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听妻子说又出了一部不错的经典谍战剧《惊蛰》,我向来是喜欢这种题材的影视作品的,并迅速登陆播放器,可是看了两集后就果断弃剧。所为何来?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实在受不了剧中对侵略者和汉奸善恶形象的模糊化! 不晓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一众编剧导演们开始要为当年荼毒中国人民的侵略者及其帮凶汉奸们洗白了,各种俊美的形象,各种高大上的人生观,除了偶尔出现鬼子祸害国人的镜头(还冠以中性化的“出勤”作为掩饰),如果不是特有的民国时期的街景和上流社会女性匹配的旗袍,真以为就是一部当代以外资企业为背景的白领肥皂剧。比如在《惊蛰》剧中,原本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头目荒木惟被塑造成温文尔雅的翩翩公子,举手投足令人好感倍增。汉奸们都是些朝九晚五却忠于职守的都市白领,敬业精神令人佩服。倒是抗日的英雄流氓气十足,靠耍小聪明在和职场对手的竞争中一次次侥幸获得胜利。俊男美女,灯红酒绿,人人温饱并纵享福泽,日本侵略者占领下的国土仿佛成了人间乐土。这样罔顾事实只是一味为了推进男女主人公谍战副业调情主业的剧情,创作者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还记得十多年前以柳云龙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导演和演员创作的经典谍战作品,比如《暗算》、《潜伏》等,鲜明的人物形象永远是撑起作品旋律的骨架,对于文艺作品,我也反对某所谓相声大师提出的一定要教育谁引领谁,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容模糊。我们说,一个民族的文艺,架构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骨架,一个民族的文艺工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架构民族精神脊梁的中流砥柱。面对《惊蛰》、《麻雀》一类的所谓谍战题材作品,我能想到的就是编剧和导演是不是已经被收买,要制造出精神毒药来麻醉我们的国民。 实际的情况当然不是,毕竟作为外敌倘若要收买一些人做文化汉奸也一定要找些文化行业中的佼佼者,像这些垃圾谍战剧的主创所表现出来的才智还真入不了人家的眼。那么答案就是因为创作能力差又想迎合资方,便无视国家民族,制作精神鸦片,只顾自己腰包鼓不鼓,哪管后果。说创作能力差,其实就是生活不够,沉淀不够,没有丝毫投身事业的决心。创作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往往只记得一部《色戒》中所渲染的俊男靓女、灯红酒绿,哪里了解类似孙道临老师主演的《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真实旧世界,不懂却又不学,曾几何时,老一辈影视创作者但凡有创作计划时便要深入一线去体验生活,无论编剧还是演员,脚踏实地的积累,这些对于当下的所谓艺人而言,能做到的真是凤毛麟角。这些艺人哪里还记得什么生活体验,同时接几部戏,还要抽时间上综艺,没有时间记台词,没关系,拍摄时口中如同念咒语般一串数字流利的代替台词,或者因为要上综艺没有时间到拍摄现场,那就抠图,现代科技没有精进了艺术反而纵容了不敬业又贪财的懒汉。 很多观众喜欢说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审查制度,我们就会看到真正精彩的影视作品。我要说的是,是我们的审查制度在金钱的污染下已经走样,才导致《惊蛰》和《麻雀》这样美化侵略者和汉奸、丑化民族英雄的影视作品大行其道,侮辱了那些为了民族独立和崛起牺牲生命的革命先烈,污染广大中国人民的心灵,误导我们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