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62|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读《梁实秋读书札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2-11 21: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慕容春光 于 2024-2-16 12:50 编辑



华龄出版社的《鲁迅梁实秋论战实录》非常精彩。历史上,从未有过这样长期的论战。而鲁迅实际上的文学特点,就是历史上唯一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批判的作家。没有任何一位作家,文集,杂文集,每一篇都是批判。而鲁迅所有的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学术,全部带有批判的内容,到处可见一种冷嘲热讽的腔调。这是历史上的文学的唯一,作家的唯一。

因为文学批判精彩,论战精彩,所以应该提倡这样的文学,创办文学批评、杂文的报纸,杂志。但是这显然又不合乎所谓的“国情”,社会的形势。《杂文报》,《杂文选刊》都已停刊。现在的文学批评,杂文的出版数量,反倒远远不如中华民国时期,鲁迅代表的言论自由。就连自由的互联网,博客,微博,天涯社区,也都看不到文学论战。一经有作者发出批判,立即被管理员当作“引战文”封禁账号。但是封禁网友的网站,包括天涯社区,都一起关闭了。管理员认识到,封禁网友不等于封禁自己的网站,但是如果封禁自己的网站,则一定可以封禁网友。

梁实秋对鲁迅的批评,主要是:1,鲁迅没有长篇小说,。2,鲁迅虽然批判社会,但是自己没有主见,不能做出改良社会,或者就是革命的伟大举动。3,鲁迅的翻译文学,是很不好的硬译。对于这些批评,鲁迅或者直接,或者间接,都以文章做出了回应。姑且不论梁实秋和鲁迅的观点谁对谁错,这样的文章是很精彩的。鲁迅被当作中国文学的权威,其实很多人并不佩服。2000年,王朔就写出了《我看鲁迅》。对于很多不佩服,不认可,看不惯鲁迅的权威的人,看到批评鲁迅的文章,当然都有一些快感。“批评权威”,总是引起很大的关注,轰动。文学当然有权威,但是不应该树立绝对的权威。文学需要批评,论争,需要引起争议。但是现在的文学争议,大部分都归纳在出版审查和网站封禁的范畴之内。

对于梁实秋的文章,我是带有敏感的兴趣的。但是梁实秋除了批评鲁迅的文章,不再写作其他的批评。鲁迅当然不可能没有错误,但是鲁迅之外,更多的作家,作品,更多的权威,错误,为什么没有引起梁实秋的重视和批驳?

我在图书馆偶然发现了一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的《梁实秋读书札记》,立即很想看看他对一些书籍的看法。《编后记》介绍说,这本书编入的是梁实秋晚年居住在台湾时,为台湾的《中华日报·副刊》开设的《四宜轩杂记》专栏,发表的一些读书心得。《编后记》又提到梁实秋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时,经常去北京故宫的中山公园的“四宜轩”。既然梁实秋的文章专栏,就是以中山公园的“四宜轩”作为名称,当然就是体现了他“萦怀故园,心怀神返”,希望回到祖国大地的怀念之情,怅惘之绪。

《如意》的第一句是:“近得暇到故宫博物院,其中特辟一室陈列如意,使我大开眼界。”我开始以为这是梁实秋得到闲暇,随意之间,又回到北京故宫博物院游历,显得身份高贵,但是文章后边说到台湾,我才知道,《如意》写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细致的情况是,梁实秋在台湾居住时期,经常去台北故宫博物院,以为风雅高格之举。梁实秋的文章,的确非常风雅,态度严谨,文词清秀隽永,见地脱俗。他的品味很高,既犀利,灵敏,而又蕴于诚恳,宽厚。他既通达于人情世故,又有一种世外高人的仙气。仿佛就是山林中的隐者,发表着超迈尘世的洞见,是三国时期名士谦称的“山野村夫”。所以梁实秋对于佛学有兴趣,对于竹林七贤,也有兴致。梁实秋又很注重于“拜师”的传统,习俗。他早年拜师施承志,去美国哈佛大学留学时,拜师白璧德。他的超脱于现实的性情,雅致,应该还是具有一种道教文化的旷达。他不是宗教信徒,但是应该也适合“在家修行”的佛教,道教的居士之列。

从文化的行业看,梁实秋和胡适,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以及《新月》月刊。《新月》的撰稿人还有沈从文,潘光旦,叶公超,梁遇春,郁达夫。这些文学家,在当时是齐名的。梁实秋在于多种职业,专业的兼具上,应该就是杂志,报纸,书店,翻译,教授。梁遇春似乎具有南朝梁的君主的族群身份,如果梁实秋也具有这个身份,那么这两人就是找到了一种远方亲族的合作人。梁实秋和梁遇春,正好可以称为“南国春秋”。

南朝有三大姓氏的君主,分别是刘,萧,陈。梁遇春虽然姓梁,又倾向于南朝宋的刘裕,刘彧,刘昱的“三御”。梁实秋原名梁治华,应该倾向于萧方智。梁实秋的妻子韩菁清,可能倾向于陈蒨。以此看待,南朝君主的文才很高超,他们的后代,必然有复国的抱负,理想,但是梁实秋和梁遇春,寄托在文学上的“复兴”理想,有生之年并未完成。文学可以兴国,却不可以复国。《红楼梦》的相关出版物多不多?《红楼梦》的文学评论多不多?但是如果每年只能讨论《红楼梦》,增加一些销量,这和清朝复国,君主立宪的目标相比,是不是也还是差的太远?

中华民国时期的很多文人,作家,作品都已埋没下去。梁实秋的作品不多,却是现在一直行销于书店,常见于图书馆。中华民国时期,可以出现梁实秋,梁遇春,这样的重要作家,我以为很珍奇。但是现在看香港,台湾的明星,梁家辉,梁朝伟,梁咏琪,梁静茹,很可能也都是南朝梁的人物族群,所以从后世,也就可以看出以前的南朝梁的人物的成功,并非偶然。中华民国时期姓梁的名人,还有梁启超和梁思成父子,这是两代大师。梁漱溟是著名的教育家,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古代还有一个重要的国号为“梁”的朝代,就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梁,君主姓氏和明朝一样,都姓朱。朱茂林很容易联系到小品演员朱时茂的名字。可能很多名人,明星,都是这两个梁朝的族群。

两个梁朝,实在非常重要。东晋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梁山伯,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两个梁朝的君主的始祖。

鲁迅很可能也是古代君主的族群。鲁迅原名周树人,应该是周朝君主,姬姓的一族。姬姓君主的始祖,就是上古君主的黄帝,公孙轩辕,所以鲁迅的诗作,似乎无端之中,就带出了一句:“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虽然“不满于现状”,批判封建制度,但是他自己崇尚的领导人,很可能还是远古时期,最淳朴,祥和,仁爱的君主。所以鲁迅给予《史记》很高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梁实秋发表了很多批评鲁迅的文章,对于其他的作家,对于这本《梁实秋读书札记》,除了一些赞赏,也有很多的挑剔。梁实秋是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家,但是梁实秋说,莎士比亚的作品,也有一些错误。梁实秋又挑剔了一些唐诗,文言文作品的谬误,又说到了一些翻译的不确切。我于是发现,经典名著,也不应该看作绝对的权威,一味的,盲目的崇拜。而古代的诗词,因为篇幅很短,所以似乎没有错误,非常完善,其实古代诗词,也未见得就有很深刻的意义,深远的意境。特别是很多古代诗词,都没有具体的意思,还是意会,意象,想象居多。古人的思想,意识,还是比较朦胧,幼年懵懂,学习文言文,又是很大的障碍,不能很直接的,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所以诗词歌赋,很多文言文,似乎只是形成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看似奇妙,其实无有具体指向的历史遗留。古代的科学不发达,诗词只是一种抒发,不必被奉为至高无上的鬼斧神工之作。至于清末民初,翻译的外国书籍,梁实秋提到的林纾和商务印书馆,再到现在很多翻译的出版社,其实勉为其难,敷衍了事,生拼硬凑的地方都很多,所以翻译的书籍,更要注意找到好的出版社,不必过分因为翻译的好,或者翻译的差,进而就将原作看的太好或者太差。

梁实秋很擅长于品味,品评一些琐事,闲情,寻常的物品。他的“雅舍”散文,是很高妙的。这再一次说明,短篇文学可以产生很好的精品。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加上中国的鲁迅,都成为经典名著。诗歌基本属于短篇的形式,而世界的伟大诗人,又是不计其数的。任何艺术的作品,不一定只有鸿篇巨制,才可以显示出作者的才华,中国表演艺术的“小品”,就是一种简短的精品。短篇作品,阅读的速度快。短时间的节目,看的轻松。广告语只是一句话。简短产生快捷,艺术要抓住简短,快捷,短时间的形式,创作出精彩,精致的作品。这样才可以像图画一样,容易欣赏和普及。

对于一本书,一种物品,一个风景,一座建筑,要用简短的文学去宣传,才可以收到快速的效率。所以旅游的宣传,景点的宣传,宗教的文化作品,可以就是简短的诗词,简短的表演节目。当诗词成为一种快速的宣传的文学工具,那就是唐诗宋词复兴的时候。

梁实秋的时代,正是五四运动,提倡白话文。梁实秋的文章很好的体现了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过渡。中国的白话文学的初期,具有很大的摸索,尝试的特点。梁实秋的摸索,尝试,兼以古字古词,形成了清晰,流畅的白话文。但是中国的白话文学的发展,其实还是偏向于形式,而没有重视内容。梁实秋如果写出大量的作品,势必很大程度就要转入强烈的形式,抽象的空洞,偏离于神话和宗教的玄学。

梁实秋虽然欣赏很多书籍,但是很多时候,他对于书籍,事物的欣赏,只是欣赏形式,而不是欣赏内容。所以他喜欢很多冷僻的,冷门的事物。那些事物,许多人都是漠不关心,并无兴趣的。

很多时候,一位作家欣赏一些事物,一些书籍,其实欣赏的只是形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作家自己的创作,就是以形式为主,所以不知不觉,偏爱形式,忽略内容。但是作家以为,他欣赏,喜欢的还是事物的性质,书籍的内容。于是他永远无法回到大众关心的书籍内容,国家大事,社会热点。他到处寻找一些怪癖,刁钻古怪的事物,写出只是自己钟意的琐事,锁物。读者大众,虽然买了很多的书,但是其实只是等于看不懂(形式),看不到(内容)。




2#
 楼主| 发表于 2024-2-13 13:35 | 只看该作者
中财论坛的秋实,是不是梁实秋的崇拜者?
3#
发表于 2024-2-13 17:49 | 只看该作者
    梁实秋很擅长于品味,品评一些琐事,闲情,寻常的物品。他的“雅舍”散文,是很高妙的。这再一次说明,短篇文学可以产生很好的精品。

   提读欣赏文友关于梁实秋读书札记的心得体会与感触!问好!龙年大吉!
   貌似没有编辑好?
4#
 楼主| 发表于 2024-2-14 11:40 | 只看该作者
于文华 发表于 2024-2-13 17:49
梁实秋很擅长于品味,品评一些琐事,闲情,寻常的物品。他的“雅舍”散文,是很高妙的。这再一次说明, ...

谢谢你的评论。编辑可以的,你说有错误?
5#
发表于 2024-2-14 11:44 | 只看该作者
慕容春光 发表于 2024-2-14 11:40
谢谢你的评论。编辑可以的,你说有错误?

    我说的是首行缩进两个字,这样整齐些……呵呵,没有说是啥错误呀
6#
发表于 2024-2-14 13:59 | 只看该作者
北洋民国时期的文人鲁迅、梁实秋等,很多堪称文学大师。看看那个出大师的年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大师于社会何益?事情要从两面看。在那样的社会,鲁迅的批判精神是可贵的。
梁朝的皇帝不姓梁,姓梁的与梁朝没有必然联系。秋实是昵称和梁实秋也扯不上。
给老师拜个晚年,新春快乐!
7#
 楼主| 发表于 2024-2-14 19:57 | 只看该作者
于文华 发表于 2024-2-14 11:44
我说的是首行缩进两个字,这样整齐些……呵呵,没有说是啥错误呀

我的浏览器没有错行,是不是浏览器的问题?
8#
 楼主| 发表于 2024-2-14 19:59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4-2-14 13:59
北洋民国时期的文人鲁迅、梁实秋等,很多堪称文学大师。看看那个出大师的年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大师于 ...

我的意思是,梁姓是梁朝的代称。
秋实应该看过梁实秋的作品。
谢谢你的祝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3 07:32 , Processed in 0.04916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