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098|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枣木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2-28 14: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青马河是故乡的母亲河,河水径直南流,流韵像是袅袅娜娜的歌谣。青马河虽是依山傍岭,但河水却清澈地如一面镜子,河底也没有暗石沉卵,床岸上金黄金黄的积沙细碎软绵,就是赤着脚丫走上一天也不会觉得脚板疼痛。青马河的历史老长了,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征战沙场的将军阵前负伤,坐骑大青马用高大的身躯驮着将军行走,至一条小河处,将军因失血过多安然死与马背之上。大青马三日不吃不喝,最后对天长啸几声便跳于河中追随将军而去,后来人们感念大青马的忠诚,便将小河改名青马河,就一直被人们叫到了现在。

  青马河用涓涓清流养育了一个又一个贫穷但却纯朴的小山村。我姥姥家祖辈居住的山里亮村就是青马河乳哺的一个小村子。小村只有几百口人,要山有山要水有水,可就因为地势过分偏僻,吃饭穿衣什么的就要比别处落后个好些年。从山旮旯里飘出的故事也好多,尽管相当优美,但还是叫好多的人感到不可思议。   

  我舅舅是山里亮村很有名的打鱼郎,他自小就喜欢捉鱼摸虾,慢慢地习就了一手绝活。夏天别人蹲在树荫下来杠杠六,他却用竹梭织网,那是一张白色的扇子型鱼网。每天清晨,舅舅都要到青马河里去打鱼,他把鱼网的一角往胳膊肘上轻轻地一搭,用力地那么一甩,扇子型的鱼网便会在河上绽开一朵异常美丽的落地梨花。那些鱼儿大约是为了欣赏一下这非常奇妙的景儿,结果就乐陶陶地成了网中之物,想逃是逃不掉的。舅舅就用卖鱼所换来的收入去应付人情来往,去维持生计。

  有那么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妩媚的青马河被春晖披上了七彩的霞衣,她像是一位美丽多姿含羞默脉脉的山村女孩在梳妆打扮,恬静静的面庞闪动着不好用文字来形容的笑意,河上那轻轻飘动的河菜就像是她黑黑的秀发。只有远处的水面上不时地传来的水鸟声,才足以证明青马河是一个有生命的娓娓动人的故事。舅舅很少遇到这样安谧宁静的清晨,那时河面上游动着只有打鱼人才可以辨认的水纹。舅舅不想打扰河色的宁静,便从腰里抽出旱烟袋吧嗒吧嗒地抽了起来,鱼网静静地躺在他的身后。也就在太阳刚刚露出半张小红脸的时候,从河的上游漂来的一个黑色的物体引起了舅舅的注意。近了,舅舅才看清那其实是一只小木船。河水虽是平稳,但小木船依然微微颤动。舅舅暂时忘记了山村里的那些关于鬼神之类的传说,跑起来迎了上去。

  这是一只雕刻地异常精美的小木船。在铺满了明媚霞光的船仓里竟然奇迹般地熟睡着一个很漂亮的小女孩。舅舅感到无比的惊奇,就用大手将小木船托上了岸,然后轻轻地抱起了小女孩。小女孩醒了,递给舅舅一个非常甜美的笑。孩子的身边放着两块双龙戏珠银元。它们连同一行洒脱的文字一起铺在一张洁白的纸上:

  小女四丫,猪年八月二十五日生人,请好心的人家收留。

  舅舅的双眼湿润了,他虽然只上过几年学,但可以认识好多的字,那行小字在他的眼前跳跃着,他一手抱着小女孩,一手提着鱼网,回家了。

  这个四丫就是我现在的表姐。

  四丫虽说命运多难却是一个有福之人,小小的枣木船把她带到了了一个清贫但却非常温馨的家庭之中。一家人都对这个从天上掉下来的小丫头喜欢极了,因为她的眼睛就会说话,她的小酒窝都会微笑。舅母说:“俺家又多了一个闺女,咱就叫小多吧?”舅舅一听乐了:“中,还真好听呢。”舅母把小多抱在怀里亲了又亲:“俺大闺女有名儿了,俺大闺女有名儿了。”亲的小多咯咯的笑。

  拾来小多的那个当口,表哥来春只有三岁,乡下人疼孩子实在,舅母晚上还要搂着来春,来春也要摸着舅母的奶子才可以入睡,睡梦里什么时候醒了就咂上几口。小多的到来,像是小鸟一样夺了他的窝,来春不答应,哭闹着要喝奶,舅母就找来一个好大的红辣椒往奶头上一比划,对来春说:“娘的奶上有辣椒了,你看妹妹被辣哭了,你喝吗?你喝就给你喝。”来春就要摇头说不喝了。舅母连夜间也搂小多了,来春就在睡梦里往舅舅的怀里拱,有天夜里差点把舅舅的干巴奶头给咬掉了,惹得舅母一提起来就哈哈大笑。才三岁的孩子呀,这会叫舅舅搂着就是睡不安,常常从被窝中钻到那头叫舅母搂一会,但是看着小多鼓着腮邦喝奶,自己除了流口水一点没有办法。舅母看了不忍心,便把来春的小手放在另一只奶子上,嘴里嗔道:“小熊,真小。:说的来春不好意思起来,舅舅和舅母就都笑了。

  喝着地瓜干和山豌豆熬成的稀粥,喝着清清的河水,吃着山上的野果子,小多和来春他们也长得好快啊。

  舅舅时常要到山外的集市上去卖鲜鱼,归来时总要买回一个红豆馅的白面馍馍,高兴地小多不得了。小多接过馍馍总要分一半给来春,可是来春都是推给妹妹,他虽然还是个孩子,可他知道了疼妹妹。有一回舅舅又买了馍馍,小多照例分了一半给哥哥来春,眼馋的来春心里想要可是不敢接,舅母接过那半块馍馍,将豆豆倒在碗里留给小多吃,这才将皮儿递给来春:“小熊,真馋。”来春和小多高兴地吃着馍馍往外走,山里的沟坎多呀,光顾吃馍馍的来春没有注意脚下,一下子摔进了一座小石桥下,万幸的是只磕掉了两颗门牙,舅母一看满嘴是血的来春,抱起两个孩子哭了一场。

  尽管如此,童年仍然是那样的美好。那时来春和小多常常跟在舅舅的后面去打鱼,他们一条一条地把那些鱼儿放进鱼篓,遇到大的红鲤鱼,两个就干脆往家里送,金黄金黄的沙滩上留下了两排欢快的脚印。

  山里人从来不娇惯自己的孩子。来春和小多自小就光着脚丫爬山,山上小葡萄似的婆婆罐子,桑葚一样的酸枣儿,要多馋人就有多么馋人。雨季的山岭更是叫人忘不了,小伙伴们手儿握成小喇叭,来呀来呀地喊上一阵,就会有黑胖子山水牛飞来,捉回家烤着吃好美啊。

  后来小多和来春都上学了,两个孩子学习都很勤奋,成绩更是没说的。但是就在来春正准备考初中时,舅母把那只枣木船放在了了他的跟前:“来春,你知道妹妹是咋来到咱家的吗?”来春摇了摇头。舅母就把舅舅在河里捡小多的事细细地说了,说得来春瞪大了惊奇的眼睛,他走过去,小心地抚摸着枣木船。舅母接着说:“来春,娘拿出枣木船是和你说一件事,咱家进项少,你爹腿又疼,从明天起你下学吧。”“就不!”来春猛地擎起枣木船就要往地上摔。舅母啪啪就是两巴掌:“你还成龙了。”这是来春长这么大第一次挨舅母这么重的巴掌,他委屈地哭了。舅母用衣袖擦着眼眶劝道:“你也不小了,家里的活你不帮着你爹干谁帮,咱还能叫你妹妹下学吗?”来春哭着说:“俺知道了,俺不上了!”舅母好想把懂事的来春搂在怀里,可她没有去做,因为在她的眼中,来春已经长大成人了。

  舅母劝住来春,可是第二天早晨小多又闹了起来:“娘,您说为啥不让哥哥上学了,为啥啊?”舅母才要解释,来春低着头走了过去:“是俺自己不想上的,别怨咱娘。”就这样小多很不情愿地向学校走去。来春把小多送过大山,然后自己站在岭上向远处黑褐色的学校遥望,他好像看到老师在娓娓讲课,看着看着竟然伤心地哭了起来。

  又过了不久,舅舅因为终日在凉水中打鱼得了严重的关节炎,双腿肿得老粗,他已经不可以再到青马河去打鱼了,不用的鱼网很快就被老鼠咬了一个大窟窿。可小多的学如何不能停,碰巧邻村有一家在炸麻花,舅母便让来春去贩麻花卖,一天也可以收入个三元两元的。小多放学在家的时候经常从门缝里偷看哥哥买麻花的身影,每当哥哥那“卖麻花”“卖麻花”的童稚声传来,小多就会热泪盈眶,她知道是为了自己,哥哥才不上学了。

  等小多读到了高中,舅舅家里的生活就更加艰难了。小多每个星期都要来家背煎饼。舅母和来春就提前将兑了小麦的糊糊推出来,然后舅母又提前烙好。小多把煎饼背走了,一家人再烧地瓜粥喝。

  小多把对亲人的感激全部用在了学习上,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省里的师范大学。当水红色的录取通知书被送达村里时,小村沸腾了。这可是山村里的头一遭啊。晚上,舅母含着热泪给枣木船磕了三个响头。舅舅也高兴极了,拄着拐在青马河的河滩上溜达了好些时候,嘴里哼着好久不唱了的渔歌。

  小多大学毕业后,由于成绩很好学校里想把她留校,可是她说什么也要回故乡办教育。教育人事部门考虑到山里亮村的实际情况,就批准了她的请求。舅母知道了就埋怨小多:“憨孩子,好不容易考出去了,为啥又要回来,不知道山里苦啊?”小多笑着说“娘,山里是苦一些,可苦就苦在人没有文化上,咱不能老是穷啊。”舅母听了,心里真是欣慰啊:俺的闺女长大了。

  又过些日子,在县里的帮助下,一所拥有八间新瓦房的山村小学诞生了,小多是山里亮村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教师,也是第一位女校长。有了学校有了老师,山里人便牵着娃子的手往学校里送,寂静的山村终于飘出了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那稚嫩的声音叫人沉醉。

  这年秋天,来春报名参了军,结果顺利地通过了体检和政审。小多送哥哥入伍的那天,山道子上披着绚丽的霞光。“哥,家里什么都不要你担心,在部队上好好干。”来春看着小多,心里想,妹妹已经是山里的栋梁之材了,俺有这样的好妹妹是俺的福分呀。

  真是破了一个天慌,就在这年的初冬,藏在山旮旯里的山里亮村竟迎来了一位身材魁梧、鬓发斑白的大干部。山里边的山道子有千条万条,可就是很象样的路面少,几辆小轿车就只好停在了山外边。这位老干部连同陪同他的市县领导一起挥汗登岭。等到了村里,一行人早已热汗涔涔。孩子们好像是见了天景,小些的围过来,大些的早爬山过岭地去看那几个小轿车了。这里几位年轻的媳妇早把大碗差端到了每个人的手上,有几个一看这老黑碗还真不想接,可是人家小媳妇脸儿红朴朴地站在你跟前你能不接吗?

  这位老干部是省委农工部的老部长程子岳。别看他官大,可没有一点架子,一会就和乡亲们聊熟了。不一会,一行人开始分头走访,这一看不要紧,大家的心立刻就沉重了起来,村里除了小学里新建的瓦房外,大都还是黑屋子。其中一家的老墙上还依然留存着“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凿痕,走进这家的大门,老部长捧过主人布满老茧的手,泪水哗地一声就流了下来。

  老部长又来到了我舅舅家里,看到家院里很利落,心里才略略好受了些,他仔细地跟舅舅聊着,还在小本本上记着什么。就在老部长起身告辞之际,一件挂在墙上的东西叫他高大的身子抖动了一下,他再次握住了舅舅的手:“老哥,我终于找到它了。”那件东西就是枣木船。

  那晚,老部长叫那么多陪他的人返回后就住在了舅舅家里。当他看到小女儿四丫已经成长为一位山村教师时,心里特别的高兴。小多也为能见到自己的生身父亲而高兴,只不过这件事来的好突然,她每每看到枣木船就隐隐感到里边一定有故事,就想问问娘,可是她没有问。想不到这个故事与自己有关。

  舅母好好地炒了几个菜,又叫小多去代销店里买了两瓶酒,老兄弟俩就用老黑碗对饮了起来。老部长一劲地抽烟,烟雾绕来绕去,仿佛是他心头里的故事。

  其实老部长曾经在我们这里工作过多年。60年代中期,因为写信向中央反映山区群众生活太苦而受到撤职处分,后又被调离参加支边工作。那时候他的妻子肖兰也在青马河上游的一个山村驻点,一个人既要工作又要拉扯着好几个孩子好不容易,老程支边走了之后又生了老四。老乡们对老肖娘几个给予了太多的关心和帮助,可是山里边毕竟帮不了太多的忙。肖兰不敢将孩子老四送人,以免给老程再抹黑,善良的她就干了一次叫她后悔一生的糊涂事:他取出家传的枣木船,流着泪把四丫放了上去:“儿呀,碰到了善良的人家,你就找到了爹娘,枣木船,拜托了。”她向晨晖中的枣木船鞠了三个躬,就这样,平静的青马河上开始波动一只小小的枣木船,颤颤的小船扯碎了一个母亲的心。

  老程知道这件事情后心头好难受,她知道妻子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后来他结束了支边工作又恢复了原来的职务,每次到山区走访都顺便打听女儿的下落,这么多年却没有一点音信,谁料想竟然在山里亮这个清贫的小山村里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

  又过了一些日子,岭子上新修的穿山路上突突地跑来了一辆小车。车子在山坡上停下了,一位略显憔悴一看就不知道养尊处优的普通女干部从车上走了下来。正在和乡亲们一起栽植新品种果树的老部长一看乐了,来人正是自己个把月没见的妻子。可也真是的,帮着山村建设果园,再说也刚见着女儿,就一狠心住了下来,现在见了人还真是有点想。“怎么也没有先打个电话?”“还说我呢?你这个老家伙可真狠,找到了女儿也不和我说一声。”一看老头子黑了瘦了,可精神头满好。

  “娘,您来了。”“哎哎!”母亲吃惊地看着俊气的女儿,眼前立刻又出现了小小的枣木船带走的那个小四丫,她忘情地扑了上去,将女儿一把揽在怀里低声抽泣起来:“丫,是妈心太狠了啊!”“娘,什么也不要说了 。”小多伏在母亲的怀里,母亲的身上有一种叫女儿沉醉的淡淡的香味。

  程部长老两口又在村子里住了一段时间,由于城里的工作忙,再加上城里的家中也有好多的事情,所以就要回去了。舅舅和舅母有心挽留,又怕耽误人家的大事。舅母就帮着包了一些红枣、花生、小红虾什么的,说一定要带上,叫孩子们尝尝。这热情老肖怎么推辞啊。

  马上就要打道回城了,老部长再次登上了岭子,看着缎带一样的穿山路和青马河,想想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再来这里,老部长的眼睛禁不住湿润了。“大,有了空你就来啊”。小多一直陪在父亲的身后。老部长看着眼前的女儿,他欣慰地点了点头。

  “多儿,还有一档子事情呢,那只枣木船?”

  “大,你说青马河不在变吗?”老部长再次放目山岚,远处,新栽的苹果园、新垦的山地,还有村里的小学校历历在目。他的内心好感慨。“大,青马河在变,变的好快啊。枣木船不应该再属于山乡的故事了。”“好孩子。”

  穿山路上这时响起了小汽车的喇嘛声。村东,老部长将枣木船轻轻地放在了青马河的碧波之中。小小的枣木船在山里人的视线里越来越小……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4-2-28 20:20 | 只看该作者
一天写了这么长啊,青马河,我的家乡有个小沙河,也有着美丽动人的故事。
抗战时期那河边一场激烈战斗,牺牲了好多年轻战士,人们现在叫她英雄河。
3#
 楼主| 发表于 2004-2-28 20:2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若荷 发表
一天写了这么长啊,青马河,我的家乡有个小沙河,也有着美丽动人的故事。
抗战时期那河边一场激烈战斗,牺牲了好多年轻战士,人们现在叫她英雄河。


谢谢若荷回帖支持!!
      在我们的故乡,哪一条河不在流淌着优美的故事啊!!
4#
发表于 2004-2-28 20:29 | 只看该作者
好故事又能写一篇吧。
5#
发表于 2004-2-29 04:15 | 只看该作者
真长,收藏了先,回头慢慢看。:))
6#
发表于 2004-2-29 14:40 | 只看该作者
上来~~~~~~~~~~~~~~!

故事有内涵。
7#
发表于 2004-2-29 14:54 | 只看该作者
山里娃写那样年代的事也很有一手,不错的故事。
8#
 楼主| 发表于 2004-2-29 19:17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龙侠 发表
好故事又能写一篇吧。

俺左看右看就是不理解这句话啊!谢谢大侠支持!!
9#
 楼主| 发表于 2004-2-29 19:1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轩轩 发表
真长,收藏了先,回头慢慢看。:))


哈哈,以后写短些,方便你来看!!
10#
 楼主| 发表于 2004-2-29 19:19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透透 发表
上来~~~~~~~~~~~~~~!

故事有内涵。


怎么谢老姊妹,以后俺请客!!
11#
 楼主| 发表于 2004-2-29 19:2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房子 发表
山里娃写那样年代的事也很有一手,不错的故事。


主人公与我同日生,写起来顺手啊,叫房子版主夸奖真的不容易,谢谢,谢谢!!
12#
发表于 2004-2-29 21:43 | 只看该作者
读娃子哥的作品感觉很好啊,问好:)
13#
发表于 2004-2-29 21:51 | 只看该作者
来晚了一步,高产呀,那个年代你也轻车路熟,学习
14#
 楼主| 发表于 2004-3-1 13:0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张光茫 发表
读娃子哥的作品感觉很好啊,问好:)


光茫对我的夸奖是持之以恒地!!
15#
 楼主| 发表于 2004-3-1 13:0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江南行 发表
来晚了一步,高产呀,那个年代你也轻车路熟,学习


瞧南行说的,俺就是那个年代的人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3 22:44 , Processed in 0.05984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