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74|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想起了仓颉造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3-27 15: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想起了仓颉造字


  从前私塾老师的教材中有这样两句话:“仓颉造字,蔡伦造纸”。我们在历史资料中能够知道蔡伦造纸的详细情况,而对于仓颉造字的具体经过,却知道得非常渺茫。因此,仓颉造字还不能为人们真正了解。


  远古的历史,多数只是口头传说。像“有巢氏”筑巢而居、“燧人氏”钻木取火,其实都是人类文明的进程,是人们在生活中取得的具体成果。这里说的“燧人氏”“有巢氏”,指的是那个年代,并不是某一个人。因为没有文字记载,仅是口头传说,人们的印象只能是朦胧与依稀。可是,我们应该明白,远古的历史资料,无论是口头传说,或者是文字记载,只要有片言只语,都应该是十分宝贵的。后人根据它的内容,设身处地的思考,去伪存真的分析,是可以得到具体历史真相的。


  远古时期,人们对自然现象、生活规律进行着长时间的探索,有许多人做出了重要贡献,最著名的是伏羲。伏羲发现乌龟壳上的图像很有意义,耗费了巨大精力进行研究,创立了“伏羲八卦”,后人称之为“河图洛书”。伏羲研究的这些图像,可以说,是中华最早的“文字”。这些图像,道理深奥,意义无穷,历代研究的人络绎不绝,形成了“文王八卦”。这便是灿烂的中华文化产生的曙光。


  仓颉应该是有文字之前的人物。从洪荒的远古到仓颉生活的时代,已经有着漫长的岁月。在这些漫长的岁月里,人们不停地与大自然周旋,总在研究探索它的规律与发展趋势。人们在探索自然的实践中,积累着无数的实践经验,但因为时间不断的推移,常常会遗忘掉。为了能够将比较好的生活经验记取下来,发明了“结绳记事”的方法。可是,绳子上的结打得太多了,时间久远后,还是弄不清楚,好的生活经验,总是没有好的办法保存下来。


  仓颉是黄帝轩辕的仓库保管。顾名思义,“仓颉”应该是他职务的名称,或者是“好的仓库保管”的誉称,他本人的真实名字则无从查考。黄帝的仓库,想来库容很大,物资也多,仓颉为了使仓库里的物资保管得条理清晰,便于索取,自然想到要给进库的物资进行登记。仓颉是个头脑灵敏的人,他见绳子打结记不了许多复杂物资的名称和数量,就试着用木炭在板片上用画图的方法把需要记录的内容“画”出来。于是,各种物资都有了图形和数量。而这些图形,都是物资的象形,许多名称“画”法很是繁琐,但是总算有了记录。后来人们称这些图形是“象形文字”。


  由于日常生活纷繁复杂,而记录的图形必须清晰明了,否者会产生歧义。因此每个图形只能表示一种意思,还要始终一致,才不会使它的意义混淆。实践中,仓颉明白了这个道理后,一个图形表示一件事或物的符号初次形成了。


  可是,因此却出现了许多符号。这些符号能叫什么呢?因为在此以前,还没有“文字”这个词,仓颉创造图形的目的,是为了记录要记的事,这些图形又不能笼统地称为“记”或“志”,必须要有个专门称呼。为了区别志与记的意义,他便称这些图形为“字”,还因为是“画上”的,所以称为“文”,于是形成了“文字”一词。


  仓颉用图形记事的方法,比结绳记事进步多了。因此,大家都仿效他。为了使每一个符号表示某一个意思,并且能够清晰明白,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则,才可以使大家都能认可。于是,人们便向仓颉请教。这样,仓颉便成了汉字的第一位传授者。继而,大家一传十、十传百地进行着模仿,加上合理的创造,若干年后,中国社会上的“字”便形成了。“仓颉造字”的传说,也因此流传下来。


  社会是在进步的,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语言也越来越复杂。为了将复杂的语言都能够用文字记录下来,仅靠“图形”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于是,在以“形”造字的前提下,又出现了“以声造字”和“以意造字”等多种造字方法,使汉字随着语言的丰富也丰富起来。这样,错综复杂的汉语,终于有了应有尽有的恰当文字。当然,这是在仓颉的后人们不断丰富充实后才具有的成果。


  仓颉“画图为字”,字形是很复杂而繁琐的。后来,在人们都有了用字记事、叙义的迫切需要的情况下,对图形文字有了具体的认可后,逐渐对汉字进行着改进。最先出现的是将图形改成了“大篆”。虽然进步不小,但仍然繁杂。到了秦始皇时,出现了“小篆”,比大篆进步了许多,然而还是比较难写。于是,隶书、楷书出来了。这样,文字基本上脱离了画图,而且越来越精美,越来越方便使用。这些进步,只能是在人们都认可了原来的汉字(图形)以后才逐渐做到的。到了南宋,雕版印刷开始普及,精美的印刷体的汉字出现了。现在通用的印刷体文字,还叫“宋体”。共和国建立后,对汉字进行了简化,使汉字更加方便好用了。


  汉字由于是“形声义”的创意,具有丰富的内涵,有着表达准确的特点,因此,具有其他文字无法比拟的优点(包括现在世界上应用最广的英语)。汉字经历了这么长的历程,才形成了我们今天通行的、方便使用的、表达简洁而且准确的文字。中华人民正是因为有了优良的汉字,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中,总是处在文明的前沿。为了说明汉字的优越性,我特别寻找了一节资料,附在后面,供读者参考。


  当时,仓颉造字,只是为了记录身边的要事。他根本没有想到,后来的汉字竟然发展到了“万能”的地步:“万事书中出”,说明了汉字的非凡作用。可是,是谁首先创造了汉字,我们现在只能知道四个字——“仓颉造字”。由于历史久远,更详细一点的情况,则只能根据历史的进程进行联想了。


  我写了这么一点关于仓颉造字的遐想,是要将汉字的历史了解一下。当然,这样的资料世面上很多,我说的只是个人的体会。写在这里,是想引起朋友们议论,大约也可以算是一件趣事。


  2021年3月20日星期六再写


  【附录】


  下面是网络文章,说明了汉字的优越性 。来源:微信,作者:平局——


  文明存续的基础是什么,是语言。我们这些人之所以是中国人,就是因为和几千年前一样,我们说着同样的话,用着同样的文字;我们今天依然可以在博物馆里读懂几千年前古人们留下的碑文和只言片语。可如果有一天,我们的产业和商品走向了全世界,但我们却忘记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那我们还是中国人吗?别说这个事不重要,这个事很重要。当世界都学会了英文,当中文不再扩张,其结果就是中华文明的彻底消亡。文字是文明的最底层载体,文字不存,文明焉附?


  诚然,从现在来看我们要更多推广中文是有一定难度的,毕竟别人不习惯、别人不接受、别人没兴趣。但是,但是!但是我们岂能无耻到因为外国人暂时学习中文的兴趣不大就反过来强迫我们自己人放弃中文去全面学习英文??外事外行,内压内行?做人能这样无耻吗?英语难道就是天上掉下来的?英语难道就是从一开始就被全世界人民自愿学习的?英语其实是很低效的语言,实用性这么差,然后还被广泛使用,并非天上掉馅饼,而是人家英国人用上百年的时间拼命坚持推广和扩张形成的结果。人家为了推广英语,打过很多战、征服过很多民族、下达过很多强制性法律,甚至在别人的领土上进行对反对学习英语的示威人群进行过屠杀和镇压。


  英国不惜背上刽子手骂名也要推行的东西,今天我们居然上赶着要把它变成主课中的主课、并计划借助我们付出了巨大努力推动的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去帮着英国进行全球推广!我可谢谢您呐,您还是闭嘴吧!人怎么可以给自己这种上赶着帮着别人推广人家语言的行为找各种牵强附会又自觉堂而皇之的理由,这不是愚蠢、龌蹉和懦弱又是什么?


  中国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中文逻辑性强,学习应用比较简单,普通人只需要掌握800个中国字就可以完成基本的学习、应用和阅读,而英语呢?一个事物就得对应一个全新的单词,就仅仅是日常生活就需要背诵上万个单词,而在面对各种学科和新鲜事物的时候你还得重新查字典背单词,英语词典你的单词已经更新到了40多万个,如此低劣低效的语言,耽误了多少人?


  比如中国人只需要学会,牛、猪、狗、羊+毛、血、肉、皮就可以自动组词。牛毛、牛血、牛肉、牛皮;猪毛、猪血、猪肉、猪皮;狗毛、狗血、狗肉、狗皮;羊毛、羊血、羊肉、羊皮…  只需要8个字就可以一通百通,无限组成,鸡鸭鱼鳄象鹅全都自动套用即可。而英语呢?毫无逻辑,你需要单独独立背诵以下这些词汇,必须死记硬背,因为它没有逻辑。牛毛叫Cattle hair, 但狗毛却不叫dog hair 叫dog hairs ,而羊毛又不叫sheep hairs却叫wool…,我勒个去!这些词之间毫无逻辑关联,一团乱麻,完全是古代文艺的残次品。


  只是常见动物和器官组合就有几千上万种全新的英语词汇,这还不算成千上万的植物和昆虫,背都背死你!但中文,就没有这个麻烦。所以,在国外要想读懂四大名著和大部头书籍的人是很少很少的,大多数都是只会日常用语的现代半文盲。不像中国人,初中生读全是新鲜概念的《三体》都毫无问题,阅读起来十分便利简洁。不客气的说,英语这种落后的石器时代语言,已经到了耽误人类文明整体进步的程度,是早应该被淘汰的文化落后产能。


  更重要的是:在未来世界,随着智能软件和5G网络的发展,英语翻译和语音实时翻译不是问题,我们即便不学习英语,讯飞或京东的翻译软件也可以像“实时传音”一样享受AI翻译的快乐,笔者在国外的时候就经常用AI翻译器,聊天对话、商务谈判都很轻松,应付自如,谈笑风生。并且,我们仅仅是把英语改成外语,然后变成普通学科而已,又不是不让你学,如果你真想学,想要学,觉得学了有用,那你学就行了啊。

2#
发表于 2021-3-27 16:28 | 只看该作者
这样清楚明白、浅显易懂地交代清楚了仓颉造字的起因、过程及意义,很受教。欣赏并问好老师。
3#
发表于 2021-3-27 16:52 | 只看该作者
正如先生所说,本文是“一点关于仓颉造字的遐想”。
试想,仓颉造字的动机是为了自己记事方便,那么当时需要记事的人有多少?他们没有自己的,结绳记事以外的,涂涂画画的方法吗?毕竟自己创造的容易记住。尤其是,先生说文字最初的功能只是记事,而非交流。不交流,我为什么要学别人?
除非官方强令推行——不学仓颉,非吾族类,就像秦始皇统一全国的文字?太多人、国,创造和使用不同文字,才有统一的必要。
所以,文字是集体创造的观点更可信。
关于文后那篇“汉字优越”的网文,汉字的优越需要贬低英文来确立吗?
我也曾在本版发表过汉字优越的文章,引来了沸沸扬扬的争论。先生不喜互动,我也羞于自夸。
个人观点哈,问好先生。

点评

我没看见……我没看见……  发表于 2021-3-29 19:16
4#
 楼主| 发表于 2021-3-27 16:52 | 只看该作者
岩之春 发表于 2021-3-27 16:28
这样清楚明白、浅显易懂地交代清楚了仓颉造字的起因、过程及意义,很受教。欣赏并问好老师。

谢谢您阅读本文。我们的汉字,确实有它独特的优越性,我们进行探讨,会更加热爱自己的文字。我们有着这样优美的文字,就应该衷心地热爱它、应用它,发挥它的优越性。这是祖先遗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是无价之宝啊!愿您阅读愉快!
5#
 楼主| 发表于 2021-3-27 17: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杨 于 2021-3-27 17:30 编辑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1-3-27 16:52
正如先生所说,本文是“一点关于仓颉造字的遐想”。
试想,仓颉造字的动机是为了自己记事方便,那么当时需 ...

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世界上的人是多样的,对各种事物,各抒己见,也很正常。因此常常因为一件普通的事,发生争论不休的场面。这应该是明辨事理的好方法。关于仓颉造字,初衷只是为了自己记录保管的物资,肯定没有想到会被别人认可。但是大家见到仓颉记录物资的办法比以结绳记事好多了,都自动地来学习。因为文字必须要大家都认可,否则没有意义。因此大家都只能从仓颉这里学习,哪怕他造错了,也得认可。有个故事就是说仓颉把牛字和鱼字、出字与重字造反掉了,但是大家也都认可了。说明了大家学习文字,是从仓颉这里开始的。远古时期,哪里有“政府推广”的事?那都是自己觉得很必要,自动来学习的。谢谢先生阅读与支持。
6#
发表于 2021-3-27 17:36 | 只看该作者
河杨 发表于 2021-3-27 17:28
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世界上的人是多样的,对各种事物,各抒己见,也很正常。因此常常因为一件普通的事 ...

在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很多族群,相互距离有些很遥远,有些很闭塞,还有些互相之间有矛盾和争斗,让这些族群认可某个人创造的只是用来记事、而不是交流的文字,想想是什么状况?这个难度不如自己族群创造一种吧?

点评

杠,使劲杠,这般精神,江天不火也无由。呵呵……  发表于 2021-3-27 23:19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7#
 楼主| 发表于 2021-3-27 19:31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1-3-27 17:36
在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很多族群,相互距离有些很遥远,有些很闭塞,还有些互相之间有矛盾和争斗,让这些族 ...

先生的说法是中肯的,所以世界上有许多种文字,只是中华大地人员交流是频繁的,所以文字基本上能够统一。在秦始皇前,其实也是各国有各国的文字,只是秦统一后,采取了“字同文”的政策,全中华才有了统一的文字。而且,从仓颉到秦始皇,是漫长的几千年,这种文字的传播,是十分缓慢的,不是短时期完成了文字普及的。而且文字最先只是统治者的工具,普通百姓并不掌握,只是到了孔丘时代,社会上出现了许多的先生教学生的新事物,文字才渐渐地走向平民化。谢谢先生参与探讨。
8#
发表于 2021-3-27 19: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喻芷楚 于 2021-3-27 19:50 编辑

仓颉造字”,字成之日,有“天雨粟,鬼夜哭”这无疑是赞叹仓颉造字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自有文字中华文明就被记录下来,才有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骄傲历史。建议去掉附录部分。
9#
 楼主| 发表于 2021-3-27 20:01 | 只看该作者
喻芷楚 发表于 2021-3-27 19:48
仓颉造字”,字成之日,有“天雨粟,鬼夜哭”这无疑是赞叹仓颉造字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自有文 ...

谢谢阅读本文。你所说的故事,也是人们形容仓颉造字重要性的说法。确实,自从有了汉字,才有了中华文明的记录,才有了人们“交流无障碍”的工具。至于“附录”,那是想用以说明汉字比其他文字更优越,甚至比现在世界上应用很广泛的英语更优越才加上的。其实也只是用这个附录做个佐证。愿您阅读愉快!
10#
发表于 2021-3-28 08: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汉林 于 2021-3-28 08:29 编辑

仓颉造字,历代流传,对中国的文化字的创造,功不可抹,虽不属于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那样伟大,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意义深远。楼主的想起,提供大家讨论,我来做学生听取,颇有收益。
11#
 楼主| 发表于 2021-3-28 10:25 | 只看该作者
袁汉林 发表于 2021-3-28 08:27
仓颉造字,历代流传,对中国的文化字的创造,功不可抹,虽不属于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那样伟大,但对中华民族 ...

谢谢先生阅读。仓颉造字,属于一种创造,先生之论非常精当。任何事务,都必须有首创,再到提升,这是必然的。汉字有了仓颉首创,才有了今天的精美,对中华文明是重大贡献。我们能用到这样精确的文字,应该感谢仓颉。谢谢您参与探讨。愿您阅读愉快。
12#
 楼主| 发表于 2021-3-28 10:27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1-3-27 17:36
在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很多族群,相互距离有些很遥远,有些很闭塞,还有些互相之间有矛盾和争斗,让这些族 ...

谢谢先生的鼓励。愿先生阅读愉快!
13#
发表于 2021-3-28 11: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汉林 于 2021-3-28 11:33 编辑
河杨 发表于 2021-3-28 10:25
谢谢先生阅读。仓颉造字,属于一种创造,先生之论非常精当。任何事务,都必须有首创,再到提升,这是必然 ...

感谢神话传说中的苍颉老祖辈。
                        
14#
 楼主| 发表于 2021-3-28 20:35 | 只看该作者
袁汉林 发表于 2021-3-28 11:03
感谢神话传说中的苍颉老祖辈。

感谢先生点缀,给本文增辉!祝愿先生生活愉快,工作顺心!

点评

问祝老师创作生辉,万事如意,幸福美满!  发表于 2021-3-28 20:42
15#
 楼主| 发表于 2021-3-30 08:06 | 只看该作者
宇の航 发表于 2021-3-29 21:31
除了仓颌外,还有传说中的神农作穗书,黄帝作去书,祝融作古文,少昊作鳖凤书,曹阳氏作蝌蚪文,曹辛氏作仙 ...

谢谢先生阅读本文。我们中华民族,是开创文明最早的民族。在文明肇始,特别是没有文字以前,都只能是传说,只有文字发明后,才可以有明确文字记录。传说的内容,并不都是无中生有诌出来的,但有着神秘色彩,这是在传说中,人们根据自己的想象添加的,我们在参考的时候,需要进行客观分析,去伪存真,是可以得到真实史料的。您所说的这些人造字,我们且当做参考吧。这样的情况,说明仓颉造字的当时,世面上已经有许多要造字的行为了,只是仓颉根据他自己的需要,所造的字比较实用,得到了大家认可,所以流传了下来。谢谢先生参与探讨。愿您阅读愉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7 17:29 , Processed in 0.05869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