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69|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村里寡居的女人之二——王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8-27 12: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春江花月夜 于 2024-8-27 12:14 编辑

王叶
        王叶今年七十二岁,1952年生人,她个儿小,只有一米四,看起来弱不禁风。走路若走在她后边,总想张开双臂护住她,怕一阵风来把她吹跑了。她母亲先后生过四个孩子,最后活下来的只有她一个,因此十八岁不到父母就给她招了一个女婿。女婿杨新元,本村的,一个很能干的小伙子。由于成份不好,怕说不下媳妇,于是早早招赘到人家门上。

      结婚后的王叶比村里其他女人都享福。她二十五岁之前就生下两儿一女,完成了生儿育女的任务。整天在家里带孩子,不用下地干活。她母亲那时还年轻,包揽了全部家务。地里活有父亲、新元在干,淘粮磨面、担水劈柴等力气活,他们都包了。还有赶集上店、置办货物、人情往来等,都有新元在前面撑着,不用王叶操心,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丈夫有病以后。王叶的两个儿子肩挨肩,一前一后进入二十岁。这在农村已经到了婚娶的年龄了,着急需要盖房子,给儿子张罗娶媳妇。这时王叶的母亲已经去世,王叶不但要负责全部家务,还得帮着新元挖土烧砖盖房子。别人盖一处新宅即可,他们要盖两宅。任务重压力大,加上新元性子急,干活不惜力。房子还没盖成,他就病倒了——脑血栓。

      那时农村还没有新农合,农民住院看病全是自己掏钱。盖房子已经欠下外债了,哪有钱给新元看病?王叶不得不抛头露面,借本家,借乡邻,凑了六百块钱,还到信用社贷了八百元。在医院住了三个月,新元心心念念还是房子。有一次他从昏迷中醒来,指着病房说:“这房子敞敞亮亮,给咱老大娶媳妇都能中。”护士分辨说:“这是病房,怎么能娶媳妇?”但他还是说这房子娶媳妇好。王叶苦笑着对护士说:“你不要给他讲理,他害病都糊涂了。”等病情稍微稳定后,新元就闹着要出院。回到村里,房子还得接着盖,最后盖成六间房子,两个儿子一人三间。

      王叶的两个儿子,一个姓王,一个姓杨。姓王的由王叶的老爹惯着,姓杨的由新元惯着。这就产生了许多矛盾
1992年新元有病这年四十二岁,去世时五十二岁。十年时间,他不时犯病住院,花了不少钱,欠下许多外债。第一次住院的时候,儿子们都还没有结婚,王叶还可支使他们,接送、陪护、借钱等,随叫随到。到第二次住院时,两个儿子都结婚了,都有管教了。推诿扯皮,两家厮靠。住院花的钱都是王叶出的,在医院陪护的还是她。女儿正上高中,成绩非常优秀,但为了给父亲治病,不得不辍学外出打工。新元第二次出院这天,老二媳妇挡住不让老二去医院接新元,媳妇说:“接啥子接哩,他自己好了不会回来?”到新元第三次犯病,口吐白沫,抽搐不已,两个儿子大眼瞪小眼,不说送医院,也不说不送。最后还是王叶做主,又一次把丈夫送到医院。但这次出院不到一个月,新元就去世了。

       这天他一个人去崖上玉米地里转悠,蹲下解手时,倒地不起。等人发现时已经不行了,几个人帮忙把他抬回来放在床上。两个儿子到场后都不吭气,寿衣没寿衣,棺材没棺材,也不说怎样发落。两个儿媳妇吸溜着,连声说:“哎呀,这咋弄?这可咋弄?”一个说:“我闺女感冒了,都没有钱看。”另一个说:“我给儿子买个凉鞋都没有那三四块。”王叶听了生气,她说:“那这事不着急,他死了,不吃不喝,也不会喊闹人了,就放到这儿,等你们有钱了再埋人。”说完,她出去了,找着本家、邻居,还有村干部,商量新元埋葬事宜。

   她托咐邻人进城买寿衣、扯白布等,还在邻居家吃了饭,休息后,傍晚才回家去。两个媳妇四处找她,沟沟坎坎都找遍了,看见她说:“好我那妈呀,你去哪儿啦?咋不言传一声,把我们都吓死了,害怕你想不开。”王叶说:“你们怕啥?这一个老害祸都发落不了哩,我还敢再去寻死,给你们找事?”

   第二天村里人都来了,村干部、本家叔,拧住两个儿子讨论埋人一事,谁做棺材,谁承担埋人费用等。二儿子脑子转的快,他对本家叔说:“叔,这事我想这样办吧,我爷的棺材是现成的,现在先让我大用了,以后再给我爷做。”本家叔一听就识破老二的诡计,说:“这不中吧?你爷也是病病秧秧,有今没明的,只怕是发落了你大,马上就挨住你爷了。你大的板,该做了做。咱村几个木匠呢,还能连一副板都赶做不出来?”逼着两个儿子找人放树、解板、做棺材。

      棺材做成了,埋人的钱两个儿子都不想出,最后还是王叶拿出卖牛的钱做埋葬花销。埋人后还剩一千块钱,两个儿子一人五百悄悄把钱分了,但埋人吃的十袋面,却没有人打发。

   粮油门市人来要,二儿子说:“我妈的囤里还有不少麦,你去拉去。”门市人硬着头皮找着王叶王叶说:“我囤里是有不少麦,但我跟我伯还要吃呢。我把麦给你,到时候问他俩要,能要下不能?谁去拉你面,你找谁,不要打我的主意。”又过了几天,两个儿子带人上门来拉麦了,老大说:“妈,你这麦让人家先拉走吧,放在窑里,都泛潮了,还有老鼠啃,虫子咬,都糟蹋了。让他拉走,以后你没啥吃了,我们再给你拿。”王叶说:“麦子潮了我不怕,老鼠啃虫子咬我愿意,你管不着。谁去拉人家的面,谁还人家。是你们埋爹的,又不是我埋人,凭啥拉我麦?”两个儿子讪讪地走了。但这十袋面还是没有着落,还在那欠着。王叶就给粮油门市人出主意,说:“他们不给你,等他们在场里打麦时,你拿上布袋去装。”果真,头一年七月埋的人,一直等到第二年麦收,两个儿子在场里打麦,粮油门市人闻讯才去装了。

       还有丈夫第一次住院,从信用社贷的八百元,两个儿子都不想还,王叶也还不起。利滚利一直滚到三千元,五年以后才还上。

      新元死后不久,王叶的老爹就瘫痪在床,王叶身小力薄,还患有大骨节,腿疼,坐下起不来,起来坐不下。她给父亲翻身,换被褥,喂水喂饭,端屎端尿。儿子们偶尔也来帮忙,但日夜陪护都是她的事。辗转病榻三年后,终于父亲也走了。

       就剩王叶一个人住在寒窑里,两个儿子要她下去和他们一起住,但她不去,她知道去了就是给他们扛长工的,家务活、地里活,样样得做,无穷无尽,两个人还争不停,给这个干多了,给那个干少了,生不完的气。儿子们各自都栽了十多亩烟,每天忙得鬼吹火,他们自己都吃不上饭,还会关心她?

      王叶自己拾柴禾,自己挑水,烧火做饭。只是吃粮需要两个儿子供应,但总是接济不上。邻居们给她建议,你面没有吃完就给他俩要,不要等吃完了再要就跟不上了。但她再提前要,他们还是不给,拖拖拉拉,断断续续,有时就断了顿。有一次她去女儿家住了三个月,女儿嫁在外地。回来后二儿子说,那得扣除这三个月的粮。

   王叶去找村干部,村干部对她儿子说:“你要扣除三个月,那这三个月,让你妈把嘴缝住?”在村干部的强力干预下,儿子才给她送了一袋面,吃完又没有了。


      邻居都搬走了,周围都没有人了。有一次她病了,躺在床上烧了三天三夜。还是表哥来看望她,才叫来村医给打针输液退了烧。

      2006年,丈夫去世的第五年,熟人给她介绍了一个老伴,是个退休工人,比她大十来岁。王叶犹豫再三,拿不定主意。她一是怕村里人笑活,二是嫌老头岁数大,还跛着一条腿。

      王叶和我嫂子最能谈得来,这时就来找我嫂子商量。嫂子劝她说:“你现在这个样子,柴不来水不去,吃不上喝不上,都快饿死了,还怕人说三道四?找个老伴逃个活命吧。人家再不济,也有一份工资,有你一碗饭吃。人老了,就是找个伴,你还是啥金身银身舍不得?”一番话坚定了她的信心,王叶就嫁给了这个退休工人。
来到城里的王叶,慢慢习惯了城里人的生活。她和老头每天早上坚持走路锻炼身体,在路上看见树枝了,一个人拾,一个人拉,配合默契。两人一起到街上吃早餐,一起到超市买生活用品。她走路慢慢吞吞,一挪一挪,老头一条腿跛着,一拐一拐,两人互相搀扶,倒也相宜。

      王叶说,老头也是个可怜人,老伴去世后,他和小儿子一起生活。小儿媳见不得他,他就出来租房住。先是租住在西关,房子很阴暗,象地窨子一样。和王叶结婚后,他们租住到位于半山上的农科所院内,农科所是一个大院子,里面有果园,有树木花草。一条水泥路通向城里,买东西也还方便。每天早上,都有下面的人上来锻炼,跑步,呼吸新鲜空气。站在这里,可以望见城里的高楼大厦。

      王叶和老头过了十年平静日子。老头待她很好,把她象女儿一样宠。老头的儿子也很明事理,感谢她陪伴他们的父亲。逢年过节,给她买礼物,还给她一些钱。这十年里,她的身心都得到了充分滋润,人胖了,身体好了,见多了世面,眼界也不一样了。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两人一起旅游,到上海、南京、杭州等转了一圈。村里人说:“咱村多少能人,但除了王叶你们谁去过世博会?”十年时间,她和老头一起出游了四次,北京、西安、开封、武汉都去过,留下许多照片和美好的记忆。我问她:“你们是跟老年团出去的?”她说不是,出去先住到旅社,然后再找导游。我说:“你不害怕?”她说怕啥,不知道就问。现在出门好人多,问路啥的,人家都给你耐心讲解。我问你俩出去,谁照顾谁?她说,全凭我呢,我照顾他,他眼睛不行。

      这十年里,王叶的两个儿子先后得了脑血栓。老大现在病情稳定,还能干了活。老二现在一条腿跛着,只能在门边转圈圈。儿子们住院期间,她给他们送饭,陪护,资助钱款。儿子没有养活她,她反倒成了他们的支柱。孙女在城里上学,节假日总想来她这里住,在这里能吃上好的喝上好的,就不愿回村里。

       20189月,老头去世了,享年八十岁。临终前交代她,有事找他的大儿媳妇。大儿媳妇处事公道,在她的主持下,把老头去世补发的工资都给了王叶,并说:“姨,我伯不在了,但房子你随便住,这工资本上的一万块也留给你,权做房租用。”房租一月八十元,够王叶租住十年。

      王叶很知足,她只要了补发工资的一半,加上这些年攒的,手里有几万块钱。有了这些钱,她就有了底气。
王叶现在住在农科所二楼一个二十多平米的筒子楼里,另一间同样的房子做厨房。房间里放有一张床,一个大立柜,一个长沙发,桌子上放着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药,丹参滴丸、阿司匹林、辛伐他汀等。房间里还有一台新电视机,一台冰箱,她说,这都是老头临走前买的。吃水要到下面去提,去厕所也要跑到后院,但王叶很满足,她说比在村里好多了。王叶说,这里的人,各人过各人的光景,谁不打听谁的事。

       王叶说,亲家母还等着看她笑话呢。亲家母就是二儿媳妇的娘,一个村的,两家吵过架,现在见面都不说话。亲家母对人说王叶“看她将来落个啥下场”。王叶说:“烂麻绳还熬过铁曲链呢看我落个啥下场,谁走到谁前头还不一定呢。

   我问:“你一个人孤单吗?”她说:“孤单啥?有邻居呢,这里的邻居都可好,有人给我送面,还有人给我送油出去门就能碰见人。

       春天里的一个下雪天,她一个人上山锻炼,路上碰见一个老师。她走得慢,老师走的快。怕她一个人害怕,那老师就走一截等等她,再走一截再等等她。还教她,有啥事需要帮助时可以打110,有病了要打120。
王叶现在胆子很大,哪儿都敢去。老头去世后,她听人说有遗属补贴,她就去县为民服务中心询问。服务中心的人不清楚政策,让她去民政局问。她到民政局,跑了四个部门,最后,一个副局长接待了她。副局长说:“姨,没有了,以前有遗属补贴,现在没有这一项了,你不要再跑了。”她说单位人态度好,说话和和气气,不象村里人粗声野气,日娘捣老子的。她去银行存钱,银行的小娃小女对她也可好,帮她分析怎样存着方便,怎样有利息嫌。她有冠心病,听说有慢性病补助,她就去县医院办了医保手续,每月去找医生开一次药。

      儿子还是不知道心疼她,端午节前夕,大儿子打电话,想让她回村帮他干活。问:妈,你在哪儿?她接住电话说:我在医院。儿子咔察一下挂断电话,也不问她是有病住院了,还是去医院买药了,不问,什么也不问。王叶说,她不敢指望儿子,只有女儿经常给她打电话问候,不时地给她打俩钱。她现在很满足,也不想那么多,她说:“活好每一天,死了管它狼拉狗啃!”

      日子就这样过下去。农忙时她还回村里帮儿子种烟,闲暇时就回到城里出租房住。她说,这样好,可以拉开距离,减少是非。前些天她回村帮儿子干活,成群的小侄子还撩骚她说:“你现在有钱了,该雇个车回来哩。”王叶回击道:“我要是象你那样有钱,我就买个车,再买个司机,想去哪里就让他给我送到哪里。
王叶完小毕业,她上过六年学,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她讲故事是一把好手,可以称为故事篓子。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4-8-28 09:37 | 只看该作者
每个人都是一本小说,值得你去品读,值得你去琢磨。
3#
 楼主| 发表于 2024-8-28 16:4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麦子光临,是的,每个人都是一部小说,耐读,值得品味。
4#
发表于 2024-8-29 18:44 | 只看该作者
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寡居老人,晚年终于脱离了苦海,算是过上了开心而自给自足的生活……养儿防老指望不上,还是自己自力更生最靠谱!提读欣赏,问好!
5#
发表于 2024-8-29 20:58 | 只看该作者
拜读,细细品味,慢慢琢磨,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事。
6#
发表于 2024-8-30 09:54 | 只看该作者
抒写细腻,呈现生活场景,充分展示人物命运。
问好夜版。
7#
 楼主| 发表于 2024-8-30 15:38 | 只看该作者
于文华 发表于 2024-8-29 18:44
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寡居老人,晚年终于脱离了苦海,算是过上了开心而自给自足的生活……养儿防老指望不上 ...

谢谢文华来访,养儿防老,确实靠不上,还是得靠女儿。王叶离开村子,在外面住,现在也是靠女儿经常问候,安排。
8#
 楼主| 发表于 2024-8-30 15:39 | 只看该作者
潭千尺 发表于 2024-8-29 20:58
拜读,细细品味,慢慢琢磨,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事。

谢谢千尺来访,生活就是这样,苦苦跋涉。
9#
 楼主| 发表于 2024-8-30 15:40 | 只看该作者
财智天下 发表于 2024-8-30 09:54
抒写细腻,呈现生活场景,充分展示人物命运。
问好夜版。

谢谢财智天下,中财的老人手了。
10#
发表于 2024-9-3 11:55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故事让人唏嘘不已,一个的的大半生就这样渡过了,好在结局还不错,老天还是眷顾苦命人。问好!
11#
发表于 2024-9-21 16:44 | 只看该作者
日子就这样过下去。欣赏,没分了,本来是想要给十分。只能是叹息了
12#
 楼主| 发表于 2024-9-22 15:11 | 只看该作者
xam720 发表于 2024-9-3 11:55
一个故事让人唏嘘不已,一个的的大半生就这样渡过了,好在结局还不错,老天还是眷顾苦命人。问好!

谢谢xue版惠顾,都是可怜人,大儿子已去世,只剩下二儿子一拐一拐,她得靠远嫁的女儿。
13#
 楼主| 发表于 2024-9-22 15:12 | 只看该作者
yugongjin 发表于 2024-9-21 16:44
日子就这样过下去。欣赏,没分了,本来是想要给十分。只能是叹息了

谢谢啊,来就感谢了,还分不分的
14#
发表于 2024-10-11 15:28 | 只看该作者
无论长到多大,儿女总是父母的最牵挂,丢不开,放不下。可是等父母老了病了残了,却往往被不孝的儿女视为累赘,不理不睬,不管不问。好在王叶活得明白,晚年苦尽甘来,远离不孝子,得以享些清福。欣赏老师现实好文!问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4 13:34 | 只看该作者
林梢客n 发表于 2024-10-11 15:28
无论长到多大,儿女总是父母的最牵挂,丢不开,放不下。可是等父母老了病了残了,却往往被不孝的儿女视为累 ...

谢谢林梢客,是啊,村里的女人靠自己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2 20:21 , Processed in 0.05285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