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9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从“老家什”中品味浓郁的乡愁(之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6-11 16: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刘彦林 于 2024-6-11 17:02 编辑


从“老家什”中品味浓郁的乡愁

——读黄孝纪散文集《老家什》手札



广西人民出版社打造的中国乡存丛书,包括黄孝纪的《瓦檐下的旧器物》《一个村庄的食单》《故园农事》《节庆里的故乡》《庄稼人》和何永洲的《生产队》、陈纸的《舍陂记》、侯珏的《儿戏》等,黄孝纪的散文集《老家什》也是这套丛书之一。作者黄孝纪,系知名乡土文学作家,近年来以出生地湘南山区八公分村为样本,书写中国南方乡村社会变迁,作品先后荣获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冰心散文奖等众多奖项,多次入选国内权威好书榜。


在散文集《老家什》的封底,作品简介是这样的:“在乡村,世世代代的农民为了生产和生活,创造了许许多多的老家什,它们是一方乡土的宝贵财富,更见证了文明的传承、岁月的流转、人世的更替。而今,我们从旧时光中,重新拾起这些老家什,抚摸之,端详之,向大家一一讲述它们背后的那乡,那人,还有淳朴而温暖的故事。”从这部书中,可以明晰地感受到“老家什”中的乡愁有多么浓郁。


关于这部书的写作缘起,作者黄孝纪在《岁月铭记的是老家什》的自序中做了明晰地诠释:“在传统农耕时代,世世代代的农人为了生产和生活,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日用器具。这些器具,大多是手工制作而成,尽管简单粗糙,却是一方乡土的宝贵财富,是农人无比珍贵的家什。”他还认为:“作为一个漫长时代的见证,作为传统农耕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那些粗糙的老家什值得被岁月铭记!”鉴于这种考量,作者特地聚焦故乡“八公分村”的传统器具,以昔日故事串联起曾经的生活场景,借此机会引导人们重温熟稔的乡村生活,进而感念曾经的艰辛和不易,更加以感恩的心态珍惜当下的获得和幸福。从这个角度来看,散文集《老家什》不仅是一个品味乡愁的重要介质,还是对缺乏农村生活经历的年轻一代鲜活的思想教材,其现实意义更加深远。


散文集《老家什》中的“老家什”是在作者的故乡八公分村出现和他与亲人悉数使用过的传统器具。“八公分村”村名的来历可以不去追究,但它责无旁贷的是中国农耕时代乡村的典型“代言人”,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传统乡村的“缩影”,可以以小见大地感受到那个年代农村的生产生活秩序及具体的场景,所有与乡村有过关联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和感同身受的记忆——这也是我写这篇读书札记的初衷。


散文集《老家什》分“劳作篇、炊烟篇、起居篇、村俗篇、公用篇”五辑,共收入文章62篇,也就是书写了62种老家什。“劳作篇”共有12篇短文,写到“锄头、斗篷、蓑衣、四齿锄、诱蛾灯、草帽、禾锄、镢头、镰刮、斧头、菜镰、磨刀石”等12种“老家什”。写“锄头”,以古诗《悯农》引入,外形是“一律带着长柄,仿佛倒立的‘7’字,紧紧挤在一起;头部的铁器,多沾满黄色的泥土,或宽,或仄,或尖锐,刃口处闪着锃亮的金属光芒”。用途是“锄田”。写“斗篷”的形状,“厚实的大圆盘中央,凸出一个圆锥的尖顶,它由两层篾片交叉织成,中间夹一层箬竹叶,或者夹一层笋壳叶,宛如一个大蘑菇”,用途自然是:遮雨;结尾处以“斗篷底下藏君子”点题,“既是励人,也是赞物”,可见作者的写作目的并不是停留在状物的层面,而且还有抒情达意的成分。写“草帽”,写先到用途:其一,戴一顶草帽以避酷日;其二,在野外树荫下乘凉,从头顶摘下草帽垫屁股,或者卷了帽檐扇风;其三,临时作摘菜盛东西的容器;其四,戴在稻草人头上。外形是:一种颜色洁白,编织精细,帽凸的两侧留有金属小孔,用来系带子;另一种色泽发黄,编织粗糙,价格也就相对便宜。写“禾镰”以形象的比喻描写介绍其外形:“禾镰就像嵌入木柄的小月梳,斜密的梳齿紧挨着,个个锋利,一律斜向手柄,分明就是一把小锯子”,很贴切,也很形象,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而“禾镰”的用途,以细节场景来展示:“割禾须眼疾手快,左手虎口张开,像一把叉子,拢掐着禾蔸朝前推进,右手持镰飞快割着,嚯嚯有声,全然是凭着感觉下镰”,现场感很强,也很具象。


第二辑“炊饮篇”,写到“铁锅、铜茶壶、火钳、撑架、盾刀、油糍粑灯盏、砂罐、汤罐、油盐罐、水缸、过缸、腌菜翁”等12种老家什。写“铁锅”,“家里有三只铁锅,一小,一中,一大。”小锅的形状:小锅是菜锅,长有两小耳。中锅的形状:锅口大过谷箩,主要用来烧水。大锅:煮潲的铁锅最大,无耳,锅口能放入大簸箕,木盖异常笨重,成人也要两只手才提得稳;用途:煮潲和蒸红薯酒。当然,还穿插了补锅的情景。写“铜茶壶”,形状很具体:铜茶壶的造型十分漂亮,平底,鼓腹,环状提手,壶嘴呈流线型,圆圆的壶盖正中央镶嵌一粒金瓜,全用黄铜手工打造而成,并且在壶的颈部刻有父亲的名字。用途:烧水泡茶。穿插母亲洗茶壶的细节,传达出母亲的勤劳与对茶壶的爱惜。写“火钳”以比喻句“火钳是手的延伸,更是灶的伴侣”引入。形状是:乌黑修长的两腿,一对大耳朵,一个铆栓,构成了它身体的全部。用途以细节场景展示——拨火,也补充了其作为杀年猪后作为烙铁的功能。此外,还点明其奉献精神:它从此默默地履行职责,消磨自己的身体,无怨无悔。写“撑架”,其意义为“灶的支撑,家的象征”;形状为“上面一个圆环,下面三条腿”,和故乡的“三角”很相似;“我”和它的关系,作者是这样表达的:“提着撑架。我离开了这栋正在拆除的老屋”,它做了作者维系故乡关系的重要物证;以小见大地抒发了浓郁且难以割舍的故土情结——这也是众多游子共同的心声。写“盾刀”,形状是:刀面如盾如铲,长柄朝天”作用:用盾刀将辣椒剁碎,也盾萝卜、盾红薯,更是“修整土砖”,大抵“砍”的功用占更多的成分。写“油糍粑灯盏”,是用来泡油糍粑的铁质小模具,形状:仿佛一个‘乙’字,上面是木手柄,下面是一个浅浅的小铁盘,铁盘的一端长了个比筷子还细的‘蝌蚪尾巴’,折进木柄;用途是:用茶油炸糍粑,而且以细节场景呈现制作油糍粑的过程,使得“物”与具体的使用情景互为映照,更凸显出八公分村饮食习惯,以及与众不同的特色。写“砂罐”,形状特点是:乌黑,粗粝,罐壁厚而多砂眼,却不漏;鼓腹,上口能搁大汤碗,有一个尖凸内凹的嘴子;嘴子正对面的颈腹外壁上,有一个耳郭状提手;用途:熬药、煮鸡蛋。写“汤罐”,形状是:与熬药的小砂罐相比,汤罐其实是放大若干倍的砂罐,一样的质地,一样是乡村土窑烧制的粗陶;因其高大,能放进若干个砂罐,故其罐壁更厚实,两侧有一对耳郭状提手;用途:熬汤,并且是用来熬肉汤;在文章末尾,也穿插了有关得趣事:生女儿戏称为“生了一个汤罐”,意思是:将来女儿出嫁了,女婿年年都会送来猪肉年菜,能熬一汤罐肉汤喝。写“油盐罐”,形状:比拳头略大,陶泥烧制,乌黑,圆形广口;用途:人去世后,入棺时在其身体两侧各放一个油盐罐,红布封口,所谓左粮右仓,是带往阴间的粮食;因为这样的缘故,在野外看到视为不吉祥之物,需避而远之;家用的油盐罐与这个有较大的区别:两只罐体烧结黏连在一起,两个圆圆的广口,就像一个横躺着的“8”字,一只是油罐,一只是盐罐;罐体连接处,凸起一个指环,用于手提。写“水缸”,外形是:广口仄底的圆形大瓦缸;缸口挨墙搁置一块长木板,一尺宽许;板上面放两个浅底大瓦钵,一个钵里是大竹筒舀水勺,另一个钵里是小竹筒水勺,竹片勺柄修长;作用是:盛清冽的井水。写“过缸”,形状:粗看与酒缸大略相同,倒立的圆锥体,酱紫色,广口仄底,内空光滑,广口大锅菜锅盖,底平如小盘;细看则有明显区别,一处外壁的中上部,凸出一个两三寸长的陶管,内空,管径约三四寸,与起正对面的另一外壁底部,则凸出一个陶嘴子,三四寸长,嘴尖处能见一圆钉大的小口子。特点:设计构思巧妙,于浑然一体之中,其实有内外两层陶壁,中间隔着一层薄薄的空间。作用:酿红薯酒。写“腌菜瓮”,形状:骨折胖萝卜肚子;瓮颈上围一圈外伸的瓮唇,向上翘曲,唇里积着一圈净水;一只瓦钵体状的瓮盖,倒扣下来,盖在瓮唇上,盖住中央凸起的圆柱形的瓮口子;用途:腌菜。结尾句:“故乡的腌菜瓮,见证了我的成长,给了我一生不容更改的口味和怀想”,不仅总括全文,而且点明主题,更重要的是表达了浓郁的乡愁情思,于深情的叙写中打动读者心灵,引发对故乡的怀念与反观、眷顾等情绪。


(未完待续)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24-6-13 09:29 | 只看该作者
读散文集《老家什》札记,因篇幅较长,故分作两帖,敬请师友们指正!
3#
发表于 2024-6-13 13:03 | 只看该作者
没有读过黄孝纪散文集《老家什》,刘老师此篇札记介绍的详尽。赏读学习了!

点评

问好云馨老师,感谢您的关注。  发表于 2024-6-17 09:11
4#
发表于 2024-6-13 16:34 | 只看该作者
广西人民出版社打造的中国乡存)应该是乡村 吧?
所有的“老家什”都随着时代变迁,成了只能来文字里看回忆。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有些东西还熟悉,可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这大都是古董,所以作者的抒写也算是一种传承。

点评

谢谢小草老师。书中标注是“乡存文丛”。祝好。  发表于 2024-6-17 09:10
5#
发表于 2024-6-13 16:35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24-6-13 13:03
没有读过黄孝纪散文集《老家什》,刘老师此篇札记介绍的详尽。赏读学习了!

很多文章,都是陌生的。眼界有限,咱也读不了几篇。

点评

现在出版的书太多啦。祝安康!  发表于 2024-6-17 09:1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08:05 , Processed in 0.04900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