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599|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品味初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1-18 09: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云馨 于 2020-11-18 09:03 编辑

品味初冬
  
  没留神,时序已过了立冬。
  
  午饭后,习惯地走出小区,在外面溜达。温和的阳光在冬日的街头慢慢移动,季节的变化与心中的期待交错而过,此时,心境坦然。
  
  “新霜黄菊重,久雨翠梧稀。 ”小广场上那几棵杨树早已有了霜痕,叶子比平时厚重了许多,可它们依然顽强地挂在枝头上,不忍离去。林带里几根绿色的青草夹杂着几朵小黄花,悄然探出头来,向即将来临的冬天释放着最后的魅力。来来往往的行人,脸上满是温和的笑容,仿佛季节根本没有变化一样。年轻的姑娘媳妇们本性难移地穿着单薄的衣装,与季节抗争着,努力将一份美丽留给远去的秋光。
  
  来小广场活动的人比以往略有减少,跳舞、打太极、练剑、玩牛九牌的人,三五成群地追着太阳围拢在一起,太阳走在那里,桌椅板凳就跟到了那里。
  
  很是佩服这些精神矍铄、参加各种活动的老人们,新疆曲子、秦腔,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你方唱罢我登场。音乐声,争吵声接踵而至,不绝于耳。平淡的生活被他们激昂的热情演绎得淋漓尽致,从他们和蔼,可亲的笑容中,你会忘记了季节的变化带来的萧瑟与不快,从他们饱含风霜的眼神里,会读到生命的价值。
  
  这画面,恬静而温馨。陌生与熟悉,都定格成一种固定的风景,根植于你的内心。
  
  当一阵风吹过,一片片的霜叶轻轻地旋向地面,落在肩头的时候,这才回过神来:秋天,终于一去不复返了。心中难免惆怅,一点点诗意也悄然地爬上了心头,扰人心扉。
  
  虽说初冬的景色萧瑟,却给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自然就有了最美的冬之诗情。
  
  杜牧的《初冬夜欢》中有“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之句,朔风阵阵,暮雪纷纷似梨花。“明年谁此凭栏杆?”这一反问,凝聚着诗人思念故园的情思、以及壮志难酬的隐痛,令人深思。而白居易的《早冬》中“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将江南冬天的景色描写得像春天一样可爱,充满暖意,让人十分神往。
  
  中国民俗里有“十月小阳春”的说法,指的是立冬至小雪节令这段时间,一些树木会开二次花,呈现出阳春三月的暖和天气。宋•周端臣的《初冬即事》中写道“万树无多叶,千花试一枝”就写出了初冬时天气回暖,仿佛有春景一般,景色与凋落的树叶两相对比,很是奇特。
  
  而杜甫的《初冬》一诗却将初冬描写得别有一番意味:
  
  垂老戎衣窄,归休寒色深。渔舟上急水,猎火著高林。  
  日有习池醉,愁来梁甫吟。干戈未偃息,出处遂何心。
  
  天凉衣薄,水上渔舟归来,林间猎火起伏。诗人避祸于西南,却老去无成,虽有诗酒相伴,慰藉余年,但心中仍有救世济时的心愿。于是诗人感叹道:“干戈未偃息,出处遂何心。”自己在这战火纷飞的时代,是否也应该像诸葛亮那样,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呢?
  
  杜甫在《蜀相》中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之句,写得格外厚重,含义丰富。可以想象,身逢乱世的杜甫,满怀伤时感事之情,多么希望能遇到一个诸葛亮、刘备式的人物,能出来力挽狂澜,救天下苍生于水火之中,让昔日的盛唐重现天下。在忧国忧民这一点上,杜甫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竟然会息息相通。虽说他们的年代不同,但精神上的共鸣却不可阻隔,思想是可以穿越时空、超越生死的。
  
  杜甫出身名门,一生抱负极高,但他却生不逢时,科举不行,功业无门。肃宗时,他被授命“左拾遗”,却因身性耿直,喜欢谏言,招来权贵排挤,从此屡遭贬斥,一生坎坷。面对战乱纷纷,诗人仍是心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挥笔写下了《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希望尽己之力,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还为讨伐叛军的将士写下《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以期鼓舞士气。漂泊流浪中,他深入地了解了百姓的疾苦,期望早平叛乱,还时世太平,让黎民百姓得以安居。
  
  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杜甫就是一个草根诗人。假如他生活在现今的新时代,看到国泰民安,黎民百姓生活的幸福安康,该是欣慰,那他的《初冬》将会是另一番景致,别样的色泽吧。
  
  是时代造就了他,让他一生屡遭不幸、满眼烽火,耳闻目睹的社会现实,让他心怀悲悯。因而,他满怀着天下苍生的哀伤,深藏着忧国忧民的情愫。所以,他的诗中有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欣喜,更有着“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失意,“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之句怎能不字字血泪,句句哀声?正是因为他经历了战乱带来的痛楚,才有期盼天下太平,民康物阜的伟大心胸。
  
  然,杜甫没有辜负时代,他虽过着“生涯似众人”的生活,却用沉郁顿挫的语言,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写下了《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三吏》、《三别》等一千多首精湛的诗篇,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时代最为珍贵的遗产。
  
  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让我们看到了他忧国忧民的大情怀;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心胸气魄。在那特殊的年代,身处困境的诗人,却愿意替天下人受苦,希望天下人皆能享受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这种义薄云天的情怀谁人能比?
  
  初冬,残留着一丝秋意,也带着些许沧桑。广场边几棵柳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儿,已经飞走了,只剩下稀稀啦啦的残叶还挂在树上。这个秋天,经历了许多的琐事,实也好,虚也罢,所有的浮夸与赞美都已随风的痕迹渐行渐远。深深浅浅的印痕,浸润在时光的流水中,如那一片片旋舞的叶,在阳光下折射出一种隐忍的美。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转瞬,已是初冬,这个季节里有一个真实的自己,坐在这里怀想。在历史与现实的节点上,与诗人一起品读初冬,品味人生。尽管他个人遭遇了不幸,一生坎坷,写尽人间悲喜,也曾豪气云天,是诗圣也是“生涯似众人”的布衣。无论生命的阳光所填充的日子有多少笑声,被挤占的空间还有多少黯然,他都隐忍地活着,活出了自己,活出了精彩。
  
  相信,诗圣杜甫爱国忧民的情怀,将永载历史史册,为后人传颂、铭记不忘。




评分

8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8 09:04 | 只看该作者
秋已远,冬莅临。各位老师多保重!
3#
发表于 2020-11-18 12:32 | 只看该作者
咏冬却不伤感,赞社甫却不悲怜。因为冬有冬的特色,杜甫的遭遇亦成就了杜甫。独到的见解写出了锦绣好文章。读现代的冬,让我们幸福感增强,多么丰富多彩的生活啊!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4#
发表于 2020-11-18 14:12 | 只看该作者
刚看见,赶紧读一读……
5#
发表于 2020-11-18 14:13 | 只看该作者
诗圣杜甫爱国忧民的情怀,将永载历史史册。很对……
6#
发表于 2020-11-18 14:16 | 只看该作者
杜甫赞美李白的诗,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7#
发表于 2020-11-18 14:19 | 只看该作者
杜甫写的《望岳》,我最喜欢
8#
发表于 2020-11-18 14:20 | 只看该作者

  垂老戎衣窄,归休寒色深。渔舟上急水,猎火著高林。  
  日有习池醉,愁来梁甫吟。干戈未偃息,出处遂何心。
  随着云馨学习这首《初冬》……
9#
发表于 2020-11-18 14:45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初冬时节,因与杜甫的相融相进,有暖意,有诗情,更有穿越时空的解读。
10#
发表于 2020-11-18 18:10 | 只看该作者
抒情情重,议论情生,端的是美文。哈尔滨的杨树 早就没了叶子,新疆那看来比这边温暖些!
11#
发表于 2020-11-18 18:55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欣赏学习,获益匪浅!
12#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8 22:21 | 只看该作者
艾桃 发表于 2020-11-18 12:32
咏冬却不伤感,赞社甫却不悲怜。因为冬有冬的特色,杜甫的遭遇亦成就了杜甫。独到的见解写出了锦绣好文章。 ...

最近时光隧道版面好久没有新文了,恰逢立冬,正好读到杜甫这首诗,就写一点随感。谢桃版雅赏支持!
13#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8 22:24 | 只看该作者
我心怡然 发表于 2020-11-18 14:12
刚看见,赶紧读一读……

欢迎怡然光临指点!
14#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8 22:27 | 只看该作者
我心怡然 发表于 2020-11-18 14:19
杜甫写的《望岳》,我最喜欢

杜甫的《望岳》写有三首,我最喜欢的是第一首: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5#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8 22:28 | 只看该作者
我心怡然 发表于 2020-11-18 14:16
杜甫赞美李白的诗,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的确如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2 13:28 , Processed in 0.05455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