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道云 于 2023-9-7 07:54 编辑
学校的教师进进出出,来来去去,二十多年了,和李志成一直坚守在晨光小学的已经没有几位了。比李志成还早参加工作的宁副校长和李志成一谈起此事,就玩笑说:“咱们这叫扎根农村教育不改初衷,为偏远地区教育奉献毕生。”这话里的辛酸李志成比谁都清楚,俗话说得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有谁愿意待在这条件艰苦的农村,说白了不还是因为自己公关能力低下,少人脉没关系,缺活动资金,是地地道道“烂没本事”的人么。你说这世道,有钱的哪怕没关系,有关系的即使没啥钱,都找着出路了,像自己这类既没钱又没关系的只能留守了。
虽然说如今时代进步了,思想更新了,但“笑贫不笑娼”这种观念却根深蒂固,稳稳屹立在思想核心的位置,稍微进步了一点的是“娼”的内涵与外延扩大了而已。汹涌的经济大潮就这么肆意的泛滥着,一地汪洋。水性好的泅渡上岸觅得高枝,干地上冷眼的瞧着,尽显出自己的优越感;水性差的,就这么不深不浅的扑腾着,整天湿淋淋的熬着日子。
教育这行业早就不再是一块净地了,恣意横行的洪水夺城掠池,根本就不可能留下一块干净的地儿。以李志成的智商来思考这个社会问题,是不难得出正确的答案的。但理解能力的发达并没有带给他事业的发达,套用流行语来说,他这是“高智商低情商”,智商只为他换来了饭碗,却难以让他发财致富。据说,“情商”高的人,才能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李志成以自己枯燥单调的生活实际证实了他的情商不高。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李志成才能安心于自己的工作岗位,这就像一个外表粗陋的老实男人知道艳遇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而缺少关于浪漫的一切幻想一样。这么多年来李志成就这么安于现状内心淡泊着,久而久之连自己也觉得这种对名与利的淡泊真实起来,渐渐有一种想高尚自己的欲望。可是有谁承认教师是高尚的呢?大家口头上表示尊重罢了,要不是因为自己的孩子有求与你,谁还那么肉麻嘛的赞美你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赋予一种职业的虚誉越多,人们对从事这种职业的人越不信任,约束越多,要求越苛刻。就像人们面对一个拥有很多头衔的专家一样,总觉得他不务正业。
李志成无意扭转人们的这种错误的思维习惯,只想证明自己。所以,他真实的活着,活得自然很真实。
昨天,教导处马达主任找他商量上公开课的事儿。
马达也就三十出头的年纪,在学校属于新生派,典型的八零后。据说,家住县城的他资源很丰富,上头把他安排进晨光这样条件艰苦的学校目的只是锻炼。马达自己很清楚自己的角色,所以工作的宗旨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于他而言,搞好关系是首要任务,工作业绩倒在其次,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走人了,凡事没有较真儿的必要。
“李老师,有个事儿跟您商量商量。”
商量着办事一直是马达的工作作风,这样显得他很民主。但民主的结果是很多任务安排不下去,只要他一说商量,很多老师总会找出不予配合的理由。
“马主任,有什么事儿你直接说。”
李志成知道,这次马达又是吃了许多“闭门羹”,来找他是逼不得已。
“前两天接到一个通知,片教研中心计划在我校进行一次语文学科的教研活动,通知要求我校安排一位语文教师上一节公开课。这是一次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好机会,机遇难得呀,我和宁副校长商量让你上这节课,你看.......?”
这种外交辞令李志成已听过无数遍,真不知马达是怎么这么轻易说出口的,看来他的确为难,要不然也不会三番两次的来找他。
年初,教育局组织各校“我与小树同成长”征文活动,任务到了,老师们七事八事的都不愿辅导学生参加。这边是校长的加压,那边是教育局催得紧,而且局里放话如果哪个学校不按时完成就按比例扣除学校的绩效工资,这样一来岂不是全校老师都遭殃。这下马达急了,在宁副校长的支招下,找到他,他当时就想这也是提高自己的一次机会,所以就应承下来。
暑假里学校安装了“班班通”设备,局里要学校安排两位管理人员去接受使用培训,结果大家都忙着享受假期硬是没人肯去,最终还是他陪着马达参加了培训。在登记他的职务时,马达填了教导副主任。对此,他经常开马达的玩笑说:“什么时候兑现我的职务呀?”
这次的情形看样子也不会差到哪儿去,绝对又是推辞不掉的。不过这个马达也太不拿自己当回事儿了,明摆着说瞎话么,你说什么好事能摊到我的头上!这样想着,顿了顿,李志成漫不经心的说:
“还是把机会多给年轻教师吧!你还别说,咱们学校的教师真的缺少这样的锻炼呀!”
“给他们是浪费!您瞧瞧咱们学校有几个教师愿意钻研业务,提高自己教学水平!他们都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呢!”
“越是这样,越要想辙儿改变这种状况。一个学校要想有发展,这样哪行。你说是吧?”
“道理说的是,可有什么办法呢?如今谁还讲奉献,大家眼睛都盯着钱呢!”
“唉,对了,你这一提到钱我倒有一办法。”
“什么办法?你说,我看可行不?”
“学校的教研经费支出可以报销吧?”
“应该行,听说局里有这方面的规定,只是不知道校长是什么态度。你的意思是......”
“谁上这节公开课,学校给三百元的补助,重奖之下必有勇夫。”
“那好,我试试。”说完,马达匆匆去了校长室。
当天下午放学后,学校召开了一次语文教研组会议,马达不失时机的提出:“谁如果愿意上这节公开课,学校给予三百元的补助。”
一石激起千层浪,话音未落,大家就议论纷纷。虽是众口纷纭,但一致的意思还是能听出来的,仍是不愿意上这节课。理由无非是“如果上了这节课,明显是奔钱而去的,这种行为是可耻的,这与教师的奉献精神格格不入,我们绝不能玷污自己教师这个高尚的称谓”。
对于这个结果,马达始料未及,但他自然理解,最终他只能以求助的眼光看着坐在墙角的李志成。李志成根本没想到一谈到钱大家竟然这样义愤填膺,他几乎要被这份凛然的正义感动了。瞧着马达的眼神,李志成无奈的说:“方主任,这节公开课我来上。”
公开课如期进行,李志成的课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并且片教研中心推荐参加县级评比,同时学校如实兑现了三百元补助。
很快县级评比的结果就下来了,李志成代表学校、代表片教研中心的公开课获得县一等奖。听到这个消息,马达表现出异常的兴奋。当晚,他把宁副校长和李志成请到自己的家里,开了瓶五粮液。酒至半酣,宁副校长耐不住性子,借着酒劲大发牢骚:
“你说都什么玩意儿,老李,你可别往心里去呀,以后工作你照做。”
“宁校长,你这话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呀。”
“风言风语的,你不能当真,什么名利双收,什么你下套让马达钻,不就三百块,至于吗!”
听着听着,李志成明白了,明白了教师的地位为何江河日下,明白了教育为何问题重重,明白了为何再坚固的堡垒也禁不住从内部攻破的道理,但明白的同时他更糊涂了。
“看来,我不仅情商低,智商也低了。”李志成自言自语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