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5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谢东村传统民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8-31 09: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23-8-31 10:09 编辑

                           谢东村传统民居                 高迎春

        在宁城街道谢东村,有一座修建于修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的传统民居,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了。这座传统民居,院落并不很大,北房是一门两窗,三间屋不足40平方。院内现有两间东屋,两间南屋,一个朝东的角门。据居住在这个院落的吴氏第18世孙吴耕读说,原本还有两间西屋,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下暴雨,被雨水泡塌后,不得不拆除了。他给我指出西屋东墙的位置,再看院落中间,仅有不足两米的走廊了。由此看来,这个小院是多么狭小和拥挤。

        三间北屋,是由青砖修筑而成的平顶房。门前有三级台阶,并由青砖围砌了门垛。门口的台阶,在古代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建筑文化博大精深,修建门口台阶,自然也要遵循礼制。易经中有阳挂奇,阴挂偶的规定。人们平时修盖的北屋,都是门口向阳,所以门口台阶以奇数向上的观念,根深蒂固。在古代,修盖房屋都极为注重风水。奇数台阶第一步踩踏和后一步踩踏,都是一样的,以防行人踏空虚步。而这也符合古人“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的观念。一般来说,普通老百姓居住的平房,门口通常是三步台阶。地主富豪的门口台阶,不准超过五步台阶,而且不准在台阶上装饰垂带,不准在大门口装饰抱鼓石和摆设石头狮子。由此可见,古代等级观念是何等森严。

        在封建社会,有着严格的等级观念。门前台阶的数量,也是权力和身份的象征。人们熟知的北京故宫,也是尊从身份越高,门口台阶越高的原则。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台阶都是九级,象征着帝王九五至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皇宫台阶中间的垂带,指的是宫殿中轴线上台基与地面以及两侧阶梯间的坡道,雕刻云龙图案,是最高等级的。这种踏步式样只用于皇宫或寺庙等皇家建筑,别的建筑不能使用。房屋门前台阶使用的材料,也体现着建筑者的等级,普通人家的台阶,是用泥土和砖块垒砌的;地主富豪家的台阶,可以用木材和青石;而故宫大殿前的台阶,则是用汉白玉垒砌而成。中国人历来把盖房看得很重要,不仅体现了“居者有其屋”,还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居住者的礼节和尊严。

        三间北房的窗户,为了采光和透气,已经将老式窗棂,更换成了两扇推拉式玻璃窗。在窗台上摆放着房屋上脱落的砖雕,在圆形图案中,一个雕刻的是“福”字,一个雕刻的是“寿”字,字体古朴浑厚。民居中的砖雕,一般都保留砖自身本色,不再另行染色。但也有的砖雕,会用彩绘处理,而这只有富裕户,才会这般不惜财力。砖雕一般是作为建筑构件,用以装饰房屋山墙,大门,照壁,墙面。图案有龙凤呈祥、和合二仙、三羊开泰、麒麟送子、梅兰竹菊、福禄寿喜等,来寓意吉祥,福寿康宁。仔细观察北屋房檐之上,有一个茶壶造型的砖雕,寓意着细水长流;有一个牡丹花砖雕,寓意着大福大贵;有一个中国结砖雕,寓意着幸福平安。屋檐上有些砖雕,已经严重风化,看不出雕刻图案了,但注定也是带有美好寓意的、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花纹图案。

        进入屋内,我看到地面铺的砖,为老式青色方砖,由于年代久远,大多已经破碎。这种主要用于铺地的青色方砖,最初流行于战国时期。它大约有两块青砖的面积,模压成型,厚度比青砖略薄。青色方砖,砖面分素面、方格纹、太阳纹、米字纹等。吴耕读家铺地的青色方砖,为素面方砖。紧挨西间屋有一个老式灶台,虽然已经多年弃用,但用于扇风的破旧“呼打”,还用铁块镇压在灶台进风口处。灶台断间墙上,开有安放燃油灯的窑口。点燃油灯,即可为室外灶台照明,也可为西里间照明,这样便节省了灯油,一举两得。在西间屋,吴耕读拿出了其珍存的家谱,让我们浏览。残破的家谱封面上,尚可看出此卷吴氏家谱,修撰于民国二十五年十月。谢东村吴氏族人,是从小店乡王庄迁移而来。始祖是吴特立、吴特高、吴特仕兄弟三位。谢东村吴氏,与生于咸丰年间的吴浔源(字棠湖),属于同门吴氏。为此,棠湖小学2019年7月,特聘吴耕读为名誉顾问,并颁发了聘书。

       在东间屋,我看到放在北墙的一对老式紫红色立厨,颇有特色。两个立厨之间不到一米的间隙,下方放了一个与立厨等宽的带有一只抽屉的茶几。茶几贴墙的位置,放了一个古色古香的小型屏风,屏风上描绘着荷花、菊花、牡丹、梅花、寿桃、苹果,色彩艳丽。屏风底座上,镂空雕刻的是寿字和缠枝花纹。在屏风两边立柱上,雕刻了一对惟妙惟肖的小狮子。在茶几上放了一只搪瓷茶盘,一只黄铜茶盘,还有一对小磁盘,一把茶壶,几只茶碗。小型屏风和铜茶盘,一看便知是明清时期的老物件。在迎门桌右面的墙上,挂了一对装饰古代仕女的画镜,侍女身着旗袍,头戴花冠,安详美丽。**时期,这些老物件和家谱,都被吴耕读藏了起来。而家里的瓷枕头,却没逃过劫难。屋内窗口较小,为了增加采光面,将窗口两边的立墙,进行剖面处理。北屋留有后门,出了后门,是面积仅有三尺宽的狭窄后院。我看到屋后的墙面,自下而上泥了层层叠压的高粱穗头,这样犹如给墙皮披上了一层蓑衣,就不怕大雨潲透墙皮了。

        来到角门口,我发现大门内侧,不仅有门栓,还加装了对掐粗细的挡门杠。挡门杠是黄檀木的材质,坚固异常。吴耕读说:当年日本鬼子进村,砸了半天门,愣是没有将此门打开。挡门杠两边深入墙体,一头还有暗锁。打开暗锁机关,挡门杠就锁死了。谢东村传统民居,从历史深处走来,从屋内窗口剖面增加采光,到屋后北墙贴高粱穗头防潲,再到角门挡门杠暗锁机关,都显示着古代人的生存智慧。古老的宅院,古老的民居,带着岁月的伤痕。而正是这一身的伤痕,才让它古韵悠悠,带给世人诸多思考。




                                     2023年8月29日写于迎春堂






2#
发表于 2023-8-31 10:27 | 只看该作者
置身民俗现场,有着记录片式的展示和述说。有着安宁的心绪和体验心境,这样的文章不同于宣介文字,简洁晓畅,文气沛然。欣赏,体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0-24 02:25 , Processed in 0.04401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