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1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再说“阳明格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0-26 10: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angyizhuo 于 2020-10-26 10:14 编辑

再说“阳明格竹”


  “阳明格竹”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公案,这再作辨析。

  “阳明格竹”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百家讲坛”中认为,阳明先生只是在那里消极观察,并没有“实验精神”,如果真正的要探查出什么竹子的奥义来,那就要动手做切片。像伽利略“格球”那样,如果想证实“两个铁球同时落地”,那就要去比萨斜塔上实际扔一下。其实这个说法也不是首创,应当源自丁肇中的一篇文章《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曾被选入人教版的初中课本。里面就提到阳明格竹,认为他失败原因在于中国人的“格致”并非真正的“格物致知”,而真正的格致,就是要提倡西方的“实验精神”。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参见那篇文章。

  但笔者认为阳明格竹的失败,并不在此。

  首先,我们说王阳明与伽利略“格物致知”的目的并不相同。伽利略研究的是物理,是并一方面的现象规律,还是形而下的问题。而王阳明是一种哲学思考,是抽象于万物而上的一种普遍道理,是真正形成上的大道。如果说,物理研究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来证得,而哲学思考也要通过实验来证明,并不合适。

  其次,王阳明思考哲学问题为什么要“格竹”呢?这是因为他受了理学大师娄谅的教导。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有个著名的说法,叫做“月印万川”,就是说月亮只有一个,但是每条河流,每个湖海水波中都印有月影。他用这个比喻来形容“理”无处不在。其实,这个说法也不是朱熹的首创,早在庄子时代就有相似的说法。有人问道于庄,他就说道在瓦砾中,道在屎溺中。庄子说道是无处不在的,最是低贱的东西中,道越是明显。“每况愈下”这个成语的本意就在此节。既然月印万川,随便找一样东西来“格”,就可以格出“道理”来,王阳明的做法应当没问题。但实际上,他失败了,格了七天七夜,什么也没格出来,还大病一场险些丧命。

  那么,这种格法有没有人成功呢?有。譬如我们所熟知的释伽牟尼在菩提树下也是想了七天七夜,于是他就开悟了,成了万世之佛。就是王阳明本人后来的龙场悟道,也相类似。据说,他跑到一个空野无人的山洞内,躺在棺材里苦苦思忖,终于一天赫然长啸,一通百通终成一代心学大师。可见,在于思考哲学问题上,“格”的是什么,是竹,是菩提,还是棺材都不重要,也没必要非去做什么“扔球”“切片”“小白鼠”之类的实验,的确可以格物而致知。

  那么,王阳明格竹失败的原因到底是因为什么呢?我认为是时机问题。

  我们知道哲学两大流派:“唯物”与“唯心”,很明显,王阳明想做圣人,听从了娄谅的教义,要探讨自己的内心,也就是建立起唯心哲学。按冯友兰的说法,唯心哲学观,就是“思想思想的思想”,也就是从人对外界的感受、观点、思想中抽练出规律。而别人的思想我们是看不到的,哪怕是从书本言语中可以得之,而总不如自己的“思想”最为切实可靠,可做为第一手的研究材料。也就是说,在唯心主义者来盾,自己既是研究者,也是被研究者。唯心思考,往往就是研究自己的内心世界。但这种研究方法对于被研究者本人要求颇高,要求他有平常人远没有的阅历观感,才能保证“第一手材料”丰富性,可研究性。如若一个的经历浅显,没有什么阅历基础,显然提供的资料也就不可靠,不具代表性,普遍性。

  格竹时的王阳明,只不过是一个刚刚弱冠的青葱少年,虽然天资绝伦,风华正茂,但他还刚刚入世,内心世界极为单薄,外界对于他内心的影射也非常简单,这样的情况下,他想通过“格竹”来悟道只能失败。而到了后期,王阳明经历了各种人生中的喜悲,几次生死攸关,他自小聪明爱好广泛,好弓箭,好任侠,好诗文,好书法,好丹药,好军马,好所有人生中的美好可能,他都要试一试,而且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种聪颖是我们常人所难及的高度,这种人生历练是我们常人所远远达不到的宽厚维度,而所有的这些也都在他的内心世界投射下种种印迹,正如此,才为其龙场悟道提供了足够的可研究性素材。同样,释伽牟尼贵为王子,又成为流浪僧人,其阅历不可为不丰富,没有他的这些内心印迹,也不可能菩提树下一朝成佛。

  老生长谈一句话“经历是财富”,财富都有,只不过有人善于经营,有人管理不善,白白浪费了。心即世界,看我们如何打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0-10-26 11:40 | 只看该作者
阳明格竹的故事,我试试写一篇来讨论一下。
3#
发表于 2020-10-26 12:14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0-10-26 11:40
阳明格竹的故事,我试试写一篇来讨论一下。

等着,看你们怎么格。

点评

哈哈,希望大,失望大。  发表于 2020-10-26 13:36
4#
发表于 2020-10-26 17:40 | 只看该作者
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拥有如此超脱心境都不是凡人,所以释迦牟尼可以修炼成佛。所以才有菩提树下的禅悟。问候老师。
5#
发表于 2020-10-27 09:22 | 只看该作者
将高大上的问题说透彻,也是一种精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30 14:25 , Processed in 0.04870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