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46|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溯洄小记】沙洲怀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7 20: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沙洲怀古

  《山海经》过于渺茫荒杂,所以郦道元要为《水经》作注,好让水流在时间的深度里和历史的真实里。江水流到我这里时比《水经注》里的不知奔涌过多少春波秋澜,荡去多少婚丧嫁娶?沙洲知道。明知自己写不出哪怕是史海里沙洲过往的万分之一,却羁不住溯源寻踪的心猿意马,兀自结撰,追怀沙洲的冷清和热闹。
  
  遥想湮远年代先民们漂江过湖的艰辛,行水泊岸的不定,总让人添上几分迟到的担心,好在时间积淀,湖水积淀,通江的东西两湖间生出这片沙洲来。不知是哪个黄昏,沿江南来的漂泊者,移舟登岸,将沙洲的冷寂扔进船后的湖腹,让沙洲上升起了第一缕炊烟,沙洲惊沙洲喜。

  起风的日子风浪为鸥鹭点点的音符们和弦,苇莺、黄苇领略了蒹葭苍苍又领略芦花飘荡,水雉在芡实滩头觅食育雏,骨顶鸡在菰草丛里生息繁衍,大半时间里,风静波平,湖水安静的像支催眠曲,沙洲便是那眠着的婴儿。荷花荡里、荇菜滩头,花儿红红黄黄地开,花的热闹连翠鸟都打扰不了,钓鱼翁候鱼候久了终究耐不住寂寞,拍拍翅膀低低地飞入荷花深处。

  沙洲上有了人就不一样了。先是沙洲西南的咀子有了名,叫芮家咀,想必当初至少有户姓芮的人家在咀子上盖起了茅檐,插起了篱笆,捕鱼人又置上了犁铧,除了踏浪张网还要翻土耕种,养鸡养犬,植树种蔬,学会了织苇席,教小孩插秧种麦。后来芮家咀成了一个村,再后来成了两个村,大芮,小洛。大芮在乡民嘴里被唤作芮家,小洛是芮姓人多得在芮家住不下了,离开村子往池塘众多的田地里去住,很快成了个新村子。赵村的人也多起来,也拨出一拨人马往小洛去驻扎,活像池塘里植下一支藕,不出三年满满一池塘尽是挨挨挤挤的莲。

  南边,沙洲和陆上仅隔着一条大河,大概最早居住着唐姓的人家,那河叫唐沟。城因水而生,少不了炊烟袅袅升起在砖瓦小城,青石板路穿过木楼槽门的街面,临河的楼建成吊脚楼的式样,小镇叫唐沟镇。镇子后面的邢村是沙洲上最大的村子,全村没有一户客姓,都姓邢。久远的事无从查考,明穆宗为旌表邢氏“一门三进士、父子同为官”而赐建的“济美坊”至今立在邢村的大巷里,激励着后人“世济其美,不陨其名”。

  沙洲东边的岸沿也有了名,自南而北,依次是南陂里、中陂里和北陂里,想是徐姓弟兄三家由东湖登岸,圈起三块地盘,在水边筑屋,往内地里垦田。家家既要靠水渔猎牧鹅牧鸭又要靠陆兴桑麻,怎能东西一字排开而居,边南北而居着,搭起三个埠头,兴起三片桑田,低洼地作水田,高地作旱地。渐渐地,南陂里、中陂里、北陂里自然成了三个村名。现在那三个村子的官方名是南徐、中徐、北徐,嚼嚼那味道,比原先的差远了。

  沙洲的角角落落有了名,是为了让人叫的。不知何时起,沙洲上已婚女子的名字被娘家村子的名替代了,想来为着某种相处的关系而叫开的吧,连从外乡嫁进来的女子也不例外。听听下面的对话,见识见识沙洲的民风民情。

  “北陂佬,多包上几块菱米粑粑,我带小伢力到赵家港沿上薅芝麻去。”

  “伢力他爹,都给你们带上,回来看一看青龙口的豆子长得怎样,下昼我跟苍溪佬到东湖摘菱去。”

  “北陂佬,小心变天,船别往湖心里去,早点回。那张网补好没?明朝打几网鱼去卖。”

  对话里那个女子曾是北陂里的妹头,嫁到此村为人妻为人母,也许在娘家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水玉,或者荷英?此时叫北陂佬了。烧烧洗洗、连连补补,栽秧、摘菱,还要织网绩麻、织布纺花,相夫教子,哪样不精?却跟出生在北陂里性情各异的女子们要共一个名。连那个娘家在苍溪的远方女子嫁到沙洲,也被人唤作苍溪佬。不知别处有没有这种现象?


  冬季东湖水枯,水变浅的西湖里大量的鱼虾、螺蚌、蠕虫是野鸭大雁过冬的食源。黎明,栖宿东湖的野鸭飞往西湖觅食,呼天喊地,热闹非凡,傍晚野鸭们再背着晚霞飞往东湖,再唱一出惊天动地得胜戏,沙洲上冬的名是这样热闹地叫出来的。春水一发,荇菜出水展开因矜持而羞红的叶,菱芽出脐惬意地仰浪卧波,野藕发苫,一如既往地出淤泥而不染,菰草一个劲地往高里蹿。水长高水草们也跟着长高,芦苇最能往高里拔,俨然是水生植物里的将军。水草丰茂也罢,鱼虾肥美也罢,候鸟来栖也罢,没有人的沙洲是寂寞沙洲冷,路过的帆影和湖光云影成了主角。

  沙洲上有了人,便有了路,有了人关注的埂。梅雨来了,东湖西湖水满为患,沙洲被浪拥着愈发小。沙浪爬到北陂里北面二三里地的那条东西走向的岸沿,人一多,岸沿的名字就复杂起来,有叫沙浪埂的,有叫上浪埂的,甚至有人叫它商量埂。水才不跟落脚沙洲的半耕半渔的人们商量呢,水大的年份整个沙洲可能被水攻陷,成了水下世界,要商量也是人商量着怎么抗洪防汛。或许沙洲史上出过一件大事,当初的挽澜人在此埂商量决策?这样的由来也不是纯属天方夜谭。

  沙洲人冬天要挑埂,年年冬天都挑,一双圩篮,一条扁担,披着朝霞出门,戴着晚霞回家。空闲时还要罱泥,这些才叫沙洲之冬。沙洲之夏应该兼顾水大水小来命名。水小的年份,白天沙洲人在田里薅稻,在湖里捕鱼,夜晚在埂上乘凉,总有胡琴笛子山歌比满天的星斗还灿烂。水大的年份,沙洲人得捍卫这鱼米之乡,有见识的老者带着得力之人巡堤,一有险情好及时补漏。洪峰来临时男女老少齐上阵,搬起一只只装土的蒲包,让埂的人垒高堤埂,必要时还要伐了门前屋后的树用于打桩。将防汛的招数使尽了,为的是不让洪水漫过东湖埂,淹了沙洲一十八村,不让浪涛爬上上浪埂,盖过村村落落和砖瓦小城。直到洪水势大要陷落沙洲,沙洲人才荡起鸭船寻个山岗落脚,水一退,再登船回到沙洲。筑屋,栽种,撒网,仿佛初来这沙洲岛上。

  尽管每年夏天浪头立志爬过上浪埂,有南来的陈姓两兄弟,决意扎根沙洲。上浪埂以南让村村落落挤满了,连每个池塘不是姓了陶就是姓了赵,陈姓两兄弟将目光瞄向了沙浪埂北边的沙咀子。围箔,扳罾,向湖要鱼虾,采菰米,摘野菱,开垛田向湖要粮,居然在沙洲站稳了脚,成家立业,衍生出四房百十户人家来。这还不算,那四房后人演出了精卫填海的神话,将沙浪埂背面沙咀的浅滩围垦出个长长的圩,人称长宝圩。可长宝圩的人只叫它陈村,村头村尾村中间,很长的村子,因此也叫三陈。

  沙洲单乡独圩,叫湖阳,西边的湖叫丹阳湖,东边湖的叫石臼湖,确切的说沙洲在石臼湖西偏北的位置,两湖由江南大泽古丹阳湖分化而来。二三百万年前,古丹阳湖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到春秋时期逐步解体,分化出固城湖和石臼湖,人们习惯上将古丹阳湖遗留下来的湿地仍叫丹阳湖,如今已围垦殆尽,不复存在。从流传下来的湖歌能找到沙洲叫白沙洲,唐诗中称其湖阳,是否源于山之北谓之阴,水之北谓之阳呢?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苇岸-弦歌 于 2011-3-9 13:22 编辑 ]
2#
发表于 2011-3-7 21:22 | 只看该作者
先问好,祝福节日快乐,有事先下了,抽空再来读。
3#
发表于 2011-3-7 21:53 | 只看该作者
俺喜欢沙洲优黄~好像不是说过一次了吧呵呵,黄酒,更醇,更馥郁,尤其有江南的滴滴轻盈的质地。
4#
发表于 2011-3-8 11:10 | 只看该作者
西北孤陋寡闻的俺通过文友的文章对江南水乡生活有所了解与掌握。
5#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20: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1-3-7 21:22 发表
先问好,祝福节日快乐,有事先下了,抽空再来读。

匣子版主忙,有空再指点不迟,节日快乐!
6#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20: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宋长征 于 2011-3-7 21:53 发表
俺喜欢沙洲优黄~好像不是说过一次了吧呵呵,黄酒,更醇,更馥郁,尤其有江南的滴滴轻盈的质地。

黄酒中的花雕,入口好,养胃,属暖性酒。酒愈陈愈香醇,印象里黄酒江南人喝着儒雅,白酒北方人喝着豪爽。宋老师好喝南方的酒,写北方的好文章,真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20: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1-3-8 11:10 发表
西北孤陋寡闻的俺通过文友的文章对江南水乡生活有所了解与掌握。

华夏文明发源于黄河,而不是长江,弦歌才孤陋寡闻得紧,于老师谦虚,拙字若还能看得下去,再写江南水乡与您分享。
8#
发表于 2011-3-8 20:40 | 只看该作者
诗情画意和厚重悠远的文化相融合,令人读来回味悠长!
9#
发表于 2011-3-8 21:45 | 只看该作者
好兴致,好文字。淡雅的画面。

[ 本帖最后由 赵国宝 于 2011-3-8 21:52 编辑 ]
10#
发表于 2011-3-8 22:47 | 只看该作者
联想丰富,语言有特色,问好。
11#
发表于 2011-3-9 07:15 | 只看该作者
联觉丰腴,动静相宜,唯美的画卷,缜密的思绪,问候快乐,拜读老师的美文!
12#
发表于 2011-3-9 08:56 | 只看该作者
跟着弦歌的文字,走入江南的沙洲。问好弦歌!
13#
发表于 2011-3-9 10: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宋长征 于 2011-3-7 21:53 发表
俺喜欢沙洲优黄~好像不是说过一次了吧呵呵,黄酒,更醇,更馥郁,尤其有江南的滴滴轻盈的质地。


和评一起学习!
14#
发表于 2011-3-9 11:27 | 只看该作者
欣赏意境悠远,内容厚重的美文!
15#
发表于 2011-3-9 11:37 | 只看该作者
呵,我忽然对那些失了姓名的女子,生了怜悯之心。不过,女子的一生,有如此依附,倒也自有一份安然与温暖。
而在沙洲之上,有多少失了姓名的女子呢?这多像女子的命。或者,也是甘心的罢,那也说不定。
悠然的怀古,自有清新的惆怅,悠悠的,在时光的河流里,渐行渐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30 07:22 , Processed in 0.05073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