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学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12-15 16: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春江花月夜 于 2024-12-15 17:00 编辑


     学如是村里最圆满的女人。

  说她圆满,一是指在子嗣上,她有儿有女,并且有两儿两女。在计划生育年代,谁家拥有一个“好”,都让人羡慕得不得了,何况她有两个“好”?特别是到了第三代,大儿子一儿一女,二儿子两个儿子,大女儿两个儿子,小女儿一个儿子。七个孙辈中,就有六个都是男孩。谁要说,“你家净是小伙娃子,将来娶媳妇压力可不小啊。”学如就说,“谁嫌娃子多?越多越好!一鸡俩爪,生下来都带饭着哩,怕啥!”村里人称女孩为女子,男孩称娃子。学如家娃子多,这让她走在村子,不由得昂首挺胸。这种骄傲是埋在心里,挂在脸上,掩饰不住的。

      二是学如精明,会来事,能大能小。她能把儿女们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从婚事到择业到生儿育女,都顺着她的意愿来。不像其他的农村老人,娃子不孝顺,女子不听话,或者出门打工,东一个西一个,一年到头见不了几面。

     如今,学如的七个孙辈中,大孙子在部队当志愿兵,已经是三级士官,准备升四级,孙媳妇已随军,生有一个女孩;孙女嫁在县城附近,在大润发市场做生意,有自己的门店,生有一个男孩。七十八岁的学如,已是四世同堂了。两个儿子都在村里,大女儿嫁在邻村,小女儿虽安家西安,现在也回县城做生意了,每天晚上都回娘家陪她,可谓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不但在妯娌里面,就是在全村,她也是最能说得起嘴的。

      沈家是个大家族,亲弟兄三个,学如是老三家。大妯娌是黑婶家,黑婶也生了两儿两女,但黑婶的大儿子和大女儿早夭,二女儿嫁得远,小儿子性子懦弱,虽有九个孙辈却都不在身边。手下没有兵,光杆司令。不像学如,有个啥事,一呼百应。老二是彩荣家,原本不错的,两儿一女。但后来大儿子生了三个女儿,女儿又生了两个女儿,小儿子虽然生了一个男孩,却远在千里之外,看不见摸不着。这样大家族中每遇过事情,学如屁股后面是齐扑扑六个男丁,老二家则是一色色“五朵金花”。这让老二家不由得有些气馁。虽然说生儿生女不由人,那是老天爷管的事,但能生下儿子,就是命好,就是有福。

      我们这里把妯娌称为“相候”,或者叫“先后,意思大概是“嫁给兄弟,互相守候”,或者“先后走进这个家庭”。在农村,相候之间能维持表面的友好都不错了,暗中争强比拼是时时进行着的。这其中比儿比女比子孙就是最重要的一项了。有一次学如开玩笑说老二家“掉到桃花谷里了”,二嫂彩荣就很生气,她只有暗暗扶持孙女好好念书来争气了。

   学如1945年生人,原是县城寨子村里人,土改时全家被撵到后岭上。她念过完小,十八岁嫁给沈家老三小福子。那时老三家也住在后岭上,非常穷困。公公吸大烟,婆婆也吸,两口子都吸。婆婆四十多岁就去世了,公公活到五十岁。沈家大哥二哥娶妻另过后,家里只剩下老三父子俩,住在一孔烂窑洞里,炕上铺个烂席片,要啥没啥。学如看中了老三的社会关系。老三的姐姐嫁给村里梁家老二,沈家弟兄三个都搬下山来了。学如嫁给小福子后,父母还有两个哥哥也得以搬到山下。结婚后,学如领住小福子辛勤过日子,硬是从一无所有,过到现在儿孙满堂,村里有三处房产,城里还有一套房子。

      小福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从小没有力气,出不了力。生产队时,小福子就是干些吆鸡打狗看庄稼的轻省活。后来他当生产队会计,一下干了七八年。小福子当会计,大家都知道是学如在背后给他当参谋。每年生产队结算时,小福子算不过来,学如夜里还帮他算帐。对外交往,人情世故,针线家务,都是学如在支撑。那些年不管是住窑,还是住房子,家里什么时候都拾掇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小福子干活回来,先洗脸,后洗手,再拿刷子把身上的土打一打,把鞋上的土也打打,学如才让他进门。小福子背后对人说,“哎,你还甭说,地主家的人就是和咱贫下中农不一样。我爷父几个过日子,夜里弄个尿桶扔到脚地,你起来嘡嘡嘡尿尿,他起来嘟嘟嘟尿尿,天明把尿倒了,尿桶从来不刷,尿渍多厚,闻着打倒噎气。夜里都睡觉呀,才想起去茅房掂尿桶。跟我屋里结婚后,她可干净,尿盆子都刷得红明红明,天天起来倒尿刷盆子,拿回来放到床下,啥时候都是干干净净。”我屋里,就是指学如。学如让小福子过上了幸福生活,他很满足,对学如也是俯首贴耳。

      学如没有婆婆,她的四个孩子都是娘家妈带大的。生小女儿灵霞时,计划生育已经如火如荼了,按我当时小孩子的心理,都觉得她生得有些多余了。但现在她享这个老生女的福最多,得老生女的力最大。那时学如的娘家妈娘家爹还年轻,很能干。她把老两口接到自己家里,娘给她做饭带孩子,爹给她种菜种自留地。学如参加生产队劳动,每天下工后,别的女人都慌慌忙忙做饭,学如回来就能吃上现成饭。娘还把院子也打扫干净了,家务也拾掇好了,学如的日子就比一般女人过得滋润些,从容些。

   十几年时间,学如的四个孩子噌噌都长大了,爹娘也上岁数了,干不动活了。今天这个咳嗽,明天那个气喘,小福子的脸色就不好看了。娘就把学如的哥哥叫来说:“你把我俩接回去吧,我们年纪也大了,住女子家不是长事,早晚要在儿子家送终。但你来接我们,可不敢猛古丁,猛古丁接走,好我和你妹夫之间有啥疙瘩似的。你买些礼物,来给你妹夫坐坐,谢谢人家招呼这么多年,现在该回儿子家了。这样圆泛一些。”哥哥听了老娘这番话,觉得也有道理,就买了烟酒谢了小福子,然后把爹娘接了回来。

  这事也没有什么毛病,但凡事都怕细琢磨,一琢磨就不对劲了。嫂子不知听了谁的挑唆,就不愿意了,对哥哥说:“爹娘能干的时候,去给她帮忙。现在身体不好了,却送回来让咱伺候,就这还得拿上礼去谢承她,天下哪有这道理?这不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吗?好事都让她占了。你接回来你伺候,我不管。”两人大吵一架,老婆回了娘家。

      后来老两口不停地住院,吃药,花钱,哥嫂就经常为这事吵架。兄妹都在一个村里,低头不见抬头见,姑嫂就成了仇人,见面都不搭腔。哥哥又是个一炮药,嫂子骂几句,哥哥就打。有一次还用牛皮绳蘸水打老婆,打过了又心疼。学如的爹娘呢,人老了,聋三磕四的,还在儿女中间传话,说媳妇待他们不好啦,给脸子看啦。东西越捎越少,闲话越捎越多,矛盾就越来越尖锐。有一次嫂子外出,把门锁上,老两口进不去门。老头就去找村干部。村干部说:“毕了,敢把老人锁在门外,把她锁子砸了。”老爹不长脑子,掂个斧头当真去砸。这下嫂子回来又不依了,一家人闹得不可开交。看着没法收场,哥哥干脆跑了,跑到岭上躲了七天。等到老爹老娘下世,不久嫂子也得了病,四十六岁就离开人世。真应了那句老话:“糊涂官糊涂民,糊涂老子气死人”。

      村里有说嫂子麻胡的,有说学如太精了,还有说老两口偏心眼的,不一而足。

   转眼间儿女们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但儿子娶谁,娶哪里女子,都得听学如的。一个来村里干活的东乡女子看上大儿子了,两人暗暗约会。学如嫌这女子没爹没娘,疯疯张张,缺乏教养,就不让大儿子和她来往。这女子住到村里不走,扬言“怀孕了看她咋弄”。学如对大儿子说:“管她住足住够,怀孕咱都不要,是咱的也不要。”这件事到底没有成。大儿子最后娶了一个山里女孩,结婚后很听婆婆的话。

   二儿子最初自谈了一个,是村里老牛的侄女,家住西南山。学如不愿意,说“老牛侉里侉气,他侄女能好到哪里?和他家结了亲戚,以后麻烦事多着呢。”这件事就黄了。后来二儿子又喜欢上表嫂的妹妹,两人私下打得火热,学如还是不愿意。表嫂的妹妹想在城里卖馍,就让二儿子找木匠给她做一个合盘子。木匠不知内情,做好后送到学如家。木匠走出门来没多远,就听见学如在院子骂:“世上再没有人了?哪有表弟兄俩娶姊妹俩的?想进我沈家门,不是恁容易的。”说着抓起合盘子,一把摔得粉碎。这件事也被搅散了。二儿子直到三十岁上才娶下媳妇。这媳妇长得五大三粗,儿子不喜欢,但学如喜欢。

        大女儿身体弱,学如就在邻村给女儿找了个对象。

   小女儿灵霞上过卫校,毕业后跟着一个表舅学医,都学得差不多了。但学如说:“灵霞二十岁了,找得婆家了。学手艺不重要,找婆家可不能耽搁。”她就把小女儿叫回来,经人介绍找了一个县城附近村的女婿。女婿弟兄三个,父母都是老师。大哥大学毕业后在西安工作,当上一个大公司的领导,就把三弟安排进公司,灵霞后来也跟着去了西安。

      灵霞找对象,中间还费了一点周折。经过提亲、看地方、订婚,到了行礼这一步,马上就要结婚了。这天,男方派一行人前来行礼,就是拿上礼钱,还有棉花、点心等物,前来和女方商量婚礼哪天举办、规模多大等具体事项。一般男方都是派老弟兄还有舅、姨夫姑夫等人来。女方要摆酒席,盛情款待。喝酒自然是一大项目。沈家这边也叫来叔侄等人来陪。一开始气氛挺好,大家客客气气,谈笑晏晏。但喝着喝着就喝高了。男方那边有人出言不逊,沈家这边有人就不愿意了,说看不起沈家人,显摆啥哩。人多嘴杂,添油加醋,越说越生气,沈家这边人就掀了桌子,大喊:“不跟他了,啥鸡巴了不起,有个工作,算球!”男方客人也骂骂咧咧走了。

      眼看这场婚事要黄,媒人也没法在中间斡旋。过了两天,学如没有告诉任何人,她一个人跑到亲家那里。学如个子不高,细长眼睛,她总是笑模悠悠,说话不紧不慢。到了亲家那里,她先陪罪,说这次没有安排好,导致两家出现误会。最后说:“亲家呀,这事是咱两家的事,以后成了亲,两个孩子过光景,与那些沈家人有啥关系?好了见几面,不好了以后连面都不用见。咱不能因为他们影响两个孩子的幸福呀。”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亲家母都亲自上门道歉了,还有什么可说的?婚礼如期进行,随后女婿去西安工作,女儿也跟了去,后来孙女也到西安闯荡。这正是,“能大能小是条龙,只大不小是个虫”。

      十年前小福子得了胃癌。一开始学如也积极给丈夫看病,到后来病重时,她不让再去医院了。她对儿女们说:“你爹这病去医院也是受罪,花钱越多,受罪越大。不如在家里,咱把他伺候美美的,叫他少受些症,比啥都强。”避过小福子,她提前把棺材、寿衣都准备得停停当当。小福子经常对人说:“我爹活了五十岁,我大哥也是五十岁,我能活个六十岁都是一大关。”小福子最后活了六十八岁,大家都说因为学如伺候得好,招呼得好,饭食均匀。

   丈夫去世后,学如给两个儿子交待:“埋人需要啥,你们各自去买,都记住花了多少钱。”埋人的第二天晚上,学如把两个儿子叫到自己住处,说:“你俩花了多少钱,咱把帐算算。”大儿子说花了四千,二儿子说花了三千多。她把收的礼钱,给大儿子四千,又给二儿子三千多,剩下还有八千块钱。学如说,“埋你爹,你俩都出力了。现在这礼钱还剩八千,给你们各自两千,剩下这四千块,我留着,平时油盐酱醋也花不了多少。以后你们还得管我哩。”两个儿子谁好意思接母亲的钱?埋爹自己都没有出钱,还能再挣些钱?两个人都没有接这钱。

      学如有啥事,只给儿子商量,不让两个儿媳妇参与,这样也减少了许多是非。

   处理完丈夫的后事,学如就跟上小女儿灵霞去了西安,给小女儿带孩子,灵霞出去干一份工作。慢慢地,她就成了家里的主人了。婆婆来到儿子家,反而有点陌生。有一年婆婆有病,来西安儿子家。学如对亲家说:你妈,你来到儿子家,就是自己的家了,想吃啥就说,千万不要外气噢。”学如越客气,亲家母越觉着理缺,她坐在沙发上,屁股只担一个角。过春节,学如的两个孙子来西安过年。看到姑姑家人多,有姑婆,还有其他亲戚,就吵着要走。学如瞪两个孙子说:“不准走!恁不懂规矩!你来你姑家过年哩,初五都没有过,你就要走,像啥话?”两个孙子不敢走了。婆婆开玩笑对儿媳妇灵霞说:“你看你妈,说话有骨头有肉。”学如接腔道:“骨头连着肉,肉连着骨头,说话肯定有骨头有肉了。”她意思是,你以前看不起我女子,现在到我女子门上了,你反悔吧。

       一直到小女儿的孩子上高中,学如才回来。两个儿子在村里都有房子,但她谁家都不去。她让两个儿子把她原来的窑拾掇一下,大门整修一下,独自住了进去。随后小女儿也回来了,在县城和侄女一起做生意,夜里则骑电动车回村陪伴母亲。
我妈活着时和学如关系最近,来往最密切。我妈比学如大十多岁,中间几乎隔着一代人的距离,两个人却最要好。我妈喜欢学如的精明、会来事,经常拿她做比喻,“你看人家学如,说话办事滴水不漏”,“你看人家学如,把一家人安排得如是得当”。“如是得当”,就是妥贴周全。

       在村里,谁和谁来往,谁和谁走得近,都是有讲究的,遵循着某种规律的。我妈喜欢精人,我妈也比较精,两个人精到一起了,汇成一股涓涓细流,温润着两个知己的心田。我妈有了什么事,会跑到竹园跟,请学如出主意“你婶,你看我这个事咋办?”学如也经常来我家,请教我妈:“嫂,我给你说个事。”

      学如家的烟地刚好就在我家崖池边,那时她去地里干活,经常路过我家,歇晌时就来我家坐,和我妈很能谈得来。

     我妹妹嫁到沈家,叫学如“三妈”,有啥事,她都去请教她三妈。这事咋办哩,那事咋办哩,都叫谁,道数子咋走,礼势咋讲。妹妹的婆婆公公去世,妹妹女儿的孩子满月,妹妹都去请教她三妈。

   学如也很知道行止、进退。有些事她亲自出面,有些事她就支使儿女们前去。年龄大了以后,学如轻易不到事情场上。她说:“人老了,眼花,耳聋,只见人家嘴动弹半天,听不见人家说什么。少往人场去,少惹人讨厌。”

      2024年春节,大儿子两口去山东军营过年,学如去孙女小敏处过年。小敏腊月做生意,忙得很,她就去帮孙女照看生意。大孙子是三级士官,工资很高,将来回到地方上,你若要工作,就给你安排工作,你若买断,就给你一把钱。大儿子一家不用熬煎

      小女儿丈夫有一份工作,有五险一金,小女儿自己做着生意,光景也很好。只是二儿子是两个男孩,比较吃力。大孩子当了三年兵回来,没有稳定事干,今天送外卖,明天送纯净水,都说得媳妇了,还是晃里晃荡。小儿子正上高中,学习也不咋的。二儿子两口拼命栽烟,勒紧裤腰带,给大孩子在城里买了一套房子,为说媳妇做准备。

     大女儿家也比较困难,丈夫脑血栓,两个男孩,老大二十七,老二也二十四了,媳妇也没影呢。

   这些小伙娃子说媳妇,可没有当年儿子们说媳妇时那么容易了,那时还可以挑三拣四。时代变了,现在村里谁家有女儿,都笑逐颜开。有儿子的,都熬煎得夜里睡不着觉,何况你一家俩?但这些都是儿女们的事,压力只在儿女身上,还没有传导到学如身上。学如说:“一辈人不管两辈人的事。”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6 18:53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从即将出版的《寡居》一书中选出的,似乎离我们远了,但回到村里又遇见了。
3#
发表于 2024-12-17 09:47 | 只看该作者
有血有肉的一篇文章,一位有血有肉的农村妇女形象全方位的展位在读者面前,文章通过一个个鲜过的事例,从各个侧面展示出,这位农村女子的聪明,睿智,强势,能干,及 能屈能伸的品格,文章内容丰厚,笔触细腻。欣赏,问好!
4#
发表于 2024-12-17 10:39 | 只看该作者
家长里短,说的都是身边的事儿。身边的事儿才是百姓关心的事儿,才是自己的事儿。
  骆老师的文章写得总是平实,质朴,故事讲的温温和和,如一道老火靓汤,越品咂越享受。借用你的话说,你的文章才是真正的有骨头有肉。

文中的“学如”是一位能屈能伸,活得通透的女人,了不起!欣赏她。
   不过,骆老师的文章,最终的中心还是定位在中国父母操心儿女事的身上。尽管文章中心不是,但你的内心却是。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5#
发表于 2024-12-20 13:56 | 只看该作者
你是那半边天, 熠熠生辉, 照亮前行的路 。
6#
发表于 2024-12-20 14:18 | 只看该作者
将一个家庭妇女刻画的有血有肉,有故事有人物,具象而实在的文章……问好!
7#
发表于 2024-12-20 15:33 | 只看该作者
好作品,必须加精计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2 15:57 , Processed in 0.07317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