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47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苏东坡的“瑞草桥”情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6-17 11:2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古来四川乃天府之国,独占“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的美誉,乐山大佛更是华夏闻名,眉山(现为眉山市)与青神县就处在这人杰地灵仙山佛韵的怀抱之地。


  先生出生在眉山,先生的母亲程夫人是青神人,先生的发妻王弗和第二任妻子王闰之均是青神人。


  眉山有一条思蒙河,蜿蜒数十里,流入青神的刘家咀,从这儿的河滩右侧流入岷江。先生时代,水上架有一座木结构小桥,用木桩树条铺拧而成,树条之间的桥面缝隙填满稻草,再铺上一层泥土细沙,这便是“草桥”,附近是有名的瑞峰古镇,因地得名叫“瑞草桥”。


  这是眉山到青神的必经之路,于是,一条眉山、姥姥家、丈人家的亲情线在先生的生平中徐徐展开。


  景祐三年(1037)一月八日先生降生。有传说云:先生出生这一天,苏家附近彭老山上的草木在当天全都枯死了,直到靖国元年(1101)八月二十四日先生去世这天,山上的草末才重焕生机。这是因为“先生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吸尽了彭老山的灵气。”这个传说宋代就有之:“蜀有彭老山,东坡生则童,死则青。(宋.张端义《贵耳集》)


  先生打小就受到了父母的严苛教育。其母程夫人出身名门,自幼熟读诗书深知礼仪,与先生之父苏洵结婚后辅佐家庭相夫教子。宋史《苏轼列传》载: 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很有感慨,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能答应我这样做吗?”程氏说:“你能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先生的父亲苏洵年轻时读书不第,喜好四方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宋史》载: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佑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所著《权书》、《衡论》、《机策》,文多不可悉录,录其《心术》、《远虑》二篇。


  世人皆知的《三字经》中有“苏老泉,二十七,勤发奋,读书籍”赞誉传世。有这样的父母家教,先生可谓近水楼台锦上添花,与弟弟苏辙兄亲弟恭接受父母的教诲。在“三峰寺”学堂念书也不含糊,先生曾自述“吾八岁入小学,以道士张易简为师,童子几百人,师独称吾与陈太初者,”可见鹤立鸡群成绩突出。


  随着年龄的增长,先生博览群书才智过人学业更加精进,在当地已经是小有名气。相传先生曾在自家门前写过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遍人间书”,显然这是夸口自骄。后得一高人点拨方知天外有天,于是收敛傲气静心读书,把对联改成“发愤识遍天下事,立志读尽人间书”。虽说这都染着坊间传闻杜撰色彩,但先生天资聪慧遍读经史子集是不二的事实。


  学业闲暇先生会时不时到青神外婆家走走,经瑞草桥寻亲,傍思蒙河行走,览沿途风景,感家乡风情。后来为了学业先生转到条件更好的青神“中岩寺”读书。也就是这次转学,先生遇到了生平知己王庆源,更是因为他的引荐才觅到了一生中的红颜知己发妻王弗。


  先生笔下的王庆源是这样的:“庆源宣义王丈,以累举得官,为洪雅主簿,雅州户掾。遇吏民如家人,人安乐之。既谢事,居眉之青神瑞草桥,放怀自得。还在专门为老人作的诗中写到:“青衫半作霜叶枯,遇民如儿吏如奴;吏民莫作官长看,我是识字耕田夫。”


  先生一生中与王庆源的书信颇多,越是身处逆境提及的时候越多。比如,在《与王庆源二首之一》中的:何时归休,得相从田里,但言此,心已驰于瑞草桥之西南矣。


  《与王庆源二首之二》:但时登高,西南引领,即怅然终日。近稍能饮酒,终日可饮十五银盏。他日粗可奉陪于瑞草桥,路上放歌倒载也。


  《仲天贶•王元直自眉山来余钱塘,留半岁,既行,作绝句五首送之》为予远致殷勤,瑞草桥边老人。红带雅宜华发,白醪光泛新春。还特别注释(老人,王庆源也


  这些书信诗句通俗易懂,情感外露,倾心相诉,既有生活情趣,又富关爱呵护。能在先生心目中得此殊荣的人不多,可见王庆源在先生心中的重要位置。


  一介清官,一个老者,一位知己跃然纸上。王庆源,瑞草桥,王庆源与瑞草桥和先生的一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文字中提到的“瑞草桥西南”,正是先生外婆家还有与之毗邻的‘乡贡进士’王方的府邸。这乡贡进士的名分,乃是经乡、府两级选拔被举荐参加礼部贡院举行的进士科考试而未能擢第者。虽说未能及第,但其学识底蕴及家资也是名甲一方,而王庆源正是他家亲戚。先生在书信中称呼其为“叔丈”,具体是王方的弟弟还是叔伯兄弟不得而知。正是因为有了这层关系,先生才得以走入王家。


  在王庆源的引见下先生认识了王方的儿子王元直,青年玩伴读书同学更拉近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先生第一次进入王家的名义是“借书”。就是这次偶然,才见到了在“小轩窗,正梳妆”的王弗,这一眼,惊呆了青年才俊苏和仲,这一眼,惊艳了风流倜傥苏子瞻。


  又是一次巧合。颇有声望的王方遍邀家乡文人名士给一处奇景起名。中岩寺赤壁下有绿水一湾如半轮明月,每每有人在池边击掌,鱼儿就从岩下慢悠悠地游出来,成为有趣的奇观。众人大都起些什么“观鱼池、观鱼塘、戏鱼池”显俗之类的名字,只有先生独出“唤鱼池”惊煞众人慰藉王方。心有灵犀的是,不方便抛头露面的王弗闻听此事后在家中自己也酝酿出“唤鱼池”的名字。


  这便是传说中的“唤鱼联姻”,天作之合了一对才子佳人,先生由此成了王家的乘龙快婿。至此以后才有了“幕后听言”的典故,才有了历史上无与伦比的悼亡诗“十年生死两茫茫,小轩窗,正梳妆”……


  先成家后立业,先生在瑞草桥边度过了人生中一段夫唱妇随最快乐的时光,先生被贬黄州时曾给小舅子王元直写信:“但有少望,或圣恩许归田里,得款段一发仆,与子众丈、杨文宗之流,往来瑞草桥,夜还河村,与君对坐庄门,喫瓜子炒豆,不知当复有此日否?”


  这该是多么朴质归真的生活画面,瑞草桥情结已经深深植入先生的心底,时不时会漾起情愁乡愁的涟漪,影响着先生的一生。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2-6-17 21:21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老师新作,您对苏轼真是有研究,点赞!
3#
发表于 2022-6-20 08:39 | 只看该作者
行文稳健,剪裁精当,瑞草桥情结,苏轼的原乡情结。学习。
4#
 楼主| 发表于 2022-6-21 09:57 | 只看该作者
匡建华 发表于 2022-6-17 21:21
欣赏学习老师新作,您对苏轼真是有研究,点赞!

     誠谢朋友的阅评,问好,致意!
5#
 楼主| 发表于 2022-6-21 09:58 | 只看该作者
剑鸿 发表于 2022-6-20 08:39
行文稳健,剪裁精当,瑞草桥情结,苏轼的原乡情结。学习。

    躬谢您的阅评,呈上敬意,问好。
6#
发表于 2022-6-24 14:23 | 只看该作者
渊博的知识,精彩的典故,直爽的文字,彰显时代色彩,文人墨客独领风骚之才华。
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4 17:22 | 只看该作者
   躬谢老师的阅评,问好,致意!
   送上夏日的清凉。
8#
发表于 2022-6-25 09:13 | 只看该作者
一座瑞草桥,承载着苏轼的童年时光,也承载着他人生极为快乐的岁月。母亲故去,爱妻早逝,怎能不令人感伤,仕途坎坷,生活艰辛,又怎能不令人心痛,然苏轼就是苏轼,把瑞草桥的情感藏于心底,仍然把日子过成了诗和远方。
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5 09:55 | 只看该作者
艾桃 发表于 2022-6-25 09:13
一座瑞草桥,承载着苏轼的童年时光,也承载着他人生极为快乐的岁月。母亲故去,爱妻早逝,怎能不令人感伤, ...

    誠谢版主的阅评,问好,周末愉快!
10#
发表于 2022-6-29 11:28 | 只看该作者
发愤识遍天下事,立志读尽人间书——几字之差,意境大不同,境界大不同。
东坡之瑞草桥缘,意蕴温婉,再现少年东坡风流雅韵。特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5 15:04 , Processed in 0.052818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