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402|回复: 6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扑面柳絮蕴情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4-13 09:3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米 于 2021-4-15 12:09 编辑


      
残阳如血,坠落在湿地公园河畔柳梢,余晖脉脉,给那婀娜多姿的垂柳披上一袭金缕衣,靓丽得动人心魄,难怪徐志摩动情地赞美那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也在我的心头荡漾起层层涟漪。
              

      河畔纤细的柳枝缕缕下垂,“绿丝条弱不胜莺”,娇柔妩媚,惹人怜爱。柳条细丝儿随风轻轻地摇曳,宛如赵飞燕掌上翩翩起舞,令人迷恋陶醉。风流飘逸的垂柳啊,你何其美也,简直就是上帝精雕细刻的尤物!
            

      前几天来此散步,看到垂柳下面的绿草织成了长长的厚厚的地毯,怎么今天“地毯”上铺了一层薄薄的雪花?小路两边都是厚薄不均的白雪向远方延伸。可明明没有下雪啊,何来白雪皑皑?俯下身子细看,似雪非雪,似花非花,再看空中,一朵朵薄薄的绒花随风飞舞,目光移到水面,只见飘落的小绒花并没有被水融化,而是如浮萍一样漂浮在水面上。原来哪里是什么雪啊,而是“何人醉眼西湖路,错认杨花作雪飞”。杨花即柳絮,是柳絮乱扑行人面了。

       杨花不是无情物,自古柳絮蕴情飞。
              

      杨花柳絮体态轻盈柔小,随风而起,离开柳枝像雪片一样漂浮翻飞,本是没有情感的普通之物,然一入诗人的眼眸,被便赋予特殊的含义,成为抒发情怀寄托主观情思的信物了。柳絮不再是无思无欲自在的翻飞,而是怀揣着诗人的思想蕴情飞了。
              

       我们不妨从古诗词长河中采撷几朵浪花,去感受一下扑面柳絮蕴情飞的情景。         

       试赏韩愈的《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以拟人的手法,活灵活现地描写了草木花卉知春不长久而格外珍惜,纷纷争奇斗艳地展示芳华,就连没有草木“才思”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也要在晚春中来一个“残春柳絮飞”,给妩媚的春天增加一景。这种柳絮作雪飞的争春精神,一反诗人们晚春迟暮的伤怀之感,不仅令人耳目一新,更是寄托了韩愈惜春的思想和人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再赏杜甫的《漫兴·其五》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此诗作于杜甫成都草堂。草堂坐落在成都市西门外的花溪畔,景色秀美,诗人本应在美丽的春光中,赏心悦目,怡然自得。然而饱尝安史之乱悲愤痛苦的诗人,时时忧国忧民,面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看到眼前的繁花似锦,反而更增添了他对家国对社会的愁思,将一腔忧愤倾泻笔端,写出了“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的诗句。那柳絮随风漫天飞舞,本是极其自然的事,竟被杜甫看着是“癫狂”的举动,那世人眼里娇艳妩媚的桃花,也成了轻薄不知自重之物而随波逐流。杜甫以桃花柳絮为载体,宣泄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深刻不满的情绪,以及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眼前的景物,都深深地烙上了诗人的情怀印记。换言之,就是桃花柳絮这些自然之物,都被诗人信手拈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让无情之物升华为有情之物,并赋予其人性及人格。
            

       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中还有这样的诗句:“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柳絮自在飞舞招谁惹谁了,以致被杜甫深深地憎恨它白于棉花。柳絮的白何罪之有?只因当时杜甫与儿时故友路六侍御分别四十年后重逢,何等喜悦!可乍逢又别,何等伤感!我正“恨别鸟惊心”,你这讨厌的柳絮还在我前面春风得意飞来飞去炫耀你的洁白如棉,岂不可恨!此情此景与苏轼的“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思想感情及写作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柳絮离开柳枝随风四处漂荡,最能触动离愁别恨漂泊不定的诗人们敏感的神经,杜甫正是借白如棉的柳絮漫天飞舞,抒发了聚散离合之情,迟暮飘零的身世之感。
            

       又赏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下闋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分三色,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风雨袭来,无疑是对杨花柳絮的“屠城”,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那漫天飞舞的柳絮都去了哪里?被扫荡入水,化作揉碎的浮萍。一个“碎”字,何尝不是苏轼自己的心碎呢?妩媚的春色,可怜二分最终“零落成泥碾作尘”,一分“半世浮萍随逝水”。真是“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在苏轼眼里,那离开柳枝飘忽迷离的杨花,葬身污泥浊水的柳絮,竟“点点是离人泪”了,其哀痛惋惜之情跃然纸上。而“点点是离人泪”与词的上阕关于“思妇”见到柳絮便起愁思的描写遥相呼应,人与物情景交融了。豪放还兼婉约的苏轼,对柳絮由飞舞到零落怀着一腔幽怨怜惜之情,柔肠百转,不亚于多愁善感痴情葬花的林黛玉啊。苏轼为何对漂浮不定的杨花柳絮描写得如此细致入微,并赋予深深的关怀怜惜之情?我想,苏轼45岁作这首唱和词时,正谪居黄州,跌入人生低谷,轻盈弱小的柳絮无所依傍漂浮不定的特性,正切合了苏轼自己作为迁客漂泊的处境,“身世沉浮雨打萍”正是他的切肤之痛啊。“乌台诗案”九死一生的悲情愁苦屈辱的泪外化为柳絮的离人泪了。
              

       道不尽杨花与咏物诗词的形神契合,说不完柳絮与文人墨客的不解之缘!
              

       感谢造物主,赐给大自然“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垂柳。感谢“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的杨花。感谢“轻飞乱舞,点画青林、“香球无数,才圆却碎”的柳絮。如此,才有了骚人迁客漂泊游子吟咏扑面柳絮蕴情飞的美妙诗词!才有了光耀日月的千古绝唱!愿中华诗词国粹在华夏大地薪火不绝,代代相传!



















                                                





评分

1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1-4-13 09:49 | 只看该作者
赶巧沙发的干活,那泼猴真的不来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
发表于 2021-4-13 10:04 | 只看该作者
赶巧板凳的。泼猴估计蹦出花果山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4#
发表于 2021-4-13 10:07 | 只看该作者
一曲柳絮杨花的赞歌,一篇杨柳诗词的盛会,文笔动人,美文流光。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5#
发表于 2021-4-13 10:14 | 只看该作者
柳絮满街飞舞,原本是恼人的,可却在米姐的笔下却有着春天使者的神韵。那是垂柳柔软的信使,让人爱恋,真好!
6#
发表于 2021-4-13 10:16 | 只看该作者
米姐的古诗词得心应手,引用得恰好,春天就活勃勃立体感映,好。
7#
发表于 2021-4-13 10:17 | 只看该作者
今天豆豆还没派发,空手来的。
8#
发表于 2021-4-13 10:47 | 只看该作者
欣赏老师美文,早上好!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9#
发表于 2021-4-13 10:50 | 只看该作者
刚刚看到一则新闻,柳絮多了遇火易燃烧,近来还引起了火灾,哈哈,也不好玩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21-4-13 10:51 | 只看该作者
鴳雀 发表于 2021-4-13 09:49
赶巧沙发的干活,那泼猴真的不来了。

雀儿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哈。  泼猴郁闷着呢,忙着数钱数不过来,快累死了哈。
11#
 楼主| 发表于 2021-4-13 10:54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21-4-13 10:04
赶巧板凳的。泼猴估计蹦出花果山了。

呵呵,小草,泼猴埋在钱窝了爬不出来了,等着你们去拯救哈。
12#
 楼主| 发表于 2021-4-13 10:57 | 只看该作者
岩之春 发表于 2021-4-13 10:07
一曲柳絮杨花的赞歌,一篇杨柳诗词的盛会,文笔动人,美文流光。

谢谢春版雅评鼓励!  小米还要请教春版一下,我久不上中财,拍的柳絮照片却不会传上来了,还请赐教!
13#
 楼主| 发表于 2021-4-13 11:00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21-4-13 10:14
柳絮满街飞舞,原本是恼人的,可却在米姐的笔下却有着春天使者的神韵。那是垂柳柔软的信使,让人爱恋,真好 ...

我是带着口罩去观赏柳絮漫天飞舞的,那柳絮就不恼人了呢。谢谢小草的鼓励啊!抱抱!
14#
 楼主| 发表于 2021-4-13 11:04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21-4-13 10:16
米姐的古诗词得心应手,引用得恰好,春天就活勃勃立体感映,好。

每天看着窗外春天勃勃的生机,就有一种写作的冲动,因为不能久坐,一篇文字要好写多天呢,随便瞎写哈。谢谢小草真诚的鼓励!
15#
 楼主| 发表于 2021-4-13 11:06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21-4-13 10:17
今天豆豆还没派发,空手来的。

只有那泼猴喜欢挣豆豆哈,你的来访胜过豆豆十倍百倍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2 01:27 , Processed in 0.16747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