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平_gMTT8 于 2022-11-10 17:43 编辑
看见路旁一片绿绿葱葱的树木,眼前一亮,他把头伸出车窗,空气里弥漫着熟悉不过的白桦树散发出的香气,有几只野鸡从路边的蒿草里扑棱棱的飞进了树林,老周心里一阵激动,眼睛湿润了。他不由得叹道;“林起来的真快啊,桦树又长这么大了!” “是啊舅舅,咱们老家这几年变化很大。”晓东边开车边答应道,“你上一次回家时还是土路,现在各庄都是水泥路,有些村里的巷道都硬化了。” “是啊,是啊,去年你来新疆说的时候,我还不信,咱们这穷山沟里,会变化这么快?小汽车一辆接一辆的在路上跑着呢,比新疆都多,二十年前,庄稼连年受灾,大多数人连肚子都填不饱,觉得没有希望了,不然我也不会落户到新疆去。” “你们现在也过得不错嘛舅舅,表姐和表弟都那么有出息。”晓东笑着说,似乎在宽慰老周。 “唉—”老周轻轻叹息了一声,顿了顿说:“经济条件来说也过得去,娃,你不知道,有时候连个说心里话的人都没有,尤其一到逢年过节心里不是个味,每年春节的时候,除了吃喝就是看电视。” “那也是。”已经进入细河口了,马上就到石崖寺了,“舅舅你想不想石崖寺上面转一下,现在绿化的很好,车子能开到戏台跟前。” “算了,再过几天就要看戏了,咱们回家,你也累了。” “不要紧的。”晓东见舅舅不想去,也就没有再坚持。 晓东是从陇西火车站下午四点过十分接上老周的,他怕舅舅年纪大了晕车,一路上车开的慢,已经走了快两个小时了。 老周是九十年代初期到新疆石河子的,走的时候三十出头,还是光杆司令,刚开始在农场打零工,第二年认识了现在的老婆,河南籍女工王唤弟,两个结婚后才把户口落到了新疆。 老周是六十年代初期出生的,正赶上那场自然灾害,不到两岁,父母病亡了,只留下他和姐姐两个,是爷爷和奶奶将他们两个拉扯大的,八十年代爷爷和奶奶相继去世后,现在他的亲人唯有姐姐和几个外甥了。上一次是外甥女出嫁的时候回来的,作为唯一的娘舅要去送亲才不得不回来,如果不回来姐姐会记恨一辈子的,已经快十年了。十年前虽然人们已经不为吃饭发愁了,但普遍手头都很紧,记得那次回来去堂弟家做客,堂弟招待他的烟酒还是在小卖铺里赊欠的,弟媳妇见堂弟买了烟酒招待自己一脸的不高兴,他临走的时候到炕桌下面偷偷压了一百元。 越过细河口,农历六月的拉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十几年前这时候便是一片一片金黄的油菜正盛开的季节,现在种油菜的少了,庄稼也少了,大面积都是地膜覆盖的中药材,有当归,也有黄芪和党参,这里属于漳县的万亩中药材基地,国家的扶持项目落户到了这里,近几年来,农民人均收入不低于一万元。一到大庄村,公路两旁原来的土房子和荒摊全变成了二层小楼和商铺,老周看着熟悉而陌生的景象发呆了。 晓东将车停在一家好再来的饭馆门口,“舅舅,咱们吃了饭在回去。”老周刚想说回家再吃,晓东已经把车门打开了,“已经六点了,家里人早吃过了。”老周只好下车。其实晓东早就给家里人说好,要请舅舅吃羊肉,不要叫在家里准备晚饭。 “包师,来两斤手抓,两碗白皮面。” “把你舅舅接来了吗?快坐快坐。”包师是个瘦高个的年轻小伙子,也是饭馆的老板,他和媳妇两个经营这个小饭馆。看样子和晓东很熟,他一边招呼着,一边让媳妇给晓东们倒茶。 “先吃面还是先吃肉?”包师问晓东。 “当然先吃面了,小碗就行。” “好勒。” 包师一面麻利地揪着面片,一边和老周聊天。 “一年能赚多少?”老周问。 “不多,够花了。”包师含蓄的说。 “小伙子手艺不错,咋不去城里开个饭馆挣得更多?”老周见包师揪面的动作非常娴熟。 “孩子刚上初中,正是关键时期,晚上要辅导作业,城里去不成周叔。” 吃过面后,一盘热气腾腾的手抓羊肉端上了饭桌。 晓东向包师招一下手,“来一瓶四星,你也陪我舅舅喝两杯。” 农村里没有吃夜宵的习惯,晚饭后基本没有客人来吃饭,打烊的早。包师让媳妇收拾,便也坐了下来。 几杯酒下肚,三个人的话也多了起来。从交通到自然环境,住房和自来水,经济收入到孩子读书,老周从包师和晓东的嘴里知道了近年来老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周叔,晓东说的是真的,现在啥都不愁,就愁的是孩子考不上好大学,毕业后找不上好工作,呵呵!” 一瓶酒喝完后,晓东让包师再拿一瓶来。 “这瓶算我的,周叔多少年才回来一回。”包师边说边又打开了一瓶酒。 “这怎么能让你……”老周刚要从口袋里要摸钱,被包师按住了,老周心头一热,眼睛有点潮湿,深情地说“还是家乡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