏奉洁兄大作,细节很动人!
14#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9 13:24 | 只看该作者
牛老伍 发表于 2019-11-29 10:42
呵呵,也怪不得售饭师傅,馍馍在我们这里是馒头,是含“粮票”的,光用钱可不行。

欣赏奉洁兄大作,细 ...

牛兄一向可好!冬安!
15#
发表于 2019-11-29 14:01 | 只看该作者
老师的文章,也是一段记忆,馍馍也是记录一段历史。老师算是幸福的,我们六十年的人,吃的是玉米面的饼子。那是吃白面馒头是一种奢求。记得总爱撕白面馒头皮,因为玉米面的撕不下来。看到老师的文章,让我想起了昨天,文章朴实生动,印象深刻,祝好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 18:01 , Processed in 0.17654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