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南 于 2021-11-28 07:21 编辑
我站在鸭绿江边……
雪花刚飘过,我应邀去丹东参加了一个专业会议。 我们下榻的宾馆离鸭绿江的江边很近,晚饭之后漫步来到这里,尽管已是冬季,但散步的人还是络绎不绝,中朝友谊大桥的夜景让人流连忘返,……桥上的灯光闪烁不止,波光粼粼流淌的江水,让人感到古朴的温情,久远的历史,偶尔听到小船的汽鸣声,使人兴奋不已。
大桥上一列火车飞驰而过。 我心情激动起来,或许是因为70多年前那场正义战争,“雄赳赳,气昂昂”的历史记忆给了我太多的期盼和想象。耳边似乎还响起清川江、上甘岭、金城战役的激烈枪炮声,志愿军热血洒在异乡三千里江山,显示出中华男儿的英雄气概啊!
不禁让我回忆起:儿时邻居于二叔在“老柳树下的岁月”讲的故事,他所带领的志愿军汽车运输连在执行任务中如何穿过敌人封锁线,在朝鲜被美国飞机轰炸,战友们全部壮烈牺牲的动人事迹;
还让我想起:电影“英雄儿女”编剧,老前辈毛峰亲口对我说,电影里的人物都是有原型的,都是亲身经历过的,如一次部队在三七线以北的无名高地打冲锋,发现前面较窄的山路上,有一个如房顶形状的大铁丝网。一个12人的侦察班立即行动起来,他们扑上身躯压倒这道铁丝网障碍,这l2名侦察班战士全部光荣牺牲;
更让我想起:我的工友老班长曲师傅的大哥,原是志愿军67军200师600团战士,受伤被俘后在联合国军战俘营里受到惨无人道的虐待,1954年1月20日,作为志愿军战俘乘船押送来到台湾,两岸三通后才取得联系,一桩桩往事像面前鸭绿江的水一样不停地在我脑海·里流淌……
远处的鸭绿江断桥:是抗美援朝期间,美军为切断我方供给线,1950年11月8日炸断,只剩下残留在中国一侧的“断桥”。走上断桥,你可以看到桥身的钢梁上弹痕累累、千疮百孔。如今鸭绿江断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目向朝鲜望去,只剩下孤零零的几座桥墩,静静地立在江水中,……
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人民为了帮助朝鲜恢复建设,进行无私地援助。我的朋友原政协委员金先生,他是朝鲜族。两个哥哥都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个回国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一个按照两国协议留在朝鲜,然而随着岁月的流淌,确有着不可言喻的截然不同命运啊?……这一切好像就在昨天。
马路上年轻的交通警察,指挥着川流不息的车辆有条不紊地在流畅。我随着人群穿过人行道,来到对面热闹非凡的丹东特色小吃部,门口站着两排年轻漂亮穿着民族服装的姑娘,热情地和客人打招呼,一进门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具有海边风味的小吃让人馋的直流口水,一群年轻人一边吃着一边望着江边景色,随着播放的轻音乐慢慢地唱着……我和同行几个朋友慢慢坐下,也被他们的情绪而感染,我们自己也陶醉在这惬意之中……这里的经理告诉我们,门口站着的这些姑娘是朝鲜人,根据两国政府规定到中国来劳务输出。她们都是大学生,从国内选拔而来,到这来工作她们觉得很高兴。听到此语,我十分感慨…… 在店里还遇到几个来中国作汽车配件生意的朝鲜商人,……华灯初放,沿江一侧的建筑酒店、饭馆、酒吧、商场、歌舞厅、咖啡厅……鳞次栉比,热热闹闹,江对面的朝鲜新义洲市,一片苍茫的暮色中……坐在这里遥望对岸,才让我们感到幸福与满足,才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今天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成果是多么的显著啊!
夜里我躺在床上想了很久……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指引下,祖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实现小康水平,国际地位也在明显上升,让世人刮目相看。“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闭关、自守”是没有出路的。中国的发展充分说明这个道理。这使我想起在中朝边境“一步跨”参观,对面就是朝鲜的村庄……真是一步就是“一重天”啊!
第二天清晨,一轮红日从江边徐徐升起,透过窗帘是那样的绚丽多彩。让我浮想联翩……伟大的祖国不正像旭日东升的太阳一样吗?我们正在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奔梦路上,霞光漫天。一个具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能力的国家,会像巨人一样屹立在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