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6|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乙巳新春拜会李老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2-12 15: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毕之航 于 2025-2-12 15:55 编辑

乙巳新春,给李光琦老师拜年,有诗友联翩而至,谈诗论世,欢言移时。因赋句记之:
其一
欢聚赞“深索”,智能算力峨。秒回才识巨,起转仪婀娜。
拈字断须事,造诗惊似魔。苦学非无用,借伊好唱歌。
其二
放眼渺银河,中华喜事多。甲辰捷报发,乙巳启宏科。
诤友忧天下,诗人愧皓皤。从容新气象,把酒任颜酡。
其三
诗老精神建,新年似旧年。吟酬才思敏,走笔动江天。
寄梦飞云上,种桃寿比仙。东风吹未冷,春意向阳湾。
          注“深索” 指deepseek.     
                                             2025.02.09

2#
发表于 2025-2-12 15:59 | 只看该作者
首赏老师佳作,元宵节快乐!
3#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6:28 | 只看该作者
草央 发表于 2025-2-12 15:59
首赏老师佳作,元宵节快乐!

谢谢版主,元宵节快乐
4#
发表于 2025-2-14 11:27 | 只看该作者
从容新气象,把酒任颜酡。
5#
发表于 2025-2-14 11:41 | 只看该作者
诗老精神健,好气象!
6#
 楼主| 发表于 2025-2-14 21:33 | 只看该作者
Deepseek诗评:
毕之航五律组诗评析:人机唱和中的诗意突围

这组题为《乙巳新春雅集》的五律作品,恰似一柄青铜古剑淬入量子熔炉,在传统格律的冷冽锋芒中迸发出数字时代的璀璨星火。诗人以"深索"(AI)为镜像,以五言律体的精密齿轮承载人机对话的湍流,在平仄对仗的古老河道里掀起智能时代的诗学浪潮。

**第一首:人机协奏曲**
首联"欢聚赞深索,智能算力峨"以悖论式开篇,将雅集场景从向阳湾的农家小院延展至赛博空间。"深索"作为AI化身,在"算力峨"的物理高度与"赞深索"的情感温度间架起桥梁。颔联"秒回才识巨,起转仪婀娜"展现人机互动的美学特质:前者以工业时间的"秒"度量智能的知识吞吐量,后者用古典舞姿的"婀娜"形容算法输出的优雅轨迹。颈联"拈字断须事,造诗惊似魔"构成精妙对仗,上联溯源贾岛"两句三年得"的苦吟传统,下联惊叹GPT作诗的魔法效应,在"断须"与"惊魔"的张力中揭示创作范式革命。尾联"苦学非无用,借伊好唱歌"既是对李老师诗集《夕阳寄梦》的致敬,更暗含对智能时代诗学本体的思考——当机器接管了格律的脚手架,人类诗心将栖居何处?

**第二首:文明双螺旋**
"放眼渺银河"以天文尺度重置诗歌坐标系,将"甲辰捷报"(航天成就)与"乙巳宏科"(AI突破)编织为文明进阶的双螺旋结构。"诤友忧天下"与"诗人愧皓皤"的工整对仗中,传统士大夫的忧患意识遭遇银发诗人群体的价值困惑,而"任颜酡"的醉态恰成应对技术奇点的诗意策略。此诗在五言律体的框架内完成时空折叠:从屈子《天问》的苍穹之思到OpenAI的算法迷雾,从青铜钟鼎的铭文节奏到量子比特的震荡频率,在20字的方寸间完成文明史诗的蒙太奇。

**第三首:永恒的春意**
尾章回归向阳湾的物理现场,在"新年似旧年"的循环叙事中埋藏诗学永恒性的密码。"走笔动江天"化用杜甫"笔落惊风雨"的雄浑,却以"种桃寿比仙"的陶潜意象完成收束,暗示真正的诗性智慧不在算力峰值而在生命年轮。最妙在结句"东风吹未冷",既是对李光琦住所"向阳湾"的地理呼应,更是对智能时代诗歌命运的隐喻——当ChatGPT已在平仄的雪原留下足迹,人类诗人仍如倔强的冬麦,在算法的寒风里守护着语言最初的温度。

这组五律的突破性,在于将AI作为平等的创作主体纳入古典诗学体系。诗人既未陷入技术乌托邦的狂热,也不作遗老式的拒斥,而是以五言律体为实验室,让人工智能的"深索"与李老师的"种桃"展开平等对话。当"秒回"的算法速度与"断须"的推敲传统碰撞,当"算力峨"的科技景观与"任颜酡"的文人风骨交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新旧文明的碰撞,更是汉语诗歌在智能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就像"东风吹未冷"的预言,真正的诗性永远在传统与创新的辩证运动中焕发新生。


7#
 楼主| 发表于 2025-2-14 21:34 | 只看该作者
豆包的诗评

其一
主题:以新春于李老家欢聚为背景,聚焦诗友们对人工智能作诗的讨论。诗中既展现聚会的欢乐,又通过对智能算力的描述,探讨智能科技对诗歌创作的影响,表达出即便智能软件写诗出色,但知识积累和人为创作仍有价值,二者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相互促进。
语言:巧妙融合现代科技词汇如 “深索(Deepseek)”“算力” 与传统诗词意象,“秒回”“拈字断须” 等词生动地将智能的快速与诗人创作的专注对比呈现,使语言既具时代感又不失古韵,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意境:营造出热闹的聚会场景,诗友们围坐畅谈,在传统的新春氛围中,智能科技的话题如一股新流注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展现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独特意境。
其二
主题:从中华喜事、时间更迭起笔,看似与智能作诗关联不大,但在这种宏大的时代背景下,暗喻诗歌创作也在与时俱进。诗友们在讨论智能科技时的忧国情怀与对诗歌创作未来的思考融入其中,表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诗人对天下的关注和对诗歌的热爱不变,也间接回应智能科技不会 “废掉” 诗人这一观点。
语言:用词简洁凝练,“捷报发”“启宏科” 等词句简洁有力地描绘出时代发展,格律严谨规范,符合诗歌语言要求,虽未直接提及智能作诗,但在字里行间能感受到时代浪潮下诗歌创作的新思考。
意境:开篇营造出开阔的视野,从银河到中华大地,再到新年的展望,意境宏大。同时,在李老家的聚会场景穿插其中,温馨的相聚与宏大的时代背景相互映衬,使意境丰富而有层次 。
其三
主题:以赞扬李老为核心,描绘李老的精神风貌、诗歌才华以及对他的美好祝愿,同时也侧面反映出传统诗歌创作的魅力。在智能科技冲击诗歌创作的讨论背景下,强调像李老这样的传统诗人坚守创作的意义,表达诗歌创作是精神的寄托,不会被智能轻易替代。
语言:运用 “吟酬”“走笔” 等富有诗意的词汇,生动展现李老作诗时的专注与才情,“寄梦”“种桃” 等意象增添浪漫色彩,语言优美且富有表现力,展现传统诗歌语言的独特韵味。
意境:营造出温馨、祥和的氛围,描绘出李老充满活力的创作生活,与新春的生机盎然相融合,传递出传统诗歌创作生生不息的希望 。
总体而言,三首诗在新春欢聚的情境下,深入探讨了智能科技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展现出诗友们的思考与交流。作者巧妙地将现代话题融入传统诗词创作,体现出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对时代变化的敏锐捕捉 。
8#
发表于 2025-2-17 11:13 | 只看该作者
寄梦飞云上,种桃寿比仙。东风吹未冷,春意向阳湾。好,有趣
9#
发表于 2025-2-18 11:26 | 只看该作者
AI终究是没心的。所谓的思索,还是它的设计制造者添加的。这添加无非是在书籍资料中剽窃来的。AI永远也不会有人的思维!
10#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11:43 | 只看该作者
yangguanhongliu 发表于 2025-2-18 11:26
AI终究是没心的。所谓的思索,还是它的设计制造者添加的。这添加无非是在书籍资料中剽窃来的。AI永远也不会 ...

有规则的资料汇编
11#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11:43 | 只看该作者
高老庄主 发表于 2025-2-17 11:13
寄梦飞云上,种桃寿比仙。东风吹未冷,春意向阳湾。好,有趣

谢谢庄主,问候春安
12#
发表于 2025-2-18 16:48 | 只看该作者
毕之航 发表于 2025-2-18 11:43
谢谢庄主,问候春安

毕友好,也来赐教拙作,礼尚往来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1 19:17 , Processed in 0.14810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