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喋血铸英魂 ——浅读齐红光老师历史小说《伊洛河畔燕麦黄》 文/侯之涛
2019年11月10日,宜阳县小说学会成立,邀请齐红光老师讲课,齐红光老师给大家分享了他创作《伊洛河畔燕麦黄》的原因和经过,其中的艰难和困苦、迷茫与执着让我佩服和敬仰。会后收到齐红光老师精美的书,我就迫不及待的一睹“芳容”,陷入齐红光老师深挖的“坑”中,在文字的行云流水诗意灵动里,在情节的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中,欲罢不能,爱不释手,废寝忘食。
《伊洛河畔燕麦黄》全书分十五章,每章四节,共六十节,用古代章回体的形式,布局全书。每章设有标题,凝聚着每章的精华,若楹联般的对偶句领携主脉络,文本中处处引经典据妙语珠联,节节密切,环环相扣,故事精彩,阐述独到,语言干净利落,津津有味,有诗意的雅致芬芳,有粗放的简单带过,大场景波澜壮阔,小细节严丝合缝。 《伊洛河畔燕麦黄》是一部洛阳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历史小说,小说以正史写实再现了1941——1944年间河洛儿女抗击日本侵略者进攻洛阳时保家守土浴血奋战的英雄壮举。小说的主线是围绕洛阳保卫战,重点截取国军第十五军军长武庭麟,从中条山失守后回撤到洛阳,在洛阳招兵买马、收编各路武装壮大自己实力并与日军抗衡。更是融入了很多洛阳本土的风物人情,历史风貌、饮食文化、中药理念、佛教理学等。塑造了姚北辰、李家钰、秦文昌、秦二锤等国军高级将领以及普通民众等为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英勇形象,讴歌了共产党人屈文英英勇无畏大义凛然斗智斗勇的高尚追求,揭露了呙艾桂、黄老鑫、刘铡刀等祸国刮民阴险狡诈助纣为虐的丑恶嘴脸……小说以“人无完人”创作的原则,以时间和事件的演变为据,成功塑造出军长武庭麟、土匪贺寡妇、特派员齐同济等随环境与利益的冲突中自我角色的变化。真实展示出日军侵华以及发动河南战役的脉络前因后果和日军在豫西的烧杀抢掠惨无人道奸淫祸乱的狼子野心。全书条理清晰,叙述流畅,厚重诗化的语言开合自如,人物的塑造与形象、性格和言行都能融洽统一。
写历史题材的文字很难,历史史实往往束勒思维的外延,写的真实会失去故事的趣味性或戏剧性,让人厌倦或抛弃;写的空虚,会脱离本土的根脉性或地域性,让人感到空洞或穿越,都会不被读者认可。资料的收集,布局的安排,叙述的技巧和事件的承接都考验着作者的构思与布局,但齐红光老师用严谨的治学态度,细腻的笔墨,博大的胸怀,高屋建瓴的格局,精明缜密的逻辑,贯穿着方言俚语,更是融入古小说的意蕴,词美字鲜,韵味悠远。体现出齐红光老师捻熟历史知识,文字功底深厚。 特别是第九章一节中:“天在合音,地在同语。‘黄河’在广袤无垠的夜空、在月洗如银的村庄、在寂静起伏的群山中余音回旋。悠远不绝地叙述着一个古老民族的心声,展现着国人对未来的希望,昭示着天地之间一种顽强不屈的精神,共鸣着黄河母亲的伟大。随着乐曲的跌宕起伏,仿佛一个声音在呼喊:伟大的中华民族啊!你曾经辉煌,也曾经苦难,曾经睿智也曾经愚昩,曾经富强也曾经贫困,曾经分裂也曾经统一,曾经不屈也曾经懦弱,曾经黑暗,也曾经光明……”字里行间都是民族的觉醒、雷鸣般的呐喊和铿锵的誓言。
读完全书,我深深被齐红光老师文字的魅力所感染,陷入深思,仿佛跟随着齐红光老师的笔尖,跟随着碧血丹心的战士,行走在河洛大地,投身在鲜血烈火淬炼的洛阳保卫战中!
(趣闻 ,趣事,趣谈,趣读,趣评) 【1303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