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64|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眼中节日】重午之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10-18 1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22-10-18 14:49 编辑

       重午之阳

  重午的阳光一挑就剥开了粽子的皮,绿色的皮经过大火蒸煮之后变成了浅黄色。粽心是用糯米、红枣、花生做成的,吃起来绵软可口,黏在牙齿上的香让人沉醉。重午这一天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中午的粽子更是主角中的主角。艾草挂在了门框的两边,房舍四周已打扫干净,笼子里的鸡在“咯咯”叫,像是心疼已经腌制成“咸蛋黄”的鸡仔。重午餐桌上的讲究很多,尤其讲究食物的色香味,民间有“三黄”“五白”“十二红”的指代。“三黄”即黄鱼、黄鳝、黄酒;“五白”即白切肉、白蒜头、白斩鸡、白豆腐、茭白;而“十二红”呢,作家汪曾祺在《端午的鸭蛋》里这样写道:“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可见“红”是指菜的红颜色,至于菜品的数量不用太过计较。阳光朗朗地照着,这天再懒惰的人也会顶着亮光出门,农人们关心小满之后庄稼的收成,城里人在游山玩水之余遍赏鲜花,姑娘注重个人的穿着打扮,小伙子呢则去了河边。河里的龙舟赛耍得正热闹,水花儿四溅,人声鼎沸。

  时至仲夏,春冬两季没有出过门捣过乱的虫儿们,如蜘蛛、蜈蚣、蝎子、蟾蜍、蛇等,都慢慢地从住处爬出来,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让人在惊慌之余乱了平静与不杀生的心态,魑魅魍魉等不良之物也会在不经意间缭乱了人的思维。据说,自秦汉起人们就学会了用各种方法保护自己,吃五毒饼、喝雄黄酒、沐兰草汤、跳钟馗舞等等,以此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五毒饼,名字虽然起得恐怖,实际上只是面粉和花酱做成的玫瑰饼,饼面上刻印有“五毒虫”的样子,吃了它就意味着“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饮雄黄酒就有些借助于酒精让自己从恐惧中解脱出来的意味了。雄黄酒是辟邪的,而且有杀虫的功效,雄黄酒大概会让世间所有的毒虫们都晕倒在人的魔力之下。小孩子们是不能多喝酒的,大人会在他们的足心、手心、额头上涂抹雄黄,以防止被毒虫骚扰。沐兰草汤则是洁净与预防疾病的仪式了。兰草,即千金草,又称孩儿菊。《经》曰:“治之以兰,除陈气也,正此兰草耳。”季节的天赐,时令的原因,五月里兰草会遍地生长,采而用之,也算是物有所值。阳光下,人们制五毒饼,洗刷大小酒器,熬兰草汤,与客人谈笑,确是一种不错的生活场景。而等做完这一切之后,再赶到河岸上观看竞渡的龙舟,趁着人多时大声吆喝几句,那份惬意大概再毒辣的虫也早已远遁了。

  赛龙舟时每条船上都需要几十条精壮的汉子。龙船狭长、细窄,船头上装饰有龙头,船尾装饰有龙尾。龙头的颜色可用红、黑、灰等多种颜料勾勒。竞渡的汉子们个个精神抖擞,坐于龙舟之上,一边放开了喉咙高喊,一边划动船桨,也有将龙头高高翘起的动作,以便使“龙”做出吞云吐雾的样子。龙舟赛讲究的是速度,届时船上鼓锣喧天,吼声震天;岸上呐喊摇旗,激情飞扬。阳光毫不遮掩地射下来,让每一缕欢快的心情绽放得绚丽。也有小孩子站于龙舟上指挥的,不同的是他指挥的不是竞赛中的龙舟,而是备用的船只。只见他在一起一伏的小舟上晃动双手,冷峻的表情,严肃认真的样子,瞧着也是一道不错的风景呢。秦汉唐宋元清时赛龙舟一般在江南水域展开,自楚屈子投汨罗江之后便成为一种祭祀仪式。现在,全国各地凡有水的地方重午这天一般都可以看到龙舟赛。南北两重天,时下已有了新格局。我是喜欢看龙舟赛的,尤其喜欢河岸两侧喧闹的人群,站在岸上近距离观看总是让我兴奋不已。阳光悠然地扫过河面,扫过河面上的船只,扫过重午这天人们的心情。楚屈子是值得纪念的,佞臣子兰的不端也时常让人想起。唐刘禹锡《竞渡曲》中有述:“‘何在’,斯沼屈之义。”苍凉之感,浑浑天外。但时光走到今天,欢喜之下我感觉一切愁怨似乎都化成了碧波蓝天。饮重午一杯酒,不再述世间之短长。

  这一天为重午而绣的香囊会很香,俏丽且有着儿时的模样。一般情况下我会跑出去将手提包装饰一番,在包的左边和右边各悬一枚香囊,让它的味道、它的花形、它拥在手掌心里的那份感觉溢出来。黄色的或者红色的锦缎布料,细细长长的多彩穗子,荡在风中的药香,美不胜收。巷子口、超市门前、街道两边的摊位上都摆满了漂亮的香囊。人们笑语盈盈,畅快地交易,像朋友一样谈说,行走与静立之间将重午的节日气氛衬托得喜庆。产自于甘肃庆阳的香囊玲珑秀美,个个宛如二八的女子站于花丛之中,有着说不出的韵味和雅致。庆阳香囊大的犹如面盆,小的只有指甲盖般大小,内藏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等草药,佩戴在身上,不仅香气扑鼻,还有祛风散寒、避秽化浊之功效。楚屈子《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的诗句,就是用来赞美香囊的。庆阳香囊又名“绌绌”,是一种民间的手工物件。巧手的人儿按照剪纸的图样,用彩线在丝绸布料上绣出图案,然后缝制成形,内芯再填充上丝棉、香料等,由不得人欢喜它的精美与不同一般。香囊代表着吉祥,代表着禳灾避邪,在重午这天佩戴漂亮的不仅是外形,更衬映出人心灵的温度。据说,庆阳香囊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而且已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蕴含的文化能量之大,包含的意义之重,大概早已超出了普通人的思绪定式。于这一天亲自做一个香囊,编一段五彩丝线系在腕上,想睡在梦中的人也会醒来吧。

  重午这天吃粽子是一道风景,不可或缺。裹肉的粽子是不可多食的,油腻不说还不利于健康。最好吃的粽子是白米花生粽,去了皮,剥出瓤来,于暖暖的阳光下放一只在平盘之中,蘸或者不蘸佐料都是很好的。古代文人雅客喜欢素雅,更有于清风明月下吟诗作画的习惯。重午之日约几个朋友于廊檐下端一碗白粽,写一幅字,间或说笑两句,了然的不止是世事更是一种人心的清明。我的印象里粽子大多都是用五彩绳捆绑的,重午虫多,大约五彩绳是能避虫的。我的母亲则一直习惯于用细长的马莲捆扎粽子,马莲不足时才会采用黑白线绳一个个系了,浸到水里。煮粽子时要大火蒸、小火煨,花上五、六个小时的时间。所谓慢工出细活,也许就是这个道理了。刚出锅的粽子皮相极好,一定要趁热吃。细长宽大的叶子,棱角分明的粽心,甜甜蜜蜜的桂花酱,让人醉了心境。粽子煮好后是要互赠的,邻里街坊亲戚朋友之间你送我几只,我赠你半箩,为的不是炫耀,而是一份对他人的尊重和祝福。谁说糯米做的粽子黏不走那些不洁之物呢?虫儿们早已随了客人的脚步声远去了,躲到了远离尘嚣的地方。据说,中国的粽子在唐朝时就已经传到了朝鲜、日本、东南亚等诸国,只是不知道现如今含在粽子里的友邦情谊是否也传了出去,让人们彼此守望。1600年前,西晋新平太守周处写的《风士记》中云:“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可见,粽子文化由来已久。

  悠悠地便想起了酒来,李白斗酒诗百篇,苏轼“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如此兴致也让我有了饮酒的兴趣。雄黄酒是一定要喝的,尤其要与朋友家人一起喝,高举杯,微仰首,谈笑之间就晃出了一个醉人来。这醉人有些疯疯癫癫,游走在百席宴前,伏倒在沙发软靠之上,目光迷离,神态妖娆,是重午之日的点缀,也是阳光下对诸多事物的赞美。只不过饮酒这事儿更适合五大三粗的爷们儿,尤其适合赛完龙舟刚踏上河岸的汉子们。李白有诗云:“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虽有些落寞,却道出了饮酒的好处,但重午这天是应该排开一切抱怨让心情愉悦起来的。其实什么都不重要,一年中做好自己才最重要的。重午,又名五月初五,据说是个“恶日”,诸事需避忌。宋陆游《丰岁》有云:“羊腔酒担争迎妇,遣鼓龙船共赛神”。《滦州志》中又云:“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看来重午这天女儿家是要躲出去的。但世间事好事易躲,坏事又能躲到哪里去呢?所以不如对歌当酒,在朋友的情意里、在亲人的呵护,在一杯雄黄酒的润泽之下,成就一天的神清气爽,避百灾百祸,虫豸万千。如此,“重午”一词就有了新的含义——阳气上升,浊气下移,阳光一挑就明媚了整个夏天。


   


评分

7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8 10:33 | 只看该作者
既是说节日,又没什么避讳,咱也支持一篇。
3#
发表于 2022-10-18 11:22 | 只看该作者
节日是历史,节日是纪念。
节日是美食,节日是休闲。
节日是民俗,节日是团圆。
节日是仪式,节日是承传。
4#
发表于 2022-10-18 12:15 | 只看该作者
是的!“ 重五” 我们那里叫:“五月单五”,即端午节!
端午节的粽子只是用来吃的,至于扔河水中祭奠屈原的习俗,不知何时消失殆尽。
端午节另一种原来非常普遍的习俗“绣荷包”更是早已失传。端午节巧手的姑娘们,年轻的妈妈们,都要提前好几天亲手绣上一个荷包给子女们戴上。端午节这天,众人一起把荷包丢到娘娘庙前,祈求多子多福。
还要在门框边插艾草,挂荷包和五彩丝线,躲五、送时、驱五毒等等。
在饮食方面,除粽子外,还要吃“艾稜”,类似于驴打滚的食物。煮大蒜等。
5#
发表于 2022-10-18 12:32 | 只看该作者
木门的端午节,整个就是南方人的。看来陇南还是潮湿,离不开那些东西。
河西干燥,会包粽子的肯定都是南边过来的人,本地人就爱做米糕包油饼吃 。
门口插柳条,要莫就是沙枣花,信徒们除了寺庙上香,老百姓去看戏,逛公园,没有其它东西。
只有癞蛤蟆躲端午一说。
6#
发表于 2022-10-18 12:36 | 只看该作者
好不容易用手机打了长长的评论,咋弄得碰了秋先生头像,跑他空间去,字彻底无踪了。挨人家要远,这是教训。
多气人,只能从来用简化版了。
7#
发表于 2022-10-18 12:36 | 只看该作者
木门老师的端午节写得活色生香,好诱人的节日。赞一个!
8#
发表于 2022-10-18 13:54 | 只看该作者
捉个小虫先:是重阳(午)之日的点缀。

点评

重午 chóngwǔ 旧时称端午。也作“重五”  发表于 2022-10-18 17:45
9#
发表于 2022-10-18 14:00 | 只看该作者
语言丰美,述达于情。重午万物复苏,百虫活跃。在先民长期的生活劳作中总结出重午这段时间的卫生不容忽视,防虫不容忽视,于是乎从医学角度上有防患意识,掌握主动权。而作为爱吃的民族把这些都渗透到食物中,不得不赞我国先民的聪明才智。
10#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8 14:50 | 只看该作者
喻芷楚 发表于 2022-10-18 13:54
捉个小虫先:是重阳(午)之日的点缀。

谢谢喻版,先改了,事后回复。
11#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9 10:31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2-10-18 11:22
节日是历史,节日是纪念。
节日是美食,节日是休闲。
节日是民俗,节日是团圆。

是的,之说为节日正是有节日的道理。
12#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9 10:31 | 只看该作者
秋实声像 发表于 2022-10-18 12:15
是的!“ 重五” 我们那里叫:“五月单五”,即端午节!
端午节的粽子只是用来吃的,至于扔河水中祭奠屈原 ...

老师评得细致,谢谢。昨天忙,今天才有空上来回复,见谅。
13#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9 10:33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22-10-18 12:32
木门的端午节,整个就是南方人的。看来陇南还是潮湿,离不开那些东西。
河西干燥,会包粽子的肯定都是南边 ...

咱这倒是啥都有,只是这几年疫情龙舟赛取消了,原来可是热闹很。
14#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9 10:33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22-10-18 12:36
木门老师的端午节写得活色生香,好诱人的节日。赞一个!

问好云老师,谢谢来访,辛苦辛苦!
15#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9 10:34 | 只看该作者
喻芷楚 发表于 2022-10-18 14:00
语言丰美,述达于情。重午万物复苏,百虫活跃。在先民长期的生活劳作中总结出重午这段时间的卫生不容忽视, ...

谢版版评,版版辛苦。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9 09:29 , Processed in 0.057229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