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49|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说好了,只是开个玩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10-3 13: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莫雨莫雨 于 2022-10-3 13:32 编辑


  近来读书,看到两则故事,都与玩笑有关。
                                                    
  西晋永嘉之乱后,衣冠南渡,在南京建都,建立东晋。江南是南方世家大族的势力范围,起初谁都不怎么待见这个从北方空降过来的晋朝皇帝,全靠王导出谋划策,左右逢迎,将皇家威仪展露无遗,司马家族才慢慢得以建立威信,“王与马共天下”说的就是这时候的事。

  后晋元帝司马睿开始猜忌王家,王导有雅量还能忍,时任荆州刺史握有重兵的王敦忍无可忍,招呼兄弟王含,带上大军,找司马睿算帐,这是反了。

  王敦的兵还没到南京,南京城内王氏一族的灭门之灾却已在眼前。王导赶紧带上宗族二十多人,每天跪在宫门外候罪。当时尚书仆射周顗同情王导,决定进宫替王导求情。周顗来到宫门口,王导情急之下冲他大喊:“伯仁(周顗的字),我一家老小百余口性命都交到你手上了。”周顗此时自然不便公开显露此行的目的,所以看都不看王导,径直进宫去了。周顗在司马睿面前竭力担保王导的忠诚,言辞恳切,终于说动了司马睿。可周顗是个贪杯的人,在宫中喝得大醉至黄昏才出来。王导在宫外跪了一天,又向周顗呼救。周顗这时候还在伪装,不但不搭理王导,还转头对随从说:“我要杀尽乱臣贼子,换取金印,挂在手肘后。”此情此景,王导对周顗自然是恨之入骨。周顗回家后,还上书力证王家无罪,在他和一众人的力保下,王家的危机得以缓解。

  不想王敦的军队不日攻克南京,王敦把持了朝政。周顗的声望很高,王敦想让他出任三司,特来征询王导的意见,王导却没有说话。王敦想降低周顗的官位,王导还是没说话。既然周顗不能用,王敦决定杀掉周顗,王导依然不说话,看着王敦下令斩杀了周顗。后来王导从文书中得知真相,大哭:“我虽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谢安东山再起时,辅佐的晋朝皇帝叫司马曜,史称晋武帝。他拥有武帝的称号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雄才大略,而是谢安谢玄淝水大捷给予他的红利。

  司马曜是个酒鬼,《世说新语》里记载他常为“长夜之饮”。太元末年,天空出现长星,司马曜认为这是凶兆,非常厌恶,晚上在华林园喝酒解闷,向天举杯说道:“长星,劝尔一杯酒!自古何时有万岁天子?”他看得开,想得开,说话自然也是不分轻重,想说就说了。

  396年冬季的某一天,这位皇帝又喝醉了,醉眼朦胧中,看到宠爱的张贵人在身边。张贵人年近三十,已不如青春少女靓丽清秀。司马曜就开玩笑说:“我看你都这么大年纪了,也该废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张贵人想到被废后独居冷宫忍饥挨饿、受尽欺凌的日子,全身不寒而栗。她越想越伤心,越想越害怕,最后恨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酒后沉睡的司马曜用被子活活的焐死了。东晋的孝武帝就这样死于非命,时年三十五岁。

                             
  周顗和司马曜之死,乍一看,都是祸从口出,但这祸来得又不一样。

  魏晋人物个性张扬,言谈自由,说话也就比较随性。周顗年少成名,又爱喝酒,素不讲究礼法拘束,言谈行事率真有趣。但这回,他把玩笑开大了。

  当时,王导正面临全族生死大事,他率众子弟跪在宫门前苦求,内心的焦虑、恐慌无语言表,关于这点,周顗似乎懂又似乎不懂。他进宫前表现轻慢(至少王导看来如此)是为了不引起司马睿的猜忌,这可以理解,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智慧。但出宫后还在伪装,又故意言语相谑,就有点过了。虽说是喝多酒,有点飘飘然,又或许平素对自己的为人声望颇有自信,觉得王导即便听了这话,也不至于怀疑他的人品,这玩笑开得起;但他终究是高估了自己在王导心中的地位。一句玩笑话,换来之后惨烈地被砍杀于南京城南门外,恐怕他自己也始料未及。周顗和王导,曾是交情甚厚的同僚,促膝清谈的伙伴,若换在平时酒席嬉戏之间,正话反说,心有灵犀,这傲娇的话,或许会多添几份幽默与默契。但换了时间地点,最终演绎成千古最大的遗憾。

  至于司马曜,醉后轻浮,得罪妇人。你以为的玩笑,言说的是别人家的生死大事,帝王这样被女子焐死在被窝里,也算是天下第一人。

  两桩旧事,面上说的是玩笑,根子里拼的其实是信任。他若信得过你,何时何地,不管怎么说,都不至于决定你的生死;但如果仅仅是你自以为对方很信任你,从而信口雌黄,到时候性命不保,你都不明就里。

  那么想想,这世上,这身边,开得起可大可小玩笑的人,你拥有几个呢?有谁,在万分愤怒或伤悲的时候,听你说:“来,过来,看我不宰了你!”他其实知道,你只是想安慰他或为他和解呢?

  算了,安全起见,不妨先声明一句:“说好了,只是开个玩笑。”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2-10-3 15:17 | 只看该作者
有些开了挂的口,真会——一语成谶的。这时候玩笑就不好笑了。
3#
发表于 2022-10-3 16:15 | 只看该作者
玩笑也要知人而开,否则后果很严重。
4#
发表于 2022-10-3 18:31 | 只看该作者
细细想来,并不是玩笑:前者是不愿当面表功,后者是或许发自内心。具体的表达方式选择有问题,所以造成了误解。
5#
发表于 2022-10-3 18:32 | 只看该作者
玩笑还有这么多典故,长知识了。
感谢,莫雨!
6#
发表于 2022-10-3 19:38 | 只看该作者
玩笑会产生误会,玩笑中也有哲理,有的玩笑,慎开。
30岁的女人,放到现在还是花季,有些还未婚呢,在古代,就老了,呵呵。
7#
发表于 2022-10-4 09:35 | 只看该作者
祸从口出,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具体生活中,管住嘴真不是一件容易事。文章虽是是解读历史,对当今也有警示作用,欣赏,问好!
8#
发表于 2022-10-5 10:28 | 只看该作者
玩笑不可以轻易开。生活中也有教训。文中两个典故,的确教训深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 00:51 , Processed in 0.215267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