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牢骚漫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2-18 1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冰峰雪鹰 于 2025-2-18 10:17 编辑

     牢骚漫谈


  在这人世间摸爬滚打一辈子,谁的肚子里没有些“弯弯绕绕”的牢骚呢?古往今来的人生感叹中,人们常说“不如意事常八 九,可与语人无二三”。这牢骚仿佛邪魔附身,成了生活里甩也甩不掉的影子,如影随形。我们不妨看看近现代时期,在不同的时代社会演变的背景下,呈现出多种多样、目不暇接的一种精神形态。


  先把时光的指针拨回近现代那动荡不安的岁月。这个时代简直是黑暗透顶的时代,国家遭受各国列强的肆意欺凌,山河破碎,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上的有识之士目睹这一切,心中的愤懑与不满如汹涌的潮水般难以抑制。就拿戊戌变法时期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来说吧,他们一心想要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现状,推行变法图强。然而,在变法的艰难进程中,他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来自守旧势力的重重阻力,以及变革之路的荆棘满途。就像那“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每前进一步甚至都要付出鲜血撒地的努力。


  康有为曾经大发感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就如同“拿着银钱买棺材——自寻死路”,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将大好河山拱手让给列强。他们在奔走呼号、积极推动变法的过程中,不知道发出了多少牢骚和呐喊,心中满是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和对腐朽统治的不满。虽然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他们的这些牢骚和努力,却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光,唤醒了更多民众的觉醒意识,让人们开始思考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出路。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老百姓,日子更不用说是苦不堪言。军阀混战,天下大乱,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压得百姓们喘不过气来。他们每日辛勤劳作,却依旧难以维持生计,就像那“牛拉犁耙——吃力不讨好”,付出了无数的汗水,收获的却是极其微薄的回报。老百姓们心中充满了对这世道不公的抱怨,常常感叹“富人顿顿大鱼大肉,穷人天天肚皮打鼓”。在当时的民谣中,就饱含着无数百姓的心酸与无奈,这些民谣就像是他们心中牢骚的一种传唱如“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正是老百姓们对当时混乱局势的强烈不满和反抗情绪的表达,也是他们心中牢骚的一种最大宣泄方式。


  到了民国时期似乎起了点微波,社会处于新旧交替的转型阶段,新思想与旧传统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年轻一代人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理念,渴望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理想。然而,封建礼教的余威依然强大,家庭和社会的传统观念依旧对年轻人的生活和选择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那些渴望进步的青年们,看着家里的长辈们还在遵循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俗来安排自己的婚姻,心中的不满和委屈就像那“年三十炮仗一点就着”。


  他们渴望能够自由恋爱,与自己心仪的人携手走过一生,开辟崭新的一片天地,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但现实却常常让他们感到无奈和痛苦,他们被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所束缚,无法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爱情。他们不禁发牢骚说:“这旧礼教就像一把沉重的枷锁,把青春和自由都给紧紧锁住了,让我们无法挣脱。”在这个时期,年轻人的牢骚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更是对旧制度、旧传统的一种挑战和反抗,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新旧思想的冲突和矛盾。


  时代的车轮不可逆转地来到现代社会。尽管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心中的牢骚却还是没断绝。不同年龄层的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和面临的问题不同,有着各自独特的“槽点”。


  先说说年轻一代吧。如今的年轻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学校里,学生们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为了能够考上理想的学校,那是拼尽了全力,常常“两眼一睁,学到熄灯”。他们每天都要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和一场又一场的考试,学习的压力如同泰山压顶一般。他们抱怨着作业多、考试难,调侃说“这哪是上学啊,简直是上刑”,还自嘲自己是“学习的机器”,失去了许多本该属于青春的快乐和自由。


  好不容易走出了校园,踏入社会,找工作又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如今的就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好的工作岗位往往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无数人争抢。很多年轻人投出了一份又一份的简历,却如同石沉大海,毫无回音。他们不禁发牢骚说:“这找工作比登天还难,是不是得给老天爷送礼才行啊?”那种求职无门的焦虑和无奈,让他们心中满是抱怨。


  进入职场后,年轻人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加班成了常态,“996”“007”的工作模式让他们疲惫不堪,身体和精神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抱怨着“老板画的饼,比月亮还大,可就是吃不着”。工作强度大得惊人,工资却并不高,付出与回报严重不成正比。就像自己调侃的那样“累得像条狗,挣得还不够买狗粮”。而且在职场中,人际关系也十分复杂,“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同事大有人在,让他们不得不时刻保持警惕,“防人之心不可无”。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感到心累,心中也积攒了不少的怨气和牢骚。


  再看看中年人,他们正处于人生的“夹心层”,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压力如同沉甸甸的大山,压得他们“腰酸背痛腿抽筋”。在家庭方面,他们的父母年事已高,身体状况逐渐变差,三天两头往医院跑是常有的事。而如今的医疗费用又高得惊人,他们抱怨着“看病贵得像抢钱,一个感冒都要几百块”。为了给父母治好病,常常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


  孩子的教育问题更是让中年人们头疼不已。在当今社会,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家长们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纷纷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兴趣班。然而,这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现在的孩子不好管,辅导作业能把人逼疯”。中年人们在辅导孩子作业的过程中,常常被气得血压升高。而且为了孩子的学习,他们花了不少钱报补习班,可效果却不一定理想,“钱都撒出去了,水花都没见一个”,这让他们感到既无奈又焦虑。


  在工作上,中年人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在职场上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年轻一代的不断崛起让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担心自己被时代淘汰,“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滩上”。他们不得不努力提升自己,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职场环境。但有时候,尽管他们付出了很多努力,却依然觉得力不从心。自然还抱怨工作中的一些不公平现象,“有关系的人平步青云,没关系的人累死累活没个盼头”。这种不公平感让他们心中充满了不满和牢骚。


  而老年人呢,他们虽然生活在物质条件相对丰富的现代社会,但也有着自己的烦恼和牢骚。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各种疾病接踵而至。“年纪大了,毛病多了,药罐子不离身”,不时地感慨岁月不饶人:“想当年,我也是身强力壮,慨当以慷,现在是不行喽”。


  除了身体上的问题,老年人在情感上也面临着孤独和失落。现在的年轻人工作忙碌,生活节奏快,很少有时间陪伴老人。老人们抱怨着“孩子大了,翅膀硬了,都不记得爹娘了”,他们渴望子女能够多一些时间陪伴在自己身边,和他们聊聊天,说说话。然而,现实却往往让他们感到失望,这种情感上的缺失让他们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牢骚。


  当我们以平常心来看,这牢骚也并非全是坏事。它就像一个“情绪的安全阀”,当人们心中积累了不满、委屈、焦虑等负面情绪时,发发牢骚,能让这些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不至于让情绪过度压抑,憋出病来。就如同高压锅,如果没有安全阀,当压力过大时,发生惊人的爆炸。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人们的牢骚其实也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年轻人对教育和就业的牢骚,揭示了社会竞争的激烈程度以及教育制度和就业环境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


  中年人的牢骚,凸显了家庭养老和子女教育的沉重负担,以及职场竞争的残酷性;老年人的牢骚,则让我们看到社会在关爱老年人、满足老年人情感需求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这些牢骚,实际上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他们希望通过发牢骚,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促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如果仅停留在发牢骚的方面,毕竟于事无补。毛主席曾在《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写道:“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这是在告诫我们,虽然发发牢骚可以暂时缓解情绪,但如果过度沉溺于牢骚之中,让消极情绪占据主导,对身心健康是极为不利的。我们不能让牢骚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而应该把它当作一种动力,激励我们去努力改变现状。


  年轻人不能因为学习和工作困难就选择“躺平”,而应该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年人要勇敢地面对家庭和工作的压力,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积极寻求解决养老和教育问题的途径,同时在职场中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老年人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丰富自己的养老生活,主动与子女加强沟通,不断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达到和谐美好。


  当然,我们希望社会各界应该重视人们的牢骚,认真倾听他们的声音。政府部门可以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改善教育和就业环境,减轻中年人的家庭负担,加大对老年人的关爱和照顾力度;企业应该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营造良好的职场氛围,建立公平公正竞争机制,让员工能在一个和谐、积极的环境中工作。


  从历史上众多名人的经历中,我们也能汲取到一些应对牢骚的智慧。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但他始终保持着豁达乐观的心态,留下了“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千古名句。他没有被人生的挫折和牢骚所打倒,而是以一种超脱的心境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如意;李白怀才不遇,却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的豪情壮志让他在困境中依然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被牢骚所左右。


  牢骚这玩意,就像是生活中的一味特殊的调味品,有酸有苦有辣,不可或缺。我们既不能让它把我们的生活搅得一团糟,也不能对它视而不见。适当发发牢骚,然后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努力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越来越美好。就像那“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只要我们怀揣着希望,充满信心,积极行动,生活中的阴霾总会散去,阳光终会照耀进来。让我们把那些牢骚化作前进的动力,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更加坚实,更加精彩,书写出属于自己的不凡篇章。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5-2-18 11:54 | 只看该作者
牢骚当然是消极的,个人感受差而产生的。
一般又都是比较自我的,替别人的感受发牢骚很少。
如果较多人的牢骚有其共性,那就值得社会观察者、管理者重视了。
因而客观上牢骚也有积极的一面。
3#
发表于 2025-2-18 14:56 | 只看该作者
极是,牢骚是每个人都有的。
拜读欣赏,问好。
4#
发表于 2025-2-18 16:35 | 只看该作者
个人觉得牢骚与觉醒还是有区别的。牢骚偏向于发泄,而觉醒是一种抗争,有着莫大的智慧与勇气。
5#
发表于 2025-2-19 09:34 | 只看该作者
再次细读,作者从多方位阐述“牢骚”的必然性、优与劣,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牢骚”这种东西,是可以转化的道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1 18:43 , Processed in 0.14995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