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揉声音 [打印本页]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2-18 09:35
标题: 揉声音
         揉声音

            敬一兵

  一个夏天的凌晨,楼上开着的窗户里,传出了女声独唱。说它独唱很勉强,因为我只听见了嗓音而没有听见乐器伴奏,还因为它有节奏感,由慢到快,音调也在爬楼梯,从低到高。歌词很简单,反反复复就一个字:啊。越听越觉得,这歌词不是唱出来的,而是被人揉出来的,揉的力度大,频率快,声音就会跟着高亢起来。

  凌晨已经有很多声音在窗户外面飘荡——扫街,上早班,吊嗓子,打牛奶,晨练……但它们身上缺乏激情,或者激情还没有从凝固中释放出来,所以在抵达我的耳朵之前,都被我搂上揉出来的声音瓦解了。一对男女在楼上做私密的事情,你搓我揉产生的声音,激情的元素很饱满,就连那简单的歌词,也有了招摇、蛊惑、色彩和锐不可挡的颗粒感。楼上揉出来的声音穿过还没有放亮的天空,暗色调就给它涂上了神秘的颜料,也给听见它的人,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声音从楼上泼下来的最末那一阵子,它里面散发着的那种比黑夜里植物还旺盛的生长气息,险些就要发出光来。

  揉,就是不断抚摸,接触,抓捏,按压的一个动作过程。总的来说揉的过程是比较温柔的,这是激情在酝酿或者缓慢释放。微风拂叶,细浪拍岸,雨点叩荷,都有这个味道。只有激情抵达了高潮,温柔行为才会转变成掺杂了狂热、冲动、激烈、高速、不顾一切、歇斯底里甚至虐待成分的燥热高温般的猛搓动作,很像德国重金属乐队中霍夫曼与费切尔双吉他的风驰电掣拨奏,卡夫曼电闪雷鸣的鼓点,还有Udo沙砾般粗糙而又凶悍的音线。搓揉动作到了霍夫曼,费切尔,卡夫曼和Udo那里就成了摇滚,而在费玉清,蔡琴,谭晶和齐秦的面前,它们永远都只停留在揉的行为里,停留在抒情歌曲上。

  我在搬到这栋楼房居住之前,一直在一个小的四合院里生活。生活在四合院里就是生活在揉而不是搓声音的环境里。正房的背后,有枇杷树和皂角树,还有一丛竹子。风天天都要光临这些植物,揉植物的叶子和枝条,然后听它们在揉动中发出来的声音。风不喜欢揉枇杷树,它个头不高,叶子很厚,就是揉它,它也很懒惰,不肯发出声音。皂角树和竹子就不一样了。风揉皂角树的时候,皂角树的叶子就会很快作出响应,一边摇摆一边哗啦啦地响动,仿佛这些树叶生下来就是为了迎接风的到来。到了结皂角的日子,枝条上一丛丛的皂角就像悬挂起来的铃铛,风刚到还没有站稳脚跟,它们就咣啷咣啷响起来,一面宣布风已经抵达,一面向人炫耀起它的存在。听见这样的声音,老人就会从家里拿来顶端拴了钩子的竹竿钩皂角去洗衣服洗脑壳,娃娃就会从老人手里抢皂角里拨出来的圆咕隆冬的黑粒(种子)当蛋子弹。竹子对风的期待,比皂角树更急迫。四合院后墙长的这丛竹子,高度有十七八米,被风揉的日子远远比老人活过的日头还要多。轻风拂来,它的叶子就会夸张地传出悉悉索索才有的那种声音。风一大,不光竹叶的声音立即就浏亮起来,它的茎杆也会风骚地左右摆摇,吱呀吱呀的声音悠长传神,比女人叫床的声音还撩人。是说到了傍晚总有男女跑到竹子下面来谈恋爱,这倒不是因为这个地方背静,而是因为风揉竹子的声音很有诗意,能勾兑出浪漫和想象的味道。揉声音总是会揉出一些事情来,注意到了这些事情,就是触摸到了生活的肌肤和经络,也触摸到了声音的轮廓。

  从皂角树到竹子,从竹子到皂角树,风揉出来的声音像一片飘荡的绸缎,递到耳朵里的全是光滑,圆润,柔和,细腻,逶迤和温度的质感。我的听觉一走上音线,就有了从城市到乡村,从乡村再到僻静旷野的景象变化。住在四合院里的人不愿意陪我在皂角树和竹子之间听风揉出来的声音,即便这样的声音是连贯的,很像交响乐,不需要动用想象力就可以闻到声音里的植物清香气息,看见声音的线条和轮廓就是植物的叶子。他们虽然天天跟我一样都被风揉出来的声音包裹了,可他们的听觉和视线,却从包裹的缝隙间漏出去了,停在办公室,报纸,茶水,会议厅,商店,厨房,饭桌,厕所和床上,风揉出来的声音,对他们来说,完全就是另外一个世界里的东西,很难感受,也不愿意去感受。只有一个退休老干部,在皂角树下开垦了一块自留地种蔬菜打发时间,才和我一样,真正关心过风揉出来的声音。不同的辈分没有阻拦我们在倾听风揉声音的过程中成为了知心朋友。他不种地的时候,会邀请我去他家里听他拉二胡。他的二胡拉得并不专业,声音很平淡,不像专业音乐家拉得那么优美动听,但他拉得很投入,有板有眼的。特别是琴弓在琴弦上游走的时候,他的另外一只手的手指,总是很仔细地按压在琴弦上,与其说这是用手指在定音,不如说是他正在用虔诚的态度揉声音。他的二胡拉出来的曲调,都是一些老掉牙的曲子,偶尔应我的要求,才会拉出一段模仿风吹皂角树和竹子的声音。虽然不是很逼真,也不优美,不过在我听来还是很亲切的,不是因为优美才亲切,而是因为自然才亲切。手指按压琴弦定出来的音调,像一片竹篱笆,把皂角树和竹子的味道、太阳的光线、风的动感和叶子摇曳的模样隔在了外面,只留下了皂角树和竹子的音质和内涵。听他拉二胡,我就能够发觉他与皂角树和竹子之间已经走出了一段距离,但他走得不远,笨拙的技巧,没有系统演艺培训的经历和对我们说的那些五线谱上的曲子的精深研究,就是一个例证。

  真正走得远的,是那些用专业的手指揉琴弦产生声音的人,像小提琴师盛中国,二胡演奏家闵慧芬,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吉他手刘义君。同样是揉声音,可他们都是严格按照五线谱规定的格式,固定的乐器,固定的手法,固定的演奏理论模式和在像舞台这样的专门场地里揉声音,无论是味道、音色、感觉和形式,都和风揉皂角树以及竹子的情形有了天壤之别的差距。他们把专业的乐器,音乐理论,音乐技巧当成砖块,像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长城那样,把风揉皂角树和竹子的所有韵味和质地,全部挡在了他们的感官外面。

  看风景的人,是与自己头脑中的语言符号打交道的人。脑袋里的符号决定了人看到的风景。有什么样的思想与情感,决定了人能够看到什么样的风景。专业音乐家和歌唱家看到的是专业的音乐风景。在揉声音的过程里,他们揉出来的是宫廷味道,华丽色彩和只有动用想象才能够体会到的画面。风吹皂角树和竹子的声音是音线,人演奏和歌唱出来的还是音线,它们的区别仅仅是裸露和穿了衣服的差别,但裸露的音线就没有穿了衣服的音线高贵,具有了人文格调和文化审美格调的高贵。即便我们习惯了亲近高贵的音线,渐渐对低贱的音线有了陌生感和排斥行为,但我们在做爱的时候还是要选择裸体不穿衣服,还是不由自主就揉出了叫床的声音,与其说这是一种本能,不如说是我们有意停止了对声音的构建行为,任由自然的驱使而揉动声音。至少对我来说,就是在完全放弃了用脑袋构建风景的时候,才发现风揉皂角树和竹子递出来的音线,是一条不简单的线条,它内在的生机勃勃和绚烂多姿,它粗砺中的柔美、雄浑中的细腻,它作为实体存在的价值和作为审美对象的魅力,总是会像湿地、冰川、荒漠和高山,在我的感官面前显现出一种别样的美感,一种叫人怦然心动的尊严。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李会和    时间: 2010-12-18 09:38
抢个沙发坐下,静静欣赏老师美文!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0-12-18 09:45
标题就新颖独到。作者对事物的感知十分细腻,准确,描摹得也恰到好处,发散自然,文本整体给人很强的张力。欣赏问候!
作者: 百味人生    时间: 2010-12-18 10:02
原帖由 夏冰 于 2010-12-18 09:45 发表
标题就新颖独到。作者对事物的感知十分细腻,准确,描摹得也恰到好处,发散自然,文本整体给人很强的张力。欣赏问候!


恰如其分的点评.同感.问好敬版.
作者: 雪后    时间: 2010-12-18 14:31
揉,就是不断抚摸,接触,抓捏,按压的一个动作过程。
好一个揉字了得。问好一兵老师。
作者: 秦时明月    时间: 2010-12-18 18:29
有什么样的思想与情感,决定了人能够看到什么样的风景。
的确,敬兄所看到的风景与众不同。佩服!与其说在散漫地说声音,不如说是在谈艺术的感受力。化抽象为形象。佩服!问好!
作者: 枝影横斜    时间: 2010-12-18 18:37
原帖由 夏冰 于 2010-12-18 09:45 发表
标题就新颖独到。作者对事物的感知十分细腻,准确,描摹得也恰到好处,发散自然,文本整体给人很强的张力。欣赏问候!

同感!觉得您品评特别到位
作者: 郭玉琴    时间: 2010-12-18 19:04
一种声音,在艺术的思维里和平实的生活里,无论从感官上还是想象中的定位都是有天壤之别的。正如你行文里说的:它们的区别仅仅是裸露和穿了衣服的差别,但裸露的音线就没有穿了衣服的音线高贵,具有了人文格调和文化审美格调的高贵。即便我们习惯了亲近高贵的音线,渐渐对低贱的音线有了陌生感和排斥行为,但我们在做爱的时候还是要选择裸体不穿衣服,还是不由自主就揉出了叫床的声音,与其说这是一种本能,不如说是我们有意停止了对声音的构建行为,任由自然的驱使而揉动声音。很欣赏一兵老师这种对身边事物微妙细腻细微的感悟力。
作者: 撄宁    时间: 2010-12-18 19:28
声音 也能“揉”出这么多内容来 令人叹为观止 拜读 学习 且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2-19 09:12
原帖由 李会和 于 2010-12-18 09:38 发表
抢个沙发坐下,静静欣赏老师美文!
感谢你第一时间提读,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2-19 09:13
原帖由 夏冰 于 2010-12-18 09:45 发表
标题就新颖独到。作者对事物的感知十分细腻,准确,描摹得也恰到好处,发散自然,文本整体给人很强的张力。欣赏问候!
你的点评很专业,受益,握手!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0-12-19 09:43
揉,就是不断抚摸,接触,抓捏,按压的一个动作过程。总的来说揉的过程是比较温柔的,这是激情在酝酿或者缓慢释放。微风拂叶,细浪拍岸,雨点叩荷,都有这个味道。
    揉声音总是会揉出一些事情来,注意到了这些事情,就是触摸到了生活的肌肤和经络,也触摸到了声音的轮廓。风揉出来的声音像一片飘荡的绸缎,递到耳朵里的全是光滑,圆润,柔和,细腻,逶迤和温度的质感。

     学习拜读一兵老师关于声音的美文。一个揉字就极具魅力与动感,从市声的揉到树木被风吹动的揉,再到退休老人二胡的声音,过渡、衔接到专业人士演奏的声音。尽管音线(这个词想必是专业的音乐术语,不大明白)有差别有高贵低贱之分,但只要细细品味:“才发现风揉皂角树和竹子递出来的音线,是一条不简单的线条,它内在的生机勃勃和绚烂多姿,它粗砺中的柔美、雄浑中的细腻,它作为实体存在的价值和作为审美对象的魅力,总是会像湿地、冰川、荒漠和高山,在我的感官面前显现出一种别样的美感,一种叫人怦然心动的尊严。”
    问好老师,祝福快乐!
作者: 烟雨飘过    时间: 2010-12-19 09:51
超初的文章很含蓄,如果一直从这种含蓄中来提示一个哲理,那么文章更会耐读些。呵呵。
揉声音,不错的标题。
作者: 夏日荷风    时间: 2010-12-19 10:19
感性而灵性的表述,使文字充满着强烈的艺术色彩。
问候敬老师,周末愉快。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2-19 13:46
原帖由 百味人生 于 2010-12-18 10:02 发表


恰如其分的点评.同感.问好敬版.
问好老朋友!
作者: 蒙正和    时间: 2010-12-19 15:37
这一篇,下载收藏学习了。拜读敬版作品,再瞧瞧我那些“习作”,羞愧啊……问好敬版!
作者: 太和五中张奇    时间: 2010-12-19 16:54
揉出来的文章细腻,耐读,充满理性思维,值得学习。
作者: zfx875206    时间: 2010-12-19 19:23
感觉敏锐,化意象为形象,对印象深刻的声音,也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在对比中,感受来自生命最本真的声音,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2-19 20:41
原帖由 雪后 于 2010-12-18 14:31 发表
揉,就是不断抚摸,接触,抓捏,按压的一个动作过程。
好一个揉字了得。问好一兵老师。
问好朋友!
作者: 季大相    时间: 2010-12-20 08:11
意象纷呈的意境,使敬版的文字总有一种感染力,回味无穷。问好敬版
作者: 天疆    时间: 2010-12-20 09:42
感知声乐的柔美。问好一兵老师!~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2-20 11:04
原帖由 秦时明月 于 2010-12-18 18:29 发表
有什么样的思想与情感,决定了人能够看到什么样的风景。
的确,敬兄所看到的风景与众不同。佩服!与其说在散漫地说声音,不如说是在谈艺术的感受力。化抽象为形象。佩服!问好!
谢谢鼓励,握手!
作者: 万里山水    时间: 2010-12-20 15:38
听他拉二胡,我就能够发觉他与皂角树和竹子之间已经走出了一段距离,但他走得不远,笨拙的技巧,没有系统演艺培训的经历和对我们说的那些五线谱上的曲子的精深研究,就是一个例证。


--一个人的快乐,是知道什么样状态下可以提高和进步。一个人的悲哀,是看不到自己努力能达到什么样的状态。掌握方法的人们,能够循序渐进,不断体味到新的高度和层次。没有方法指引的人,勤快和刻苦可能就是戕害自己浪费时间。无论声乐和器乐的演练与操练,其中的规律和道理简单而实在。尽管有着扯着嗓子唱出自己风格味道的阿宝属于个例和显示出人们欣赏角度的多样性,但是毕竟是个案。所谓有人有一副好嗓子,可能一辈子没有挖掘出来,而一个懂得技巧的坏嗓子,却可以在台上招摇演唱。外行听热闹,内行看门道。天籁有其声,自有其自然的音韵和音律。喜欢老师作品显露出的对于声音的敏锐和恰到比拟,左右逢源,丰富联想,在一篇文章里鲜活丰润。读来绕有意趣,受益与共鸣。
作者: 秦时明月    时间: 2010-12-20 23:03
好文,再顶!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2-21 08:34
原帖由 枝影横斜 于 2010-12-18 18:37 发表

同感!觉得您品评特别到位
谢谢提读!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2-21 08:36
原帖由 郭玉琴 于 2010-12-18 19:04 发表
一种声音,在艺术的思维里和平实的生活里,无论从感官上还是想象中的定位都是有天壤之别的。正如你行文里说的:它们的区别仅仅是裸露和穿了衣服的差别,但裸露的音线就没有穿了衣服的音线高贵,具有了人文格调和文化 ...
你的认同让我鼓舞,握手!
作者: 夏日荷风    时间: 2010-12-21 08:40
好文字,再次欣赏。
作者: 潇湘渔父    时间: 2010-12-21 12:56
标题: 回复 1# 敬一兵 的帖子
  文章中的"揉声音",既象是揉出一般的声响,又象是揉出一种轻柔的音乐,还象是隐指什么.这隐指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问候敬兄.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2-22 08:48
原帖由 撄宁 于 2010-12-18 19:28 发表
声音 也能“揉”出这么多内容来 令人叹为观止 拜读 学习 且问好
谢谢鼓励!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2-22 08:49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0-12-19 09:43 发表
揉,就是不断抚摸,接触,抓捏,按压的一个动作过程。总的来说揉的过程是比较温柔的,这是激情在酝酿或者缓慢释放。微风拂叶,细浪拍岸,雨点叩荷,都有这个味道。
    揉声音总是会揉出一些事情来,注意到了这些事 ...
感谢提读,握手致意!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2-22 08:50
原帖由 烟雨飘过 于 2010-12-19 09:51 发表
超初的文章很含蓄,如果一直从这种含蓄中来提示一个哲理,那么文章更会耐读些。呵呵。
揉声音,不错的标题。
我很重视你的建议,握手!
作者: 何也    时间: 2010-12-22 10:55
敬斑斑对声音的感悟很灵敏的啊!
文章的思绪很宽泛,意境也很柔美的。
作者: 刘满园    时间: 2010-12-22 14:29
总是很大气厚重。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2-22 16:29
原帖由 夏日荷风 于 2010-12-19 10:19 发表
感性而灵性的表述,使文字充满着强烈的艺术色彩。
问候敬老师,周末愉快。
谢谢评点,握手!
作者: 立青    时间: 2010-12-22 17:35
原帖由 夏冰 于 2010-12-18 09:45 发表
标题就新颖独到。作者对事物的感知十分细腻,准确,描摹得也恰到好处,发散自然,文本整体给人很强的张力。欣赏问候!


欣赏敬老师大作!问好!
作者: 清风拂面    时间: 2010-12-22 19:18
想起了一年前关于揉这个字的对话呢。
你的文字视角很独特,由此引出的文字,也自然不同,欣赏过。
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2-23 08:24
原帖由 蒙正和 于 2010-12-19 15:37 发表
这一篇,下载收藏学习了。拜读敬版作品,再瞧瞧我那些“习作”,羞愧啊……问好敬版!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2-23 08:24
原帖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0-12-19 16:54 发表
揉出来的文章细腻,耐读,充满理性思维,值得学习。
谢谢鼓励,握手!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2-23 08:25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0-12-19 19:23 发表
感觉敏锐,化意象为形象,对印象深刻的声音,也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在对比中,感受来自生命最本真的声音,问好。
感谢匣子的提读评点与鼓励,握手致意!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2-23 08:26
原帖由 季大相 于 2010-12-20 08:11 发表
意象纷呈的意境,使敬版的文字总有一种感染力,回味无穷。问好敬版
谢谢你的支持和鼓励,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2-23 08:27
原帖由 天疆 于 2010-12-20 09:42 发表
感知声乐的柔美。问好一兵老师!~
感谢你的提读,问好!
作者: 瘦棠寒蝉    时间: 2010-12-23 16:38
问好敬版,这种文是要沉进去才能读好。
作者: 天下为公    时间: 2010-12-23 19:01
游刃有余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2-23 21:00
原帖由 万里山水 于 2010-12-20 15:38 发表
听他拉二胡,我就能够发觉他与皂角树和竹子之间已经走出了一段距离,但他走得不远,笨拙的技巧,没有系统演艺培训的经历和对我们说的那些五线谱上的曲子的精深研究,就是一个例证。


--一个人的快乐,是知道什 ...
十分感谢你的细腻评点,握手致意!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2-23 21:01
原帖由 秦时明月 于 2010-12-20 23:03 发表
好文,再顶!
再谢老乡!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2-23 21:02
原帖由 夏日荷风 于 2010-12-21 08:40 发表
好文字,再次欣赏。
再次感谢!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2-24 08:54
原帖由 潇湘渔父 于 2010-12-21 12:56 发表
  文章中的"揉声音",既象是揉出一般的声响,又象是揉出一种轻柔的音乐,还象是隐指什么.这隐指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问候敬兄.

世界的尽头就是隐喻。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2-24 08:54
原帖由 何也 于 2010-12-22 10:55 发表
敬斑斑对声音的感悟很灵敏的啊!
文章的思绪很宽泛,意境也很柔美的。
谢谢鼓励,握手!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2-24 08:55
原帖由 刘满园 于 2010-12-22 14:29 发表
总是很大气厚重。
还请多提意见。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2-24 08:55
原帖由 立青 于 2010-12-22 17:35 发表


欣赏敬老师大作!问好!
问好朋友!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2-24 08:56
原帖由 清风拂面 于 2010-12-22 19:18 发表
想起了一年前关于揉这个字的对话呢。
你的文字视角很独特,由此引出的文字,也自然不同,欣赏过。
问好。
那次对话至今难忘,呵呵。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0-12-24 09:29
我反复品读,想,作者一开始是怎么想出这个题目来的。真的是很有味道!
作者: 扁舟一叶    时间: 2010-12-26 17:52
特别好的文字。
作者: 一丁    时间: 2010-12-26 19:42
实在佩服老师的文笔,读着就是一种享受,问候敬老师,周末愉快。
作者: 王克楠    时间: 2011-1-9 07:45
一兵的文字真好,正在深读,以写一个系统的评。
作者: 乔举平    时间: 2011-1-9 18:45
我来欣赏了,问好!
作者: 王克楠    时间: 2011-1-15 15:19
好作品,再次提
作者: 董万军    时间: 2011-1-15 18:24
再次读到了如此亲切、温暖的文字!
久违了。问候新年快乐!: :handshake :handshake
作者: 王庆军    时间: 2011-1-16 10:55
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感受,极有创意的散文。作者极富想像力,一个“揉”字,恰当精妙!文章极具内涵,有知识量,读着过瘾!
作者: 徐睿成    时间: 2011-1-16 16:59
声音 也能“揉”出这么多内容来 令人叹为观止 拜读 学习 且问好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1-1-16 18:16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0-12-19 09:13 发表
你的点评很专业,受益,握手!

再来品赏。好文字真的是能够让人越读越开心的。问候!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1-1-16 19:15
读敬老师的文章,需要沉下来,用心感悟才是。
作者: 宫飞燕    时间: 2011-1-18 06:58
题目首先就吸引人,然后的竹子,皂角,小提琴……都把“揉”传递得相当美妙,绘声绘色!欣赏!
作者: 王克楠    时间: 2011-1-23 06:26
好散文,再次提上,问一兵新年愉快
作者: 琴心    时间: 2011-2-9 20:22
声乐大师不过如许感受罢了!
能从声乐艺术 自然风光 器乐艺术 形体艺术中“揉”出原始而纯朴的声音来, 没有“揉”的功夫是很难做到的!赞叹!
作者: 卑以自牧    时间: 2011-2-10 11:44
声音能揉,有点通感的味道。长见识。
作者: 李华新    时间: 2011-2-10 12:28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0-12-18 09:35 发表
         揉声音

            敬一兵

  一个夏天的凌晨,楼上开着的窗户里,传出了女声独唱。说它独唱很勉强,因为我只听见了嗓音而没有听见乐器伴奏,还因为它有节奏感,由慢到快, ...


看风景的人,是与自己头脑中的语言符号打交道的人。脑袋里的符号决定了人看到的风景。有什么样的思想与情感,决定了人能够看到什么样的风景。专业音乐家和歌唱家看到的是专业的音乐风景。在揉声音的过程里,他们揉出来的是宫廷味道,华丽色彩和只有动用想象才能够体会到的画面。风吹皂角树和竹子的声音是音线,人演奏和歌唱出来的还是音线,它们的区别仅仅是裸露和穿了衣服的差别,但裸露的音线就没有穿了衣服的音线高贵,具有了人文格调和文化审美格调的高贵。

真得不错的文字,意境和心灵感悟同在!

问好朋友@元宵节好!
作者: 青青河边    时间: 2011-2-10 13:00
文字、意境、美感融为一体,叹为观止,学习欣赏!祝新春快乐!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2-11 07:03
迎春给敬版拜个晚年!等第二部散文集出版后,定会给你奉上。
作者: 王克楠    时间: 2011-2-24 23:42
好散文再提
作者: 安永红    时间: 2011-3-19 09:32
多年未登录,敬版主的文笔越来越老道了!毒辣毒辣的美丽!问好!
作者: 靖子    时间: 2011-3-22 12:53
这就是传说中的“个见”吧,还真有感觉有见地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