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43|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敬畏感话题】绝壁上的守望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7-17 18: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艾桃 于 2021-7-17 18:39 编辑

  
  有一种家园,土肥地沃,地势平坦,赏鸟语花香,让人心旷神怡;有一种家园,水枯石坚,悬崖峭壁,临万丈深渊,令人不寒而粟。雷声涌动,山谷的回响震耳欲聋,绝壁仿若就是惊悚与绝望的代名词。
  
  不知何年、何月、何日,有一个生命在缝隙里破“石”而出,千百年来,不论风云如何变幻,它都坚定不移地守望在绝壁上。
  
  1. 顽强的生命,出生贫脊也成巨人
  
  一片庄稼,需要经过耕种、浇水、施肥、除虫害,才能有好收成。一颗松树的种子却没有这么幸运,它通过鸟类的粪便或者是风的外力,来到了悬崖上。它躺在这里听到的是山谷里风的呼啸,感受到是天空中烈日的炽热,以及身体下石块的坚硬。没有营养,没有泥土,一颗种子能怎么样呢?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种子在沉默中发现了,老天虽然为它关了一扇门,却也为它开了一扇窗。经过漫长的岁月,送走日出迎晚霞,送走雨雪迎晴天,它吸收到了雨露,扎根石缝,抓住适宜的气温,开始萌芽,再经过日月沐浴,甘露滋润,一点点地长大。
  
  慢慢的,一堵垂直陡峭的绝壁上,遍布着高高低低的松树,绿色点缀在灰黑的岩石上,使得悬崖变得生机勃勃。 每当云雾萦绕时,这里形成一幅唯美的山水画卷,犹如仙境一般。
  
  如今国家在提倡生二孩、三孩,许多年轻人都不想生、不敢生,特别是自认为自己是知识分子、头脑清醒的人,他们担心家庭条件不好,生了孩子怎么养得起、养得好?如果条件不好,把孩子生下来,那就是对孩子不负责任。
  
  听听,多好的说辞。
  
  看看,绝壁上的守望者----一棵棵松树伸展着热情的双手,它以雄壮的姿态拥抱日月。它又像带着笑,向游客挥动着双手说,世上没有所谓的出生贫贱与富贵,只要你顽强,你才能成为生活中的巨人。
  
  我看着松树伟岸的身躯,我听到了松树的心声,敬畏之情由然而生,命运如此不公,生命力却如此顽强,终在绝壁上的一隅,长成了万人敬仰的样子。
  
  2.挺拔,是一种内在的气质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在学生时代特别喜欢老革命家陈毅的这一首诗。
  
  记得小时侯,总盼望着下雪的日子,鹅毛大雪纷纷扬扬、潇潇洒洒飘向大地,整个世界银装素裹,洁白无瑕,无边无际,多么令人欣喜和欢乐。屋后有一片竹树林,时不时传来清脆的嘣裂声响,透过窗户,能看到有的竹子压弯了腰,而有的竹子则被折断了枝杆。
  
  唯有松树,它长在绝壁上,雷霆闪电来过,它没有被击倒坠入深渊;狂风暴雨来过,它没有被连根拔起冲进深渊;大爆雪也来过,它依然昂首挺立,坚持着自己的高度。有资料显示,海南岛的南亚松,在65℃高温下晒不死;东北的红松,在-50℃的低温中冻不僵 ;湿地松在12级台风中吹不倒。这些数字是不是让你也要发出惊叹声了。
  
  悠悠历史,古今中华,多少能人志士,就是这样挺直了背脊,撑起了中华文明古国的天地,从遥远的历史走到今天,从烽火连天到自由和平,是多少人用生命换回来这样的幸福的日子,是多少用热血铸就了不倒的万里长城。耳熟能详的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有“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有“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有英勇就义的江姐、刘胡兰。我敬畏他们具有不怕酷刑、不受利诱、不贪生怕死的品质,这是从内在散发出来的高贵品质,他们永远是中华的脊梁。
  
  3.乐寿,寿比南山不老松
  
  放噼噼啪啪的爆竹,是农村贺寿不可或缺的仪式,多数小孩都喜欢跟在大人身后捡尚未炸开的鞭炮,而我则不喜欢那股火药的味道,更不喜欢浓烟中呛得人难以呼吸,我喜欢挤进大堂,看大人把“寿”字端正地挂在大堂上方。
  
  那时我还不认字,听哥哥对着“寿”字念:福如东海常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我还记得家中曾贴过一幅画,红日高照,祥云缭绕,白鹤展翅,松树青翠,悬崖陡峭。我上学后才认识上面写着“松鹤延年”四个大字。
  
  原来是松树代表着美好祝愿,这个祝愿便是长寿。
  
  经科学家研究,松树的寿命一般都在1200年以上,它的松花粉是松树花蕊的精细胞,是松树的全部精华,携带着松树所有生命密码和长寿基因。松树也许从未想过,它要在这世上活多少年,然而它却一直活着,就这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活着。
  
  自古以来,追求着长生不老的大有人在,特别是很多帝王都想找到长生不老药,不惜重金求仙丹、炼仙丹。这种不符合自然法则的追求,自然是以失败而告终。
  
  鲁迅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是的,回首历史长河,有多少人曾来过这个世界,又有多少人又归于尘土,没有一点痕迹。但是,人们记住了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圣人孔子;人们记住了“统一了六国”的秦始皇; 人们记得写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的诗圣杜甫;人们记得写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大文豪苏轼;人们记得在天安门广场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此时,我想到了一句话:你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生命的宽度,这便是这些人最好的写照吧。


  生命的珍贵,在于每个人只能拥有一次,我敬畏着这些乐寿者,他们不会刻意地延长自己的寿命,他们只为了给人类带来文明与和平。

  
  松涛撼耳、碧波似海,山风徐来,云蒸霞蔚,绝壁有了灵气,这一切的美,都只因一颗小小的种子,以无坚不摧的精神扎根于岩石裂缝中,经受暴风雨雪的洗礼,顽强地挺立于悬崖峭壁之上,我永远都会敬畏它,它不只是绝壁上的守望者,更是在悬崖峭壁上强悍生长的生命。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1-7-17 19:35 | 只看该作者
首席欣赏桃版精彩之作!
3#
发表于 2021-7-17 19:39 | 只看该作者
生命的珍贵,在于每个人只能拥有一次,我敬畏着这些乐寿者,他们不会刻意地延长自己的寿命,他们只为了给人类带来文明与和平。

敬畏生命,才能懂得珍惜美好的生活。
4#
发表于 2021-7-17 19:41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桃子妹妹佳作,周末愉快!
5#
发表于 2021-7-17 21:53 | 只看该作者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名垂千古,活成他们那样也不枉来人世。
6#
发表于 2021-7-18 07:34 | 只看该作者
敬畏生命才能敬畏“绝壁上的守望者”。                              
7#
 楼主| 发表于 2021-7-19 08:51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21-7-17 19:35
首席欣赏桃版精彩之作!

欢迎姐姐坐沙发,敬茶! 
8#
 楼主| 发表于 2021-7-19 08:54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21-7-17 19:39
生命的珍贵,在于每个人只能拥有一次,我敬畏着这些乐寿者,他们不会刻意地延长自己的寿命,他们只为了给人 ...

是的,敬畏生命的人,才会懂得让生命发光才是最好的乐寿方式。
9#
 楼主| 发表于 2021-7-19 09:55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21-7-17 19:41
拜读学习桃子妹妹佳作,周末愉快!

新周愉快,问好姐姐!
10#
 楼主| 发表于 2021-7-19 09:58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1-7-17 21:53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名垂千古,活成他们那样也不枉来人世。

松以其身长寿,仁人志士以其名长寿,只是又有几人能做到呢?

点评

是的是的。松树靠求生的本能就可以长寿,人单靠本能是做不到仁人志士的。没有几人能做到仁人志士,那还要生二胎、三胎吗?  发表于 2021-7-19 14:57
11#
 楼主| 发表于 2021-7-19 11:10 | 只看该作者
鴳雀 发表于 2021-7-18 07:34
敬畏生命才能敬畏“绝壁上的守望者”。

望而生畏的絕壁,是松樹的家園,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 這樣的生命是值得敬畏的, 不像現代人養孩子,非得要給孩子做好所有鋪墊,創造優越條件,試問長在溫室的花朵,真的能綻放出奪人眼球的光環嗎?
12#
发表于 2021-7-19 12:42 | 只看该作者
生长在崖石上的生命,松树的生命体征真的是令人震撼,敬畏。
13#
发表于 2021-7-20 08:49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人活着的价值。只有读过书的人,才有这样的境界吧
14#
 楼主| 发表于 2021-7-21 08:28 | 只看该作者
喻芷楚 发表于 2021-7-19 12:42
生长在崖石上的生命,松树的生命体征真的是令人震撼,敬畏。

问好楚斑斑,敬茶!                    
15#
 楼主| 发表于 2021-7-21 08:28 | 只看该作者
香薰古琴 发表于 2021-7-20 08:49
这是人活着的价值。只有读过书的人,才有这样的境界吧

问好琴斑斑, 感谢好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6 01:52 , Processed in 0.08549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