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34|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瓦尔登湖》的坍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5-24 10: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勉强读完了这部被很多人称赞的散文大作,《瓦尔登湖》。之所以费那么长时间,实在是它太难读了,诲涩的哲学,冗长的议论。用句我们不好听的话来说,就像女人的裹脚布,又长又X。但又不可否认,梭罗对瓦尔登湖的景色描写,十分优美。他不厌其烦地叙述湖边的动物、鸟类、鱼等等。对他在湖边的生活,备尽详述,甚至连每项生活内容都有精确到美分的账单。我只能一天读几页,慢慢地消磨它。当然读了后面,前面也基本忘记了。

不过对梭罗写这部书的中心思想还是明白的。他认为人不必要追求太奢侈的物质生活而回归自然。简朴简朴再简朴,简单简单再简单。并且在28岁到30岁身体力行了两年另两个月。以证明人不需要太丰富的生活物资,一样能活下去。自己在湖边建木屋,自己种豆子,用多余的豆子去换其它食物。每天劳动完了就是看书和思索,欣赏湖边的风景,偶尔去附近的小镇和人聊聊天,或者有客人来就交流一下,过得十分惬意。

今天我突然产生了一个疑问:梭罗在写《瓦尔登湖》中,引用了很多古罗马神话,古希腊神话,当然还有很多我不认识的西欧哲学家的话。这都不奇怪,奇怪的是,居然还有中国的论语,孟子,庄子的话和思想。莫非梭罗真的把天下的书都读过了,还记忆得如此清楚,引用得这般熟练?恐怕是翻译者之为吧?于是,我看了看译者的姓名——高格。没听说过。

再到网上搜一下,我惊呆了,翻译《瓦尔登湖》的版本居然有45种之多,其中最早的是徐迟。而高格还不在这45人之中。我读的是2017年沈阳出版社的。可以想像得到,连高格的译本起码共有46种,肯定风格各有不同。我当然不可能找齐46个版本来对比,但可以肯定一点,梭罗的某些观点,在论语和庄子的哲学里早就有了。

这里举一个例子:

梭罗在谈到人类无休止地追求财富,激起残酷的争斗时,引用了蒲柏(英国翻译荷马史诗的人)说的话:当每个人所需的只是毛榉碗时,世界就不会有战争。

接着又引用《论语》中的话: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则民善矣。

这与庄子:“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的观点是相通的。

也就是说,梭罗在哲学方面并没有超越前人的新意。甚至可以说,他以两年另两个月的时间,只是去实践(或者说试验)庄子所述的生活方式罢了。两年之后他离开了,再没有回过瓦尔登湖。

150年前梭罗创作了《瓦尔登湖》,被誉为自然主义者、第一个环境保护主义者、第一个关注人类生存状况的哲学家。我却以为夸张了。他绝比不上我们一千多年前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比不上王维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因此我不主张年轻人去读《瓦尔登湖》,除非你像我一样闲得无聊。

今天我不自量力,抨击了广受赞誉的名著,只是有感而发,绝非学术讨论。用句惯用的语言,就是胡扯,过过瘾。而且我再次声明,我赞叹梭罗(或者是译者)描写大自然的文笔,有艺术的欣赏价值。

昨天我插植的朱槿第二朵花将开了。我在20:00时拍下了照片。我曾经以为可以如静瞄昙花一现地去观察它的开放,但到临睡前还是没有半点声色。凌晨四点我起夜,再到阳台去瞧瞧,似乎毫无征兆。谁知起床晚了,七点半到阳台看时,它全开了,又错过了一次机会。

呵呵,随缘罢,就像《瓦尔登湖》在我心中的坍塌一样。


评分

7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2-5-24 10:38 | 只看该作者
这就叫赢者通吃,西方先进一步,就一切都是先进的。没有人承认它的发展基础和过程源于东西方的历史遗产。谁要是在中国古代找到根据,马上反对、讥讽、非议就会迎面而来。
3#
发表于 2022-5-24 11:41 | 只看该作者
你没有抨击名著啊!本来就是这回事。我们读它并不是因为他好,而是他既然那么有名,看看总不是坏事,尤其是能看到东西方共通的一些东西,比如对于自然的崇敬,对于生活的回归,对于心灵的调试,对于人生的从容,这些都是普世的。至于真要讲意境,他比中国古人差多了,上面的陶渊明,后期的王维、苏轼,甚至在寺庙里找个和尚都比他的悠远绵长。意境是中国文化最好得东西,禅意啊,当然啰禅这东西,体悟是最重要的,一般老外,没有办法理解的,只不过我们自己也不大待见。
4#
发表于 2022-5-24 13:34 | 只看该作者
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有多好,而是名气使人往之。
5#
发表于 2022-5-24 14: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喻芷楚 于 2022-5-24 15:48 编辑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抨击,文学对比是常有的事,古今中外思想可以透过时间去分析,去发现他的脉络,善于发现问题才是读书之道,用崩塌之词似乎也不太妥,介绍与自己读的总有差别,发现主题思想,悟透运用写作手法也是收获。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从不拒绝吸收好的东西,改善自己的不足,这才是中华文明之所以是三大文明古国唯一幸存下来的一个文明古国的原因。文字在理解中看文章作者,要义清晰。
6#
发表于 2022-5-24 15: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々秋天 于 2022-5-24 15:36 编辑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包括书籍,不是每本书都适合您的口味。
可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它的风格与您的气质不搭,就算是镶金边的,估计您也不会正言看它一眼。

还有,书籍里面的引经据典 只是借用,在人家这本书里 挣个 先来后到有意思吗?一部散文集与“采菊东南下”诗歌有可比性吗?
拉出几位大师出来比赛,你愿意,人家大师们愿意不愿意啊?

7#
发表于 2022-5-24 15:29 | 只看该作者
《瓦尔登湖》,我喜欢,尤其景物描写只有其一没有其二,你这么一攻击我再读一遍去。
8#
发表于 2022-5-24 15:30 | 只看该作者
最近,读了一本《相约星期二》,也是美国的畅销书,读后的感觉就是两个字,浅薄。作者每周二去看老教授,老教授给他上人生哲学课,讲各种道理——浅薄的道理。
瓦尔登湖,不记得看的谁的译本,感觉只是美,哲理之类的没印象。
想起一个故事,一个渔夫打鱼,打得少就走,富翁说,为什么不多打些呢?你可以赚更多的钱。渔夫问,然后呢?富翁说,你就有时间悠闲的在水边钓鱼了。渔夫说,我现在过的就是这种生活啊。
这样的鸡汤当然是骗人的。富翁钓鱼只是其中一种选择,他的财富使他可以有无数种人生选择,比如——八十天环游地球。瓦尔登湖也一样,作者可以选择在湖边过几年这样的生活,也可以选择结束后投入到大都市。可是更多的人,想要永远过这样的生活也不可能。因为湖都是个人的,你没资格在别人的湖边生活。
县城里很多人在效外有座小房,种些菜自己吃(甚至有自己果园的),夏季去住些日子乡村生活,生活那个惬意。可是一辈子生活在乡村的农民们有多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9#
发表于 2022-5-24 16:30 | 只看该作者
也是听别人说多好才买,这书读着就犯困,好久才读一小部分,后来就高阁了。
回归自然,简朴生活,这些靠书籍也教育不来
10#
发表于 2022-5-24 16:40 | 只看该作者
男士和女士读书可能有所不同。
女士:大师说的是对的,照办一般不会错。
男士:大师无疑是对的,但有没有例外情况;他撷取了哪些素材,引用了谁的观点来提高证据力;为什么这样写,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尽信书不如无书,学而不思则罔。
11#
发表于 2022-5-24 17:43 | 只看该作者
《瓦尔登湖》我有三本。
一本原文的,两本译文的。
其中一本是高格译的。
不能说不好。只能说凑合。
因为我不懂150多年前的英文。。。

比较文学方面,钱钟书说自己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我觉得,作者应该再读读钱钟书作品。
但对名家名作敢于批评的态度,你比我厉害。;P
12#
 楼主| 发表于 2022-5-25 09:36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2-5-24 10:38
这就叫赢者通吃,西方先进一步,就一切都是先进的。没有人承认它的发展基础和过程源于东西方的历史遗产。谁 ...

草版说得在理。所以要有种文化自信。
13#
 楼主| 发表于 2022-5-25 09:37 | 只看该作者
一孔 发表于 2022-5-24 11:41
你没有抨击名著啊!本来就是这回事。我们读它并不是因为他好,而是他既然那么有名,看看总不是坏事,尤其是 ...

能得到你的理解,很觉欣慰。谢谢一孔老师。
14#
 楼主| 发表于 2022-5-25 09:39 | 只看该作者
文字闪耀生活 发表于 2022-5-24 13:34
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有多好,而是名气使人往之。

对的,名气常常会误导人。谢谢赏阅和留评。
15#
 楼主| 发表于 2022-5-25 09:40 | 只看该作者
喻芷楚 发表于 2022-5-24 14:42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抨击,文学对比是常有的事,古今中外思想可以透过时间去分析,去发现他的脉络,善于发现问 ...

谢谢喻版细致留评。坍塌一词,真可能用得过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3:52 , Processed in 0.05456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