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0|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非首发] 《青囊诀》后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11-18 10:3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柯英 于 2024-11-18 10:41 编辑

一直想写一部中医的小说,写出中医人应有的样子。


       冲动缘于中医情结,缘于我熟知的领域。

        少时,穷,看不起病。鸡屁股里抠一颗蛋,乡下只值三五分钱,却能干许多事——能买一支铅笔或两张白纸、三盒火柴,却买不起几片去痛片,诸多疾病,我们只能靠祖祖辈辈口耳相传的便捷偏方治疗。比如牙痛——牙痛不是病、疼起来会要命,一旦犯病,日夜痛击灵魂,生无可恋,愁苦不堪的祖母让我口含刚汲的冰凉井水,或者咬花椒、野蜂巢,止痛。实在止不住,她便掐我的手上虎口和嘴角周边,居然会得到片刻的安宁。后来,自学了中医,自然晓得其中原理,口含冷水,可清热退烧;咬花椒或野蜂巢,可散寒止痛;掐虎口及嘴角周边,相当于合谷、颊车、下关等穴位按摩,都是治疗牙痛要穴。还如,发烧熬生姜、葱白汤降烧,咳嗽熬芦苇根、甘草喝,流鼻血熬茅草根喝,小便不利熬车前草喝,等等,都是土土的保命手段。每当家人得病却没钱医治,恨不得自己马上学成个草泽医,拥有《青囊诀》一样的秘术,随手采一把草药就能医治病痛。 后来有了工作,还是病不起。偶尔,家人突发疾病,半夜煎熬,不知所措,然后看中医、西医,却不明所以,尤其孩子还小时,若发烧咳嗽,久治不愈,那种揪心的痛苦,相信身为父母者都曾有过。倘若年老的父母身患重症,听着他们呻吟、看着他们病痛,却无能为力,身为人子更是锥心之痛,恨不能变身神医,力拔陈疴顽疾。再看到诸多家庭,家人重病,四处求医,耗尽物力人力,最终人去财空,那般无奈,直教人悲戚不已。


        无助无奈的时候,不时扣问,那种望而知之、闻而知之、诊而知之的神医到哪里去了?那种凭三根手指、一把草药、一根针会看病的中医哪里去了?那种一剂知、再剂愈的传奇中医到哪里去了?迷茫,困顿,无解。


        于是,业余自学了中医。十数年潜心向学,深感中医是个好东西,诚如医祖张仲景说,“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对于一个作家,学习中医的过程,更是悟道求真、补偏救弊的另一路径。好中医须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人事,对天地万物的体察入微,有时更甚于写作者,况且,中医凭籍的是几千年传承,其理论渊源乃中国传统文化之集大成,在浩瀚的中医典籍中游弋,探索生命的由来、天地的奥秘、阴阳的属性、病理的运数等等,仿佛凭空打开了一扇智慧之窗,发育不良的知识结构一下子得到滋养、补济、培土、重铸,看待事物的眼光便渐渐不同于往昔,这种变化是细小的、微妙的,却又是可知可感的、令人欣喜的,如老话所说:“如春园之草,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中医是性命攸关的学问,马虎不得,入门即要抱定向大医看齐的心理,只要你上手诊病开方,就得问一问自己有没有拿起、放下的能力。学医者刚开始大都奉行张仲景倡导的“学而知之”和“多闻博识”,而渐入深山,方知歧路甚多,多少人耗尽一生心血,也可能走不出中医理论的迷径。我把在这个理念埋进小说中,用苦瓠和尚的话说教甘知苦:“慈是善念,悲是拔苦,有善念固然是好,但还得有拔苦的能力,没有能力,仁心善念都是空谈。”数千年的中医正道,留给一代代中医人的精神传承就是四个字:大医精诚。这四个字,便是中医应有的样子吧。


       时至今日,中医已不是传统教科书里的中医,医者也不是我们理想中的医者,爷爷辈闲谈聊天中的老中医早已淡出历史,现代医学熏陶下的新几代人更不识中医为何物,中医几度秋凉啊。


       于是,边学医,边想象,遂萌生写中医小说的欲望。先后发表了几个中医题材的中篇小说,反响还好。2019年底开始构思一个长篇,完成初稿后,时逢新冠疫情突发,想到历代中医面对瘟疫的作为,更加强烈地想写出中医应有的样子。书稿一改再改,又改了四稿,写到三十万字的时候,渐渐有了新期待。然后出了清样,看着纸质版的手稿,再次失望,总感到没有写出我心中的中医的模样,没写出中医百年的起伏沉落。这个时候,新冠疫情第二个高峰来临,我所在的城市封城一个多月,居家防疫,再看手稿,忽然觉得自己对中医知之肤浅,半路学医,好多东西似是而非,要想写一个专业程度颇高的小说,简直无语。想明白这些,反而不着急了。然后,放下小说,用心读医书,对医理药理的感悟反而精进不少,过去想不明白的地方,似乎突然间就想明白了。冥冥中,我与小说中的主人公有了一种精神的契合,我更理解了他所处的时代、他的成长历程和他的精神世界。动手写六、七稿时,基本是重新架构、重新设计,前面三十万字的手稿仅用了三分之一,新写了近三十万字,越写越接近了我心中想表现的东西,越写越有了底气。五年时间,八易其稿,最终写成了这个样子。


       小说以跛足中医人甘知苦的命运起伏为主线,串起他身边亲友、熟人、仇敌及相关联人物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也有意识用了复线结构,交织了江湖恩怨、时代风云、民情风俗,让每一个人物活在故事里,活在他们所处的时代中,让他们各自演绎生命的走向。我能把握的,似乎只是为他们的命运选择找一个符合逻辑的借口而已。放在清末、民国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时代背景上来结构这个小说,很有压力,近百年的历史中,有许多历史大事件无法避免,尽管我想极力淡化许多东西,只是通过平民的眼光、平民化的生活客观讲述,但人总是时代的产物,甘知苦、甘知勇、甘知愚、紫苏、宁青梅、王世琳等人不可避免要经历战争、饥荒、瘟疫、狱讼、逃难、死亡等种种苦难,他们的奋争也罢,追求也好,对“太平盛世”的期盼只是吃饱穿暖、安定有序,恰恰,乱世很难满足他们的幸福底线,而他们还得在乱世中努力活着,相当艰难。尽管,甘知苦身怀医门秘笈、甘知勇能拉起数千人的队伍、甘知愚在官场辛苦经营、王世琳懂得风水卜算,他们一样活得不易。这就是他们的命吧,也是一个时代的人的命运吧。


        写作中似乎与主人公甘知苦一直较着劲,总想着让他的生命光亮一些,可他时不时纠正我“不是这样的,不是你所想的”,我只能一次次抹去人为的牵强,遵循他主导的命运、他的医术精进、思想演进,尊重他的艺术生命,写出他活着的灵魂。我时不时隔着时空与他对视,一眼百年,阅尽沧桑。他的身上有许多神秘的东西,从身世之谜、人生机遇、医学秘术及遇到的那些高人,都让人满怀好奇的想要解读,但这种解读十分费力,一个从中医传承接续而来的医家,掌握了那么多活人救命的本事,尚且自省道:“从那个时代过来,尚且无法深入学习山、医、命、相、卜五术。”时隔百年,文化断层,秘术失传,今天学习中医者尽管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仅得皮毛而已。我原本想借游医高人张三分之手治好他的跛腿,愿望很好,而且也能实现,但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写到最后,我自己先吃了一惊,原来这个跛腿的“甘知苦”,或许才是中医渐渐式微的样式。


       小说的地理背景亦虚亦实,肃州、甘州、高台、太平堡、野水地……全都实有其名,都是古代丝绸之路经过的那些地方,但又不是小说人物生活的那个地方。之所以用偏僻落后的西北边陲之地作背景,因为偏远,时代之风吹过来总是慢几步,这个慢,恰好契合了中医式微的步履。“偏僻落后”也许是贬义词,但对文化传承来说,却虽屈犹荣,占居先天优势。时隔百年,放在大时代背景下审视,这一串地名和它们存留的时代气息依然熠熠闪光。


        为了小说的气质与所处时代同步,在写作中一直谨慎地与当下话语保持距离,尽可能克服新华体、公文体的语词进入表述,契合当下的阅读习惯。毕竟是以当代人的身份写作、写给当代人读,我只能努力地寻找符合自我气质的语言,构建一个艺术的气场。


        因为主题的需要,书中不可避免地运用了不少中医诊病、治疗的专业知识,这也是这本书写作最费神费力的地方,但可以负责任地说,那些医案、医术、药方,都是可靠的,都是一代代中医人实践和智慧的结晶。也许,随着对中医及传统文化的学习越深入,我可能会对小说的一些东西有新的想法,但到目前为止,修为尚浅,只能写到这个境界。读者诸君见仁见智,请多批评。                                                                                                                      2024年初春
注:该书已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mmexport69035ae5ce3f8fa21d0a2c42cbf99dd7_1730902378688.jpeg (182.19 KB, 下载次数: 16)

mmexport69035ae5ce3f8fa21d0a2c42cbf99dd7_1730902378688.jpeg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4-11-18 10:49 | 只看该作者
一直都很仰慕老师的文,果断收藏,一直坚信总有一天会遇见,学习老师有知识性,必须性,可学性的文,问好老师!
3#
发表于 2024-11-18 11:01 | 只看该作者
    问候柯英老师!


欢迎分享佳作到【太虚】!
4#
发表于 2024-11-18 11:35 | 只看该作者
柯老师若能发个作品片段就更好了。非常支持老师的辛勤创作!
5#
发表于 2024-11-18 15:10 | 只看该作者
      柯英,名寇克英,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发表散文、评论、小说100万字,出版散文集《在路上》、《思想的光影》、报告文学《注目黑河》、历史文化散文专著《牧歌流韵·匈奴卷》等13部,获第五、六届敦煌文艺奖,第二、三届黄河文学奖、第二十七“东丽杯”孙犁散文优秀奖等。


      近日,作家柯英长篇小说《青囊诀》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中医药题材的长篇小说,以清末、民国时期为时代背景,以河西地区太平堡中医馆“甘之堂”传人甘知苦为叙事核心,以中医药经典著作《青囊诀》作为线索,讲述了主人公甘知苦成长为一代中医名家的故事。


      甘知苦自幼在爷爷的潜移默化中学习中医医术与医者品德,后接手甘知堂,机缘巧合下得到《青囊诀》,在当时动荡的时局中明白了医者的担当与民族大义,挺身而出帮助革命者,后来又投身于新中国的卫生事业。小说细腻而深刻地描绘了中医甘知苦及家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历史变迁与人性冲突,反映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和医者的高尚品德,还从侧面展现了当时河西地区的历史样貌与人文风情。
6#
发表于 2024-11-18 16:12 | 只看该作者
柯大侠多久没来了?你这成稀罕人了
不但学习中医,这写作也结出硕果,了不起。
7#
发表于 2024-11-18 17:15 | 只看该作者
        首先祝贺柯英老师取得的文学创作的丰硕成就!     

       我是学中医的,是职业医生,业余爱好是文学,今天看了柯英老师的《青囊诀·后记》感触颇深。执着的追求,严苛的自律,“八易文稿”、“三十万字舍弃删弃三分之二”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强烈地激发着我们对文学创作的敬畏之心。



      希望文友们向柯颖老师学习!

8#
发表于 2024-11-18 19:19 | 只看该作者
柯英大哥居然回来了,喜欲狂。

等我忙完再来细读细评。
9#
发表于 2024-11-18 19:20 | 只看该作者
前几日听莫明说你送了他一本,羡慕极了。听说所出不多,就没好意思问哥要。
10#
发表于 2024-11-19 10:23 | 只看该作者
上次外婆腰腿痛,不能行走,您给的方子,我觉甚好,因为是网友所给,亲人打死不准用,所以就没面目给您回复。后来医生所开之药,原理相近,方子相似,只多增补了两三种而已。现外婆已能行走。
11#
发表于 2024-11-19 10:23 | 只看该作者
柯大哥出版发行的小说有卖吗,哪里可以买到?
12#
发表于 2024-11-19 14:49 | 只看该作者
欧阳梦儿 发表于 2024-11-19 10:23
柯大哥出版发行的小说有卖吗,哪里可以买到?

欧阳多喊几嗓子,说不上他就来回复。
我想他自己应该有存书,可以直接下单。
13#
发表于 2024-11-19 15:16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24-11-19 14:49
欧阳多喊几嗓子,说不上他就来回复。
我想他自己应该有存书,可以直接下单。

唉,现在太冷清了。等了半天才等来一条消息。
14#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1 09:05 | 只看该作者
抽空回来遛达一下,看看老朋友们,做个新书广告,谢谢大家关注!
15#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1 09:09 | 只看该作者
欧阳梦儿 发表于 2024-11-19 10:23
上次外婆腰腿痛,不能行走,您给的方子,我觉甚好,因为是网友所给,亲人打死不准用,所以就没面目给您回复 ...

很正常啊,毕竟不是医家开方,可信度存疑是常态好了就行,用中医药治好,你信了中医就是好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5 12:18 , Processed in 0.05960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