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帮帮这些瓜农吧
近几天,齐鲁电视台开讲天下栏目,播出了一期有关瓜农进城卖西瓜的话题。大致意思是,允许农民在路边卖瓜,你赞成吗?赞成的意见下面要说,不赞成的理由是,路边卖瓜,阻塞交通,有碍市容,影响卫生等。对这些理由,我要说几句了。
大家都知道,今年的西瓜价格一路走低,现在有些西瓜甚至买不到一毛钱一斤,便宜的让人吃惊。瓜农赔钱赚吆喝,甚至是血本无归。以前都好说谷贱伤农,现在是瓜贱伤农。
在这种形势下,城市的管理者,如果还抱着原来的思维模式不变,强制性的要求瓜农到城市指定的农贸市场卖西瓜,必然对瓜农和西瓜的消费者,都是极大的伤害。原因很简单,首先,大家应该知道一个常识,西瓜这种消费品,不同于其它的蔬菜水果,它有其特殊性。一是它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水果,供需双方成交的时间性很强,大都在暑期进行,其它季节也有,但是数量明显的大幅度减少,你在暑期这个季节里给于特殊照顾,待暑期以过,西瓜数量明显减少的时候,就可以将优惠措施取消。
其次,西瓜是一种重量很大的快速消费品。它不像苹果、鲜桃、鲜杏和其他蔬菜那样,买个三五斤,用手提着,就能够拿回家去够全家吃个三五天的。而西瓜居民一次都要买三十五十斤,买回家去也只够吃个三五天。这就决定了许多市民买西瓜后,怎样运回家的问题,肩挑人抬的时代已经过去,再说那种方法市民是不买账的。你把瓜农都限制在农贸市场里,市民买次西瓜运回家里非常麻烦,他们想吃西瓜而嫌辛苦,就会找其他的降暑品代替,瓜农想送瓜上门服务而不能,这就大大降低了西瓜销量,从而加剧了西瓜价格的下跌。
在西瓜这种季节性很强的特殊消费品的购销上,我们可以设置一个人性化的方式,像济南市那样,画出一个西瓜地图,规定瓜农在城市划定的路边卖瓜,这样既方便了市民购买运输,也能让瓜农增加了销量,双赢。
其实,还有更加人性化的措施,那就是让瓜农进住宅小区或者在小区门口卖瓜。每天,一个小区让几个瓜农进小区卖瓜,小区里是有地方的,也不会阻塞交通,更不用担心治安问题,这些都是杞人忧天,关键是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看待这个问题。一个小区那么多保安,几个卖瓜的,就管理不好吗?你给他们限制时间,不许叫喊就行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果把瓜农看成是自家的亲戚,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说到这里有必要提醒城市的朋友,你们要知道城市雄伟的建筑和优越的生活环境是怎么来的。有的人会说,城市是我们出钱建的啊,农民工进城打工,我们都给钱了啊。不错,可是你们知道城市的钱是怎么来的吗?城市是工业化的产物,而全世界任何国家的工业化的初始阶段,都需要原始积累。典型的英国的圈地运动,就是通过剥夺农民的土地养羊,才积累了资本家的第一桶金。
中国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也有个原始积累的过程。新中国建设初期,我们的城市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七,现在达到了百分之四十六。而我们在建国后的四十多年里,一直以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形式,无偿的剥夺农民的利益来供养城市的,四十多年的统购统销政策,保证了城市居民的粮棉油的廉价供应,可是,你们知道,这些廉价的粮棉油是从哪里来的吗?农民粗粮还吃不饱,市民吃廉价的细粮保证每人每月三十斤。更有甚者,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几年,全国性的大灾荒,饿死了多少人,其中城市市民饿死了多少,而农村的农民又饿死了多少??近水楼台先得月,那些救命的粮食可都是农民生产的啊,为什么农民饿死的多,市民饿死的倒很少哪?一直以来,为了政治的需要,我们都不愿意揭这个历史伤疤。可有的人,好了伤疤忘了疼。
新时期,党中央对农村的优惠政策,减免农业税、种粮补贴等等,很得民心。中央政策的出发点叫做: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反哺,这个词不用多解释了吧,朱军有句台词:城市寄托着我们的希望,而农村,居住着我们的爹娘啊。
话题看似扯远了,可是,我们城市的个别人,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举动上,确实于和谐城乡关系的政策有差距。他们总以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自居,看到衣着破烂的农民,总是觉得厌烦,影响市容。把城市利益,高高的凌驾于农民利益至上。正是这种心态,造成了今天,给进城卖西瓜的农民,提供一个临时的场所就那么困难。
学习济南市的做法吧,给卖瓜的农民一张西瓜地图,这种农民和市民都欢迎的事,何乐而不为哪。
[ 本帖最后由 清河杨柳 于 2010-7-19 16:10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