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9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唐王故里在今“甘肃武山”引起的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24 23: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唐王故里在今“甘肃武山”引起的思考

------和王琦荣先生商椎《中国山水画祖李思训故里考实》相关问题



       前段时间,甘肃著名山水画家,青年学者王琦荣先生在博客里发表了自己的学术文章《中国山水画祖李思训故里考实》一文。后来一百度,居然王先生的文章被《天水日报》、《兰州日报》、《羲之书画报》、《美术界》等刊物发表后相继被新浪网、百度网、新华网等媒体转载,在学界和舆论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在王先生文中,作者通过对唐代著名山水画家李思训的生平考稽得出结论,李思训不仅是甘肃武山人,而更为重要的观点是现在的甘肃武山就是唐王故里。如果武山县确是唐王故里,那么一直被学界认为学术造假的陇西李氏将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卷入名人故里之争的尴尬境地。



       笔者虽然不是博学的专家学者,通过多年的文史学习。对王先生多年考证撰写的《中国山水画祖李思训考实》一文中存在的问题略有所感,于是写此文,以补遗缺,以引起学界对此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让争来抢去的古代名人们早日回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老家。此文非本人文史文献之作,纯属个人认识随感,望各路方家不必深究,仅为交流商椎之用,阅之,能博书生鸿儒一笑足已。



       李思训故里在今天天水武山所引出的唐王故里似乎早已成为定局。其王先生的考证来源是因为史书记载的李思训是唐宗室李孝斌之子,因此有承转关系。我想,对唐王故里准确定论一直没个了断的原因在于古籍文献中记载多样。从作者所撰文用的主要参考文献看,《旧唐书》说是狄道人,《新唐书》说是成纪人。所以说给后来的学人研究其祖籍有了不同的定论。王先生认为古代文献记载的成纪说和狄道说均是正确的,可让他难以接受的是很多学者没有结合今天的地域研究,其主要问题在于因历史的原因,国家地域区划在一定时期都在变化。而现在,完全可以说甘肃武山就出在唐代成纪和狄道的边界上。到现在也在陇西和甘谷的中间。一段时间由天水管辖,一段时间由定西管辖。王先生对此有过扎实的研究,完全可信。王先生在谈到陇西成纪说时候已经很清楚的告诉了读者,唐代的陇西相当于甘肃省,而绝对不是现在的陇西县,唐代的成纪是指整个陇东南地区,也绝对不单指现在的秦安县。在狄道说中,王先生认为唐代的狄道地域范围应该是今天的定西地区,不完全是临洮县。即于此,笔者觉得对于古代与现在的地域问题还是以科学理性的角度去分析研究,作为文史学者很武断的信口雌黄,否则只能误导后人,大笑怡方。



       通读王先生的文章,我不禁在想,王先生为什么要那么肯定的说唐王故里在甘肃武山,那一定是他认真研究考证过的。从整个文章来看,作者的论证逻辑合理,证据相当充分,从措辞言论间可以感受到作者是以个治学严谨的青年学者,完全真实可信。而美中不足的是作者毕竟不是学院派教授或唐史专家,所以没能够引起社会上更大的关注。同样,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实物佐证和地域问题一直是这类学术作品研究的主要东西。正是因为王先生的抛砖引玉,一个让很多方志学者对武山在唐代叫什么名字?属于何地管辖?为什么武山龙泉有李虎家族墓群?为什么墓群周边还有个御碑口的名称?为什么在龙泉有李思训衣冠冢文物出土呢?为什么武山民间也有李渊生曲里的传说?为什么和武山龙泉比邻的甘谷也有唐王坟墓的传说?关于这个传说,在甘谷县志办主任牛勃先生的文章中多次提起。根据笔者的田野调查,在武山龙泉一带,以李姓命名的自然村庄多达20余个。关于我这里提出的这些问题,其实王先生早在《中国山水画祖李思训考实》一文中阐述的再不过明了清楚。



       王先生在文中多次谈到当代的武山县在历史进程中各个时期叫什么的问题,很多人可能会说,武山县志有唐代武山被吐蕃族占领500多年的历史。其实,笔者认为,在唐代武山是不存在县制的。即使东汉在今天的武山地域设置过新兴县和落门聚,这并不能说明武山在唐代就有确切的县名,这也是作者疏忽的一点。在被吐蕃人占领的时期,也就是今天的武山县域该是一分为二,东边由成纪管辖,西边由狄道管辖。而武山真正有自己县名的时候该在宋徽宗朝代,在成纪和狄道的地界上,大宋王朝的统治者划地设宁远寨。这样,武山就有以后的宋徽宗三年升寨设县的基础。而现在的武山县,是由宁远县开始,历经宋元明清,直到民国三年改名为武山县的。就结合今天武山县内综合情况考证,笔者认为,武山县历史上某一时期滩歌镇以南该属于岷州管辖,而广武坡以西的鸳鸯,马力该为陇西管辖,而落门在很长一段时期还是甘谷羌人的地域,而四门镇属地该是桓道地属。所以,完全可以说武山纯粹的县域也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因此说武山该是个多民族遗风混合的县,所以也不具备民族自治县因素。包括天水著名作家王若冰先生在《武山》一文中认为武山人有胡人遗风,笔者认为完全是错觉,起码该属于藏羌人的可能性很大。从这些例证来看,武山都是成纪和狄道的管辖范围也有很大的可能性。而往往这种可能性造成的结果就是对人物的籍贯记载也就有了多种可能性,我想该不足为怪。这也就充分的证明了这种籍贯多样的人唯一的可能性就是没有详细记载的地域上的人,结合我国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先生对故里一词的考证,这完全合乎情理。



       在王先生的文章中,关于李虎将军的墓群是依据《甘肃古籍名胜词典》所记载的材料展开的。在本世纪50年代,在武山龙泉乡下康村渭河以北的二层台地文物工作者发现三个古墓堆,保存相对完好,现在已经被人盗窃的伤痕斑斑。在这里,曾出土过李虎将军铭文宝剑一把。其实在甘肃清水也有个李虎墓,因考古工作中没有足够的实物支撑只能淡出人们的视野。经过查史料可知,李虎为李渊之祖父,而墓地周边的御碑口,该是唐王为其祖宗在战乱时期立碑的佐证。当然,没有经过发掘的墓地,也只能是传说中的帝王之祖墓。这地方跟现在的甘谷也是以村跨两县之地,甘谷武山各有唐王坟之传说,似乎在印证着历史的一段失落。从笔者的走访来看,武山龙泉一带李姓自然村完全是唐王后裔的可能性相当大。文献的记载在某一时期也仅仅是一种说法,没有相关的古墓发掘支撑也只能是一纸空话。当然,要让它变成有实际意义的东西,还得靠大量的文物去论证。



       王先生在李思训考实一文中说,李思训的碑文作者为当时的大书法家李邕。而李邕碑文中明确的记载了李思训曾做大将军之时带领大军讨伐叛羌,当途径狄道时他一定是进行了停留。他为什么要停留,这在碑文中记载的“考泊家焉”一说足以说明其对先祖进行祭祀,考察活动。历史上甘谷就有伏羌的名称,可见居住在今天甘谷和武山的人绝对有羌人的遗传,随着历代民族融合,武山人的血脉李有羌人的血水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其实,1993年,李思训衣冠冢的发现,更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其出土的绢画可惜被毁,实乃可惜之至。而且,我也完全可以相信李邕的人格魅力,他不至于去为李思训的生平作假。落叶归根该是中国人传统意识里很重要的一种因素。武山是李思训故里乃名副其实,以衣冠冢为证。这样考察下去,从李虎到李思训,再到李渊就形成了一个主线,唐王故里在武山也就诞生了。而我一直疑惑的是为什么那么多史书对李渊的父亲记载都是了了数字。在这里传说再一次给我们一个佐证,当然这只是假想。李渊是不是以个遗弃的孩子,真的从武山就被商人带到山西成家立业去了呢,这就不得而知了。这就需要专家学者从正史的角度去考察研究,相信总有一天,这些问题会尘埃落定。



       关于李渊生曲里的传说,在今天的武山还有上了年纪的老人能生动的描述。笔者案头武山县志办主任包永庄先生整理的《武山民间故事选》亦有辑录,有兴趣者可查阅一读,笔者在此不在多叙。而清代版的《伏羌县志》中范安仁《唐景元二帝故里》有诗云:天作朱山渭水雄,发祥应自筑新丰。如何帝业开三百,不及汉高宴沛宫。在该诗歌中,朱山该是此地山多为红土,也就是渭河边上坐落这李虎墓群的地方。



       武山为什么官方没有论证是不是唐王故里这个问题,大概是武山的官员和学者不想被卷入没多大意义的名人故里之争,而民间学者一致研究考证关于唐王故里是否在武山,也是想尽自己绵薄之力,让唐王真正的灵魂找到被人迷失已久的家。这大概就是他们整理研究唐王故里在武山的最朴素的愿望罢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聂中民 于 2010-8-24 23:58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8-25 12:20 | 只看该作者
武山为什么官方没有论证是不是唐王故里这个问题,大概是武山的官员和学者不想被卷入没多大意义的名人故里之争,而民间学者一致研究考证关于唐王故里是否在武山,也是想尽自己绵薄之力,让唐王真正的灵魂找到被人迷失已久的家。这大概就是他们整理研究唐王故里在武山的最朴素的愿望罢了。
名人故里之争不是一朝一夕了。
3#
发表于 2010-8-25 12:26 | 只看该作者
  中民的文章涉及到了一个比较重大的历史问题。这个问题值得探讨。王先生的文章没有看到,想必有着扎实的论据。
  这篇文章写得也很有功力。
  李思训是唐宗室,李思训故里也是李唐故里。李渊世系在两个《唐书》中写得很多,但矛盾的地方也很多。他的籍贯一般有赵州说、成纪说、狄道说等。狄道说也是陇西说。
  考证李思训,也就是考证李渊的籍贯。
  据说,李渊祖宗李虎的墓在陕西咸阳。清水那个李虎墓应该是另一个李虎。如果武山也有一个李虎墓,那将是个重大的发现。
  “唐代的成纪是指整个陇东南地区,也绝对不单指现在的秦安县。”这个论断不太准确。西汉以后,成纪县所包括的地域是比较清楚的。在唐代,它的地域记载得更是清楚。它根本不包括今天的陇东和陇南。
  “大笑怡方”应该是“贻笑大方”之误吧?
  问候中民。
       
  转:永康陵: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的陵墓,位于咸阳城东北 55 公里处三原县陵前乡侯家堡。李虎曾助北周伐东魏有功,封为柱国,死后追封为唐国公。李渊建立唐王朝后,于武德元年 (618) 追尊李虎为太祖景皇帝,增修陵园,称永康陵。陵墓高7米,底部周长430米。墓南尚存刻字华表、石狮、石人、石天鹿等具有初唐风格的石刻。永康陵前神道的石狮(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胸部壮硕,浅刻纹饰,与隋代造型相近。永康陵神道西侧仅存的天鹿, 完全不同于东汉南朝的骇人猛兽,而是取近于鹿的蹄类动物形象,性格显得温驯.它们的设置职能是为了驱除邪祟,象征祥瑞。其形象模拟真实的鹿形,多了装饰趣味的翼状线刻。李渊建立唐王朝后,于武德元年(618)追尊李虎为太祖景皇帝,增修陵园,称永康陵。陵墓高7米,底部周长430米。墓南尚存刻字华表、石人、石马等具有初唐风格的石刻。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今甘肃境内的清水县白沙乡也有李虎墓之说,还出土有李虎墓碑。
4#
发表于 2010-8-25 14:35 | 只看该作者
作者这是经过了详细考证后的大作,专业大气。要说起这个问题,记得微风版主是天水人,应该对此有着一定的研究,不妨请微风版主点评一二。问好中民朋友
5#
发表于 2010-8-25 14: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刘玉红 于 2010-8-25 14:35 发表
作者这是经过了详细考证后的大作,专业大气。要说起这个问题,记得微风版主是天水人,应该对此有着一定的研究,不妨请微风版主点评一二。问好中民朋友

刘老师张冠李戴了吧,哈,记得是李明斑竹写的关于天水的文章。

厚实文章,问好学习。
6#
发表于 2010-8-26 15:17 | 只看该作者
一篇很专业的学术论文。历史是团迷雾,有待后人逐渐澄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0 23:14 , Processed in 0.20185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