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422|回复: 7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废 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10 13: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废 纸


  郑少骐今年29岁,1.82的大个,一头黑发衬托着那张青春、英俊、能给人印象很深的脸。他在长春和武汉专心求学,后来一直读到研究生,在一个边疆小县,这已是一个很不错的人生轨迹了。古人说:十年寒窗苦。郑少骐念了二十年书,双学历,毕业后带着女友乔小雅在全国漂了一圈,混得很是尴尬,愣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带乔小雅睡过15元的小旅店,也在过街天桥下打过地铺,愧对父母养育和卖血供读之恩。

  乔小雅23岁,娇小雅艳,遍体娇香,尽管吃尽苦头,仍然义无反顾跟着走南闯北。这样为爱奔走的姑娘,不多了,郑少骐嘴上不说什么,心里常常泪流不止。当离开校门,继而随着滚滚人流频繁地出入“招聘会”大门时,郑少骐忽然对自己那充满乌托邦幻想的大学时代产生了强烈的憎恨,用他的话来形容,“这些年我过的日子哪能叫生活,简直是一副不解风情、读死书的模样。出来才知道,社会这么黑!”

  这一年的季节转换得特别快。才进入11月没几天,照往年,北京正是秋日好晴时光,今年却接二连三地下过好几场遮天蔽日的大雪了。郑少骐和乔小雅一人拎个大纸袋,从教育部大楼外边的马路上起身,仿佛踌躇不决地往里走,才走出几步,却又非常干脆地蜇转回来,站在一棵洋槐树下发呆。

  “这个城市不太欢迎我们啊。”人民政府,官员进得,人民进不得,他对冻僵了的女友心疼地调侃道。“没有哪个城市欢迎我们”,乔小雅捂着冰冷通红的脸接口说,“又是广州、海南,又是深圳、北京,谁欢迎?这些个地方官,土皇帝日子过得好好的…”他们的体会是,海归炙手可热,研究生欢迎,本科生考虑,大专不要,国情如此。

  她突然停下脚步,站在人行道回过头说:
  
  “总得进去呀!”
  
  说完,径直转身朝不远处的大门走去。郑少骐亦步亦趋,鱼贯而入。他明白乔小雅的意思是闭着眼睛往里闯,假装什么也看不见,闯得进就闯,闯不进再说,反正不能老老实实在外边挨冻。北京的冬天干燥而寒冷,天空是那种一成不变的不灰不黄的泥巴色,恰似两个年轻人的心情。
  
  “嗨、嗨、嗨。那谁呀,把这儿当戏园子了吧,想进就进想出就出,招呼也不打一声。”一位年约50的女士走了出来。宽脸庞,浓眉,透着迫人的威严和煞气,她使劲抽了抽鼻子,看来京城空气中灰蒙蒙的污染颇令她不适。这个身板笔挺的女士,把自己裹在一件翻毛军领大衣里,挡在正往里走的两个青年男女面前。
  
  郑少骐放脸一笑,抢前一步,因为生得白净,他看上去并不讨厌。与此同时,本能地从档案袋里抽出一叠打印材料硬往女士手里塞,女士看都没看一眼,挥手挡开。“你是干什么的?也不看这是什么地儿!”

  “大姐别误会,我们找领导办点事。”
  

  “这院里的领导多啦,找哪个领导,都像你们这样,成什么规矩。过来过来,跟我登记去。”女士声音洪亮尖锐,纯正的京腔京韵,一脸傲气。额外又不以为然地,多看了后面的乔小雅一眼,瞧郑少骐身上那套皱巴巴的假名牌西装,晓得他们什么来路,引着他们往门房里走。

  “大姐,是不是登记完就可以进去找人?”

  “想得美!这是啥地儿,办公时间不会客,你得在这儿等着。不过你可以在从这里给找的人打个电话进去。你们找谁?”

  郑少骐知道,自己又遇上了一根直肠子的马列主义老太太。根据他一贯的经验,这种人不难对付,关键是一爪子下去得挠到她的痒痒处,挠准了,她会乖得像一只小绵羊或老处女,直往你身上靠。

  郑少骐不能打电话,他必须见到“关系户”介绍的处长本人。因为他刚刚凑了一笔钱,揣了一张“关系户”给他的纸条,这事电话里说肯定不行,务必想办法面见本人,相机行事,临场发挥。

  刚才两人踌躇不前,为的就是商量这事。最好是进去面见真人,两个读书差不多读傻了的研究生,没什么经验,但对“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这句话,却理解得非常精透。钱和权,是这个难以理喻的社会威力最大的两支枪。

  事在人为嘛,郑少骐信这老理儿。从家乡到南方,不信也得信,第三支枪就是女人。经验教训也是社会慢慢教育学会的。离开深圳之前,总结一路南行失败原因,他和女友乔小雅商量,自己饿着肚子可以,决定请自己的“师兄”,国有资产委员会的干部成一林狠狠地桑拿了一回。不料在“海景”舒服之际,成一林翻着眼珠子想了大半日,果决地说:“没有,其他好说,北京这方面的关系绝对没有。”郑少骐不急,耐着性子,眼巴巴地说:“想想,再好好想想,你这么有能耐的人,绝不会没有这方面的关系,沾上边儿的都行。”

  “柴春旺!”

  成一林猛地一拍大腿,像夜行船突然看到了灯塔,“不过,我跟这个人私交不深,只是在一起开过会,聊过几次而已。但是,这个人法力无边,京城名人,跟教育部有联系,你可以通过他试一下。”“哎呀,你可积大德了!”郑少骐搓着白皙的长手指,“你只管牵个线,其他事就看我的。”成一林在大厅当即写了一封信,交给郑少骐带上北京。

  隔了这么远的路,想贴上教育部官员实在不容易,又是拐弯抹角的交情。虽然说,在京城这种地方,处长满大街都是,根本算不得什么官儿,但这是对北京城里的人们而言,遇着从下面风尘仆仆上来的,碰了一鼻子灰又一鼻子灰的郑少骐和乔小雅来说,就不一样了,再怎么说也是个希望。

  因此,郑少骐压根就没想过电话里预约见面碰头这些老套套,非常之人必行非常之事。一根电话线,谁也见不着谁,一句话就把你给推了。所以,得先死皮赖脸地贴上这位女士,下面的事,见机而动,错不了。进了门房,郑少骐本能地从口袋里抽出一包“大中华”硬往女士手里塞。“你这是干什么?也不看这是什么地儿!”女士再次不客气地挥手挡开,声色俱厉地教训郑少骐说:“社会风气就是让你们这些青年人给搞坏了,什么小白棍顶一阵之类的鬼名堂,我一个女同志会抽烟吗?不要一见面就搞资本主义那一套,小资产阶级情调儿!”

  郑少骐捏着烟,收不是,放不是,只好连连道歉,偷看一眼女友,又说好话:

  “对不起,大姐!真的对不起了,千万别误会,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

  “来来来,登记!都是社会风气把你们带坏的。”

  女士把一个本子推到他面前:“找谁、姓名、事由…按上面的填。”

  “是啊,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我们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大姐,现如今,全国像您这样坚持原则的老革命,老干部,一身正气,难找啊。”眼睛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一边填写,郑少骐一边无奈又讨好地说。女士越发傲岸,脖子胸脯梗得笔直,嫉恶如仇的样子,脸色却缓和了一些。

  郑少骐一见赶紧继续恭维,借坡上驴地说:“首善之区就是不一样,老干部就是老干部!大姐,您说话那口气,跟我爸没丝毫差别。”

  “你爸?”女士扭脸看他,表情写着好感和好奇。

  “我老爸抗美援朝回来,戴了一胸脯奖章,国家给说了个媳妇,生了我和这个妹妹,”他指了指的乔小雅说,“老人家一生一世都清廉,在县里当了一辈子书记,没跟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只求奉献精神。可惜两年前得肝癌过世了。可是直到如今,我和妹妹研究生毕业,连个说法也没有…”

  “哦~!”

  “抗美援朝”几个字让好像女士忽然感到了某种遥远而亲切的气息,“奉献精神”又忽然叫她面色凝重起来,眼神狐疑地打量了面前的两个年轻人一眼,“研究生?孩子,你该不是就为这事儿上京来的吧?”忽然一脸和悦,让郑少骐和乔小雅坐在凳子上说,看看填写好的登记册,“那么着,我也就一看大门的,没啥实权,但进这个门我说了算,好了,你们啥也不用说了,去吧,就这么进去,该找谁就找谁去,前面往左五号楼,进门上楼右手第一间办公室,陈处长在那里办公。”

  郑少骐心里暗暗得意,笑着看女友乔小雅,千恩万谢,失败乃成功之母,看来此番南方也不是白闯荡白受罪,不过,小小把戏的表演成功,终究得归功于自己在社会大染缸里无师自通的精明,快速自学成才的好反应,换个人能行吗?郑少骐反而不急了,坐在那里跟女士天南海北地闲扯一通,不几下就把这大院里的关系理得清清爽爽,一个有好奇心,一个爱听恭维话又爱卖弄,三人很快就熟络得不行。

  女士是个话篓子,像拧开了自来水管子,哗哗淌,收都收不住,眼睛看着玻璃窗外大门的动静,嘴里啪哩叭啦跟郑少骐讲北京城许多官场轶事,说风气如何如何,腐败透顶,混帐到家,环境如何如何,糟糕极了。郑少骐和乔小雅也不含糊,认真听着,时不时点头回应,跟着附和奉承几句,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想想,念书时候不懂,毕业之后所见所闻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可不就是嘛!森严壁垒的大院,如此说来,让两个青年人目瞪口呆。女士说,她“干了一辈子革命,临了,没病没灾,从司级位置上退下来,看大门呢,招谁惹谁了我,上哪说理去呀?”她拿出眼镜戴上,看郑少骐的材料,叹息一声,“唉,啥也别说了,就这个命,回头我还得多给国家献计献策,发挥老革命的余热。”聊着聊着,话题自然就扯到了那个处长身上,郑少骐一言不发,静听女士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见女士端起保温杯喝水,郑少骐试探着插话问道:“大姐,您说这陈处长,平时有没个爱好啥的?”女士嘴一撇说:“现在这人还有没爱好的?天上人间都给谁开的,没爱好,那还能当官吗?只有畜牲才没爱好。我也不怕你们告诉他,当面我也敢说,就是这陈处长的爱好,都不入我的法眼。”郑少骐和乔小雅听得紧张,迫切地问道:“是什么?”

  “一个吃,一个钱,还有一个是…”

  女士不说话,却扬手给了个莫名其妙的暧昧手势。怎么回事,光拿钱,不办事?组织上已经掌握了一些情况,正准备办他吧?还是专门玩女人?女士忽然缄口不语,隔着玻璃窗冲来往的几个人点头一笑,凶巴巴地望着眼前这两个满脸堆笑的陌生青年男女,随即却又释然,“你们这些孩子,心计不少。”她已经不耐烦了,满脸不悦,使劲挥着手说:

  “去吧,去吧!上楼去吧!门房不让外人随便呆——”

  郑少骐和乔小雅有点儿灰溜溜地退出了温暖的门房。但是,他们站在原地,不想进去了。

  女士的话,让人感到前途愈加渺茫,手上虽说有条子,可是他们似乎感觉到,见不见那位处长已没有多大意义了。郑少骐还心有不甘,有点犹豫不决,手按着包里的信和钱,那是亲戚朋友同学帮他凑的敲门砖。他要重新考虑一下再把它们送到那家伙手上,值不值得。

  “走吧,走啊。”乔小雅小声催促他。

  “上哪?”郑少骐明知故问,想往里走。

  “你说呢?”乔小雅却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大门,往地铁方向而去…

  郑少骐想了想,只好亦步亦趋尾随。一再失败,感到绝望。本来就不适应的北京天气,愈加压抑。两个人坐地铁回到北京站前小旅店,两个小时没说过一句话。对郑少骐来说,学历是有一点儿,但还没有达到满足他找好工作的需求;钱呢,也有一点儿,却距他认为的程度尚有很大一段距离,与其这么没头苍蝇似的混下去,不如择其一,“师兄”的介绍信也成了废纸一张。


                   2010-6-9于歌谣苑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霍名夏 于 2010-6-10 22:27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6-10 13:36 | 只看该作者
先留个小脚印,要出去了。最晚明天一早来悉读和学习,问好尊师!: :victory:
3#
发表于 2010-6-10 15:28 | 只看该作者
先提起,后面再读。
4#
发表于 2010-6-10 16:03 | 只看该作者
先记号。请容我慢慢欣赏着。握手!
5#
发表于 2010-6-10 16:03 | 只看该作者
虽是规则,却实难把握啊! 可能这些书呆子们很难一下子适应社会的某些现状。当年我就比他们还傻得多……
或许是他们的要求过多,那不防认认真真利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和钱财好好从基础做起吧,拥有画家的画笔不可能就能画出名人的画,有了老渔翁的钓竿却没有钓技,同样钓不到鱼。  霍老师的这篇最后点到的是不是这层意思呢?
6#
发表于 2010-6-10 16:40 | 只看该作者
就业问题是目前社会关注人人关注的大问题,霍老师这篇直面这个问题,很有现实意义,也很有深度。作品中两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面对这种状况的时候,也面对着更多的社会腐败现象,面临着许多艰难选择,作者的笔力很深刻,巧妙地切中着更多丑恶。但愿我们时代的这些学子,有识之士,能够走出这种怪圈和循环,走一条光明的道路,也呼唤我们的社会,真正走上发展进步。
提议精华。
7#
发表于 2010-6-10 17:21 | 只看该作者
请所谓的师兄好好的桑拿了一下,拿到了亲笔推荐信,这对于全心全力而又焦急万分的他们俩来说无疑是一种希望。他们来到了京城。来到了介绍的部门。可是,被挡在了门外。幸好这个郑少骐反应比较快,嘴巴会饶(是经常碰壁形成了“经验”了),说到了参加抗美援朝的父亲,说到了父亲的奉献精神,就是这些关键的语言起到了作用。让这个司局级的退休官员有了触动之感。也着实亏了她的忠实之言,不然,自己揣着的那点“敲门砖”一定又打了水漂了。如今的就业形势这么严峻,找个工作真的比什么都难。为什么难?因为他是来自农村。没有任何背景或关系。就算你研究生毕业,想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真的难!难的让你心碎!规则是什么?既有浅规则,也有显规则。文章从两个努力找工作的他们身上折射出“规则”的妨功害能,也有力地剖开了存在着阴面。期待着阴凝坚冰后的一彻万融。问好!
8#
发表于 2010-6-10 17:35 | 只看该作者
小说酣畅淋漓地写出了现在的年青人就业难的情况,也道出了整个社会风气的每况俞下。小说对故事发生的场景,北京地域的描写和京腔、京韵的描摹很有特色。不错的小说,欣赏、学习,问好名夏! 问好!
9#
发表于 2010-6-10 17:37 | 只看该作者
郑少骐想了想,只好亦步亦趋尾随。一再失败,感到绝望。本来就不适应的北京天气,愈加压抑。两个人坐地铁回到北京站前小旅店,两个小时没说过一句话。对郑少骐来说,学历是有一点儿,但还没有达到满足他找好工作的需求;钱呢,也有一点儿,却距他认为的程度尚有很大一段距离,与其这么没头苍蝇似的混下去,不如择其一,“师兄”的介绍信也成了废纸一张。

小说主人公处于这样的尴尬的境地,就是小说发生的境遇的情形原因。
10#
发表于 2010-6-10 18:36 | 只看该作者
迷惘,混沌,茫茫无际。人生况味烦杂,五味俱全,但更多是无可奈何。思想性很强,主题厚重深沉,人物、事件典型,很有时代感的作品,欣赏!
11#
发表于 2010-6-10 19:48 | 只看该作者
郑少骐和乔小雅,两个研究生毕业的年轻人,为了一份工作,跑遍了几乎全国,可次次奔希望而去,却是失望而归。这次终于在师兄的推荐下,满怀信心地怀揣着介绍信和一份薄礼来到了北京,可不想遇到了阿姨的阻拦,久经沙场的年轻人终被社会的染缸染了色,一番巧舌之后,倒是打动了阿姨的那颗虚荣心,可接下来阿姨的一番话,让这对年轻人对着为其敞开的门槛却不得不回转了身子。
复杂的社会,怀才不遇的青年,人人巴结的权势,麻木了的世人的现实,在这篇文字里可谓因有尽有,这就是五味俱全的人世!这让我想起那句话: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
霍老,晚安!老姑娘再次谢谢!
12#
发表于 2010-6-10 20: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刘满园 于 2010-6-10 16:40 发表
就业问题是目前社会关注人人关注的大问题,霍老师这篇直面这个问题,很有现实意义,也很有深度。作品中两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面对这种状况的时候,也面对着更多的社会腐败现象,面临着许多艰难选择,作者的笔力很深 ...


这一个《规则》套住了多少人,作品通过很现实的现实告诉了我们。
令人深思的主题。
精华支持。
13#
发表于 2010-6-10 20:53 | 只看该作者
嗯,一篇很有现实意义的小说,人物心理描写,动作细节描写都很好。欣赏学习了。
14#
发表于 2010-6-10 23:28 | 只看该作者

问候

久不见,还好吗?
所有的文章及回复已全部学习过,只能无语,或者说懂得!
恕不一一跟贴。
整日忙得一踏糊涂,今来,只想让友知晓,我还坚持着热爱文学。
15#
发表于 2010-6-11 07:17 | 只看该作者


  《废纸》:

  一、一路读来,情节相当紧凑,人物设计得好,最为生活化的形象,最容易直面人生。郑少骐、乔小雅,这两个角色,瞬间感染了一大批人,因为他们俨然成为共鸣中的代表。

  二、白描色彩浓郁。一部小说,有着白描式的对话和淡淡的渲染,却徒增了境面感和衬托了其风格中的灵轻不俗,清晰之处,尤见其光芒。

  三、刻骨揭展现代人情世故的阴暗角落,说是角落,可那些风气几乎漫延了全世界。无论如何,潜规则太固执地存在,无法突破。可见人情如纸,纸如废纸,这一点的辛辣揭示,其间没有一点过力渲染,就是这样以对话的形式流淌,却足见暖寒。四、凝炼的笔触,厚重的构思,真的不平凡。

  昨天晚上再次读老师的评,我觉得快要背下来了,因为从第一天读时,对那些字就有着出奇的感觉,我还说:老师的字是带着气场来的,要不,怎么会在其中某一句或诸多句读得人一下子感觉纵生,那些话是如此强烈地抵入角色,抵入心灵。可见,一个人的语句一定是带着灵魂的。

  读完这篇小说,我的感觉更加强烈,我想,常常听永生兄说起老师的文字大匠仰称,确实如此,而读着这些作品,又确实受益深深。感慨中!来日方长,一点一滴,向老师学习! :victor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0-7 07:23 , Processed in 0.05202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