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5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西塘遗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29 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雨潇凌



    像是一场永远也不会醒的梦,任凭你走进来、走出去,它却依然安静地躺在原地,不动声色。进出来往的人,朝思暮想,魂牵梦萦,只想着如何有朝一日如何再入梦里,不再出来。这就是西塘,一座和乌镇毗邻而居的江南千年古镇。

    我一直以为,去某一个地方,看风景只是其次,最重要的还是居住或停留在那里的人,满心想见的人。如果说北京之行是因为大哥和嫂子在那里,上海一游是因为同学相邀,那么去往西塘呢,我竟找不出一个足够分量的理由。先不必说千般一致的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遑不论我已经在久负盛名的江南水乡绍兴古城停留了一年有余,对各种景致早已熟乱于胸,但确乎,我就真的这么漫无目的的去了西塘,而且毅然决然。

    或许,于大多数初次到西塘的游客而言,旅途都是亢奋而新奇的,他们不仅言语交谈之间半句不离西塘,就连脑子里也时刻被西塘的风俗人情填满,没有半点余留的空间。这从前排一个和我年龄相仿的男人,他不停翻阅刚买的西塘景点介绍手册时发声的激动声响里亦可见一斑。而这些,似乎离我很遥远。我只独自坐在车厢末尾靠窗的位置,眼睛朝向窗外,脑海里一片空白。远处绵延千里的田野和村庄安静地藏在城市背后,随着火车穿越忽而一闪而过,不做任何挣扎。

    虽说没有太高的兴致,但去西塘之前,我还是详细地搜罗了与西塘有关的历史、风俗、游记等内容,做足了基本功课。当然这也得益于两年前和嫂子关于旅游的一场讨论。

    八月底的西塘气温本来偏低,我到的时候将近傍晚。风骤起,一阵阵寒意夹杂着繁华扑面而来。沿路行去,但见胥塘河横穿西塘,两岸民居夹河而立,或临街或靠河,皆是清一色的白墙黑瓦。家家户户经营饭馆、客栈或特色店铺,门前旌旗招招,屋檐外伸出廊棚,廊棚与廊棚相连,蜿蜒而去,形成“雨天不湿鞋,照样走人家”的景致,蔚为壮观。更有人家廊前屋后挂起一排排火红灯笼,倒影在胥塘河中,娴静动人。不仔细看,还以为是到了凤凰古城的沱江,两岸的红色将水面染成红色,恍若时光倒流。偶尔来往穿梭的游船,不急不缓地妆点着河道,仿佛一片桨声灯影里的温柔,又似渔舟唱晚,说不尽的风流多情。

    等我放下行李,走出乐艺坊客栈,西塘已经完全笼罩在恬静淡雅的夜色当中。长长地廊檐下人声鼎沸,络绎不绝。或三五成群吃饭喝茶畅叙幽情,或独自一人临窗而立,静静地沐浴在枕河人家的万种风情里,悔思前世今生。
西塘地方志上说,西塘从来都是一个爱情云集的传说。这里的游客几乎全是青年人,而且以年轻情侣居多。一入夜,西塘廊棚下、廊桥上、寻常巷陌中间,放眼望去尽是年轻的年轻情侣相拥而来、相拥而去,尤其是在烟雨长廊上。

    西塘的一大特色便是廊棚多,其中最负盛名的就属“烟雨长廊”。这还得从坊间流传的廊棚传说说起。

    关于廊街的由来,西塘的文献资料上没有确切的官方记载,只在民间流传着“为郎而盖”和“行善而搭”的两种版本。

    “为郎而盖”是一个纯美的爱情故事。年轻的寡妇胡氏,在西塘独自支撑着一间铺子,以此侍亲养子。胡家铺前河滩边,有一摆豆腐摊谋生的王二。王二同情胡氏,常帮忙做一些体力活。天长日久,胡氏便觉得离不开王二,但碍于脸面,始终难以启齿心中爱慕之情。后来煞费苦心地借修缮店铺之机,请人沿河建起了棚屋,将店铺前的街路遮盖了起来。这样一来,王二既可免受风吹日晒雨淋之苦,两人也可同在一个屋檐下,免招飞来是非。不想胡家铺子因了这棚屋而生意一下子红火起来。镇上商家纷纷效仿。几年下来,棚屋遂连成了一片。后人就取“为郎而盖”之意,将棚屋唤做廊街了。

    第二个版本与一个儒商有关。话说西塘有个开烟纸店的老板,某一天小店打烊时,见一叫花子在店前的屋檐下避雨。老板请他进屋来,叫花子执意不肯,于是便拿了一卷竹帘连在屋檐上,临时搭了个遮雨棚。第二天醒来开门营生,发现店门板上留下一行字:“廊棚一夜遮风雨,积善人家好运来。”此后烟纸店果然生意兴隆。店主为感谢叫花子的恩德,索性在店面前的屋檐下搭了个有砖有瓦有木架的廊街,且跨过小街直至河埠。后来左邻右舍亦竞相效仿,便有了如今的千里廊棚。

    两个版本都令人心驰神往,但我更情愿相信“为郎而盖”的爱情由来,这似乎更符合清明盛世下的人之常情,多的是纯粹温情和朴素真实。

    烟雨长廊尽头右转便是永宁桥。站在桥中央,可以俯瞰西塘的全貌。桥上人来人往,摩肩擦踵,也多是学生模样的恋人。桥对岸是赫然在望的明清食府,轩昂堂皇,富丽欲流。旧时钟鸣鼎食之家的繁盛,相形之下,也不过如此。更何况,自元、明朝始,西塘借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经济基础和水道便利,已是名重江南繁华、富庶的大集镇,一点也不亚于当时帝都之风流。

    不远处,酒吧一条街上传来歇斯底里的疯狂声,隐隐约约还可以从中听见各种音乐此起彼伏,皆是些感怀悲伤的煽情曲调,比如许巍,比如朴树。河面上漂浮着游客释放地许愿灯,五颜六色,艳丽而不失温和。这些纸灯顺水而去,穿过河道桥廊,在夜色中激情燃烧,安慰无法安放的青春。

    进入凌晨以后,西塘逐渐静下来,游人稀疏可数。只有一些寂寞独处的姑娘,或坐于河岸嚎啕大哭,或临靠窗前默然发呆。很多有关西塘的游记上说,这里不仅是爱情开始的地方,也是疗伤治病的佳处。我依靠在桥头栏杆上,拿起相机,刻下寂静中的西塘夜色和这些悲伤流转的故事。或许,这亦是西塘的风情一种。

    这时候的西塘,宛如一颗繁华落尽的明珠,尽情的释放着本来华丽、清新可人的温柔,同时以一种绝对的包容和宽慰,轻描淡写地说着西塘前尘往事、来世今生。那些还亮着灯火的民居窗台,偶尔飘来几句吴侬软语的情话,回荡在旖旎的空气中,又落入波光滟潋的河水,激起阵阵涟漪便是西塘在子夜时分留给清醒过客的回声。我亦终于相信那些反复来去的游客口中念念不忘的叨念,西塘的美只在夜晚与凌晨。夜晚尚且如此,清晨时穿梭在西塘大大小小的弄堂闾巷,蓦然回首遇见阳光回眸,倾城谢落,自是另一种田园牧歌的诗意,而且距离人世更近。西塘一夜,我终究也是夜未眠。

   凌晨四、五点,天色渐明,西塘还在睡梦中,烟锁雾笼。勤劳的环卫阿姨已在垃圾箱前忙碌,收拾着昨夜游人狂欢后的一地狼籍。早起的阿公阿婆从遥远的深巷走来,过廊桥,穿廊棚,与西塘迎面拥抱,怡然自得。路上碰到了,互道一声早,或结伴而行去往街市,或就此别过自谋去处。一些营生的当地居民,也早早地收拾铺子,开门营业。慵懒悠闲的妇女从屋子里慢慢走出来,端着脸盆在廊棚河埠前洗漱。渐渐地,各种吆喝声依次响起,胥塘河的水也跟着灵动起来。这些声音从古镇四面八方涌来,汇聚在一处,在打破西塘短暂宁静的同时,也迎来了一种百姓人家的寻常生活,显得温暖而清澈。阳光透过云层,跌落一地,西塘便准时开始沸腾。

    一些游客陆续走出客栈,围坐在小吃摊前吃早餐。小混沌、豆腐花、甜酒酿、芡实糕的清香浮荡在稀薄的空气中,一下子牵动晚起的游客或行人对于胃囊的欲望,还原为一种朴素到极致的关怀。通常情况下,昨天来的游人还在悠闲地吃早饭,大批的游客已于这个时候从全国各地赶来,陆续在西塘扎堆。不过多时,西塘便被喧嚣人海淹没。纵使每天如此,西塘依然完整地保留着作为一个尘埃落定的古镇原有的风貌,这是对于廊棚下世代居住于此的老人和孩子而言,他们才是西塘变迁的见证和沉淀的传承。无论何时,他们或静坐一隅,或奔走嬉戏,悠闲地享受这明媚的日光,旁若无人。

   穿梭在西塘古镇,时常可以看到这些老人、孩子,还有在屋檐上乱窜的小猫、门前躺着睡觉的狗,这成为一种随处可见的符号和标签。游人的喧闹,似乎和他们的生活两不相干,两者各行其道。我沿着西塘景点旅游图走遍西塘古镇,顿时显得是如此的狭小,小到转过一条巷子,抬头就能遇到在前面桥上遇到的姑娘,而且一遇多次。这种一路重逢相视一笑的陌生温暖,也成为西塘留给我的一抹永恒记忆。

    出乎意料的是,阳光并没有晴好多久,便收起了笑脸。擦肩而过的一个陌生姑娘突然叫出声来:看,下雨了。我回首望去,只见天空突然下起了朦胧细雨,西塘随即披上了一件晶莹剔透的薄纱,飘飘欲飞,不似人间。难怪有人说西塘的美更在烟雨凄迷时,也难怪一些美术学院的学生不远千里专程来这里写生。这真是一种偶遇,回归到一种典型意义上的江南烟雨画意中来。同样凑巧的是,我在西塘送子来凤桥上,偶遇一个酷爱摄影的中年男人。他说,在西塘等雨季已经半个多月,如果上午还不下雨,就离开。遗憾的是,在他前脚刚离开西塘,我便在电话里告诉他,西塘烟雨正浓。或许,这确实需要一种缘分,不管是景点,还是遇见。就这样,我在西塘的某个亭子里看着烟雨,一直呆到正午。

    临走之前,我又独自一人淋着细雨,静静地重走那一条条熟悉的廊棚巷道,重遇那些陌生的人群,反复拍下那些藏在角落里、被人遗忘的平常景致,心里却默念着《我在西塘等你》:
从西塘的怀抱里撤离
决不是人来人往的本意

那一夜停留在西塘
回去的念头像流星一样陨落
去过西塘的人都这么说
如今还在继续流传

凌晨以后清晨之前
便是一场醒着的梦
与千年古镇相拥而泣
小桥流水人家,还有烟雨茶楼

在闾巷之间追慕回忆
在枕河尽头聆听寂寞
在烟火深处想念爱情
不妨卸下心中所有悲伤、负担
悄然回归曾经的理想净土
我在西塘等你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雨潇凌 于 2010-10-29 22:15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10-29 20:49 | 只看该作者
不错的一篇游记, 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沉静的语言,延伸的语义,条理清晰地描写下来,抓住了西塘古镇的特点:烟雨长廊、西塘夜景、闲适从容的西塘人、烟雨西塘等,并借用两个传说,为游记增添了地域文化元素,问好。

出乎意料的是,阳光并没有晴好多旧,(久)
3#
发表于 2010-10-29 21:23 | 只看该作者
看景不如听景,择日不如撞日。套用一下,即择景不如撞景。西塘,没有充足的理由去,正是因为没有目的,才让自己的心情如此轻松,漫无目的的前提下,才更彰显出西塘的别致,不管是景,还是文化与人。
烟雨长廊,很动人的故事。
好字!
4#
发表于 2010-10-30 09:18 | 只看该作者
我来跟着观光,游记真的很难写。但能写到这份儿上,难得!
5#
发表于 2010-10-30 14:20 | 只看该作者
随朋友游了一回西塘.免费哟.
6#
发表于 2010-10-30 14:54 | 只看该作者
很精致的文字,学习!!
7#
发表于 2010-10-30 15:44 | 只看该作者
很美的文章,让我也走进了西塘景致,要好好的学习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17:21 , Processed in 0.04845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