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毕生化为清照词 [打印本页]

作者: 兰玲    时间: 2023-8-30 16:53
标题: 毕生化为清照词
毕生化为清照词
兰玲


秋日的阳光很明媚,很恬静,有些慵懒的样子。

很久没去清照园走走,趁天气晴好,游百脉泉,赏清照词。

漫步公园,泉水清澈,恣意汪洋,凉意袭面,惬意极了。转眼间,脚步轻轻落在了公园西北隅的清照园。这里是为著名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建的纪念馆。

推门欲进,迎面便是李清照全身古装塑像,但见她凝眉沉思,目光深邃,仿佛在构思一首新词。在她身后,汪汪一碧的梅花泉、漱玉泉,水波粼粼,花蕊涌动,构成一个奇美的水世界。园内设易安楼、吟风榭、文书斋、漱玉堂等展室,成为李清照学术研究的重要基地。

一千多年前,一位令世人怀念和惊叹的奇女子出生在这里,她就是李清照。

“为寻词女舍,却向柳泉行。秋雨黄花瘦,春流漱玉声。”一千年来,无数学者文人怀着无比倾慕的心情来寻觅她的踪迹,拜谒她的故乡,更是以赞叹和崇拜之情学习和传颂她的惊世之作。济南章丘,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清泉绿柳,秋雨黄花。大自然的奇美丰腴了李清照的少女时代纯真自由的个性,薰陶了她对生活的热爱情怀,孕育了她泉涌般的才思和灵性。而她的家世,更是让她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有深度思想的词作者肥沃的土壤。父亲李格非,是一位朝廷官员,他精通经史,文思敏捷,长于散文,是著名文学家苏轼的弟子。母亲王氏生长在以诗书传家的仕宦门第,“工词翰”,“亦善文”。在这样有智识的父母影响下,李清照自幼受诗词典籍和文学活动的熏陶,视野开阔,才情高远,像绚烂的春花绽放在文学乐园之中,山水情怀之间。

受母亲影响,李清照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诗词歌赋,两三岁时已能背诵几十首前人诗词,四五岁时在母亲教导下读书写字,十岁左右便掌握了诗词的一些基本格律,能作诗填词,同时对琴棋书画有着浓厚的兴趣。父亲看她喜欢读书写字,更是特意挑选适合她读的书,列出书单,帮助她成长。当李清照的文学天赋渐渐显露时,父亲李格非让她与当时叱咤北宋文坛的才子诗人相互来往交流,为她日后在文坛上的光彩耀眼和至臻至美的文学成就做了有力推手。

十六七岁,正是情窦初开,花骨朵一样的的年纪,爱美的小姑娘,也许会衣著华丽,明眸顾盼,希望得到他人的赞美和艳羡。李清照却是钟情于文学,在诗词文萃中尽情徜徉。

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相传,这是李清照十六岁时所作的一首词。词中描写全是小儿女憨态可掬、天真烂漫的闺情小调。刚荡完秋千的少女,手上还沾着泥土,薄汗轻透衣衫,却毫不在意,不拘于礼法,怡然地在自家花园中闲逛。揭示了少女舒适宽松的生活环境和洒脱随性的性格特征。

不料此时,有客来访。少女顿生窘意,顾不得穿上鞋子、捡拾起滑落在地的金钗,羞答答跑进屋里,却没有完全把自己的行踪藏匿起来,而是靠在门边,假装赏梅闻香,眼底余光早已落在那人身上。一“倚”、一“回”、一“嗅”,三个动词连用,把少女既爱恋又羞涩、既欣喜又忐忑、既兴奋又紧张的心理真切而自然、细腻又生动地展现在出来。

优渥的家庭环境和自身极高的文学素养,让少女李清照能够脱开封建时代对女子地位和思想的束缚和羁绊,从而成为那个时代的宠儿。纵观这时期的代表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作品,她的词风清新明丽、沉婉自然,那种对生活、对自然物景的欢愉都在词句中情不自禁地流露。

思绪回转,我与一众游客来到漱玉堂。

这里是纪念馆的主展室,里面陈列了李清照年谱、历代各种版本的李清照著作,以及国内外李清照研究的专著和相关文章。展室四壁行迹图,比较完整展现了李清照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穿堂而过,进入纪念馆后院的“静治堂”,展室中陈列的“书香门第”、“词坛绽秀”、“志同道合”、“流寓江南”四组栩栩如生的蜡像,生动再现了李清照不同时期的生活经历。而她一生精彩为辞赋的传奇经历引起人们共鸣,为她卓越的才华而赞叹,为她晚年的不平遭遇而扼腕。

十八岁,是一个女子最美好的年华。李清照出嫁了,嫁给了爱情,嫁给了幸福。丈夫赵明诚,当朝官员的儿子,与李清照算是门当户对。而赵明诚本人也很优秀,致力于金石之学,好藏文物古籍,知识渊博。因倾慕李清照才学,托人提亲。婚后两人感情和谐,情趣相投,志同道合,诗词唱和,共同收集金石古玩。可谓琴瑟和鸣,十分恩爱。闲暇时,他们赏花赋诗,倾心而谈,还喜欢做一些可爱的小游戏以增加乐趣。他们斟上香茶,说出任意一个典故,然后竞猜。若谁猜出典故出自哪本书的第几卷、第几页、第几行,就可以品茗香茶,否则就不能饮茶,而这样的游戏十之**是李清照赢了。每每此时,她总是举杯在手,开怀大笑,年轻姣好的脸上满满是幸福的滋味。


此时的李清照,在品尝甜蜜爱情的同时,也体会到一种无奈和苦涩,忧愁和牵挂。丈夫赵明诚经常外出游学、为官,李清照时常独自在家,除了落寞寂寥,还有对丈夫的牵肠挂肚。这些情绪时不时地流露在她的词作中,就构成这一时期的词风——淡化了明丽清新的味道,多了些离愁别绪和寂寥悲凉的情调。

醉花阴·人比黄花瘦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上阕是对一位闺中少妇的心理活动描写。本是重阳佳节,亲人团聚之日,但丈夫不在家,少妇倍感孤独。来到室外,天气阴沉;待在室内又觉烦闷。白天不好过,黑夜更难挨;真真的坐卧不宁,难以将息啊。“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指的不仅仅是季节转换,天气变凉,更是词人内心深处那种凄凉孤独感的真实写照。

下阙笔锋一转,带出重阳节黄昏把酒赏菊的画面。“有暗香盈袖”,是化用,又是借喻。庭院里的菊花开了,极盛极美,香气扑鼻,引得词人闻香而至,饮酒赏花,却又触景伤情,无法排遣对远在他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晚来风急时,门上的帘子蓦地被卷起,一阵寒意袭进屋内,那闺中的人儿因思念过度,身形竟比那黄花还要瘦弱。“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意境深也,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营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一语道破闺中人儿对丈夫的思念之深,相思之苦。

忽然忆起中学时,我的语文老师经常给我们补充一些课外学习资料,曾在课堂上给我们声情并茂地讲读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和她的词作。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南渡后,词人的生活困顿,不久丈夫病逝。再后来,在土民钟氏之家,一夕书画被盗。当年与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国破,家亡,夫死,生活遭到多处打击和磨难。再后来,嫁于张汝舟,却遭受婚姻骗局,感情再一次受挫。而她这种个人的不幸遭遇,又是和宋氏王朝的命运紧紧相连。所以,与早年作品思想风格不一样的是,这种离愁之感是和国家命运相交织的。

初读此词,便有种让人震撼的凄冷与悲凉。开头几句叠词的运用,极富音律美,又极具感染力。仿佛在听一个伤心之极的人低声倾诉,未及开口,便让人感受到那浓浓的忧伤,及至说完,那种伤感的愁绪还久久不散。

词人的愁绪无法排解,只能借酒消愁。然孤雁的悲鸣,再次划破词人尚未愈合的伤口。触景生情,泪眼迷蒙,蓦然觉得这正是曾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只鸿雁啊。满园的黄花盛开,而自己因忧伤憔悴,也无心采摘,任其凋零惨败。此情此景,浓愁哀怨,真真的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呀!

回想起来,那时年少,对老师的讲解并不能有多么深刻的理解,也体会不到中年李清照在流离失所生活中的无限落寞和无奈的情怀。可也就是在那时,清照词独特的魅力深深根植于我的灵魂深处。

清照词成就了一代又一代诗词爱好者的梦想追逐,女词人李清照,她的学识渊博,多才多艺,诗词书画,无所不精。她的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的集女性柔情美、词人理想美、性格阳刚美为一体的那一份独特,毕生化为清照词,青史留名写风骨!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23-8-31 11:01
一边浏览清照园景致,一边解读李清照诗词,互相辉映,文化气息浓郁,给读者带来阅读享受!
作者: 兰玲    时间: 2023-9-1 14:27
高迎春 发表于 2023-8-31 11:01
一边浏览清照园景致,一边解读李清照诗词,互相辉映,文化气息浓郁,给读者带来阅读享受!

感谢版主评读和鼓励。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