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778|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金曲不成广陵散——悼念山东快书大师孙镇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11 18: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金曲不成广陵散

——悼念山东快书大师孙镇业

  见武松身材高大够丈二
  膀乍一躬有力量
  脑袋瓜子赛柳斗
  二目一瞪像茶缸
  巴掌一亮簸箕大
  手指头拨拨楞楞棒槌长……

  当的个当,当的个当……紧接着,一阵清脆悦耳的鸳鸯板声。

  记忆中的这个画面,大概是在25年前,我在山东省宁津县曲艺班当学员时,第一次看孙镇业先生表演山东快书《武松赶会》的片段。之后,孙镇业先生,杨派山东快书传人杨立德先生,山东省戏曲研究室快书演员、孙镇业先生得意门生——李东风老师,多次来看望我们并给予热心指导。

  记得那时,我们每天都随孙金枝老师(河北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在“曲艺厅”的舞台上排练梨花大鼓。

  一个夏季闷热的午后,孙金枝老师正给学员们讲解新书目《海公案》呢;大门突然开了,一下子涌进来一大群人:有拿相机的记者,有随行官员,有当地领导;面孔,有熟悉的,有不熟悉的。我是年龄最小的一个学员,突然涌进来的这些人很是把我吓了一跳。很快,我们排练的舞台被这些人“占领”了。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因为人儿小个子也矮,使劲分着人的身子往里面硬挤,想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还好,人群慢慢地有了秩序。一位领导快步走到台前,挥挥手让大家安静下来,接着介绍道:这位是济南前卫歌舞团,我国著名山东快书演员孙镇业老师,大家欢迎孙老师光临指导。领导带头鼓掌,我们也就“哗哗”地使劲鼓起掌来。尤其是我,当听到是孙镇业的时候,眼睛睁得格外大(估计那时没有粉丝这词,如果有,我当是孙镇业先生的铁杆粉丝了)。我与哥哥每天雷打不动准时守在收音机前,收听山东快书《武松传》。现在,表演者近在眼前,能不激动吗。于是,我兴奋地拼命鼓掌,通红的小脸儿上满是汗水,两只小手都拍疼了。接着,我看见一位身着军装、身材高大、英俊潇洒的男子走上舞台。哦,他个子太高了,站在舞台上的他,一伸手,竟然快够到房顶上面垂挂着的紫红色的幕布了。孙镇业先生笑呵呵地招呼大家坐下,但是大家却依然傻呆呆地站在那里;掌声持续了很长时间。大家热情高涨,请求孙先生给大家表演个快书段子。只见孙先生笑咪咪变戏法般,不知从身上哪个兜里掏出一付鸳鸯板;给我们来了一个快书小段儿《挫大嫂》:“说了个大嫂长地挫,浑身上下穿不了半寸的罗,半寸的绫罗穿不起,拿着根线头当围脖……”,孙先生的精彩表演,赢得大家阵阵掌声。一时间,曲艺厅里笑声、掌声此起彼伏;在场的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欢快的笑容。

  第二次见到孙先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年,山东省全省曲艺汇演的时候。一天,午餐十分,在济南前卫歌舞团的餐厅里,一个熟悉的身影突然映入我的眼帘:这不是孙镇业先生吗。我很快地跑到他跟前,喊着:“孙老师、孙老师……”他低下头躬下身(当时我只有十多岁)笑呵呵地问道:“小妮子,你怎么来了,跟谁来的”?“我们的学员都来了,来参加全省曲艺汇演啊”。他握着我的小手哈哈笑起来,“哦,来演出了,小妮子,快先去吃饭吧”。

  此后,我们曲艺班的学员们跟孙镇业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成了我们曲艺厅的常客:无论在宁津演出,或是在附近县市演出,不管多忙多累,都来看望曲艺班的学员们。因此,连我们班上这些学习梨花大鼓的学员,也学会了孙先生的几段山东快书。稍后几年,孙先生又来宁津几次;我们这些学员,也有幸与先生有过几次的同台演出。再后来,因为曲艺班解散,同学们各奔东西,渐渐地跟孙先生失去了联系。

  昨天中午,与师兄、老乡和几位省城同行吃饭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孙镇业先生于凌晨四点因心肌梗塞离世的消息。顿时,悲痛拥满心间,泪水溢满双眼。想想,1989年,我的老师孙金枝先生——一代享誉全国的梨花大鼓王,在刚刚61岁的年龄,就匆匆谢世离我们远去。而今,老天又收走了孙镇业先生。唉,老天啊,你为什么如此不仁?多少丑类老而不死,遗臭人间。偏偏一些艺术人才天不假年。曲坛失珠玉,艺苑折栋梁。可惜,可叹!

  孙先生的心脏一直不太好,先后做过5个支架。虽然身体有这样的毛病,但他却是一直忙碌着:做评委、教徒弟。每到一地演出,都是连续演唱好几个段子才能下台。往往,唱完其他段子之后,就会有人于台下高喊“再来段《武松传》,再来段《武松传》”。孙先生不忍拂观众好意,不顾身体极度疲劳,继续全身心地为大家演唱《武松传》。先生能不累吗?虽然累,但先生却是十分高兴;因为自己的艺术受到了观众们的欢迎。

  也许,孙先生真的是累了,需要长久的休息了。只是,先生还有多少未竟的事业呢:多少学生在等着你传授技艺,多少人在等着听你的山东快书,多少快书需要你来整理完成啊……

  悲痛之余,强烈地感受到先生从事心爱的艺术的那种拼搏精神,觉得自己应该永远地向他学习。生有何欢?或许就在艺术之中,就在不断创造的艺术之中。

  我且忘掉悲伤,温习一下孙先生的《挫大嫂》吧。这,应该是对孙先生的最好的纪念方式。并且,我还相信会有更多的孙先生的嫡传弟子,会把山东快书这种脍炙人口的曲艺发扬光大,传承下去的。《武松传》、《鲁智深》等著名快书段子,是不会成为广陵散的。

          李妹姚于二年十一月十一日




[ 本帖最后由 妹姚 于 2010-11-12 09:02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11-11 18:24 | 只看该作者
版权没有加上,另外倒数第五段里有句话需要调整一下。有许多艺术大师离我们远去,让人心中凄然。

[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0-11-11 18:25 编辑 ]
3#
发表于 2010-11-11 18:36 | 只看该作者
从小听着孙老师的山东快书长大,真得很怀念那时的时光。文章从孙先生的快书入手,一下子抓住了人心,与f楼主同喜同悲,难得的真情溢于言表。好字!
4#
发表于 2010-11-11 20:33 | 只看该作者
十几岁时听《武松传》,几十年过去了,孙镇业先生的声音仍然仿佛在我的耳旁。
文章用孙先生的名段开头,继之以孙先生的一次具体演出、孙先生的和蔼可亲、孙先生为了艺术的拼搏精神,最后作者孙先生身上得到的感悟,使得文势提了上去,境界于是出来了——如果写“先生一路走好!”,也不是不行,但就没有现在的奇气了。



[ 本帖最后由 武俊岭 于 2010-11-12 09:13 编辑 ]
5#
发表于 2010-11-11 21:07 | 只看该作者
呜呼!沉痛悼念一代曲艺大师,有多少经典正在消失,有多少真正的文艺形式,正在离我们渐渐远去.耳边,回响的,仍是铿锵之声~~~~~~~
6#
发表于 2010-11-11 22:16 | 只看该作者
布局巧妙,用深情回忆与先生相处的几个场景,和听到先生离世时的深切悲痛,缅怀之情,痛失曲坛珠玉,情感真挚,场景描写鲜活,有身临其境之感,精华鼓励,问好。

眼睛挣(睁)得格外大
7#
发表于 2010-11-12 08:25 | 只看该作者
活灵活现的一代大师就在眼前。有个字是“镇”还是“振”
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2 09: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0-11-11 22:16 发表
布局巧妙,用深情回忆与先生相处的几个场景,和听到先生离世时的深切悲痛,缅怀之情,痛失曲坛珠玉,情感真挚,场景描写鲜活,有身临其境之感,精华鼓励,问好。

眼睛挣(睁)得格外大

谢谢版主了!问好!
挣字,已改;拼音打字就是不好,呵呵。
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2 09: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百味人生 于 2010-11-12 08:25 发表
活灵活现的一代大师就在眼前。有个字是“镇”还是“振”

已改。谢谢!
10#
发表于 2010-11-12 09:30 | 只看该作者
  是妹姚,而不是姝姚。我弄错了,抱歉。
  读了这篇人物散文,心里暖暖的,我也想听孙先生说山东快书。我心仪地方曲艺,如京剧、山东快书、安徽黄梅戏、云南花灯、东北二人转……这些才是国粹。
  问好妹姚!
11#
发表于 2010-11-12 11:36 | 只看该作者
 悲痛之余,强烈地感受到先生从事心爱的艺术的那种拼搏精神,觉得自己应该永远地向他学习。生有何欢?或许就在艺术之中,就在不断创造的艺术之中。

    有情有感,感受到浓浓的不舍之意……山东快书没有听说,想必非常好听,问好迎春老师的老乡朋友。
12#
发表于 2010-11-12 12:47 | 只看该作者
愿孙先生安息!问好姐姐!
13#
发表于 2010-11-12 13:04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解读易于让读者接受,更甚文章中融入情感,显得温润!
拜读!
14#
发表于 2010-11-12 13:27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文字令人感动,学习。。
15#
发表于 2010-11-12 14:15 | 只看该作者
有这样的经历,很美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8 04:08 , Processed in 0.05185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