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46|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沉浸在时光里的古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3-28 23: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康乔华 于 2020-3-28 23:49 编辑

沉浸在时光里的古村

康乔华


      车子停在村头一所小学门前,下得车来,立即就看到学校牌匾上刻的名字叫做雄村小学,再看看自己手中拿着的采风资料,上面却写着“熊村”,心中不禁有了疑惑,这个村子的名字到底是用“雄”还是用“熊” 呢,莫非是写错了?还是都可以通用啊?随行的村支书解释说,“雄”“熊”这两个字一直是在村子里沿用的,但用“熊”的时间更长,严格来说,先人们原先最早用的是“熊”字,再后来,有人把它改成了“雄”,寓意村子里各方面都能发展,日子也好起来,生活“雄”起来。但现在,人们又改用“熊”字来表达,也就是传承前人沿用的村名字句吧。

       熊村,不管用哪个字来表达,村子还是原来的村子,还是那个沿袭至今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村。离学校不远处就是一条村道大街,街两边是一些农家的店面和商铺,还有农村信用社的自助银行取款点,村民们也在街边摆起大大小小的摊点,有卖水果蔬菜的、卖猪肉牛肉的、卖日用小百货的、卖卤肉的、还有卖农用家电、家私家具的等等,整个街道因了这些店面、商铺和摊点,组成了一个村中集市。村民们来来往往,聚集在这里,他们各取所需,使得这个村落热闹非凡,繁华的场景在眼前跳跃。这种情形,退回到两千多年前的古代也是一样,它曾衣锦繁华,城楼高耸、布衣连袂、市声鼎沸。

      我从前人留下的一首七言诗里,可以想象当年熊村的繁华景象:“雄鹰展翅恨天低,历来岂非名传虚;三街六巷加九井,东西两河水常清。商业遍街尽铺店,名人秀士与贤者;四周古刹如春笋,晨钟惊醒梦中人。”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熊村是非常的热闹和繁华的。古时的湘桂古商道从这个村中穿越而过,北至灵田镇的长岗岭,通往兴安方向,南至大圩古镇漓江岸边。其实,这个村落在南宋初期成圩之后,就已经有了千余人口,并且还有店铺作坊、戏园、寺庙道观,特别是随着湘桂古商道的兴起,中原文化南扩,商贾日益发达,杂姓融入,人口剧增,人们又把这个村落的圩市取名叫做“大熊圩”。一个“大”字有了无尽的意象,它把熊村当年的繁华与热闹盛况表达得淋漓尽致。

      当然,如果没有湘桂这条象样的古商道,方圆数百里的官宦富商又如何络绎而来,在这里博彩听戏、品茶饮酒呢?几经沧桑,流年似水,现在来看,古时这个远近闻名的乡间都市,如今的名声和作用远远不及当年,它似乎被时光冷落很久了。如果不是这次随灵川县文协来大圩采风,我还真不知道湘桂古商道上除了三街古城外,还有熊村这个曾经繁华的古村落。

      这个村子里的一百多栋老宅便是古时熊村繁华的见证。从村边修复的几座进村石拱门,还有一些游览图和导向牌,可以看出,熊村目前正在积极筹资修复古民居,并且为推介和促进旅游开发而做着不懈努力。村支书告诉我,熊村不仅交通比较方便,而且地域宽广,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田园富庶,周边村落密集,人口相对集中。因此它在古代就是一个最为适宜人群居住和通商、经商的绝好地方。相传早在宋时,这里已经成为了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管辖范围有“三江六源”。这里所说的“三江”是指漓江的三条支流,分别是马河、南积水和黄沙河。而“六源”却是泛称,是指构成三江的源头水。主要有大岭脚水、四联水、黄花坪水、迪塘水、蒋家水、西马水等等。这些水统统都流经熊村,给了这块土地太多的润泽。先人们充分利用这些水资源,开挖渠道,引水入渠自流灌溉农田。千百年来,这些水也让熊村人的生活变得更加纯然,使得熊村成为水上的村庄。                 


      村支书引我们穿过那座名叫永吉门的石拱门进得村子来,一条老旧的青石街巷蜿蜒着铺展在眼前,街两边,错落地排列着一些老宅房屋,它们以明清风格为主,以叠梁式木质结构为多,辅以青砖外墙,整体古朴典雅,线条流畅,纤巧玲珑。四下里望去,熊村就是一片瓦的世界。一波一波的瓦,就像鸟的翅膀叠压着翻扑着。那些老宅的墙体以及瓦片,经过时光的沉淀,泛出斑驳之色,这些色块复杂得让我难以用颜料描述。如今,一些土墙房屋已经没人居住,木质的部分也无预期地残损了,有人为的破坏,也有岁月留下的手笔。但它们安详,如同村头的老树一般,似乎可以承受一切,布满疮疤,依然无损它的安详。

       村巷子里很少有行人走动,偶尔三两声吠犬声,从远处传来,让巷子显得更加幽深。我顺着青石铺就的小道,在村子里迷宫一样地转来绕去,看个不够。此时,一种古旧的气息扑面而来,迷离之间总觉得这里曾经来过,又似乎很遥远。在散淡的光阴下撩拔历史,仿佛一不小心,就会跌进某段熟悉的情景里。我害怕一丝声息都会惊吓到那些窗户花格上糟烂的木纹,一些窗户之内,青砖地面,几代人走过的脚印重重叠叠,大大小小。生命存活于瞬间真实,有多少眼睛曾透过窗户的花格望着外面笑容烂漫过?所有的寓意和自然有关,人在观察大自然的时候,会把心中最美好的东西拿出来。此刻,眼前的熊村就像一方沉默的古砚,被时光研磨,生动了我的想象。

       有人说,古时的熊村每一个街区,都有高大的砖石拱门相隔,入夜闭户,自成一体,十分安全。而今的永安门、紫气门、德星门上方还残留有当年所盖的砖木结构的楼房。村中古树林立,五六人环抱,尚不能尽。建有庙宇数座,规模之大,堪称桂林第一。这些场景,不管是一砖一瓦还是一草一木,都在向你叙述着这个千年古村建筑的奇绝和透视的温暖。一条小河流弯弯曲曲地流经村落,水润滋着这里的一切,让熊村更浓了些江南水乡的韵味。

      从人心深处到大千世界,看过去,是生命的活水流动。村子里临水的街巷就叫水街。从水街开始往村子里走,不管是玉带街、正街、十字街,还是杨家巷、文庆巷、土地巷等等,它们或窄或宽,蜿延地把整个村子连串起来,不论你走到哪里,都能见到当街的铺面,或作坊的遗迹,还有一座又一座相挨相连的豪宅大院,它们呈现着一个繁华商埠过往的历史屐痕。人是不能两次进入同一条河流的,一切都不再是从前,一切都在改变。行走在街巷里,你能感受到熊村当年的幽雅与宏阔。这种幽雅与宏阔是一种令人舒心的意境,也是一种引人闲适的留驻。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当年来到熊村就是在这些街巷中逛悠,或许他就是被熊村那种幽雅与宏阔的气势深深感染。游览了熊村之后,他写道:“圩上聚落甚盛,不特山谷所无,亦南中所少见者。市多粥面、打胡麻为油者。因市面为餐,以代午饭焉。”徐霞客所说的南中,就是指他所走过的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等省的部分地区。他融入山水生活,在行走中获得人生的一种自由与清洁。来到熊村,这里的山水与商业氛围又让他的心境顿时开阔,是他走过所有地方当中少见且有特色的商业村落。

      拐过水街,进到杨家巷,绕过玉带街,突然就闻到了一股股农家气息,抬眼望去,竟然还有牲畜,猪、牛什么的,圈在一个个窄小的房子里。这些小房子也都是老旧的,村民到村子以外的地方建了新房,搬了家,就留下这些老祖宗的老屋,虽然已经破败不堪了,但还能发挥作用。于是,一些老宅通过改建就成了养殖牲畜的圈房。巷子边,一些还住着人的老宅门前挂晒着各式各样水洗过的衣物,街边晾晒的豆角、苇叶,还有每家门口都贴着的对联,给整条古街增添了农家的氛围。往老旧的门屋边望去,院落里随处可见村民使用的农具,铁锄、铁锨、铁镰和没有什么改进的犁地用的工具。在一些房前屋后,还可以看到当年人们曾经使用过的石碾、石滚、石槽和石臼。置身其中,让人不由地想象一些农人劳作的景象,一种乡间的回味与亲切,再次苏醒。


      走进一家深宅大院,从堂厅到内屋已经杂草丛生,但家院的宽大和幽深,又让人感觉当年这个院落里该是怎样的显赫堂皇。古时,一个名叫杨文广的北宋将军率军南下,他从湖南洞庭湖溯湘江而上,沿着湘桂古商道,就直达到了熊村。他选择在这里驻兵,是因为这里不仅商业文化繁盛,而且从熊村所处的地形来看,它的周围山峦重叠,森林密茂,是符合军事战略的地形的,这里能守能攻,能进能退。一到熊村他们就被安排住进了这些深宅大院里,随着军队的入驻,来熊村的人也就越来越多,熊村圩市上的供应需求关系不断地增大,各类商业店铺、加工作坊也应运而生。于是,就有了“遍街尽铺店、四处有商场”的庞大村落及其圩市。可以说,那时的熊村已经成为影响远近百里千乡的商业大埠。

      不仅如此,熊村除了与湘桂古商道通连外,漓江的三条支流马河、南积水和黄沙河也与其通连,不管是走水路,还是走陆路来到熊村,它都会让来这里的人感受商业文化掀起的浪潮。当年的熊村不仅是古商道上商品集散地、中转站,同时也是土特产品的加工地。于是,这里越来越多地有了织布坊,印染坊、草席坊、造纸厂,甚至还有钱庄、银库、赌场和当铺。那些街边的铺面作坊,除了打草席、编草帽、磨面粉,擀面条之外,还收购各地运来的桐油籽、茶油籽、花生、芝麻等,在这里加工成油料后再往外运销。据当地老人介绍,当年熊村一些加工作坊随处可见,不说其它的,仅油榨坊就有10多家,多数集中在紫气门至天相门一带。人们至今仍将这一带取名叫做“油榨坪”。 由于这个古村地处湘桂古商道上,因商而兴,又因商而盛。鼎盛时期的熊村已经成为湘桂古商道上贾商、游人、官宦常去的黄金之地。

      正是有了这样的宏大气场,更多的商家走向了熊村,各种各样的商品全都向熊村云集。熊村商贸的发达,不仅带动了熊村人整体的经商意识,扩大了所在地的就业幅度,而且影响了周边村落,提升了群体居民的生活水平。对于那些贾商官宦来说,已经成为“根据地”,有的在这个驿站留了下来,娶了熊村的姑娘繁衍后代,成为一族人家;有的因为这个驿站家境变得富裕,经商理念不断开放,对熊村这个地方念念不忘,来了还要来,熊村就越发显出了它的商业魅力。


      世界上的孤独是不要理由的。在那个古时年代,熊村虽然地处桂北的一个小山村,但它的繁华程度与大圩古镇市场不相上下,如果不是其他原因,发展到现在,一定是一个不小的城市了,而现在,它依然是灵川大圩古镇里一个小村落,它是绕了一圈,又回到原来的起点。随着时间流逝,昔日的辉煌就像流云远去,旧屋守着空落的日月,夕阳斜映下的熊村已悄然归于平静,沉淀着它独特的沧桑。

       如今,村子里的部分庙宇、会馆以及深宅大院已经进行了修复,从它们的建筑特点来看,这些深宅大院依然有着不凡的气势。尤其是那些寺庙、庵观,基本上都是依山而建,地理位置极好,四周环境优美,供奉的神像多,并神灵显赫,四时香火极盛,遐迩朝参。当年,不仅是大圩、熊村本地人,乃至灵田、潮田、海洋、大境、桂林东郊等外地信男信女或过往商贾,都来这些寺庙里进香、拜祭、课占。好风如水,这些地方不宜对酒长歌,明月无尘,或许来这里你只需静坐听禅,不知不觉就会把城市的繁华与喧嚣忘记掉。

      一条古街,牵引出熊村人原味的市井生活,他们接近土地和五谷,或许是一种最可靠的生活方式,我羡慕这里的人们,他们的悠闲和散淡都令我回味和感叹。此时,街巷子里晒干萝卜的老太太热情邀请我到她家里喝杯茶。我心里着实感动,因为她对我不戒备,这样我就看到了这里另一种更好的东西,即是人心的淳朴善良。正发愣间,身边不远处,一个破旧的屋门开启,走出一个白发老者,打望一下来人,又把门合了起来。一两条不知谁家的狗从巷弄中窜出,并不吠叫,木木地看我们一眼,又消失在巷弄中。

       那个叫做天相门前的凉亭边,有一个老者依着美人靠拉响了二胡,那弦声坦荡、飘逸,仿佛拨响了熊村灵动的曲调。悠悠弦声,让古村深邃的更深邃,古远的更古远。还有街边的三个妇女,蹲在自家门前的青石块上洗菜、涮衣,她们互相拉着话题。看见两个小孩从不远处跑到跟前的小沟里戏水游玩。不知谁从身边的篮子里拿出一个鲜红的萝卜折成两半,笑着分给两个小孩,小孩嘴馋,嘻哈着将萝卜送进嘴里,那股馋劲惹得大人们不禁笑起来。此时,阳光灿闪,映亮了村子里的每一条街巷,两个喝茶的老人在门口小声说着话,阳光深深地嵌进他们脸上的皱褶里。眼前这些场景总是不由自主地把熊村人的生活气息引荐出来。身陷其中,再也没有什么世俗的力量可以将你侵扰,熊村已悄然潜入你的心底,仿佛从此与你情思深种,铭心刻骨。


       行走在古街,我还看到了一座戏台,它是古村最重要的场所,建筑虽然简朴,只有木质的台楼和台板,它每年一度的繁华,与四周简陋的房屋形成鲜明对比。如今已残破颓废了,但它仍寄寓着漓水文化的素淡与从容。走上戏台,我惊讶地发现,一些恍若锣鼓的东西,以及高亢激越的梆子腔,都被封在它的木板和廊柱的纹路里了,而一起风,又咿呀呀似有回放。在巷子里看戏台,就会被古朴简单的建筑带入到远古的故事中。古时,熊村人逢年过节,本圩上的、附近村上的桂剧、彩调班子,都轮番来到这里演出。缤纷的戏台上,熊村人舞出了生活的百味、冷暖世情。那些质朴而圆润的桂剧、彩调带着泥土与流水的芬芳,以它独特的民间艺术和民俗风情,唱遍了桂北的山水楼台,也让熊村这个商业古村有了更厚重与悠久的漓水文化。端午节,熊村人还与周边村庄共同开展划龙船比赛,活动当天,大圩全境以及桂林东乡各村的人们都会前来观看,非常热闹。正是有了这种繁华,才同时会有与之对应的文化,文化的积累、交流和拓展,又使得这个古村落成为当年一个星光闪烁的商业文化符号。

       熊村的意义还在于它提供给我们建筑、文化乃至风水等等方面的参照,感觉它就像一本墨迹风干千年的老书,供后人不断翻读。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来到了熊村,村子里除了那些老宅古街外,许多新注入的现代元素也深深地吸引着我。随着观光旅游的发展,它的古村落文化与生态旅游也已高度融合,形成了以探访古村为主的农业旅游观光点,有了千亩油菜花基地、千亩杨梅园和千亩蜜梨园。那些灰墙黛瓦安然地落在这些生态田园之中,是如此的安宁平静、与世无争,就像一幅定格的水墨画,展示在这个充满喧嚣与现代气息的洪流中。当人们在洪流中厌烦了,寻着漓水文化而来,便会在熊村这部千年古书面前发出惊喜的慨叹,就会像我一样没入其中,在一条条古街弄巷、一间间老宅大院、一个个门脸牌匾面前徘徊不去,感受熊村独特的古风韵致,享受这里闲适的亲切和美丽。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0-3-29 09:43 | 只看该作者
佳作提起,稍后细读。
早上好
3#
发表于 2020-3-29 21:40 | 只看该作者
散淡的光阴下撩拔历史,仿佛一不小心,就会跌进某段熟悉的情景里。我害怕一丝声息都会惊吓到那些窗户花格上糟烂的木纹,一些窗户之内,青砖地面,几代人走过的脚印重重叠叠,大大小小。生命存活于瞬间真实,有多少眼睛曾透过窗户的花格望着外面笑容烂漫过?所有的寓意和自然有关,人在观察大自然的时候,会把心中最美好的东西拿出来。
~~~极好的描述
4#
发表于 2020-3-29 21:45 | 只看该作者
寻古访幽。
笔触厚重,将一方古村的历史典故,风土人情,以及情态风貌,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读来,不仅令人深思,而且如临其境,能较完整的了解熊村的过去和未来,并巧妙的将个人感悟融入文中,富有文化散文的明显特征。
~~~问好康老师,佳作拜读,望多来交流写作经验
5#
发表于 2020-3-30 10:49 | 只看该作者
《古村》一文,对熊村进行了详尽的描写。文章从古村的历史沿革,古村的建筑,古村的地理环境,古村的军事地位、古村的文化,古村的市井生活,古村的工商业发展,古村的当下做了十分细致的介绍。凸显了古村各个方面、各个时期的特征,将一个千年古村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人们面前,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文章底蕴深厚,内容丰富,层次分明,详略得当,表述细腻。独具特色。欣赏,问好!
6#
发表于 2020-3-30 11: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红秋叶 于 2020-3-30 11:58 编辑

文化探微,一步步浏览地方特色,不觉之中呈现出古迹的来龙去脉。跟着你的视线去读一个古老的村庄,看到了时间凝刻在村落小巷的敞亮。当二胡声响起,那些隐含在岁月里的秘史一点点显现出来,委婉动听,一如你织锦般的文字里散发出的古色古香。
7#
发表于 2020-3-30 12:50 | 只看该作者
熊村的意义还在于它提供给我们建筑、文化乃至风水等等方面的参照,感觉它就像一本墨迹风干千年的老书,供后人不断翻读。欣赏老师佳作,问好!
8#
发表于 2020-3-30 14:30 | 只看该作者
认真而沉稳的叙写,有厚度与深度,彰显出扎实的文字功底
9#
发表于 2020-3-30 20:28 | 只看该作者
此身恨未去熊村啊。丰富的文化景观,深厚的风土人情,因为时间的沉淀而显得历久弥新。学习问好。
10#
发表于 2020-4-3 10:09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佳作!康乔华文友的散文,写得很好!通过记叙熊村的今昔、村貌街景、风土人情、人文历史、文物古迹,特别是古代的商贸兴盛,很好地展示了这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村的多方面古今状况。文本从容、细腻厚重,语言严谨精、准优美、既切近又超脱。堪称此类文本的范例!非常欣赏,值得学习!问好康乔华文友!【前几天阅读完毕,不凑巧,没有及时回复。】
11#
 楼主| 发表于 2020-4-3 12:30 | 只看该作者
文珺 发表于 2020-3-29 09:43
佳作提起,稍后细读。
早上好

谢谢版主赏读,问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20-4-3 12:31 | 只看该作者
文珺 发表于 2020-3-29 21:45
寻古访幽。
笔触厚重,将一方古村的历史典故,风土人情,以及情态风貌,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读来,不仅令 ...

好的,有空就来,我太忙了,所发作品全是以往写成的。谢谢你的赏读指导。问好版主
13#
 楼主| 发表于 2020-4-3 12:32 | 只看该作者
xam720 发表于 2020-3-30 10:49
《古村》一文,对熊村进行了详尽的描写。文章从古村的历史沿革,古村的建筑,古村的地理环境,古村的军事地 ...

谢谢版主赏读并问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20-4-3 12:32 | 只看该作者
红秋叶 发表于 2020-3-30 11:56
文化探微,一步步浏览地方特色,不觉之中呈现出古迹的来龙去脉。跟着你的视线去读一个古老的村庄,看到了时 ...

谢谢红秋叶师友赏读并问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20-4-3 12:32 | 只看该作者
匡建华 发表于 2020-3-30 12:50
熊村的意义还在于它提供给我们建筑、文化乃至风水等等方面的参照,感觉它就像一本墨迹风干千年的老书,供后 ...

谢谢师友赏读并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5 13:27 , Processed in 0.12833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