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摄于江南水乡的春天,春耕始、万物生。 《冬藏》,晒鱼干、备年货,江南水乡,河网密布,鱼永远是水乡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鱼干是绍兴人的喜爱,无论是平时拿出来蒸一蒸直接当成一道菜还是酒桌上摆成冷盘或者拿来当热菜,鱼干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餐桌角色。 《刮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装修高档的发廊越来越多。然而,在乡下仍然存在为数不多的老理发店,在近乎简陋的门面里,老师傅依旧坚持用最传统的理发手艺为邻里乡亲服务。一张旧座椅、一面墙镜、一个洗浴盆再加一些理发工具就是理发店的全部。 《时间给了男人味道》和《篾匠》,摄于香菇之都的丽水庆元,记得儿时,那时没有空调,没有电扇,每到夏日傍晚,奶奶总会打上一盆温水,浸润一方毛巾,将床上的蔑席轻轻擦拭,躺在凉爽的篾席上,伴随着奶奶手中蒲扇摇出的清风,慢慢进入梦乡……滑爽的蔑席给了我清凉,也给了我童年许多美好温馨、删不去的记忆!篾席、篾枕、竹床、竹椅、竹篮、竹笠、就连竹壳热水瓶……在旧时日常生活中,几乎都有篾匠的影子。在六、七十年代,篾匠同木匠、漆匠、泥水匠等民间艺人一样,十分吃香,深受大众青睐。对一个篾匠来说,最重要的功夫就是劈篾。一根青竹,通过多次对剖,再将其一层层劈成篾条,据说高手最多可劈8层以上,这就要看篾匠师傅的刀功了。最后经刮篾这道工序,就使篾片变得大小均匀,厚薄一致,光洁无比。竹篾中,最好的当算篾青,因篾青是竹子的表皮,极具弹性,质地柔韧细腻,用二道篾青来编织蔑席,光滑细腻,凉爽舒适,可谓“额角头上放扁担--头挑”了。 《脊背》和《脚力》摄于华山,在登顶途中,当我们气喘吁吁,半途休息时,一两个挑夫映入眼帘。一副扁担,两头弯。弯弯的扁担斜挑在老伯的肩上,扁担坚韧如初,似乎永远折不断。多少年来,华山挑夫们披星戴月行走于山林树间,用一副坚韧的肩膀,挑起了责任,担出未来和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