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洋洋洋 于 2020-6-21 10:36 编辑
赤日炎炎似火烧,田里禾苗半枯焦,农夫心里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是四川小孩子们从小就会背颂的一首,描写四川夏天酷热的古诗。 我虽是重庆人,但自幼生长在成都,所以我也自幼会背这首诗,但我在成都生活了几十年,确没有见到过天旱,成都的夏天是很炎热,中午赤日炎炎,田里禾苗的确是半枯焦,要死不活的,但太阳一落山后,它们突然就精神抖擞,很快地活过来了,据说这是因为成都是天府之国,终年气候潮湿滋润之故。 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夏,诗人杜甫在辞去华州小官职,司功参军后,一路漂泊来到了成都。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他在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修盖了一间草堂,作为全家在成都的栖身之地。 浣花溪是成都郊外,一个清静、幽雅、风景秀丽的地方。成都绕城的锦江水,从这里平稳的经过,弯弯曲曲地绕过村庄而流向远方 。在流经这一段时被人们称作浣花溪,这里住户不多,人烟稀少,翠竹成林,烈日晒不透。荷塘也特别的多。塘水清澈,和风徐徐,显得格外的恬静,安娴,舒适……。 一年四季来这里的人都不多,只是夏天,有城里的孩子三五成群,结伴来这里洗澡,游泳,偷摘荷花,荷叶、莲子…… 这里,的确是一个养生修闲的好地方。 从干旱的陕西,来到了潮湿温暖的成都,可以说是杜甫的荣幸。因为成都是个盆地,四面都是高山,自古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不仅出产丰富,还不曾遭到安史之乱的骚扰和破坏,是当时还保持宁静繁华的西南富庶之乡。 能定居在恬静秀美的成都郊外浣花溪畔。并修建了自己的住宅—草堂。虽然同是酷热的夏天,但成都有翠竹成林,烈日晒不透。远非陕西的 “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黄埃” 的夏日让人承受不了。 因此,杜甫全家人显然是非常高兴和喜悦的。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大意是: 清澈的江水,弯弯曲曲地绕村而流,在长长的夏日中,事事都显恬静、安闲。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相伴多年的妻子在纸上画着棋盘,年幼的儿子敲弯了钢针要做成鱼钩。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钱米,我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可奢求的呢? 杜甫的这首诗细腻地描画了江村优美恬淡的景物,书写了闲适、温馨的家庭生活情趣,表现出杜甫难得的一段安定生活给他带来的满足和快乐。 历经磨难的他,不再有担忧和愁烦,开始悠然地欣赏着这村中的景色。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新建起的草堂,就有顽皮的小燕子来光顾,它们轻快地飞来飞去,像活泼的小孩子一样十分开心。诗人漫步走到了江边,江上有两只白鸥,在或前或后的追逐着,犹如一对情侣……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杜甫怀着愉快的心情缓步向家中走去,看见老伴正坐在门前的树荫下,在纸上画着什么,走近方知是一个棋局。“叮叮”的声音传来,小儿子正在认真地敲着一根针,他要做一个鱼钩,好去江边钓鱼……。 这样的场景应当是农村中经常可见到的,可是对于经历了安史之乱,屡受挫折、颠沛半生的杜甫来说,却算是他少有的福气,不禁令他心头暖暖的,尽情地享受着家庭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 这首诗在一片宁静温馨的氛围里,细腻地描画了优美恬淡的景物,书写了温馨悠闲的生活情趣,表现出杜甫难得的一段安定生活给他带来的满足和快乐 。 真让人为杜甫由衷的高兴。 2020.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