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心灵世界的呐喊
——打工诗人何永飞诗集《梦无边》评述
◎ 张伟锋
认识何永飞,那似乎已经是很久的事情,读到并关注他的诗歌,则更是久远。与何永飞见面相识,缘于他的诗集《四叶草》。那时,我还在大学里念书。他携《四叶草》来学校讲座,我们就这样有了第一次见面。
何永飞的诗歌写得真切、动人,在于它对诗歌写作的虔诚,从不高蹈造作,从不拖泥带水,这也是我在初次读到他诗歌时候就爱不释手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在诗歌创作中的意识层次也比较高,不是单纯的为了写作而写作,而是通过诗歌表达的方式,切入生活的内部,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和生存状态,唤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敬老院在东边,殡仪馆在西边/中间只隔着一堵薄薄的墙/也许这是规划者,出于/方便考虑,但却把关爱/写进了一声声哀哭里”(《敬老院与殡仪馆》),“几名彪形大汉,穿着便衣/如同天降,亮了一下权势的牌子/就把整条街搅得沸沸扬扬/最难逃此劫的是独臂老人,还有/满脸烧伤的妇女和骨瘦如柴的男子/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全家人的梦/被大头皮鞋踩瘪,踩烂,然后拉走/却只能畏缩到一边抹眼泪”(《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何永飞是一个打工者,在打工的路上,诗人已经漂泊多年,经历和目睹了许许多多关于打工者的事件。正因为如此,打工生活的经历成了他诗歌创作的重要选材所在,譬如《节假日》、《痛心的仰望》、《银行门口的过夜人》、《打工心曲》(组章)等诗作。他的打工诗写得深入、自然、质朴、细腻,容易引起读者们的共鸣。在诗歌阵营里,他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打工诗人”。
何永飞的打工诗歌,每一首都饱含着他自己的独特感受,读来让人感觉辛酸、苦楚、疼痛,是个人体验与审美情操结合在现实与艺术之间寻找表达出口的一个极好典型。诗歌从来都与生活有关,获取诗歌写作的捷径就是用心体验生活。很显然,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何永飞已经意识到了,他竭尽全力地用诗歌的方式来展示打工者的生活侧面,用诗歌的表达来呈现打工者的心路历程。
诗歌是生活的陈述与表达,是内心世界的折射与投影。品读何永飞的诗歌,时时会感到温暖和感动阵阵袭来。“在雪白的纸上写下你婀娜的小名/寒冷就仓皇而逃,抱着/一段段关于你我的纯美记忆/日子就不再寂寥和贫瘠/谁说爱情被现实主义击倒/谁还老在幸福的河岸徘徊/那片被自卑染黄的草地,如今/又迸发出青春的活力/只是少了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爱羽纷飞》)。透过密密麻麻的文字,会真切地看到诗人灵动的内心世界。“在异乡行走,或停留/我总是感到诚惶诚恐/就像一只离开母亲怀抱的/迷途羔羊/我用白族乡音高声呼唤/可谁也没能听懂,我的心/落入一片惆怅和无助当中”(《梦回大理》)。这是真实体验的表达,同时又是被艺术化了的真实。何永飞的诗歌创作,首先是真实的记录生活;其次将生活转化为艺术;再次是在被艺术化的生活中体验美感;最后是用美感体验获得支撑生活继续的力量,获得持续无边的梦想。
何永飞的打工诗歌,所表露的是打工者的经历和遭遇,是让人心酸的,但这只是他诗歌表达的第一个层面。他的诗歌的技艺重心在于艺术的升华与处理,在苦涩中能让人感受到甜蜜,在心酸中使人看到坚强,在漂泊中让人看到梦想。“命运,被嵌进打工的窄宽里/无法转身,无法抬头/失眠,失落,失业/把青春折磨得面黄肌瘦/汗水,血水,泪水/被老板强行打折//打工,确实如你所说/是一个沧桑的词/但一样能在里面,种出/人生的另一道风景/以及生命的欢声笑语,只要/梦想永远滚烫”(《川妹子——写给打工诗人郑小琼》)。在记录真实之外,他对诗歌进行了大量的艺术实践,用艺术的角度阐述他所经历、目睹、耳闻的,超脱现实,进入艺术领域对现实状态的呈现。
在繁华的都市,作为一个打工者,生活是艰辛而刻骨的,但一直以来,诗人因为持有“永远滚烫”的“梦想”,而拥有着无穷的动力,坚毅地行走在梦想与现实之间,一步一步向梦想的高峰迈进。文学一定是何永飞众多梦想中的一个,同时,也是他发出声响的重要介质。与之前的《四叶草》相比,诗集《梦无边》更加地表现出关注现实,聚焦现实的趋向,更多的是将笔触伸向社会底层,呈现社会底层的痛苦与挣扎、生活与生存的状态。因为,文学的使命并不仅仅只是编织花环,它还承担着唤醒社会良知的使命。
[ 本帖最后由 张伟锋 于 2011-5-2 19:34 编辑 ] |