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93|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5-28 1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舒挽溺 于 2021-5-29 10:27 编辑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朋友们,你们一定很奇怪,为什么我在此时要写这样一篇文章,而不是围绕黑格尔哲学展开问题进行讨论,其实我是想要提醒朋友们,理论哲学和哲学应用之间的区别,以及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学习哲学的问题和如何运用哲学概念去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问题。因为下一篇文章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将和大家一起讨论哲学理论存不存在不同层次的问题。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是常常被人们提起的问题,而提到这个问题的人几乎包括各行各业,上到大学教授、中央台播音员,下到普通百姓、下里巴人,大家也常常听到这个问题,或者说,这是一个人人皆知的问题。老实说,这个问题虽然大家说得多,但却从来没有人来回答这个问题,或者说大家好像都把它当作无法回答的问题。我以为之所以难以回答,大家也许可能都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思考它。其实,严格说来,这不是一个生物学的问题(并不是说和生物学无关),而是一个哲学问题。为了让普通哲学爱好者易于理解,今后我在解释黑格尔哲学抽象概念的时候,尽可能将抽象概念与生活现象联系起来加以说明,更有利于我们普通哲学爱好者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虽然这一点有违常理,只能敬请专业学者们谅解,在此预先说明。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它主要牵涉两个哲学概念,动和静。黑格尔说:“纳入概念的性质本身的那些规定,由逻辑学从它们本身和它们的相互联系的纯粹规定性上揭示的那些规定,也必定是在我们通常的意识中显露出来和具体存在的。”(《黑格尔全集》第18卷 讲演手稿Ⅱ 沈真 张东辉等译,商务印书馆出版,2019年1月第1版,第302页)与动和静紧密相关联的概念是有和无的对立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变,由此产生出度的概念,度规定任何具体事物的现实存在形式,因此度的界限的突破,同样能解释这个问题,并且也许还要更好些。我之所以采用动和静这一对概念,就在于普通哲学爱好者理解起来更容易、更直观、更简单一些;专业,学者更习惯于抽象思维,后者也许更适合他们得出更多举一反三的结论。

  伟大的自然科学家达尔文为人类提供了生物进化论的科学知识,科学的回答了人类自身的来源问题,让宗教被迫为科学让路,只能退缩到信仰方面去了。人们由此获得了普遍的共识,适者生存在人类诞生之前是生物自然进化发展的不二原则。

  那么,生物进化论的科学知识告诉了我们什么呢?任何客观事物都是多样性的统一体,多样性统一体的生物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内外因条件的相对稳定性,必然形成相对稳定的存在形式和内容(请参与《求实与理想》舒携溺 舒挽溺著 重庆出版社 2009101版。关于因果联系部分),这些相对稳定的各种属性运动关系一定会因此产生相对重要的、稳定的运动关系的属性,这些已经形成的相对重要的、稳定的属性运动关系就是我们常常把它看成保证事物发展方向的基本本质,这些基本本质表现出事物必然性发展方向的趋势。

  务必请大家一定要注意这样关键性的一点,就是必然性发展方向的趋势这句话的含义,即发展方向的趋势并不等于绝对的发展方向,因为事物的发展方向并不是由事物内因方面单独就能决定的,事物的发展方向完全是由事物具体的运动关系决定的。运动关系既表现直接的内外因运动关系,也包含间接的普遍联系的运动关系,就是说事物的基本本质是可以改变的,改变可能是由客观现实具体的运动关系通过事物自身某些原来非基本本质的属性运动突破度的界限而产生改变、替代的,并且同样因此表现为必然性发展方向的改变,客观世界中生物存在的丰富多彩全在于此。因此,人们万万不可将现实表现为必然性趋势的基本本质让它在自己的意识形态中固化,所谓的机械唯物主义思想就是由此产生的。现在某些哲学教科书中这一固化思想依然十分严重,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否则将不可避免的陷入机械唯物论的泥沼而不能自拔——虽然他们还带着一顶辩证唯物主义的帽子——而缺乏必要的自知之明。

  人们对现实的比如“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必然性发展趋势的基本本质的认识固然十分重要,这也是人类能够改造客观事物的需要和前提,没有这些前提,黑格尔认为改造客观世界是不可能的(黑格尔的这一重要思想以后必须专门讨论说明)。作为多样性统一体的生物的每一属性运动发展的方向都可能包含着整个族群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比如像枯叶蝶,变色龙等等它们外部形态和颜色能否变异就决定着它们族群的生死,就是说,它们是通过原来非基本本质的质的逐步变异最终获得了生存的机会。

  黑格尔说:“举一个不是出自精神实存范围,而是出自自然实存范围的例证,它是有生命的东西。我们所知的生物的自我保存,在思想中表述为‘幸运’,这样无限的关系在于,活生生的个体只考虑它的自我保存过程,不热衷于它的其他规定” (《黑格尔全集》第18卷 讲演手稿Ⅱ 沈真 张东辉等译,商务印书馆出版,2019年1月第1版,第328页)

  我说这些,就是想告诉大家,豆来源于非豆,瓜来源于非瓜,鸡同样来源于非鸡。鸡生蛋,蛋孵鸡,看似表现为一种循环状态,无法说出谁先谁后,因而无解;但从非鸡到鸡在实际的进化过程中,两者存在的功能是完全不同的,“鸡”表现为与环境直接的互动关系的动,表现为变异的主要承担者;蛋表现为静,主要表现为对变异遗传的保存者。虽然鸡与蛋所体现的动与静的关系并非绝对的,但主体上先有鸡,后有蛋属于变异进化的基本趋势是一定的。

重庆南方翻译学院管理研究所研究员  舒挽溺
2019823

2#
发表于 2021-5-28 18: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21-6-1 10:11 编辑

如文中说,““鸡”表现为与环境直接的互动关系的动,表现为变异的主要承担者;蛋表现为静,主要表现为对变异遗传的保存者。”意思是,由非鸡到鸡是直接进化的,而蛋由生出来到孵化之间是不进化的。所以非鸡进化成鸡后,生的第一个蛋才是鸡蛋。
反对理由有三。
一,非鸡到鸡的进化过程要经过无数代的漫长过程,所以没有哪一代非鸡直接进化到鸡。而蛋由于具有传宗接代作用,也参与了进化。就像胎生动物,在出生前就没有参与进化吗?
二,生物学显示,进化是在代际实现的。进化过程中,每一代这种生物都比上一代进化了一点点,这在上一代生的蛋中就决定了。也就是说,母辈生的蛋孵出的子辈,都比其母辈更接近鸡,那个孵出子辈的蛋,比孵出母辈的蛋更接近鸡蛋。于是先有鸡蛋,后有鸡。
三,事物总是处在运动变化发展中的,绝对静止是反哲学的,不能只看见鸡在长大而鸡蛋的外形不变,就认为蛋是静止的,不参与进化的。而应该从长期的、整个连续的进化过程来考虑。另外,把鸡和蛋在进化过程中的作用割裂开来,也是违反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哲学观点的。


3#
发表于 2021-5-28 19: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喻芷楚 于 2021-5-28 19:41 编辑

基本属于进化论层次论述,因环境而转化,黑格尔哲学非静止孤独的存在,是在进化中一个概念形成一个概念。如鸡从单细胞形成中经过漫长时间终于成为一只鸡,鸡体内形成蛋元素。文章在整体叙述解说过程中感觉显得晦涩思路不够清晰。
4#
 楼主| 发表于 2021-5-30 04:07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们,你们好!大千世界的生物丰富多彩源于外因条件的变化不断转化为内因的过程。由此开始了从简单到复杂的漫长的历史过程。虽然事物的内因决定着它选择什么样的外因,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的物竞天择指外因条件的改变才促使内因改变。我这里只是讲在自然状态下,在生存和遗传两者的关系问题中,生存是遗传的原因的问题,遗传是对生存过程的保留。从趋势上讲,鸡和蛋是生存与遗传的关系问题。
5#
发表于 2021-5-30 10:26 | 只看该作者
舒挽溺 发表于 2021-5-30 04:07
楼主们,你们好!大千世界的生物丰富多彩源于外因条件的变化不断转化为内因的过程。由此开始了从简单到复杂 ...

我知道,而且这个语言显然比本文更好。
6#
发表于 2021-5-30 10:36 | 只看该作者
舒挽溺 发表于 2021-5-30 04:07
楼主们,你们好!大千世界的生物丰富多彩源于外因条件的变化不断转化为内因的过程。由此开始了从简单到复杂 ...

问好舒先生。
记得先生有言在先,欢迎对哲学感兴趣的人参加讨论。一般来说,感兴趣的人对哲学都有所了解,所以更感兴趣的是新知有所不同,或者对枯燥的理论表达更加清晰、鲜活、通俗。个人觉得,先生的文章几无突破。
本人对鸡与蛋先后的讨论,似乎在先生看来是舍本逐末了。但理论(本)是需要现实(末)作为支撑的。或者说,哲学是从普遍到一般的。
遗传不仅仅只是对生存简单机械的保留,还是通过遗传基因的变化来改变生存状态,以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7#
发表于 2021-5-30 14:13 | 只看该作者
也就是说,胚胎保留了比母体进化了的遗传基因,使得新一代更加适应自然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现有蛋后有鸡。窃以为,研究哲学至少应该对自然科学有足够的了解。
8#
 楼主| 发表于 2021-5-30 20:29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1-5-30 14:13
也就是说,胚胎保留了比母体进化了的遗传基因,使得新一代更加适应自然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现有蛋后有鸡 ...

楼主:我们两说的实际上是一样的,胚胎不但保留了母体有所改变的遗传基因,也保留了父体有所改变的遗传基因。改变体现为父母因生存过程引起的改变,遗传体现为对改变的保留。随着科技的干预,直接干预胚胎,是更加方便的手段。我的意思是,事物的改变是事物运动产生的结果,蛋体现为运动结果的保存。最直接的证据体现为生物科学告诉我们,人的胚胎体现出生命的整个进化过程。
9#
发表于 2021-5-31 13:29 | 只看该作者
哲学不好、还缺乏方向感的人表示已经被绕晕,那么,就负责鼓掌吧!
10#
发表于 2021-5-31 23:09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话题,其实从另一个视角也可以给予回答。想想看,是先有父母呢还是先有儿女?不可否认的是,先有父母后有儿女,父母第一代,儿女第二代;父母永远生儿女,第一代生第二代,第二代儿女成熟为父母之后生第三代儿女,第三代儿女成熟为父母之后生第四代儿女……这是单向直线生育关系,不是圆圈循环生育关系。因此,先有鸡后有蛋。从生命的出现也可知,先有无机物,后有有机物,再从有机物到生命物。
11#
发表于 2021-6-1 08: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洛雨漁舟妙玉桌 于 2021-6-2 01:55 编辑
舒挽溺 发表于 2021-5-30 20:29
楼主:我们两说的实际上是一样的,胚胎不但保留了母体有所改变的遗传基因,也保留了父体有所改变的遗传基 ...

两位先生的对话,说明我们的理论科学与应用科学之间要有一个普及化、大众化的转化空间。这个转化是学者式信息,层级转化吸收为普众式话术、再分解、再循环,是同时进行并连续的(可是,在个人有限的亲身环境中,儿童,至少是七岁左右儿童,它不需要特别分解就可以在电子信息中搜索好奇的成人知识并展现在生活场景,简单分析、运用。如……实在想不起来,只记得印象深,可以适当宽松他不定期上网和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以帮助他自己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回复他自己想问的为什么。这个不需要特别分解的现象可以在小学生群中连续观察、测验,特别是关注小朋友之间的一对一争辩。);是我们父辈身上要刷新、延展祖辈的固有观念,并传递给子辈。人们的思维要变化,全场全域的,整体性的。

我个人实际上也是强迫自己看完原文,然后欢快地看回复。

12#
发表于 2021-6-1 08:35 | 只看该作者
对原文的整体回复。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问这个问题,就是在连续过程中的某点暂停提出的,是一个截止时态的发问。

那我说,你现在是有鸡还是有蛋?
有鸡、没有蛋,
那就是先有鸡。

如果有人说,有蛋、没有鸡,
那就是先有蛋。

更多人说,我有鸡也有鸡蛋,
那就是鸡蛋和鸡共生,短时间看:无先后;长时间看:谁最有先型新态谁最有可能成为先有决定成为新祖辈的机会。
13#
发表于 2021-6-1 10:04 | 只看该作者
照直说 发表于 2021-5-31 23:09
关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话题,其实从另一个视角也可以给予回答。想想看,是先有父母呢还是先有儿女? ...

父母永远生儿女,但父母也曾是儿女。不仅也曾是,而且先是儿女,后成为父母。所以你这个逻辑是个伪命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1 16:58 , Processed in 0.10900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