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为何不设座椅
辛文
到过故宫参观的人,应该看到,作为皇帝上朝召集文武百官议事的太和殿,除了一张供皇帝专用的“龙椅”外,别无他座。从电视里我们也能看到,皇帝上朝时,大臣们分列两旁,或立而上言,或跪而奏事,皆三言两语,言简意赅,皇帝“拍板”亦简洁明了,掷地有声。
据说先前的君主召集大臣们议事时,不都是站着的。皇帝要给宰相“赐座”,有时还“赐茶”。君臣们坐而论道,谈天说地。到了宋朝,赵匡胤大概是发现这样开会效率太低,便决定改革。他在当皇帝的第二天上朝时,便命人把殿中所有为大臣们设的座椅搬走。从此,大臣们奏事,就只能笔挺挺地“立而上言”,而且有时还得“跪而奏事”。
从“坐而论道”到“立而上言”,固然反映出君臣间等级制度严密,但不设座椅,于提高议政效率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站着开会,长话会短说,短话会择其扼要,谁还愿言不及义、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主持人更会牢牢把握会议主题,不会由着大家东扯葫芦西扯叶。因而,很多事情往往能议而有决,一锤定音。
据说日本及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的一些公司,也设有无座位会议室。英国著名的伊顿公学的教室的座椅,都是千疮百孔的老古董,防的是学生们坐得太舒服,上课打瞌睡。前不久去澳大利亚,有幸参观了他们一次国会的一次会议,看到的也是“立而上言”——执政党和非执政党辩论发言时,都是站着慷慨陈词。
有一个“码的制定”的故事,说英国亨利一世主政时,大臣们曾为“码”的长度的制定争论不休。亨利一世听了大臣们洋洋万言的禀报后,伸出右手,左手指着自己的鼻尖说:“从这儿到我右手大拇指的距离就是一码。几秒钟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你们却争论了几年,笨蛋!”
看来,开短会,说短话,言简意赅,提高效率,古人早就意识到了。不设座椅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今人能坐在沙发上开短会,说短话,类似于“码的制定这样并不复杂的事情,就不要没完没了的研究,岂不更好?
[ 本帖最后由 辛文 于 2010-11-22 10:52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