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549|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弯腰捡起草丛中的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2-3 15: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立红 于 2020-2-3 16:02 编辑

弯腰捡起草丛中的诗
 ——重读《巴乌斯托夫斯基散文新译》


  因为《金蔷薇》而知道了巴乌斯托夫斯基(有的译为帕乌斯托夫斯基),手头这本《巴乌斯托夫斯基散文新译》(潘安荣译)是2014年1月17日买的,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2009年第三版,3月17日读完第一遍,还做了很多眉批,好美!这些天没事重读,再一次领略了这位前苏联抒情散文作家的风采,幸事!

  我觉得,巴乌斯托夫斯基的语言有极强的辨识性,优美清雅脱俗,能把我感知得到,却说不出的感觉完美表达出来。我相信,他的文字是有翅膀的,可以自由翱翔。那细腻的触觉像蜜蜂采蜜一样,直抵花心,读者如同吮吸蜜汁,汩汩流动,滋润心田。他的文字给我的阅读感受是新奇,是悠然,是美好。

  他这样记录一个9岁孩子的语言:“一会说他听见了鱼儿喁喁私语,一会又说看见了蚂蚁拿松树皮和蜘蛛网做成摆渡船,用来过小溪”,没有人能如此贴近一个孩子的心,除非他有孩童般的无尘与纯真。“成堆的(秋叶)积在地上,瑟瑟有声,发出了淡淡的光”秋叶也发光?那分明是文字的灵光么!

  他的生花妙笔总让人着迷,“秋天突然地来了。正像遇上一件最不起眼的小事——或是听见奥卡河上远远传来一声轮船的汽笛,或是见到意外的一脸微笑——心中往往便也这样突然生出幸福感一样”,这是我喜爱的秋天,它主宰了大地,万物包括我自己一下子成为秋天的了,多么好!朴实的文字,意境却已全然不平凡,这细腻的感受让读者也如阴雨天闻幽幽鸟鸣一样,心情忽然就朗阔起来。

  他亲近自然,每次面对花草,“心中对每一棵小穗都升起一种有血统关系的爱”。

  最诗意的是作者赶着大车,不经意间走进米哈伊洛夫村,这里到处都插着长满野旋花的木牌,拔开花茎,模模糊糊写着普希金的诗句,“米哈伊洛夫树林,在不同的时代,我曾来到你的浓荫下面”,在草丛,在沙坡,在帚石南花丛,在干草莓丛,处处响起淳朴的普希金的诗句,“在你这,我多次遇见快乐”。

  这里有普希金与凯恩幽会的地方,作者遇见凯恩的孙女,她乐意谈祖母的事,但不爱这个老太太,她谈起老太太与孙女们争一块好肉未果,气哭了的细节。这里的人们自觉地不计代价地保护普希金的痕迹。

  这是普希金的土地!这里“到处都有诗,连草丛中都有。只要弯下腰去把它捡起来”。

  这是怎样一片沃土啊!富裕到广袤无垠的大地上,聆听这些诗句的只有树叶、小鸟和天空!这是怎样一片令人羡慕的土地啊,到处都可以触摸到普希金的脉搏,聆听到普希金的呼吸,“具有一种突如其来的抒情的力量”。

  在这里,诗人与大地已经融为一体,诗意与人民已经不可分离。

  我注意到一个小细节:普希金自然保护区需要通电时,把电线埋在地下,以免电线杆子破坏这些荒凉之处的普希金的魅力,那是在1936年之前。这让我想起索契冬奥会的闭幕式,俄罗斯人自豪地展示了他们璀璨的文学家,契诃夫、普希金、托尔斯泰……多么阔气的民族!有那么多享誉世界的大家,有那么多值得傲娇的资本!

  读巴乌斯托夫斯基的文字,总有幸福感悄悄降临,他感觉“薄薄的光雾能使这巍峨的大教堂显得没有重量”,他能“把人类生活中每一个普通日子变成节日的阳光”,他说“到了成年,凡有极微小的缘由,哪怕是车厢窗外一闪而过的风景,这些往日的回忆便一个劲翻腾出来,使我们心中产生连自己也不明白的幸福激动的情感”,“当一个人自由愉悦的时候,风景才能有喜气”,他细致描写“老得毛全白了的水耗子”如何捉鱼,他能在夜里“第一次听见了落叶的窸窣声含糊不清,犹如幼儿的耳语”……

  这些珠玑般的文字闪烁着玉一样的光芒,它们作为思想的载体承接着思考的负重,在百花盛开、草木葱茏的岸上,他歌颂大自然显示出的永久作用,那就是你在呼吸芬芳清新的空气的同时,也就吸入了平静的情绪,温和的感情,对人对己的宽容。

  特别赞同作者的一个观点,它回答了我们为什么爱一个地方的问题,是因为自然资源丰富可以造福人类吗?绝不是,还有很多地方不富庶,但它是美的!我们因为触碰到了美,才生成了爱。

  这种美不仅仅局限于自然,还有人性的光辉。

  巴乌斯托夫斯基的叙事散文写得非常感人,最著名的是《一篮云杉球果》,这篇文章写的是作曲家格里格在森林里遇见护林员的女儿,一个扎着辫子的小姑娘,她正往篮子里捡云杉球果,“全身充满了春天的芬芳”的小姑娘打动了作曲家,他决定送给女孩一件有趣的东西,不过不是现在,大概十年以后。这一年,小姑娘18岁,到姑姑家做客,去欣赏露天音乐会,只听报幕员说:“下面要演奏的是爱德华.格里格的一首著名乐曲,是为护林员哈格鲁普.贝德尔森的女儿达格尼.贝德尔森满18岁而做”,她激动得无以言表,音乐已不是悦耳的声音,而是一种呼唤,是她故乡的森林、鸟儿、绿草,是世界如此美好!

  印象深的还有钩花工娜斯佳的故事,她因照顾美术家巴拉绍夫,暗恋上了他,巴拉绍夫送娜斯佳礼物,当地风俗这就是定情,可巴拉绍夫浑然不知。娜斯佳一心等心上人迎娶,未果,于是去列宁格勒找他。此时,战争开始了,她得知他有妻子,寻短见被打蜡工救下,当了护士去前线,始终不忘寻找心上人,一传十,十传百,大家好不羡慕姑娘寻找的那个人,故事也传到了巴拉绍夫的炮兵连,他哪里知道自己就是姑娘朝思暮想的人呢。结局是姑娘来到那个炮兵连,可是没见到他——他两天前牺牲了。战士们发疯般战斗,彻底摧毁德军防线,而娜斯佳也是那里最优秀的护士。

  战争故事总是带着血腥,可这篇是温情,是信心,读后眼睛发热。

  最感人的是《穿旧军大衣的老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旧军队的退伍上校,无儿无女,乞讨为生,却“一辈子都把它(列宁像)贴在胸口”,因为列宁的帮助,他不仅活下来了,还节衣缩食把钱花在学校上,报答恩情。歌颂领袖的题材容易写成歌功颂德的谄媚文,可这篇文章却用细节和真诚还原了故事本身,又织就了一幅温情的风俗画,唯美感人,荡气回肠,催人泪下。

  巴乌斯托夫斯基具备捕捉大地上纯正而精微声音的超能力,知晓通向人类的美好、高尚、尊严和幸福的道路在哪里,并且给我们留下了这条路径上的所有标记。我们只需沿着这些标记,弯腰拾起它们,我们的人生就会有珍珠般的璀璨。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0-2-3 16:42 | 只看该作者
永远渴求美,他一直倡导,也身体力行。
读这样的散文,是在诗行中间穿行,美的享受。
弯腰捡起草丛中的诗,好契合。
问好立红,读书快乐。:handshake
3#
发表于 2020-2-3 16:53 | 只看该作者
读书犹如草丛里,俯拾皆是。立红的深度阅读,看样子真的走心,与书同频共振了。
4#
发表于 2020-2-3 17:02 | 只看该作者
立红老师草丛中的诗捡得好,看出用了不少心思,也看出自己没有功力和底蕴自然捡不起来!
5#
发表于 2020-2-4 17:22 | 只看该作者
有时候觉得,电影也好,文章也好,往往细节处最感人。也许,巴乌斯托夫斯基的散文里,正是因为立红所读到并感知的那些珠玉般的小细节,而尤为感人。立红,也将这些细节的感动,传递给了作为下一层读者的我们并为之感动。
6#
发表于 2020-2-22 20:40 | 只看该作者
来读立红。不多说,问个好。护好自己。
7#
发表于 2020-2-28 16:04 | 只看该作者
作者的文字美,立红捡拾的段落也美。还有立红对作者文字理解的美。整篇文章贯穿着的就是一个美字
8#
发表于 2020-2-28 16:24 | 只看该作者
标题就很美,很有诗意。路旁的一草一木,都能触动诗人的神经,震动起诗的翅膀。欣赏立红老师好文!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3 04:31 , Processed in 0.05581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