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0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读《林家铺子》和《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2-19 12: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现在希望多看一些提供材料,提供资料,提供素材,故事内容好,人物好的文学作品。这样,我忽然发现,中国著名作家茅盾的很多作品,还是很应该看一下的。他的很多短篇小说,中篇小说,专业性强,经济性强,而又注重于内容性的描写。于是我寻找茅盾的作品,很快看完了《林家铺子》和《虹》。

《林家铺子》的名字很吸引人,因为这是一种带有名头的铺子,就仿佛名牌企业,大公司,而铺子不大,却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似乎也是民族品牌的一种先驱。

但是林家的这个铺子,在开篇就呈现衰微,店铺老板林先生似乎要力挽狂澜,但是尚未发力,作品的篇幅不长,店铺很快也就倒闭了。林先生的爱女,开篇的出场人物林小姐,似乎要成为一种富贵时髦的大家闺秀,但是没过多久,她就不再有更多的表现,只能屈尊嫁给店铺的伙计寿生。这样的故事,从林的姓氏,到从速的败落,首先让我联想到《红楼梦》的林黛玉。《林家铺子》像是一段非常简短的“红楼潦倒”,或者“红铺破灭”。

这样的“林与红”,似乎在无形之中,对于《红楼梦》的人物群组,在中华民国时期的状态,形成了一定的反映和折射。《红楼梦》的四大家族,解散一如清代撤销的三藩,但是四大家族,江宁织造府,应该主要归并在曹操后代的一族,他们还是作为一个集体,在不同的地方分开发展。四大家族其中的一些微末人物,在民国时期,若是经营一个店铺,其大抵的情况,大概也就是和《林家铺子》差不多。开始,以为自己有大家族的障庇,又有文学作品的护持,经营商业,应该无往不利,结果,因为日本军队的入侵,民国政府的败退,小人物的开店,其实不能有很大的发展。借着一段国祸民乱,兴冲冲的开了一家店铺,以为没人管制,或者还可以大发国难财,结果很快就被同业排挤,被当地的治安机构驱逐,充分体现了文化人经商的轻率和脆弱。他们隐藏商业,又讲究形式,于是取了“林家铺子”这样一个名字,仿佛在简单的事物中,蕴藏着莫大的意义和价值,但是他们并不成为民国这样一个乱世的最后胜利者。薛宝钗若是孙中山的祖辈,孙权家族中孙匡的后代,在民国时期应该是享有优待的,所以“林小姐”一度还和卜局长攀上了婚约,但是这些都无助于林家铺子的倒闭,婚约的破产。

因为失败,前边的一些似有若无的暗示,巧合,一些美好的幻想,一概归为没有意义的无疾而终。《林家铺子》结尾,一些无关紧要的人物出场喧闹,也不能因此就将林家铺子的悲剧,转化为一种戏剧。一群人若是将失败当作“表演”,他们的资本还是差了很多。小人物的命运,往往也是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何况是大人物,大企业,又何况是《红楼梦》,林家的铺子?国家败倒,国势倾颓,文学中的人物,经济,岂能还有很大的希望?

但是《林家铺子》提出了一些商业经营的理念,还是很重要的。其一:细致的描写一个家庭店铺,就会发现,其实和寻常的家庭,没有很大的差别。店铺只是一个房子,没有科学的机器,设备,没有运输的汽车,无非只是相当于多了一套住房,除了少量的货物,和家庭房屋并无不同。所以茅盾呼吁的是强大的民族企业,民族资本,从“东洋货”,又可以引出外国合资的需要。同时茅盾再从矛盾返回,提出店铺可以简便的以家庭住房的形式开设,无需很多的资本,工序,在家开店,颇有今日阿里巴巴集团的淘宝网店的高明之处,社区民居一楼窗口,自开杂货铺的昏暗的浪漫。茅盾是一位兼有民族企业家和金融家的才能的作家,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体现的很强烈。茅盾的作品,从《林家铺子》到《虹》,再到《子夜》,经常提到一个“债”字,公债,国债,私人债务,茅盾大概又具有股票证券业的一流才干。

其二:《林家铺子》结尾,那些企图制造闹剧的,无关紧要的人物,其实是林家铺子的几位“存户”。也就是店铺可以做一些私人储蓄,私人放债,私人典当的业务。例如现在居民社区附近的超市,私人可以存一些款项,然后收取利息。这样形成一种活动,就是居民可以在这个超市提取几元钱,再到另一个店铺,零星的拿到几元钱,非常悠闲滋润。这是细致而精妙的商业法则,堪可称为,茅盾高度灵活的商业头脑。

但是林家铺子消失了,孙中山故去了,民国政府转移到了台湾。除了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我们现在已看不到民国政府和北洋政府的更多的名义和依据。《林家铺子》写于1932年,若是说,那时民国政府和北洋政府,以及很多大型的集团,就已做好撤出中国大陆的准备,那么《林家铺子》虽然是短篇小说,却又是无形之中,具有对于民国政府和很多集团撤退的一种重要的预兆,这个预兆和当时很多描写失败的文学作品一样,很快就得到了最后的证实。

茅盾的长篇小说《虹》,写的是五四运动和五卅运动的青年的抗争。《虹》的名字,在于民国的国家特点,在于战争时期,一片肃杀的气氛,严峻而又具有挑战的形势,在于青年的激情高涨的运动,是一个很好的意象。茅盾作品具有浓厚的,民国城市资产阶级,财阀集团的富贵阴冷,而又豪放粗犷的特点。我以为茅盾的作品,也是冷傲而严肃的,但是看到《虹》前边的一些段落,我忽然笑了。

我发现,其实茅盾也可能是古代君主的族群。茅盾原名沈德鸿。古代姓沈的君主很少,只有一位沈法兴,在隋朝末年自称梁王,这和南朝梁,后梁的君主,似乎相去甚远。但是沈字可以联系到商字,德字又可以联系到商代的末代暴君,纣王的名字:子受德。茅盾的《林家铺子》,很特意的写出了寿生这个人物。茅盾最好的作品《子夜》,就是商代君主姓氏的子字。子夜,寿生,德鸿,子受德,茅盾沈德鸿很可能就是纣王的后代。他既然喜欢以“茅盾”作为笔名,茅字的草字头,应该就是苏妲己的苏字的一种关联。所以茅盾沈德鸿,还很可能,就是纣王和苏妲己生育的后人。我们看现在名字带有子字的明星,林子祥,林子聪,章子怡,甄子丹,张子健,张子枫,黄子华,黄子韬,赵樱子,阚清子,还有紫字,杨紫琼,杨紫,邓紫棋,陈紫函,莫非都和商代的族群有关?甄子丹很像商代的比干,商容的特点,那就是具有一种古代民族的“奴隶相貌”。纣王的一个很经典的事迹,就是筑造鹿台,难道巧合之中,就是和北朝君主的拓跋悉鹿,还有黄子韬的好友鹿晗,带有后代的关系?

古典文学《封神演义》的纣王是暴君,但是现实的商代君主,纣王,并不是暴君,而是厚德载物,善待臣民的政治家。从后世的子,紫,鹿字的人物名字去看,纣王又是一位俊美之人,经常举行古代的选美活动。茅盾的长相,基本属于甄子丹,比干之列。比干应该是商代的王子类型。明星汤镇宗,汤镇业,应该是纣王的类型。至于商代的公主,中性的美男子,应该是明星汤唯,具有这种柔美的特点。商代的著名美女苏妲己,可以选中纣王作为夫婿,足可见得,商代君臣的人物之美。

自从民国时期,鲁迅为历史上的曹操正名,现在中国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应该为商代的纣王正名。纣王伪装成暴君,后代的集团,默认几千年的邪恶之名,真可看出纣王和商代集团的博大胸襟,也体现了他们对于失去商代的愤怒,以及对于自己的批判,是多么的严厉。

《虹》使我发笑的是这样的一段:

“总是那样太高的荒山夹峙在左右,总是那样曲折而又湍急的江水滔滔不休,总是那样谜一般的然而是一次一次复演的行程!而且还有总是那样的象是胜利又象是哀鸣的汽笛的叫声!”

“总是那……总是那……”这样一种带着几分温和,几分憨厚,几分节奏,又有几分调侃之意的语气,俨然就是纣王自己,在朗诵诗篇。

再往后,没几页,又是这样的一段:

“只有洋油灯的火焰突突地对她跳,只有古老的木器哑着口环伺在她左右,只有衰败的冷气直侵入她的骨髓。”

又是带着一些节奏,一点变速的语气,再加上一种惊悚的冷气,直侵入她的骨髓。实在就是商代的乐器,青铜器的祭祀典礼,在使纣王有所感应。士兵阵列的步伐,又引起了纣王征战的雄心壮志。茅盾其文,居然有纣王再世,商汤重生的风格。他的散文《白杨礼赞》,具有一种古典的气息,对于大自然的真挚的热爱,追逐嬉戏的喜乐年华。茅盾必然已经通过一些渠道,知晓了自己的商代身份。但是他一直没有公开这个身份。这样的原因,和历朝历代的集团,和商代集团千年沉默的原因,是一样的。历史是摇摆不定,动荡扰攘,内忧外患的。朝迁市变,朝令夕改。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国家世界,更是灾难深重。历史的集团,没有很好的复国,建国的机会。茅盾面对着国家,民族,世界的灾难,无力伸出援手,更谈不上复国的大业。他只是像一位海外的贵族,这样温和的,关切的,描述着所见所闻,力图以最大的热心和努力,挽回人间的悲剧,如果文学的事业不能得到伸张,他必然会义无反顾的,投入到反对邪恶人类的战斗之中。且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主义,纳粹,苏联,日本军国主义的崛起,无数人民的死难,水火不相容的世界,真使宣扬狂暴的纣王,也感到震动不已,发出了温和而又沉重的,强力的呼唤。这是一种最后的通牒。

《虹》有此威芒,却让我发现,茅盾露出了商代的风格,真不啻又是一种对纣王的讽刺。所以我笑了。纣王好像有些发呆,喃喃自语地观测着华夏,一如千年的集团,一代又一代的人物,一直观察着人间,感应着万物的移转和流逝。《虹》就是德鸿之鸿,可能还有殷洪之洪,是德鸿对于商代身份的追寻,对于商代风格的自况,对于商代的威望,名誉的恢复。

在《林家铺子》,茅盾着意描写了林小姐这个女子人物,尽管只是开场的短暂的一段,但是很有几分神采。《虹》全篇的主人公又是一位女子,也就是梅女士,梅行素。从文学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看,茅盾属于内容和形式的结合的作家,他并不非常偏向于形式,但是形式的比重,还是比内容大很多。茅盾描写梅女士,从内容的范畴看,的确是一直围绕的,持续的写梅女士,又写了大量的梅女士的心理活动,而这心理活动也是围绕的,持续的。所以梅女士的形象,心态,还是非常突出的,强烈的。茅盾在那样一个风云际会的民国运动和战争的时期,崇尚于一种“大手笔”的写作。这个大手笔,是一种大幅度,大范围的形式,要让全篇形成一个形式的整体,几十页形成一个具体的,形式的过程,作品的首尾呼应,并且结尾又是对开首的一种连续,形成整个的转折。几十页,或者全篇形成一种整体的转折,大范围的切换,这在杨沫的《青春之歌》,也是一种很具体的形式。要让形式形成这样的大幅度,大范围的转折,切换,那就是要连续的形式,连续才可以形成整体,然后整个的转开。于是开首的山水风景和轮船的描写,这样整个的转折,切换,应该有一种大气荡漾,荡开篇幅的特点。但是作品本身,并没有大气和荡开的感觉,因为人物,故事,过程,还是很沉闷的。在沉闷中,转开了山水风景和轮船,然后又是在沉闷中,转回到山水风景和轮船以后的结尾。五四运动和五卅运动,在于梅女士和其他作品人物,并不激起强烈的斗志,高昂的信心,伟大的信念,而只是使这些人物,一直都很沉闷。茅盾通过梅女士的表述,已经发出忠告,那就是运动,战争,革命,都没有很大的意义,虽然表面激烈,其实也只是一段暴动,实际上并没有使现实中的知识分子和人民,得到很大的自由和解放。没有和平的发展机会,只是形成一种大面积的封锁,限制。办事增加了等待,长时间的等待,长年累月的等待。梅女士的活动,就是步步沉重,到处受苦。新中国成立以后,按说不应该再有这样的情况,但是姜昆的相声《着急》,还是体现了这样的问题。一个小人物,小市民,做什么事情都是着急,看什么东西都感到气愤。步步着急,到处生气。姜昆的《着急》是不是得到了解决?这只是个别现象,还是很多地方政府,造成的人民生活的压力?现在中国的很多地方繁荣富强,但是人民的生活,是不是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大部分的农村,一直没有发展。8亿中国穷人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很多人用近几年的扶贫,脱贫说事。那些脱贫的人口,就是富裕吗?他们只是刚刚摆脱了最低生活标准。冯骥才的《一百个人的十年》,在生活中,每个人实际上都像梅女士一样的费尽思索,而又无法行动。人生,前途,毫无着落。茅盾充分地抓住和描写出,国家黑暗时期,知识分子和人民大众的典型的沉重心理和寸步难行的状态。

失败的文学作品,它的开始,也就是它的结局。很多时候,我不用再分析一部作品是好是坏,是成功还是失败,因为作品已经摆在书店中,销量已经可以说明问题。而现实的失败,不利的局势,又进一步说明了销量的无意义。

《虹》很好的运用了一种文学的形式。那就是在很多形式,议论,插叙中,人物的位置不清楚,于是显得很远,实际上又很近。梅女士和朋友居住的地址很近,但是行文中,梅女士大量的苦闷,压抑的思索,好像距离朋友很远,然后一转身,一转眼,很快又看到了朋友。很普通的一次相见,分手却显得沉重,然后又是很快,就又看到了对方。梅女士距离自己的父亲家,也是很近,但是大量的心理活动,滞重,憋闷,好像距离家很远,但是走一段小路,很快也就回到了家中。梅女士在一个学校得到了职务,但是不能长久,她又是思索了很长时间,好像走到了很远的地方,但是蓦然注意现场,她还是待在学校的房间中,并没有动。梅女士感到周围的境遇,是危机四伏,非常不安的,但是她忽然又做了几个动作,好像又很轻松,并没有发生什么。

文学的描述,使距离显得很遥远,好像人与人之间,一个地址和另一个地址之间,相隔着巨大的,沉重的时空。但是这也就是国家的黑暗时期,任何的道路都行不通,任何的联系人都找不到,房屋建筑商业无数,但是一个地方也无法安身,得不到帮助。对于文学的质量,现实没有意义,那么文学无论偏于形式,还是偏于内容,也是没有意义的。西方国家自由,民主,发达,西方文学偏于形式,这也不是很大的问题。即使文学是失败的,但是现实是幸福的。中国黑暗,封闭,即使文学是伟大的,但是现实也只是一种伟大的悲剧。

《虹》的人物,也有一些文学的活动,但是茅盾很快调转了文学的重点,因为他提出文学的力量太小,无法救国,所以人物应该立即转向从政的道路。而女子从政,又是《虹》的一个主题。茅盾擅长描写女子人物,以女子人物作为作品的中心。在《红楼梦》的歌颂女性,清代末期的慈禧主政以后,茅盾实际上也是提出了女子从政的主张。女子主政,可以很大的缓解社会矛盾。女子官员,台湾,外国的女总统,女首相,都是很好的例子。茅盾理想中的政治,国体,政体,是注重于女子的职务,女子的追求。既然《虹》的人物,遭到如此的困厄,压抑,那么他们必然发起斗争。全书也就是在斗争中,在高喊斗争的口号中结束了。那么现实的斗争,直到茅盾去世,直到现在的情况,也已经是非常显而易见的事实。


2#
发表于 2024-2-20 09: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xam720 于 2024-2-20 13:16 编辑

文章着重对茅盾先生的两部小说,以时代的背影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解析,具有文学评论的特色,并独特的观点,欣赏,问好!
3#
 楼主| 发表于 2024-2-20 11: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xam720 于 2024-2-20 13:17 编辑
xam720 发表于 2024-2-20 09:59
文章着重对茅盾先生的两部小说,以时代的背影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解析,具有文学评论的特色,并独特的观点,欣 ...

谢谢版主的回复。“茅盾先两”是什么?
4#
发表于 2024-2-20 13:16 | 只看该作者
慕容春光 发表于 2024-2-20 11:49
谢谢版主的回复。“茅盾先两”是什么?

不好意思,打错字了,已更改!
5#
发表于 2024-2-20 19:41 | 只看该作者
拜读文友关于两篇茅盾先生《林家铺子》和《虹》的读后感,借古喻今,颇有一番独立见解和思考的鉴赏文字……问好1
6#
 楼主| 发表于 2024-2-27 14:06 | 只看该作者
于文华 发表于 2024-2-20 19:41
拜读文友关于两篇茅盾先生《林家铺子》和《虹》的读后感,借古喻今,颇有一番独立见解和思考的鉴赏文字…… ...

谢谢你的回复,也向你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08:08 , Processed in 0.04889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