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46|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招娣奶的曙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12-21 09: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露渊 于 2023-12-22 16:24 编辑

        
                                                                                                                             招娣奶的曙光


                                                                                                                                               文/露渊






         招娣奶今年八十六岁了,如今在新农村住宅房住着,虽然只是住了小偏房,心里却亮堂了。因为,从招娣熬成了招娣奶从今年初春起,老天终于睁开眼睛看她了。


         提起招娣这个名字,人们大概就能想象到她的命运。


         是的,招娣这个名字,大家都能猜到是父母为了下一胎,一定要生个男孩给她取的。


         招娣是十六岁那年嫁过来的,听说他们还是娃娃亲。嫁过来才知道丈夫是个好吃懒做,脾气暴躁的人。招娣一辈子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女儿,可还是没看到公公婆婆的好脸色,她就这样在那个家辛苦了一辈子。


          后来改革开放,机缘巧合丈夫跟着别人跑运输,最终学了开车手艺。在外人看来,当时的货车司机家,条件要比一般人家要好得多,可这只是别人看来。丈夫大男子主义惯了,挣了钱并不给招娣花,他很少回家,借故在跑运输,经常出入麻将馆和洗头房。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就是醉凶凶的,招娣挨一顿拳打脚踢是免不了的。即便是这样,招娣从来没有想过离婚,因为在那个年代,离婚是件很丢人的事情。


         好在改革开放他们家人多分的土地多,公公婆婆过世后,三个女儿也出嫁了,两个儿子也开始挣钱了。招娣为了儿子们省吃俭用,逆来顺受,她过惯了这样的生活。


        最让招娣感到欣慰的是小儿子赶上了好年代,中专毕业还在县城分配了工作。


        那年村里新修小康村,大儿子主动提出老房子他要了,“小康村住宅房的指标就留给老二吧,毕竟老二还没成家,刚好修了房子,赶上找媳妇。”但是老大有个条件,从此他就和父母分家另过了,以后老二老三找媳妇,父母养老都和他没关系了。因为村主任说了,这小康村住宅房修在公路边,迟早可能会值钱,政府还给补贴。


        老三不会回来了,老二一个人没个主意,招娣一辈子只认死理,苦,下大苦!


          事情就这么说定了,后来三个儿子都成家了,丈夫五十岁那年得了淋巴癌,回来在家躺了两个月就死了。丈夫出殡的时候招娣哭得死去活来,恨不得跟着他一起去阴曹地府。这一波操作让儿女们很是看不起她,儿女们觉得,老父亲死了,老妈应该是解脱了,最起码是从今往后不挨打了,还哭个啥?有毛病!


         老父亲的死和老母亲的一场病,让老二支撑不住了,他决定和哥哥弟弟摊牌,哪怕小康村的房子,弟兄三都可以来住,老母亲的养老问题,还是应该有他们三个来承担。


          弟兄们之间没啥说的,只是妯娌之间有些意见,老大媳妇嫌婆婆有力气的时候给老二置办家当,老弱病残了想起了她。


        老三媳妇不说话,不愧是文化人。最后兄弟姐妹都来了,太阳落山的时候终于敲定,老母亲由弟兄三个共同赡养,每个月正好三十天,每人十天。做女儿的每个月每人,给老母亲二十块钱零花。


         招娣是个细心人,有吃有住就行,每个月六十块的零花钱,到谁家给交五十块钱伙食费,自己留十块钱,有个头疼脑热的买个药啥的,不用问儿女们要,免得惹儿媳妇生气。


        老三在城里来去不方便,说好他那五十块钱交给老二,老母亲就不用到他家去了。当然,老三两口子单位发了啥福利,也没少往老二家拿。


      按儿媳妇的话说,招娣奶过起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招娣奶的行李很简单,两件换洗的衣服,一部老年手机,还有外孙女给买的听戏机。到哪提到哪,招娣奶孤独惯了,到谁家都是住在偏房,一间小房子,一个小土炕。大儿媳妇说,当年她就是在这么个房间里成亲的,说的时候斜视着招娣奶。


         逢年过节有时候女儿也会请她过去,不过就是当天去当天回,岁数大了不敢在别人家过夜。


         那年小儿子破天荒地把老母亲接过去了,说是让她在自己家里过年,那是招娣奶第一次住楼房,还第一次看了春晚。只是一晚上没有人和她说一句话,过完年没人来接她,正好小儿子要出差,儿媳妇怀孕了,招娣奶这下派上了用场。


         可儿媳妇不爱说话,回家吃过饭就进了自己的卧室。吃饭也不挑剔,爽口了多吃点,不爽口少吃点,最多对这个婆婆浅浅地笑笑。


        半个月后儿子回来了,说是岳母退休了,可以过来照顾媳妇了,招娣奶笑着说自己该回去了。


        这次回去正好是25号,怎么说这月底的5天应该在老三家,可是她不好说。儿子骑着摩托车嘟嘟嘟把她送回了家。


        在城里待着,她早就把零花钱交给老三媳妇了,可是她没想到这个月还有几天了,却就这么回来了。


        老三说忙没进门,把他丢在老二家门口就走了。老二媳妇不在家门锁着,她就提着简单的行李坐在门外面。初春太阳大也不冷,就是风有点大。


       老二媳妇回来了,老远拉长了脸,招娣奶忽然感觉做错了什么事情,脸发烧心也跳得厉害,她赶紧掏出攒下的二十块钱递给老儿媳妇。


       “老了账还算得清楚得很,看来一点都不糊涂嘛。”说着瞪了她一眼,一把接过钱开门走进去,招娣奶不知道该不该进去,正犹豫着儿媳妇说,“还不进来杵在哪里干嘛呢?给谁挣下汗马功劳了,等着我八抬大轿去抬你啊?”媳妇声音不大,可很有力度。


        招娣奶赶紧走进去,这老二媳妇有洁癖,啥都不让她碰,招娣奶直接进了自己的小屋。她想听听戏,可又不敢听,本来这五天就不应该在老二家住的,怕自己听戏再惹媳妇生气。


       不知怎么的她就开始算日子,老头子走了有二十多年了,可能是把自己忘了,也可能是在那边又找了老婆吧。唉!她深深地叹了口气,说实话她一天都不想活了。


        其实她自己能做上饭,可是没有房子,自己的老房子当初给了老大,这套房子是老二修的,好歹还特意给自己修了间小房子,自己做饭吃的话房子不算太小,可自己的锅碗早就不知去向了,也许谁也想不到她会活这么久吧。


      太阳可能不用吃饭,从招娣奶出生到现在,它总是不厌其烦地升起来又落下去。


        她不知道有多久没有说话了,虽然在儿子家住着,可吃饭睡觉都在自己的小屋里,有时候孙子孙女放假回来,会向她问好,她也只是笑呵呵地说好,孙子孙女都忙,等不到她说第二个字早都跑了。


          晚上她一般不开灯,站在门里面听着大房子里的谈笑声,她多想谁能叫自己一声,她好过去哪怕不说话听他们说话也好,可是儿孙们好像都把她忘了。


         她耳朵早就不好使了,也不是想听些啥,只是她太孤单了,只是简单地想融入到他们当中,哪怕只是听听,坐坐也好。


         还有她的眼睛也看不清楚,眼皮下垂的厉害,走路要探清楚了再走。可是儿媳妇说她爱做妖,都不愿意看见她,她很识趣,很少出来。


         今年开春,老二带着她去了村委会,还去了镇政府部门,说是去认证。她反正搞不懂,也不敢多问。儿子多忙时间珍贵呢,带着她这里照相,哪里盖章子,按手印,耽搁时间呢。


         不过她模模糊糊地知道她没生病,也没犯法,心里一下子踏实了。


        四月底,儿子带着她到镇上的银行拿着个红本本取钱了。她才知道政府给她补贴了。


         这次儿子给他讲清楚了,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可以领750元的养老金,还有高龄补助80元,还有什么慰问金90元,和退耕还林补贴金128元。也就是说她从今往后每个月都有1048元钱,再加上三个丫头每人20元,她每个月有注定的1108元钱。


         “我拿钱干什么去?”招娣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不去干活就有人给她发钱,她心里很是不安,“我不要,你拿着我又不花钱。”她推搡着不要。是的,她从来没有一个人花过这么多钱,更想不通政府为什么忽然间要给她钱?还每个月都给,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她怕把钱花了,以后政府找她要怎么办?


          “妈呀,这个钱是政府给你发的。是对高龄老人的生活补贴金。每年还要实名认证,还要你亲自来取呢。再说,这些钱只有你能花,我不能拿,要是我拿了,怎么和大哥,三弟交代?拿着吧,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取完钱老二嘟嘟嘟骑着摩托车带着她回来了,儿媳妇破天荒地给她碗里夹菜了,还和她说了好一会话。是啊,时间过得真快,老二的儿子也快上大学了,这些年自己搅和着儿媳妇也出不了门,挣不上钱,老二负担重啊!


        轮到老大家里了,老大媳妇早早就来接她了,“今天没啥事,想着婆婆眼睛不好,别磕着拌着了。”


        到家里大儿媳妇让老太太在一起吃饭了,还给夹菜了,特意给老太太做了菠菜汤,还有软馍,吃饭的时候也是不停地说了好多话。


        是啊,这些年苦了大儿媳妇了,转眼间大孙子要结婚了,现在娶个媳妇多不容易啊,要楼房,还要车,大儿媳妇负担太重了。


        那天两个丫头也来了,一大家子好不热闹,吃过饭大儿媳妇上田里干活了,大丫头说,“妈呀,如今你比我们过得好,你不用出力气,月月有工资,哪像我们,浑身不舒服还得卖力气挣钱。没办法儿女大了,钱是怎么挣都不够花啊!”


         二丫头接着说,“妈,我这个月没怎么干活,那二十块钱就先欠着吧。下个月给你补上行不?”说着拉着老太太的手抹了一把老泪。


          招娣奶一下子心疼坏了,“不要了,我又不花钱,以后你们三人都不用给了。”


          “谢谢妈。”两个丫头抱着招娣奶的胳膊,话特别地多。


          招娣奶终于能和儿孙们说话了,暑假里,孙子孙女回来也愿意陪着她,带她到省城里转转了。她也跟着孩子们尝了些,这辈子也没吃过的东西。虽然她的眼睛模糊得厉害,可孙子孙女都很孝顺地搀着她,到哪里都搀着。


         这个年本来是在老二家过的,大年初二老大媳妇过来,硬是把老太太接走了。招娣奶还破天荒地和大孙女,外重孙子睡了一晚上。当然她给了重孙女一张毛爷爷,招娣奶觉得,自己总算是有脸和孩子们坐在一起了。


         一直到七月份的时候,村里人所说的鬼节到了,招娣奶病了。其实不是什么大毛病,她就是不想活了,觉得活着啥意思都没有了。两个儿媳妇倒是挺重视这次生病的,还把饭菜给送到屋里,恨不得抱在怀里喂给她。招娣奶象征性地吃几口饭,她想着那句老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爷不叫自己去,又是在鬼节的节气上,这次肯定是能死成。


         可老天爷好像和她作对,一片药没吃,她又好了。


          老大给儿子找媳妇要买楼房,老二的儿子考上了大学,她的钱给谁都不合适,自己又没办法去取钱,没人的时候,她拿着红本本,心里感觉实在是没意思。


         那天下了些雨,她出门没看清路,滑倒伤了腰椎,这次老二没耽搁把她送到了医院,她想死拒绝治疗,可医生做完检查说,“老人家你的身体状况很好,一定能活个高寿。”招娣奶瞬间感觉到了绝望。


        听到医生这么说,她就哭了,“我耳聋眼花地活着是孩子们的累赘,一天都不想活了。”医生给她做了眼睛检查说,“老人家你这是白内障,做个手术就好了,至于耳朵戴个助听器就行了。你的身体状况比同龄人好的多,现在政府对高龄老人有各种补贴,别多想好好活着。你活着一年要给儿女们挣多少钱呢。”老二听到医生这么说,直接做主给母亲做手术,坚决要做。


         招娣奶做手术那天,孩子们都来了,手术很顺利,医生给他们讲了老太太的身体状况,又说,“现在钱难挣,一个老太太能花多少钱?你看她身体状况这么好,各种补贴又好,你们不会算账吗?”医生深深地叹了口气,“赡养父母是儿女的责任,何况老太太自己有补贴,只是你们一日三餐多加点面,多一双筷子的事情啊!有多少人想伺候父母,可是再也没有机会了。”医生说着话就红了眼眶。


        老太太这次住院,没有花孩子们一分钱,所以孩子们都没有甩脸子,最主要的是她能看见了。


         回到家,看着庄稼地里的粮食,绿的,黄的,尤其是地埂子上的那些葵花盘子,金黄金黄的,她好久没有看到这么好看的颜色了,左右看看没人,就捂着嘴巴笑了。在村子附近转了一圈,她忽然间感觉,村庄真好看,自己好像也没有碍着谁的啥事情,所以她打算自己做饭吃。现在她有底气提出这样的要求,她再也不想麻烦孩子们了。


         在医院里,那位医生说得对,做父母的不欠孩子们的,趁着现在还能看见,能走动,应该好好生活,抬起头,用上天赐予的生命和福气好好看世界。


          招娣奶回到家,让老二把老大和老三都叫过来,让他们把媳妇也都带过来。


           招娣奶这次像是正儿八经的家长了,她做出了让儿子媳妇们都高兴的决定。


         她决定,从下个月开始,她的这些补助弟兄三个每人每月三百元,剩下的作为她自己的生活费。三个女儿不用给她零花钱了,也不要想着分她的补助了,毕竟她有啥事还是儿子们担着。这次住院做手术花过剩下的钱,她让儿媳妇给她添置了锅碗瓢盆,这些事情儿媳妇比儿子在行。


          这次事情的决定,是招娣奶这辈子,从来没有过的有底气。不过她还是那么慈祥,说话柔柔的,带着慈祥的笑容。奇怪的是这次她说话有人听了,儿子媳妇都很孝顺地接受了她的安排,还说了句,谢谢妈,这让很久没有听到儿媳妇这样叫她的招娣奶,很不好意思。


         招娣奶想,这有钱就是好,多少年了她没有听到哪个儿媳妇,像今天这样爽朗地叫她妈,还谢了她这个妈。


          自己做饭吃真好,想吃啥就吃啥,不想吃还可以到小卖部买些方便面啥的来吃,还可以到集市上买些饼干面包之类的。


           更让招娣奶心里舒坦的事情是,她自由了,想到外面走走看看,随时都可以去,儿媳妇们看到她还客气地说,“妈,你慢着点,不想做饭了就到我屋里来吃,啥时候都行,想吃啥都行。”她赶紧答应着,有钱真好,谁都不讨厌她了。


          今天的天气真好,天蓝蓝的,还有云朵,那些稻子都大了肚子,黄灿灿的散发着稻香,那些鸟儿都自由自在地叽叽喳喳,自家的猫一直跟着她,咕噜咕噜地念着经文,那只大红公鸡,偏着头咯咯咯地照顾着它的七八只老婆。招娣奶第一次感觉活着真好,她第一次感谢老天让她还活着,更让她觉得感谢的是,每个月都给她发钱的政府,她再也不用担心锅里没米的事情了。


        想到这里招娣奶笑眯眯地说,“等老二闲了,就让他带着我去谢谢政府。”她转身看着红公鸡,“就抱着它去,城里人都稀罕。”红公鸡像是听懂了她说的话,偏着头看看她,赶紧咯哒咯哒地招呼着它的三妻四妾跑了。







                                                                                                                        

2#
发表于 2023-12-21 10:05 | 只看该作者
时间跨度大,出场人物多,事件情节散……这些是中短篇小说的架构,不容易把控。

露渊老师的小说始终停留在这种布局谋篇的写作中,吃力不讨好。

建议老师“以小博大”写某个具体“事件”,集中把控,不要把事件拉长。不妨试一试。
3#
发表于 2023-12-21 11:59 | 只看该作者
     露渊的《招娣奶的曙光》,是一篇人物介绍的叙事小说,从挨打受气的“招娣”熬成了每月能拿到1000多元政府养老补贴的“招娣奶”,说明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有钱真好!政府的养老政策真好!
4#
发表于 2023-12-21 14:23 | 只看该作者
喜欢作者的小说语言,干净直白,没有弯弯绕和拽词。只是这篇小说时间确实跨度太大了,几乎涵盖了女主人公的一生,用这样篇幅表现起来是吃力的。如果在外扩充一下,个人感觉有着很强的挖掘空间。
5#
发表于 2023-12-22 15:06 | 只看该作者
              “   提起招娣里这个名字,人们大概就能想象到她的命运。
       在这里提个小建议:   提起招娣这个名字,”  去掉这个“里”字,意思可能更清晰。
6#
发表于 2023-12-22 15:19 | 只看该作者
           “ 招娣奶今年八十六岁了,如今在新农村住宅房住着,虽然只是住了小偏房,心里却亮堂了。因为从今年初春起,老天终于睁开眼睛看她了。
       建议此段加一句:“ 招娣奶今年八十六岁了,如今在新农村住宅房住着,虽然只是住了小偏房,心里却亮堂了。因为从招娣熬成‘招娣奶’,老天终于睁开眼睛看她了。
      这样处理可以让下文的“招娣”和“招娣奶”有个明确分辨。同时更符合题意。
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3 08:30 | 只看该作者
小平_gMTT8 发表于 2023-12-22 15:06
“   提起招娣里这个名字,人们大概就能想象到她的命运。”
       在这里提个 ...

感谢老师辛苦指导,这是个笔误,惭愧,感恩有你,早上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3 08:34 | 只看该作者
小平_gMTT8 发表于 2023-12-22 15:19
“  招娣奶今年八十六岁了,如今在新农村住宅房住着,虽然只是住了小偏房,心里却亮堂了。因为 ...

谢谢老师,“能者为师,德者为笵”,努力学习,不忘师恩,早安!
9#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3 08:35 | 只看该作者
荷花淀派 发表于 2023-12-21 14:23
喜欢作者的小说语言,干净直白,没有弯弯绕和拽词。只是这篇小说时间确实跨度太大了,几乎涵盖了女主人公的 ...

感谢老师指导,感恩遇见,早上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3 08:35 | 只看该作者
小平_gMTT8 发表于 2023-12-21 11:59
露渊的《招娣奶的曙光》,是一篇人物介绍的叙事小说,从挨打受气的“招娣”熬成了每月能拿到1000多元 ...

感谢老师辛苦指导,感恩遇见,早上好!
11#
发表于 2023-12-26 09:35 | 只看该作者
        “今天的天气真好,天蓝蓝的,还有云朵,那些稻子都大了肚子,黄灿灿的散发着稻香,那些鸟儿都自由自在地叽叽喳喳,自家的猫一直跟着她,咕噜咕噜地念着经文,那只大红公鸡,偏着头咯咯咯地照顾着它的七八只老婆。招娣奶第一次感觉活着真好,她第一次感谢老天让她还活着,更让她觉得感谢的是,每个月都给她发钱的政府,她再也不用担心锅里没米的事情了。


        想到这里招娣奶笑眯眯地说,“等老二闲了,就让他带着我去谢谢政府。
      天气好,心情好,衣食无忧,—— 感谢政府!这个故事的结尾显示了主题。
12#
发表于 2023-12-26 19:12 | 只看该作者
加精理由:  露渊的《招娣奶的曙光》,是一篇人物介绍的叙事小说,从挨打受气的“招娣”熬成了每月能拿到1000多元政府养老补贴的“招娣奶”,说明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有钱真好!政府的养老政策真好!


        描写细腻,写意明确,加精鼓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9 05:22 , Processed in 0.05635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