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03|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真的一点也不痛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2-12 17: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真的一点也不痛吗?

  

  ——阅读理查德•耶茨短篇《一点也不痛》

  
  《一点也不痛》是理查德•耶茨《十一种孤独》里著名的一篇。耶茨是焦虑时代的伟大作家,是二十世纪美国主流生活的忠实记录者,他以冷峻的笔触描写了美国二战以后五六十年的普通人的生活现状。其中《一点也不痛》很有代表性地展露了垮掉的一代人那种孤独和无望。
  
  初看这个标题是很惊讶的。一个普普通通的标题写出了个非凡的意味——一点也不痛,立刻就让我想到这个绝不仅仅指肉体的感觉。
  
  小说以一对情人的暧昧画面开头,男人杰克举止轻浮,女人麦拉紧张不安,接下来出现了他们的一对夫妻朋友马蒂和艾琳。四个人在女同事艾琳家里吃过一顿饭,吃到很晚,开车去送麦拉去结核病院看望丈夫。
  
  开头的叙述是很怪异的,读者很快搞清了人物的关系。麦拉和杰克关系非正常情人关系,麦拉有个患病的丈夫,两人当着朋友的面举止暧昧,但朋友却咬着舌头微笑。在他们眼里,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年轻人生活麻木放荡、堕落和无望。
  
  麦拉每周末都要去看丈夫,这个习惯一直坚持了四年。按道理,作为麦拉的同事和朋友,到了结核病院门前,是应该上去看她的患病的丈夫。因为麦拉不是第一次和丈夫团聚。但是他们没有想去的意思。艾琳还夸赞医院门前的圣诞好漂亮啊!
  
  小说用很大的篇幅描述了麦拉夫妻在医院会面的场景。医院床单和病房都是黄色,而墙面是灰绿色,噪音让人难受。这里与世隔绝,完全是另一个世界,整个画面充斥着极不和谐的气氛。
  
  麦拉跟丈夫相见,立马跟隔壁的高个黑人、另一侧的奥玛拉、小格子里面的老人打招呼,她好像不是去看望患病的丈夫,而是走亲戚一样熟悉的。亦或是跟其他人打招呼,以一种健康者的姿态俯视这里的苦痛。
  
  那么,她的丈夫在里面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作者也做了描述,他在用一个耙式针织机做手工,却不知道自己在编织什么。沃尔特来收钱,因为他们对星期五晚上拳击比赛打赌,很显然哈利输了。沃尔特身体变形,脖子里有个引流管,但哈利讨厌其他人烦他,只愿意跟沃尔特交往。
  
  哈利和妻子的交流非常有限,轻描淡写地问麦拉工作上的事情,自己却拿起了一本杂志大众科学。两个人的交流不疼不痒,完全不像久别重逢的夫妻那样期盼团聚,最后还是杂志赢了,哈利又翻开杂志,陷进那篇文章。而麦拉呢,就上一根香烟,又点燃一根,也开始翻阅《生活周报》。所有的人都知道,在肺结核院是禁止吸烟的。但是两个人之间几乎没有实质性的交流,无聊的她点燃了这支烟。最后红十字会的节目人员出来,哈利想听几首圣诞歌,这时胖护士来了,伸长脖子走到这边叫:“探访时间结束。”又转到那一边说:“探访自己时间结束。”
  
  探访期间中出现了一个明显的“题眼”。麦拉问自己的丈夫:“他们跟你说了什么新情况吗?有没有跟你说另一边也要动手术?”答案是没有,麦拉又问:“你现在还痛吗?感觉怎么样?”哈利说:“不痛了,再也不痛了,有时会有一点痛,但只要保持正常姿势,就一点也不痛。”
  
  这句话对话很醒目。哈利说的不痛是肉体,一方面他的身体一边做了手术,面临做另一边。真的不痛吗?他需要保持一个正确的姿势避免疼痛。另一方面他的不痛是一种对生活的麻木和绝望情绪。他不再关心外面的事情,桌边放着夫妻的照片却跟妻子无话可说,靠织毛衣、赌博和翻书苟延残喘。这是精神的无痛,是不治之症。
  
  麦拉从医院出来以后,嗓子突然被堵住了。她把半个拳头塞进嘴里可怜地抽泣,是对自己丈夫的怜悯,对自己婚姻现状的可悲?
  
  她的朋友和情人送她到医院,又去干什么去了呢?他们去喝酒了,并且告诉麦拉:我们发现一个最最可爱的地方,就在那边,便宜得要命,我们想带你去看看。他们对结核病院的情况漠不关心,如同不曾发生。麦拉在开头去看望丈夫的那种尴尬和不安,此时此刻安慰和宣泄,她很配合地跟情人杰克热吻。在医院里,麦拉看着照片曾经想丈夫年轻时比杰克好多了。很显然,她跟杰克的亲昵不是源于爱情,而是一种放纵。
  
  《一点也不痛》让中国读者感觉到了无比的痛,哈利在精神病院对生活是绝望的,他的一点不痛,是一种对生活失去希望和对其他病人的麻木,对外面社会的毫不关心,对妻子的不冷不热。他的肉体是疼痛的,这种疼痛是治愈不了的,就像他对生活的孤独感、绝望感是无法治愈的一样。而麦拉面对丈夫患了结核病的现实,她在外面其实也是孤独的,没有人走进她的精神世界。她跟杰克不是爱情,是一种游戏,是一种放纵和堕落。故事中的每个人都很麻木:马琳和艾琳,杰克和麦拉。医院里的病人和护士。小说反映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纽约年轻人生活的迷茫,对世事的不关心,他们自身麻木,对人间没有悲悯和关怀,对生活毫无方向。整个社会被一种虚假的浪漫所腐蚀,这种现象就像会传染的结核病一样,在几代人中蔓延扩散。
  
  这种疾病没有出口,是一种无法救赎的绝望。从某种意义上讲,作家理查德•耶茨对孤独的人性的描述和解剖是独特的,作品背后的黑暗和冷峻让人反思。正如他自己所说:孤独是生命里必有的黑暗,它无法超越也不可能战胜。





2#
发表于 2022-2-12 21:3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您的支持。留记号,随后抽空过来拜读。
3#
发表于 2022-2-13 10:29 | 只看该作者
二战后美国从胜利者的激动中平静下来,面临治愈战争创伤的现实。虽然又打了朝鲜、越南两个错误的局部战争,造成民众心灵进一步创伤,但战后重建和战争工业刺激了经济发展和就业。然而近三四十年科技刺激经济发展更加迅猛,但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却提升得很有限,巨量财富越来越集中到1%的财团人数手里。以书中结核病的背景来看当今新冠疫情下的美国,多多少少可以感受现实美国人的内心。
4#
 楼主| 发表于 2022-2-13 10:33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2-2-13 10:29
二战后美国从胜利者的激动中平静下来,面临治愈战争创伤的现实。虽然又打了朝鲜、越南两个错误的局部战争, ...

还是师傅高深,有格局,总是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5#
发表于 2022-2-14 11:05 | 只看该作者
香薰古琴版主的此文,是对理查德•耶茨《十一种孤独》著名中《一点也不痛》的读后感;从小说的标题、开头、故事情节、人物关系、“题眼”、主题等方面进行评述,观点鲜明,分析精准。学习拜读。祝好运!
6#
 楼主| 发表于 2022-2-16 10:15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22-2-14 11:05
香薰古琴版主的此文,是对理查德•耶茨《十一种孤独》著名中《一点也不痛》的读后感;从小说的标题、 ...

版主辛苦了,新年快乐!
7#
发表于 2022-2-18 17:24 | 只看该作者
孤独是生命里必有的黑暗,它无法超越也不可能战胜。欣赏
8#
发表于 2022-2-19 08:20 | 只看该作者
虽然没读过这篇小说,但通过您的描述剖析,了解了小说的内容,主旨
加上留言中背景的诠释,感觉这小说即使对现在的我们,读一读也非常有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2 16:24 , Processed in 0.05403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