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7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关于《长恨歌》主题的个性解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4-22 11: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甜蜜的树林 于 2022-4-23 09:46 编辑

关于《长恨歌》主题的个性解读
文/甘树林

       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到底是一首“政治主题诗”还是“爱情主题诗”?历来争论不休。

       中国古代叙事诗并不多见。赏析叙事诗,首先要了解清楚诗歌“所写何事”,而写事件,就必定要写人物,所以了解诗歌“所写何事”时,就一定要清楚“所写何人”;同时,一定要“知人认世”,只有把握了作者的生平事迹、情感经历诸方面的情况,才有可能结合诗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描写,真正把握诗歌的真实主题。

       从诗歌所塑造的杨贵妃这个人物形象来看,“爱情主题”较之“政治主题”意蕴更强烈


       从“政治主题诗”的角度讲,似乎可以认为这篇诗歌应该是批评唐明皇“贪色误国”的,而杨贵妃就应该是一个“红颜祸水”的角色,白居易写作本诗的目的应该是“惩尤物、窒乱阶”。

       然而,在《长恨歌》诗中,白居易在诗的前面部分描写女主人公杨贵妃的美貌时可谓“妙笔生花”, 将杨贵妃的“丰润美丽”写得淋漓尽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
      
      
       这一系列诗句对杨贵妃密集繁复的描写,比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一笔带过的简略映衬要精彩得多,也艳丽得多。

       而在后面部分描写杨贵妃对爱情的真挚时,也写出了成为天仙后的太真仙子依然眷恋着人间情郎的有情有义: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这一系列诗句,尽显杨贵妃对唐明皇的令人羡慕的“真挚之爱”。一定程度上凸显出了“挚爱”情感的荡气回肠。毫不夸张地说,杨贵妃被列入“中国古典四大美女之一”,白居易的功不可没。从《长恨歌》的整个行文来看,杨贵妃这个人物,非但没有被描写成传说中如褒姒、妲己一样造成其贪色误国所“政治悲剧”的“祸水红颜”,反而被写成了一个姿质丰艳、倾国倾城的“美人形象”和对爱情矢志不渝、坚贞如一的“忠诚女子” 。

       从以上两点可看出,《长恨歌》里涌动着一股情感“不断骚动的激流”,这种情感激流可能是源自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也可能是源自对寡义薄情者的怨愤。虽有对爱情失去的“绵绵之恨”,但仍能奏出忠诚于爱情的“不衰之音”,故能令人“回味无穷”。 或许《长恨歌》内部所涌动着的这股“不断骚动的激流”,以及人们对于《长恨歌》中所透露出来的醇厚情感的回味,才是作品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见证。

       从诗歌作者的生平情感经历来看,白居易是采用“隐喻”之法借李杨悲剧抒己之失爱之“恨”


       请注意,是“隐喻”,而不是“讽喻”。虽然目前很多人,依旧坚持认为《长恨歌》是一首政治讽喻诗,坚持诗歌就是通过对唐明皇对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来讽喻当政者不可溺于享乐而“贪色误国”。但实际上,《长恨歌》大概率确实不能算是一首“政治主题诗”,它应该是一首正儿八经的“爱情主题诗”。因为,结合作者白居易的生平情感经历以及相关诗作与《长恨歌》的比对,《长恨歌》中的“绵绵长恨”,表面上是唐明皇对杨贵妃的“分离之恨”,而实际上应该是白居易对其初恋“湘灵”的“爱情之恨”。

       湘灵是白居易的初恋情人。白居易曾有一段随父母避难的岁月,他来到偏远的符离,躲在乡野的僻静之所。时年11的白居易和隔壁邻居家的7岁小姑娘湘灵从小一起玩耍并一起长大。中间虽有16岁时应叔父白季康之邀初到京城长安,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名动京城的短暂离别的插曲,而二者两小无猜的友情仍然慢慢发展成了情窦初开的爱情。可惜由于湘灵只是一个普通“村姑”,白母不认可两人的恋情,这也导致最终二人未能找到一起。

       在当时白居易的眼里,湘灵就是一个现实版的“美人”: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白居易•《邻女》


       这首小诗中诗人赞美娉娉袅袅的湘灵是白天时刻出现在自己身边的嫦娥,胜过天仙千万倍。还把湘灵比喻成干旱土地里开出的莲花,如此坚韧和不平凡,盛开在他干涸的心灵里。而湘灵在碧纱笼罩的窗户下和在刺绣的架子前空闲时教鹦鹉说话的模样,更是可爱极了!可以说诗人眼里心里的湘灵,其他女子比之同样犹如“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与湘灵的爱情同样是感人至深的。湘灵对白居易曾表达过自己坚贞不渝的爱:“此生非你不嫁!若有一天,你不要湘灵了,湘灵便出家为尼,青灯古佛,了此残生!”而白居易也放言:“居易也非你不娶,如果母亲还不答应的话,我就终身不娶!”

       情到浓时,相恋的人才会说出这样动人的情话来,可叹的是,白居易虽然固执到37岁才被迫结婚,但终究还是负了湘灵。而湘灵则一语成谶,苦苦等待了白居易多年无果后,果然出家为尼!

       后来白居易进京考试和做官,就少有机会和湘灵见面了。而那种对初恋的深情,促成了白居易的“长恨之情”。他曾经写过一首《长相思》给湘灵,其中有几句是这样的: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这不就是《长恨歌》中“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的原型吗?

       800年(贞元十六年),当二十九岁的白居易春闱及第后,高中的他一刻都没有留恋京城繁华,立马收拾行装,急切地回到符离,恳求母亲允许与湘灵结婚,但仍被母亲拒绝了。白居易因此写了一首《生离别》的诗歌,其中两句是这样写的:

       回看骨肉哭一声,梅酸蘖苦甘如蜜。

       而这,不正是《长恨歌》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的原型吗?

       湘灵在父亲死后彻底地过上了四处漂泊的日子,虽也有良人求娶,但都被湘灵拒绝了,她一直痴痴地等待白居易来娶自己。然而白居易终究没有勇气去捅开封建礼法的迷雾,只能选择了“潜离和暗别”,一首《潜别离》便表达了他对这段感情的无奈和喟叹。

       不得哭,潜别离。
       不得语,暗相思。
       两心之外无人知。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舂断连理枝。
       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
       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诗歌中不仅再次出现了“连理枝”,而且结合二人的曾经发下的爱情誓言解读“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与《长恨歌》中“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诗句又何其相似,何其令人嘘唏!

       由此大致可见,《长恨歌》所写一定概率上来说并非是单 纯写唐明皇和杨贵妃,更多是在“隐喻”白居易自己和湘灵“爱而不得”的长恨之情。把杨贵妃写得如此美丽绝伦,实际上是用以描写初恋情人湘灵的美丽绝伦。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杨贵妃没有被“政治思维”写成红颜祸水,而是极尽所能地展现其“美丽容貌”和“真挚爱情”的一面。

       诗歌中“浪漫的情思”是为了弥补作者“现实的伤痛”


       鲁迅说:“所谓悲剧,把美的事物毁灭给人看”。丰润美丽的杨贵妃正是在“马嵬事变”中毁灭给人看的,美丽多情的湘灵也正是由于封建礼法的扼杀最后只能独守青灯古佛。美人香消玉殒,一段人间挚爱荡然无存,何其悲哉!

       然而,白居易却在这悲剧而事情还没有就此戛然而止。白居易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他在写《长恨歌》 “唐明皇”和“杨贵妃”悲剧之后,又虚构了“临邛道士鸿都客”“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情节,通过到仙境去寻找仙女“太真”,来表达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思念和真情。这种极富浪漫情思的文学表达,正是借鉴了盛唐时期“游仙诗”的写法,将作者在现实中追求不到的理想通过幻化为“偶遇神仙”或“上天拜仙”的形式,来寄托作者的现实伤痛。

       白居易的伤痛,很显然是源自对初恋情人湘灵“真挚的爱”而又“求之不得的痛苦”,最后只能通过浪漫手法来弥补。一般人从未体验甚至听说过皇帝的爱情故事,也难以见识像杨贵妃那样的大美人,但仍然能够“感同身受”。白居易的《长恨歌》正是借当时民间传颂的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情爱悲剧,同化了自己因种种原因对爱情追求而不得的深深悲情。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与其说《长恨歌》是一首“政治主题诗”,毋宁说她是一首“爱情主题诗”。







2#
发表于 2022-4-22 13:44 | 只看该作者
看了老师最近发的几篇,感叹老师的文化积淀好深厚。段前空两格,看起来会更舒服。
3#
 楼主| 发表于 2022-4-22 15:53 | 只看该作者
李金英 发表于 2022-4-22 13:44
看了老师最近发的几篇,感叹老师的文化积淀好深厚。段前空两格,看起来会更舒服。

谢谢赏读鼓励!网握问好!
4#
发表于 2022-4-23 10:49 | 只看该作者
从这样的角度,重新审视《长恨歌》,让人耳目一新的确是文化底蕴很厚的一篇佳作!
5#
 楼主| 发表于 2022-4-23 11:05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22-4-23 10:49
从这样的角度,重新审视《长恨歌》,让人耳目一新的确是文化底蕴很厚的一篇佳作!

谢谢高版雅赏评点和鼓励!问好!
6#
发表于 2022-4-24 15:58 | 只看该作者
爱情诗里无爱情,居易隆基喜其身。二个男儿负心汉,尼庵赐死了一生!
7#
 楼主| 发表于 2022-4-24 16:50 | 只看该作者
唐尧 发表于 2022-4-24 15:58
爱情诗里无爱情,居易隆基喜其身。二个男儿负心汉,尼庵赐死了一生!

感谢阅赏关注。网握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9 16:41 , Processed in 0.07619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