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25|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灵魂的救赎——《小芳》印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2 21: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品以洞明练达的语言,波折回环的结构,营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作品中人物的情感纠葛、心灵碰撞、命运走向,提供给我们可资借鉴的参照。作品呈现了一种不容情,一种现实性,一种冷峻。我们看到,通过打拼,彭辉从原先的贫穷状态逐渐跻身富人之列,但是他的心灵深处是苍白乏力的,他的麻木与迷茫,体现了中国现阶段一个根本的共性问题,是很多这类型富人共有的问题——生存问题解决后,精神问题如何解决?这样的思考是有益的,值得考量的。作品对此予以深情注视,并做着力挖掘展现,其对人物心灵的洞察、理解、体悟、把握,恰切到位,社会现实世相在笔下得以栩栩如生的表达。我以为,长篇小说《小芳》反映了在社会大环境下,灵魂的救赎。作品给人的是一抹温情,一丝亮色,以及挥之不去的沉重。
  
  彭辉是这样一个人,他粗豪果敢,又情感细腻,他能够以暴制暴,以恶制恶,又能几十年念念不忘初恋情人小芳。他任由自己纸醉金迷,灯红酒绿。他清醒地看到了社会各阶层各色人等的心灵状态,尤其是那些被他拉下水的政府官员们的丑态,他们在他眼里根本不屑一提。他鄙视他们,他又离不开他们。他混迹于污泥浊水里,竟保持了一种独立人格,他嫉恶如仇,善待弱者,善解人意,体现了可贵的良知和智慧。他腰缠万贯,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那些贪官污吏,为了自己的爱情寄托者韩秋,他又视金钱如粪土,一掷千金。但是,他不得不逢场作戏,违心地斡旋于各色人等之中。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够在商战中左右逢源,沉着应对,各各化解,战无不胜,使自己的公司“像滚雪球一样迅速发展起来”。
  
  在娓娓的叙述里,我们看到,深陷生意场中、极度厌烦腻歪这种醉生梦死日子的彭辉,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出心灵的泥淖,重新找到生命的光点,由衷地感到又活得像个人了的。小芳始终是他的精神支撑,是源泉。作品对初恋的着力描述与渲染,浸染了作家真挚刻骨美好的情怀。我们能够从中体会到他借主人公彭辉对纯真爱情深情的呼唤和礼赞。正是这种呼唤和礼赞,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种可贵的温情。
  
  对于彭辉而言,遇到韩秋纯粹是个偶然。就是这个偶然,却激起了彭辉对青春岁月的深情追怀。韩秋太像小芳了。小芳是谁?彭辉的初恋情人。那是彭辉生生世世无法忘怀的一段情感经历,其中的含金量无可估价。“韩秋之所以能够让他心动,除了韩秋的外貌与小芳惊人的相似之外,还在于韩秋那种天然的、纯朴的、还没有被世俗熏染的心灵。”正因为这样,彭辉在一眼看到韩秋后,“就像着了魔一样”,内心的波澜便难以抑制了。
  
  好容易得遇两个心爱的女人,还偏偏是母女,这不仅仅是巧合,其中蕴含了历史的时代的社会的诸多东西。从二十年前既无经济保障又无社会地位的贫穷艰难的生活情形,到现在富有阔绰的大老板,彭辉可谓不可同日而语。其间艰辛,彭辉自知。可以说,如今的彭辉,什么都不缺了,惟独缺失的是精神上的寄托,缺失真爱。虽然他有妻子,有情人,还有召之即来的小姐,但是,他并不快乐。他痛心疾首地意识到了自己的贫弱,困窘,无奈,麻木。为了生意,他不得不成天与自己并不愿意打交道的那些达官贵人周旋,喝酒,打牌,泡小姐……内心的苦楚无可言状。他陷入不可自拔的地步,处于空前的迷茫状态。是韩秋,让他眼前一亮,让他心灵一动,而且,一旦打动,久久难抑。韩秋酷似小芳的形象气质、举止言谈,让彭辉百思不得其解,又欣喜不已。他认为这是上天的赏赐,是天堂里的小芳赐给他的礼物,是小芳再世。他对小芳的死坚信不疑,他对小芳的爱同样坚贞不移。这种爱,是刻骨铭心的爱,是别人无法替代的爱。只有彭辉清楚,自己对小芳那种不可忘怀的爱和无法言说的愧悔是多么强烈。尤其是韩秋一口山东话,而不是河南话,让彭辉做梦也想不到小芳当年竟然能够跨越省区,离家出走。故事在这个层面上构成了一个链条。只要这个链条维系着,一切就会正常运转。“彭辉觉得自己有了韩秋就别无所求了,他相信韩秋能代替小芳在他心里的位置,他今后要一心一意地对待韩秋。”这是他真实的心声,一点不掺假,他说到做到。所以他投入大量金钱和时间,一来报答小芳,二来缓解韩秋家庭困境。他乐此不疲,觉得自己又像活了一回人了,终于找到原先朝气蓬勃、活力旺盛的自己了。韩秋,这美丽的天使,是他的心灵赖以安适、温暖的基础。没有韩秋,他便会在堕落中继续堕落;有了韩秋,他迷途知返,柳暗花明,心情愉快,换了人间。但是,链条断了,小芳的“死而复生”让彭辉内心经受巨大打击。他不想相信,但他不得不信。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就理解了彭辉的不甘沉沦,也理解了他的自责绝望。
  
  彭辉是一个凡俗、自然、有血有肉、鲜活灵动、有着七情六欲的人,真实可信。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他寻梦的过程,追梦的过程,梦想实现的过程,梦想破碎的过程。在这诸般过程中,彭辉始终以光明磊落示人,以果敢智慧示人,呈现出良好的精神素质。但是,人能够战胜他人,无法战胜自己。殊不知,他极其细腻的内心状态,已经给他奠定了无法逃脱的结局,悲情也就在所难免。他一手制造了酒后驾车遇难的假象。他无法承受心灵之重。他交代律师,安排一切事情,到石家庄只是借口,酒喝多了,但是心灵没醉。其实小芳明白这个,她太了解彭辉了。但是一切已经无从挽回。从某种意义上说,韩秋成就了彭辉,韩秋又毁灭了彭辉。尽管这并非韩秋所愿。
  
  小芳是一副清醒剂,其纯朴善良本色,映衬社会上整体缺失道德良知的现状。其卓尔不群的美丽,贯穿全篇。小芳已然成为全书的一抹亮色,大部分章节里,只要是她出现之处,暖意顿生,柔情毕现。虽然由于她的弥天大谎导致自己心里最爱的人身亡——彭辉得知所谓真相,心碎了,无法面对韩秋,无法面对大家,更重要的是无法面对自己,就算是躯壳不死,心灵已死,他最终选择了决绝的方式与世作别——但是她的初衷是可以理解的,她心灵深处的煎熬是叫人感同身受的。重要的是,其精神光辉烛照千里,光耀心灵,是一泓汩汩清泉,源源不竭。我们发现,尽管城市培养了人的独立自主精神和能力,但人们普遍存在的自私、冷漠、虚伪、孤独、精神裂变、心理异化等等,却是不争的事实。乡村压抑、遏制个性创造,其真诚、仁义、乐善好施,成为重要的精神品格。“小芳”的意义就在于,固然,乡村贫穷落后,但其精神内蕴却给城市提供了不竭源泉。小芳是支撑作品的重要线索,小芳所代表的精神魅力成为作品的思想基础。小芳已经成为一种精神象征。这也便是作者为本书命名《小芳》的缘故吧。
  
  韩秋是一个塑造得很成功的人物。从她与彭辉的相遇相识,到彼此真心相爱,这个过程铺垫得十分细腻、充分,足以令人信服。表现了一个从社会底层家庭走出来的女孩面对从天而降的“贵人”时真实的心理。当彭辉还在刻意避讳、克制自己的时候,她所作出的选择,很合情理,一方面,她是出于感恩心理;一方面,她是真心喜欢上了彭辉。而后者又渐渐占了上风。我们知道,爱的力量是巨大的。爱是一把双刃剑。让人欢欣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巨大的不幸。她满心欢喜的选择,却既毁灭了彭辉,又给自己留下了难以抚平的创伤。
  
  作品倾心刻画了彭辉、小芳、韩秋、李彤等人物形象,即便是诸如小慧以及崔副局长、老魏、谢伟亮之流,也淋漓尽致,各各鲜明。在作品中,他们都是真实的人,你无法明确说谁是好人,谁不是好人。这是符合客观辩证的。人性的复杂就在于此。概括说,他们是一群悲剧人物,我们发现,尽管这些人物各有各的活法,又各有其道理,但是,在时代变革的杠杆作用之下,在现实生活的迫压之下,不得不进入怪圈。彭辉、小芳两个倾心相爱的人,终因社会、家庭等原因未能走在一起。他们是那个政治空气极不正常时代的牺牲品。彭辉真正爱的人,其实是小芳,他是把韩秋当作小芳来爱。所以韩秋注定是一个牺牲品,虽然她曾经得到了很难得的爱,然而她的心灵创伤是持久的,不可弥合的。最后,她拒绝李彤是对的,因为她的心里已经装不下别人了。作为彭辉的得力助手、年轻俊朗、才华横溢的清华高材生李彤,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一方面,他的悲剧源自自身,如果他能够果敢、自信,或许就会改写故事结局,可惜他无法突破自身局限,最终落得个扼腕长叹。另一方面,就算是他勇敢追求爱情,但是横亘在他和韩秋之间的,还有韩秋家境的极度困窘和亟需救助的现实,而这些是目前的李彤难以改变、无力施以援手的。这也就给这个人物悲剧成因注入了社会的因素。面对社会,个人力量显然无助。纯真美好爱情面对多变严峻社会,陷入一种苍白语境。
  
  掩卷沉思,一种沉重感便油然而生。
  
  赵兴华是一位成熟的作家,其作品善于对现实生活做有益的审视和思索,着力挖掘、呈现人物心灵历程,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给人惊喜,给人震撼。长篇小说《小芳》就是如此。作品表现了很有价值的东西,那种浸透血液骨骼灵魂的东西,精神层次的东西,令人动容。全篇洋溢着的是对真善美的呼唤,对人性的呼唤。其思想内涵、精神指向、人文关怀,对传统精神力度的关注,对精神家园的苦苦寻觅和不懈追求,对自我灵魂的理性审视,对灵魂救赎的强烈渴望,都构成了强劲的力量,给人鲜明深刻的感知。现代社会最为匮乏的便是人伦亲情,善良纯真。举目社会,贫富悬殊日盛,腐败现象屡禁不止,道德失范,纵欲主义、功利主义、丑陋人性大行其道,小芳、韩秋所拥有的善良纯真以及彭辉自觉的精神救赎就显得别见意味了。所以,作品提供给我们的是难得的精神关注,是一份可贵的精神财富。现代人需要认真拷问自我,需要做心灵的历练,需要灵魂的救赎。
  
  我们苦苦追求的究竟是什么?我们究竟能够得到什么?我们缺失的不仅仅是金钱、财富、地位种种欲望层面的东西,我们还严重缺失尊严、品格、素养等等人格魅力。这是厚重深沉的表达,叫人在感喟中思索,在醒悟中温暖。体现了作家的一种文学自觉与清醒,诚为可贵。



[ 本帖最后由 夏冰 于 2011-3-2 21:19 编辑 ]
2#
发表于 2011-3-3 19:26 | 只看该作者
没有读过该小说,但从作者的叙述中可见,这是一部有深度的作品……一个作家能够深入灵魂深入,深入揭示生活本身,就是难得的……
3#
发表于 2011-3-3 19:47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苦苦追求的究竟是什么?我们究竟能够得到什么?我们缺失的不仅仅是金钱、财富、地位种种欲望层面的东西,我们还严重缺失尊严、品格、素养等等人格魅力。这是厚重深沉的表达,叫人在感喟中思索,在醒悟中温暖。体现了作家的一种文学自觉与清醒,诚为可贵。

拜读结尾,感慨良多,每个人清醒的人都应当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若不知,则空度日月。所欲者众,有所得者寡。不知者可悯。
4#
 楼主| 发表于 2011-3-3 21:3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水如空 的帖子

确实如此,这显示了一个作家起码的良知和自觉性。开心于你的肯定和鼓励。问候斑斑。
5#
 楼主| 发表于 2011-3-3 2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易水东 的帖子

多谢朋友关注。往往,人们就迷失了。问候!
6#
发表于 2011-3-4 08:20 | 只看该作者
和如空一样,还没阅读过这篇小说,但从本篇书评来看,应该是一篇优秀小说。
7#
发表于 2011-3-4 08:28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苦苦追求的究竟是什么?我们究竟能够得到什么?我们缺失的不仅仅是金钱、财富、地位种种欲望层面的东西,我们还严重缺失尊严、品格、素养等等人格魅力。这是厚重深沉的表达,叫人在感喟中思索,在醒悟中温暖。体现了作家的一种文学自觉与清醒,诚为可贵。
厚重的主题,值得品读
8#
发表于 2011-3-4 09:18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来读,问好!!
9#
发表于 2011-3-4 10:48 | 只看该作者
解读细致深刻,全面阐述了小说的内涵所蕴含的思想灵魂,精神高度。
欣赏!问好朋友!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3-4 21: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微风轻拂 的帖子

谢谢版主关注肯定,问候!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3-4 21: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太和五中张奇 的帖子

多谢张老师来看并鼓励。问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3-4 21: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一丁 的帖子

也问好你。期待交流。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3-4 21: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 薄暮 的帖子

开心于朋友的关注和肯定。问候!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3-6 17: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微风轻拂 的帖子

还望斑斑多多指正。
15#
发表于 2011-3-7 19:50 | 只看该作者
没读过《小芳》,但读了作者的书评,就知道书是有看头的。
书评写到这份儿上,说明写书评者是用心看了书的,并用心领会了,后又用心写了。
问好夏冰!问好《小芳》的作者赵先生!远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2 16:54 , Processed in 0.06677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