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000|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漫谈孔子系列之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7 1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8:07 编辑

 

                                                          漫谈孔子系列之二

                         博学多才的孔子

  孔子不仅是当时的道德完人,还是当时的智慧超人。他的博学多才,博闻广见,在当时可谓无人能比,可以说孔子是无所不学,无所不通,无所不晓。

  孔子作为当时最著名的教育家,门下有弟子三千人,贤人七十二。他教育出来的学生各种人才都有,有的长于政事,如子路、冉有;有的长于语言,如子贡、宰我;有的长于文学,如子游、子夏;有的以德行著称,如颜渊、曾参、闵损、冉雍;有的则长于司礼主宾,如公西赤。这与孔子本人多才多艺,博学多识密切相关,也与他教育科目的丰富多样分不开。孔子不仅是个教育理论家,也是个教育实践家。他开办私学,广招学生,并非只是从书本到书本,光有理论的东西,而是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来设置课程。他开办的科目中就有礼、乐、射、御、书、数,即礼制、音乐、射箭、驾车、写字、算数。这六科都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有着很强的实践性,涵盖了今日所说的德、智、体、美、劳,如果孔子本人只是一个动口不动手的人,是无法教授这六门课的。由此可以推断,孔子本人就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点从冉有对季孙氏的谈话中可以得到印证。季孙氏执政时,齐国军队入侵鲁国,季孙氏抱着试试的心理,让冉有率领鲁军前去应敌,结果大败齐军。季孙氏颇感惊讶,就询问冉有说:“你对于作战的本领,是学来的呢?还是天生就懂得打仗?”冉有回答说:“那是学来的。”季孙氏表示怀疑,说:“你跟着孔子,又从哪里去学习打仗的本事?”冉有回答说:“我就是从孔子那里学来的。孔子嘛,作为大圣人什么都懂,他的学识、本领称得上是文武兼通,我正好从他那里学习了打仗的方法,只是还不够详尽。”这里虽有溢美的成分,但孔子是个通才则是毫无疑问的。

   关于孔子的学识,人们从齐太史子与的话中也能看出大概。子与出使鲁国,当面见了孔子,过后他私下里对南宫敬叔说:“孔子生于西周衰弱之时,先王留下来的典籍,已经错乱得一塌糊涂,可孔子却亲自整理百家留下来的典策,考证其原义,叙述尧舜的功德,考察周文周武的礼法制度,删削古诗,整理《尚书》,考定周礼和古乐,撰述《春秋》,阐明《周易》的隐微之道,以此来垂戒后人,作为效法的对象。他在文化方面立下的功德实在了不起。他门下的学生已有三千多人,他收的学费又不贵,只需十条腊肉就行了。也许是天老爷要让他成为没有名号的王呢?要不然他怎么会享有这样的盛名呢?”身为齐国的太史,子与没有必要去赞美孔子,然而在他看来孔子对于古代的文化典籍和典章制度可谓是无不通晓,亲自整理校订,这可是立功德于后人的事啊。

   现在一般都认为古代的“六经”(《乐经》汉时已经遗失)都经过孔子的整理校订。《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史一手编订的,其他五经的整理校订,也并非易事:古诗的整理需要文学功底,《尚书》的整理需要史学修养,《易经》犹如天书,缺少专门知识就无从下手,《周礼》的整理要熟悉古代的典章制度,《乐书》的整理更需音乐方面的专门知识。可孔子硬是凭着一己之力以及丰富的学识和精深的修养,把散乱无序的五经重新加以整理、编订,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孔子精研西周礼制,礼乐相连,自然也熟谙音乐。他集演奏、制曲与鉴赏于一身,对古乐更是喜爱与精研。
  孔子一生屡遭困厄,但他从不气馁,即使身陷绝境他弦歌不绝,可见他既能弹奏乐器,又能引吭歌唱。由于孔子有一种崇古的情结,因此他对古乐尤为偏好,有时竟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一次,他在齐国听到了久已失传的《韶乐》,竟然一连三个月连肉的味道都吃不出来了,还感叹说:“没想到韶乐竟然如此的美妙!”虽然孔子并未给后人留下独立创作的名曲,但他会制曲当是毫无疑问的。他自己说: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指的就是他为《诗经》所作的“正乐”工作。《诗经》本是乐诗,从西周初年流传到孔子时代,已经五百多年,音乐的错乱、参杂当很严重。《雅》、《颂》用的是古乐,如果错乱、参杂太多,就会失去其原有的雅乐特点,孔子为了保持雅乐的严肃性,于是对《雅》、《颂》的音乐作了一番纠错、校正、修订的工作,使其恢复了雅乐的原貌。显然,如果孔子不会制曲,是做不了“正乐”工作的。他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孔子曾拜鲁国的乐官师襄子为音乐老师,学琴于师襄子。他不仅进步很快,而且有着惊人的辨乐能力。有一次,师襄子给他弹了一曲《文王操》的古曲,他宁神静气地听过以后,对师襄子说:“我已经从乐曲中知道歌颂的是谁了:这个人面目黎黑,身材修长,志向远大,已经拥有了四方。如果不是文王又有谁能做到呢?”师襄子听后不禁大惊,不由得离开桌子拱手向孔子致敬,说:“你真是圣人啊,我弹的这支曲子就叫《文王操》。”

  孔子的学识还不限于上述方面,他在历法、方术方面也有很深的修养。

  一次,季康子碰上节物上的一种怪现象,到了周历的十二月、夏历的十月,斯螽还在活动,于是请教孔子。孔子解释说:“我听说大火星隐没了,各类昆虫都停止了活动,现在大火星还在西流,肯定是掌管历法的人弄错了。”还进一步解释说:“到了夏历的十月,大火星应该看不见了,可现在却还出现在天空,可见是掌管历法者把闰月弄错了。”

  五行之说本始于战国时的邹衍,“五德终始说”即是他的杰作,可谁又能想到孔子却精于此说。一天,季康子突然向孔子发问说:“过去听说了五帝的名号,却不知实际内容,请问为什么称为五帝?”孔子立即回答说:“我曾经听老子说过,天有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它们按时化育万物。五行之神就是五帝。古代的天子,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称号。这称号即取法于五行,五行的变化象征着王位的变化,有终有始,相生相克,取法五行的意义。所以作为一代明王死后即以五行相配:太皞配木,炎帝配火,黄帝配土,少皞配金,颛顼配水。”并进一步解释五行之间的关系,说:“五行的排列,从木开始,因为木处东方,万物最初都从东方而起,所以拥有天下者都以此为法则,首先以木德来统治天下,其次是要看生年属于哪一行,这样以次相承。”

  如果这话真出于孔子,那么这当是关于“五德终始说”的最早解说。
  孔子的博闻强记和博学多识为当时海内各国所公认,各国遇到疑难之事首先想到的是孔子,为了释疑解难,各诸侯国不惜派专人前往孔子居处向其讨教。

  卫文子是卫国的将军,他想将三军之庙立于其家,可又拿不定主意,正好这时孔子寓居在卫国,于是卫文子派儿子子羔去向孔子诸教。孔子首先向子羔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说:“把公庙设在私人家里,这不符合古代礼制,我没办法给你拿主意。”然后就向子羔说明商周以来的立庙制度,大致是说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子羔回去后把孔子的话告诉了卫文子,卫文子由此打消了在家里立三军庙的念头。

  楚国远在南方,与鲁国相隔数千里,然而一旦遇到疑难之事,也不惜派专人向孔子求问。一次,楚王渡江时看到一个大得象斗一样,通体红色,圆圆滚滚的东西,一直撞到楚王乘坐的舟上。驾船者得到后,将它交给楚王。楚王从未见过,就询问群臣,可谁也说不上来。楚王只好派出专使到鲁国去,向孔子求教。孔子告诉使者:“这就是萍实,可以剖开来吃掉。这是一个吉祥之物,只有称霸天下的人才能得到。”

  吴国攻下越国的都城会稽后,得到一块巨人的腿骨,有车子那么长。吴、越两国的人都弄不清是怎么回事,于是派使者到鲁国去向孔子求问。使者见到孔子后,故意绕了一个弯子,远远地询问孔子,说人的骨头中谁的最大,孔子回答说是禹时的防风氏,当初,大禹召集各路神灵开会,因防风氏迟到,大禹一气之下将他杀了,他的腿骨有车子那样长。吴国使者也不知防风氏为何方族类,孔子进一步解释说,防风氏是守护封山、愚山的山神,厘姓,是当时的巨人部落,他们的身高达到三丈。吴国的使者不由得赞叹说:“真厉害,您不愧是圣人!”

  陈国是位于河南南部、安徽北部的一个中等国家。一次,一只鹰隼栖息在陈国的宫廷中死了,一看原来是被木所做的弓箭射死的,箭头是石制的,有一尺多。陈国谁也弄不清这箭是怎么回事,于是派使者专程前往鲁国请教孔子。孔子告诉使者,这只鹰隼来得可远呢,这种箭也非比寻常,当是肃慎氏的弓箭。当初,武王灭商以后,把肃慎矢分给太姬,把她嫁给虞胡公,而封于陈地。就这样,肃慎矢就来到了陈国。使者回到陈国后,派人到府库中一查,果然还有肃慎矢,是木做的箭杆,石头做的箭簇。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有一次,在齐国人们看见有一只独脚鸟,飞到齐国的宫殿前,展开翅膀拼命地跳,齐景公见了很觉奇怪,于是派人到鲁国去向孔子求问。孔子说这种鸟叫商羊,是一种能预知汛情的水鸟。从前有一个儿童,弯起一只脚,伸展两眉,一边跳一边唱着说:“天将要下大雨,商羊鸟展翅舞蹈。现在齐国出现了这种鸟,预兆就要来了。”齐景公听了孔子的话,赶忙告诉百姓加紧疏通沟渠,整修堤防。过了不久,果然出现连日暴雨,泛滥成灾,不少国家都深受其害,还淹死了不少人。只有齐国因事先作好了准备,所以没有成灾。齐景公不由得感叹说:“圣人说的话,的确可靠,已经得到了验证。”

  孔子一生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本有着强烈的用世之心,总想用他那一套仁义、礼乐主张来治理国家、改造社会,以此来恢复西周盛世。可春秋后期早已是礼崩乐坏的时代,仁义、礼乐已经过时,孔子虽然踌躇满志,可他那一套已经不合时宜,因此他虽然周游列国,却到处碰钉子,就连鲁国有时也呆不住。不过,人们千万不要误认为孔子只是一个冬烘先生,是治国理政的门外汉。其实,孔子是很有治国才能的。他在鲁国当过司空、司寇,还摄行过相国,虽然时间不长,却政绩斐然。《孔子家语·相鲁篇》说:“及孔子之为政也,则沈犹氏不敢朝饮其羊,公慎氏出其妻,慎溃氏越境而徙。三月,则鬻牛马者不储价,卖羊豚者不加饰.男女行者,别其涂,道不拾遗.男尚忠信,女尚贞顺.四方客至于邑,不求有司,皆如归焉。”齐国得知后非常害怕,说:“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于是给鲁定公送去八十名美女,车马三十辆,为的是让鲁定公沉迷于女色、游幸之中,远贤人,亲小人。鲁定公果然上当,由此不理国政,也不见孔子,孔子无奈,只得离开了鲁国。

  孔子曾经在陈地受困,绝粮七天,原因也是因为楚国要聘孔子为国相,陈、蔡二国也是担心一旦孔子为楚相,楚国强大起来,到头来吃掉自己,于是派军队将孔子一行围困起来。

  孔子其所以博学多才,博闻强识,成为一代大师,关键在于他好学,称得上一生孜孜不倦,勤奋好学。他自己说:“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又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不如丘之好学也。”他曾对子路说过不好学的六大弊病:“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总之,在孔子看来学习比什么样都重要,一个再好的人如果不好学,到头来免不了也要出问题。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11-3-8 09: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8:07 编辑

老先生从孔子的几段故事论证了其思想的精髓,结尾给人惊世之语!

3#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15:3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曹国魂 的帖子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8:07 编辑

  谢谢版主的点评与褒奖,问候春安.

4#
发表于 2011-3-9 11: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8:07 编辑

好文,支持精华!

5#
发表于 2011-3-10 14: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8:07 编辑

此文,容量大,读后很受益。

6#
 楼主| 发表于 2011-3-11 08: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一楠 的帖子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8:07 编辑

  谢谢褒奖,问候朋友。

7#
 楼主| 发表于 2011-3-11 08: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8:08 编辑

此文,容量大,读后很受益。 [/quote]
谢谢小龙女,过奖了,问候朋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2 21:36 , Processed in 0.04893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