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教师生存生态的忧患(原创首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2-19 15: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破茧之痛:教师重压下的悲歌与呐喊

     文/萍庭鹤


  在教育的广袤天地里,教师本应是知识的播撒者、灵魂的塑造者,他们的身影理应被尊重与荣耀环绕。然而,现实却如同一面破碎的镜子,映照出诸多令人痛心疾首的景象,一桩桩教师因不堪重负而选择极端行为的事件,如重锤般一次次撞击着社会的良知。


  职称枷锁:河南33岁女教师的绝望一跃

  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的某中学,一位33岁的英语教师,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却在职称晋升的漫漫长路上苦苦挣扎。三年的漫长等待,终于盼来那珍贵的指标,可这并未成为她职业晋升的曙光,反而成了压垮她的最后稻草。职称讲课答辩的巨大压力,如恶魔般紧紧缠绕着她,让她在恐惧与焦虑中失去了生活的方向。最终,她决然地选择了纵身一跃,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一个六岁,一个两岁,从此在成长中缺失了母亲的温暖怀抱;也留给亲人无尽的悲痛,那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肝肠寸断。
  这不是一则简单的新闻,它是一个鲜活生命消逝的悲歌,是家庭破碎的惨痛现实。当这则消息映入眼帘,刺痛的不只是双眼,更是每一个关注教育之人的内心。在我们身边,又有多少教师正为职称评聘而陷入焦虑的泥沼?同事们为了绿色通道评副高职称,暑假便开始筹备答辩,数月来食不知味、夜不能寐,身心俱疲。一位闺蜜,从10月报材料到答辩,整整两个月,放弃了逛街的闲适,搁置了看望父母的孝心,在失眠的折磨下,头发大把脱落,整个人暴瘦十几斤。职称评不上,满心闹心、伤心;评得上的,一路操心、揪心,教师们在这条路上走得何其艰难!


  生命陨落:多起悲剧背后的沉重疑问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的校园里,一位28岁的日语专业女教师,在图书馆的高楼之上,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事发时,图书馆一楼大厅正举办着国际教育展,人来人往,而她却在众人不知晓的痛苦中,从7楼之上决然坠下。校方称对其死因并不清楚,学生们眼中的她敬业负责,课后常倾听学生意见,事发当天上午还看似心情开朗。然而,警方初步判断是生活压力过大所致。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压力,让一个在他人眼中积极向上的教师走向绝路?
  东莞中学,一位40岁的教师,同样选择了跳楼这一决绝的方式告别世界。他生前乐观向上,对待工作和生活充满热情,却因一次与人的争执,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的离世,让亲朋好友和同事们震惊不已,也留下了无尽的疑惑与遗憾。当地教育局确认了这一噩耗,而具体原因仍在迷雾之中,等待着被揭开。
  河南省实验小学(建兴路小学)的吕老师,年仅23岁,“00后”的她刚考上教师编几个月,便从六楼一跃而下。从她与姐姐的聊天记录以及遗书中,我们看到了她作为小学教师的艰难与绝望。她渴望能单纯地教书育人,却被繁杂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除了教学,还要为校领导写宣传新闻稿,稿子反复修改,配图也难以令领导满意;学校放假,她却要连续工作七天。校领导的批评更是让她在学生面前尊严扫地。她在遗书中问道:“什么时候老师才能只做教书育人的工作?不幸福的老师怎么能教出来积极乐观的孩子呢?”这声声质问,如泣如诉,穿透屏幕,直击人心。


  教育之殇:重压下的教师与畸形的教育生态


  这些教师的悲剧,绝非偶然,而是当前教育生态中诸多问题的集中爆发。教师,本应专注于教书育人,为学生点亮知识的灯塔,引领他们走向美好的未来。然而,如今他们却被职称评定、行政事务、各种检查等重重枷锁束缚,难以脱身。职称答辩,本应是对教师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的一种检验,却在现实中异化为许多教师无法承受之重,成为决定他们职业命运甚至人生走向的关键关卡,让他们在压力下扭曲变形。
  学校本应是知识的殿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乐园。但部分学校为了追求所谓的品牌效应、升学率,将过多的非教学任务强加给教师。教师们在完成教学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承担宣传学校、撰写各种材料、应对检查等繁琐事务,教书育人反而成了他们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们如何能感受到职业的幸福与尊严?又怎能以积极的心态去培育学生?


  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过高,给予的理解与支持却远远不足。教师被视为无所不能的“超人”,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还要应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行政事务。一旦出现问题,往往首先受到指责的便是教师。他们在巨大的压力下,身心疲惫,却无处倾诉,无人理解。


  我们必须深刻反思,教育的初衷究竟是什么?是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被压力击垮的教师,还是打造一个让教师能安心教学、学生能健康成长的良好生态?什么时候,教师才能真正回归到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重拾那份职业的幸福与骄傲?不幸福的教师,又怎能培育出积极乐观、充满阳光的孩子?这不仅是那些已逝教师的呐喊,更是整个社会需要直面并解决的沉重问题。否则,这样的悲剧或许还会在某个角落悄然上演,成为教育之痛、社会之殇。


(素材来自百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2 12:04 , Processed in 0.13973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